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究分析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的风险及再次行剖宫产术的相关指标,为临床剖宫术的安全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疤痕子宫妊娠分娩患者作为观察组(n=30),选取非疤痕子宫妊娠分娩患者作为对照组(n=30)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妊娠分娩过程中出现的相关并发症。结果:剖宫产仍是疤痕子宫妊娠的主要分娩方式,社会因素仍是主要原因,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胎儿窘迫、产程进展异常、脐带绕颈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剖宫产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恶露持续时间显著低于观察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粘连情况显著较对照组严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非疤痕子宫妊娠分娩相比,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后分娩存在较大风险,应严格控制非医学指征剖宫产。  相似文献   

2.
杨桂香 《河北医学》2013,(11):1639-1642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的12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其中78例孕妇的二次生产方式为剖宫产,将其视为观察组A(n=78),其余42例孕妇的二次生产方式为阴道分娩.将其视为观察组B(n=42);选择同时期的78例首次剖宫产孕妇作为对照组A(n=78),42例同期非疤痕子宫阴道分娩孕妇作为对照组B(n=42);对比分析观察组A、对照组A、观察组B、对照组B的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结果:12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中共有59例行阴道试产,其中成功42例(71.2%);再次剖宫产孕妇78例,手术率65.0%;在产后出血量、重度粘连、切口乙级愈合发生率方面,观察组A和对照组A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产后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A和观察组B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方面,观察组B和对照组B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并非剖宫产绝对指征,但是仍然以手术为主;符合试产条件下的阴道试产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可行性,但是为了确保母婴平安,需要高度关注子宫破裂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疤痕子宫孕妇的分娩结局,了解疤痕子宫孕妇再次分娩的风险及并发症,降低因社会因素导致剖宫产率的提高。方法:对2012年10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36例疤痕子宫妊娠分娩及其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同期256例非疤痕子宫妊娠分娩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疤痕子宫妊娠的分娩方式仍以剖宫产为主,社会因素仍是主要原因;而胎儿窘迫、产程进展异常、脐带绕颈,臀位,妊娠并发症剖宫产率高于疤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中的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恶露持续时间均高于非疤痕子宫,且子宫破裂率疤痕子宫明显较非疤痕子宫高。结论: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后分娩风险明显较非疤痕子宫高,临床应该严格控制无临床医学指征行剖宫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 对2000年5月-2006年5月我院128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中再次剖宫产(RCS)83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PCS)83例进行对照;将其中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45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非疤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45例进行对照。结果 128例中62例行阴道试产,45例试产成功,成功率72.58%;RCS83例,手术产率64.84%。VBAC组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量、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与VBN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RCS组产后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与VBA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RCS组产后出血量、重度粘连,切口乙级愈合发生率与PCS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并非剖宫产绝对指征,符合试产条件者应给予充分的阴道试产机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剖宫产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孕妇302例,对比分析剖宫产后阴道分娩孕妇(试验组)与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孕妇(对照组)的相关资料。结果试验组行阴道试产291例,成功248例,阴道试产成功率85.22%,其中因胎方位异常侧切+胎吸助娩37例;产程中出血量、产程时间、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 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程中行侧切+胎吸助娩比例为14.92%,高于对照组的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符合条件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的孕妇可以在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分娩过程中可以行侧切+胎吸助娩提高阴道试产的成功率,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疤痕子宫剖宫产围手术期出血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将在我院进行了剖宫产术的300例产妇分为两组(第一次剖宫产的产妇140例作为对照组,疤痕子宫剖宫产的产妇160例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手术期的出血量、出血发生率进行观察,对比分析出血原因。结果:(1)首次剖宫产患者的手术期出血量和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疤痕子宫剖宫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手术期的出血因素相比较:子宫破裂因素、宫缩乏力及胎盘因素具有较大差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第一次剖宫产的医疗技术、尽量避免剖宫产的次数、有剖宫产史的患者再次妊娠注意加强围产期的保健工作,能够很大程度地使疤痕子宫剖宫产手术期出血情况得到有效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金敏丽 《实用全科医学》2014,(10):1614-1616
目的通过对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合理选择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临床资料,分娩方式包括剖宫产及经阴道分娩,比较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的分娩结局,并比较疤痕子宫阴道试产成功产妇与随机选取的同期非疤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的分娩结果,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对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40例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成功率为77.77%(28/36),再次剖宫产率为80.00%(112/140);再次剖宫产组出血量为(421.5±92.8)ml,明显多于阴道分娩组的(201.4±48.7)ml,产褥病率[16.96%(19/112)]及住院天数[(7.1±0.6)d]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的3.57%(1/28)、(3.9±0.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时出血量、产褥病率、新生儿Apgar评分及住院天数等指标在28例疤痕子宫经阴道分娩成功者与同期随机选取的140例非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剖宫产术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的选择,在严格掌握经阴道分娩指征且密切监测产程的前提下,经阴道分娩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郭江 《大家健康》2016,(11):190-191
目的:分析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择取该院于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62例,经两组患者的分娩方式,将患者划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31例。参照组患者为剖宫产,实验组患者为经阴道分娩,对比两组患者的分娩结局。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出血量、产褥病率、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参照组(P <0.05)。结论:对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行经阴道分娩,不仅可以减少出血量,降低患者发生产褥病的概率,还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两种手术方式对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产妇及胎儿的影响。方法:88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孕妇,分为A、B两组,A组46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B组42例行斯塔克剖官产术,观察两组产妇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A、B组产妇住院时间为(5.6±0.6)d、(8.2±0.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均发生了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及盆腔粘连等并发症,A、B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35%、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无死亡,A组Apgar评分〈7分的新生儿数少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疤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时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式优于斯塔克剖宫产术式。  相似文献   

10.
刘朝阳 《中外医疗》2011,30(19):120-120
目的探讨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组均无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病例,新生儿阿氏评分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组出血量及住院费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孕妇不一定需要采用剖宫产术、制定分娩计划、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产程中严密观察和监护,是阴道自然分娩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胡穗花 《中外医疗》2009,28(27):10-11
目的分析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97例瘢痕子宫妊娠孕妇以及同期92例无剖宫产史妊娠孕妇,对不同分娩方式进行观察指标对比。结果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与无剖宫史阴道分娩产妇其新生儿Apger评分、产程、出血量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与无剖宫产史剖宫产比较,其新生儿Apger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术中平均出血量以及术中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初次剖宫产患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瘢痕子宫妊娠孕妇,再次剖宫产与阴道分娩比较,新生儿Apger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平均出血量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中,阴道分娩与再次剖宫产相比,利大于弊。在瘢痕子宫妊娠产妇符合适应证的前提下,应鼓励阴道分娩,同时试产过程中要严密监护观察,尽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选择中的意义。方法:对122例有剖宫产史的孕妇再次妊娠后35周起采用高频探头,观察子宫下段的厚度及结构(其中下段厚度≥3 mm 67例,<3 mm 55例);下段厚度≥3 mm孕妇中32例进行阴道试产;<3 mm适时行再次剖宫产术,于再次剖宫产术中对子宫下段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妊娠晚期瘢痕子宫孕妇子宫下段肌层厚度明显小于无瘢痕子宫孕妇(P<0.05);(2)高频超声显示子宫下段呈“鼠尾状”及“截断状”的病例,子宫不全破裂和瘢痕愈合不良的比例较“均匀一致”组高(χ2=27.99,P〈0.05);(3)瘢痕子宫下段厚度≥3 mm且超声呈“均匀一致”孕妇阴道试产率为47.76%,试产成功率为81.25%。结论:通过高频超声检查妊娠晚期瘢痕子宫下段肌层状态,为临床判断是否可以经阴道试产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3.
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并发前置胎盘8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时并发前置胎盘对孕产妇和围产儿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87例因剖宫产术致瘢痕子宫并发前置胎盘患者作为研究组,随机选取同期因多次妊娠、多次人工流产、多次刮宫操作所致前置胎盘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并将研究组按照此次与上次分娩间隔时间分为研究1组(≤2年)和研究2组(〉2年)。对比对照组与研究组,及研究1组与研究2组孕产妇和围产儿的临床表现。结果研究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孕产妇胎盘植入发生率、产后出血量和子宫破裂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1组孕产妇子宫破裂发生率较研究2组更高(P〈O.05);在围产儿早产率、胎儿窘迫率和围产儿死亡率方面,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1组与研究2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并发前置胎盘可增加孕产妇和围产儿的并发症与风险的发生率,两次分娩间隔时间短者更易发生子宫破裂,临床应严格把握剖宫产指征,并指导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合理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112例,按照是否满足阴道分娩条件分为试产组51例和剖宫产组61例,同时按照1∶1比例随机抽取我院同期经阴道分娩初产妇与试产组比较分析其分娩结局;随机抽取同期剖宫产初产妇与剖宫产组比较分析其手术情况;同时比较试产组与剖宫产组间的母婴结局。结果试产组共51例,其中试产成功47例,成功率42.0%,与经阴道分娩初产妇相比,试产组在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住院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共65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象异常率及住院时间均显著高于剖宫产初产妇组(P〈0.05);在手术复杂性及风险性方面,剖宫产组胎盘异常(胎盘前置、粘连、植入)率21.54%显著高于剖宫产初产妇组(P〈0.05),子宫破裂率3.08%,高于初产妇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产组分娩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新生儿体重均显著低于剖宫产组(P〈0.05),二组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率及产褥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在按照高危孕产妇管理,经仔细筛选符合试产条件和严密监测产程及时发现并采取处理措施的条件下可以进行经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15.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124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48例有剖宫产指征的孕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改良新式剖宫产术组124例,与同期新式剖宫产术组124例进行多项指标的对照。结果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出现娩头困难及子宫切口撕裂的发生率低,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情况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具有新式剖宫产术的优点,且娩头困难及子宫切口撕裂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CSP)的不同治疗方法。方法:80例CS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甲氨蝶呤(MTX)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清宫术;对照组采用肌肉注射MTX+清宫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重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清宫术时出血量和子宫切口瘢痕血流指数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转经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大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TX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清宫术介入治疗CSP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超声测量瘢痕子宫妊娠晚期瘢痕区肌层厚度来判断其瘢痕愈合情况,从而为其分娩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者52例,以剖宫产术后2年为界限进行分组,利用经腹部超声测量所有孕妇的瘢痕区肌层厚度,随访最终分娩方式并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①剖宫产手术距离本次妊娠的时间在2年以上者其瘢痕区肌层厚度明显大于2年以内者(P<0.05),但2组间子宫破裂征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 13例瘢痕子宫经阴道试产,其成功率92%.结论 超声检测妊娠晚期子宫下段肌层厚度对瘢痕子宫分娩方式的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对瘢痕子宫行再次剖宫产时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的利弊。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需要二次剖宫产的孕妇110例,所有孕妇及家属均知情并同意,把第一次剖宫产横切口的55例孕妇作为对照组,第一次剖宫产纵切口的55例孕妇作为治疗组。两组均按照原腹壁旧切口手术。观察两组盆腹腔粘连、胎儿娩出的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治疗组胎儿娩出时间、总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及胎儿窒息方面治疗组比对照组少,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粘连率为23.63%(13/55),对照组为54.50%(30/5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有再次剖宫产手术可能的产妇切口应首选腹壁纵切口,以利于再次手术操作,同时减少手术创伤,对二次剖宫产的产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