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2.
3.
徐庆翰 《当代医学》2021,27(24):16-18
目的 探究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肢体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自理能力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张春鹏 《中外医疗》2013,(23):115-116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3月—2013年2月间入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患者40例,按照患者家属是否同意溶栓治疗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同期非溶栓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的NIHSS在3h、24h、7d以后的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一定的时间窗内、掌握禁忌症以及一些适应症的情况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安全并且有效,并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不良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rt-PA)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20年6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巴曲酶联合氯化钠治疗,巴曲酶10 BU+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1 h内完成;观察组给予rt-PA溶栓治疗,rt-PA 0.9 mg/kg,1 m...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长安医院收治的115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2组患者均给予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神经及调节血压、血脂、血糖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7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血清中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丙二醛(MDA)、8-羟基脱氧鸟嘌呤(8-OHdG)水平,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及治疗后7、15 d,应用Barthel指数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血清NSE、S100B、MDA及8-OHd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治疗后1、7 d血清NSE、S100B、MDA及8-OHdG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 <0. 05),2组患者治疗后7 d血清NSE、S100B、MDA及8-OHdG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后1 d(P <0. 05);治疗后1、7 d,观察组患者血清NSE、S100B、MDA及8-OHd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治疗后1、7 d 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 <0. 05),2组患者治疗后7 d 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后1 d(P <0. 05);治疗后1、7 d,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患者治疗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治疗后7、15 d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 <0. 05),2组患者治疗后15 d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后7 d(P <0. 05);治疗后7、15 d,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可以显著改善ACI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入院标准7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应用阿替普酶(t-PA)静脉溶栓治疗的40例,对照组应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的38例。结果:冠状动脉总再通率:t-PA观察组81.5%,UK对照组53.9%;T-PA观察组胸痛症状缓解率较UK对照组显著改善;t-PA观察组出血并发症明显低于UK对照组。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MI临床疗效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阿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再通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100例AMI患者分别给予静脉溶栓治疗,随机分为尿激酶组46例及阿替普酶组54例,对比二组治疗前后冠脉再通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00例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成功61例,总再通率61%.其中,尿激酶组再通22例,再通率47.8%,出血4例,死亡1例,无效19例;阿替普酶组再通39例,再通率72.2%,出血6例,死亡2例,无效7例.结论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冠脉血管再通率高,而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阮英政  卫文芳 《吉林医学》2021,(7):1652-1654
目的:观察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进行急诊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接收的72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将之分成常规组(尿激酶急诊静脉溶栓)、研究组(阿替普酶急诊静脉溶栓),各36例.结果:研究组总体疗效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NIHS...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梗死属于神经内科常见病,临床致残、致死率较高,多由于脑组织急性缺氧缺血所致的神经细胞坏死性改变[1]。阿替普酶(alteplase,rt-PA)静脉溶栓在急性心肌梗死(ACI)治疗中效果确切,其作为第2代溶栓药物,利于降解纤维蛋白,促使纤溶酶原活化,并最终可将血块溶解[2]。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具有抗炎、脑保护、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为ACI治疗中重要药物[3]。鉴于此,本研究将观察银杏叶提取物、rt-PA静脉溶栓联合治疗ACI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我院治疗的ACI患者50例.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30):100-102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应用rt-PA 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静脉注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8 年1 月至2020 年6 月我院收治的6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计算机随机填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纳入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立即展开吸氧、抗血小板及输液等常规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rt-PA 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静脉注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NHISS 评分、Barthel 指数、血清炎症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NHISS 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 指数高于对照组,hs-CRP、TNF-α 及IL-6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应用rt-PA 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静脉注射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血清炎症水平,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活动能力,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2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溶栓方法不同分为干预组(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10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11例,比较两组的疗效、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干预组治疗后的痊愈率(60.0%)明显优于对照组(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并发症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服务态度、病房巡视、操作技术水平、沟通能力、病房环境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干预组护理满意度总分为(96.8±2.1),也明显高于对照组(80.1±3.7)(P〈0.01)。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同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低剂量尿激酶对发病 5天内的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效果 ,评价低剂量尿激酶溶栓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塞患者 48例。应用天普洛欣尿激酶 2 5万U ,静脉点滴 7天 ,并用 5 %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静脉点滴 7~ 10天 ;3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对照研究。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用药过程中发现牙龈出血 3例 ,经头CT检查未发现颅内出血。结论 低剂量尿激酶治疗脑梗塞能明显改变临床症状 ,降低致残率 ,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胡亮  李欣  李雯 《吉林医学》2013,34(22):4424-4426
目的:比较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动静脉联合溶栓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18例,其中静脉溶栓14例,动静脉联合溶栓4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小时、24小时、3天、7天、21天(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小时、3天、7天、21天(出院时)的NIHSS评分和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之间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动静脉联合溶栓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均有效和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国产6%羟乙基淀粉130/0.4注射液用于诱导期容量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全身麻醉手术患者9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30)、国产羟乙基淀粉组(B组,n=30)、进口羟乙基淀粉组(C组,n=30)。A组于全麻诱导开始时按传统速度15mL· kg-1·h-1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B、C组于麻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纤溶酶联合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微循环及凝血状态的影响。方法:12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对照组术后静滴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观察组则联合使用rt-PA和替罗非班。比较术前及术后两组间冠脉微循环功能和凝血功能差异。结果:术后2h,观察组QTd间期明显短于对照组,声学峰值强度(PI)、曲线下面积(AUC)大于对照组,ST段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酶峰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h,观察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明显长于对照组,血清D-二聚体(D—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纤维蛋白原(Fi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h,观察组的纤溶酶原(PLG)、α2-纤溶酶抑制物(a2一PI)、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低于对照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溶酶联合替罗非班能有效改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微循环及凝血状态,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术中输注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对机体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4 0例择期手术病人 ,按 15ml kg输注 6 %羟乙基淀粉 ,分别于输液前、输液后 30min、手术结束时采静脉血测定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HCT、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计数等。结果 全血粘度、HCT、红细胞聚集指数输注后较输注前明显降低 (P <0 .0 5 ) ,凝血酶原时间输注后较输注前明显延长 (P <0 .0 5 ) ,术中未有异常出血发生。结论 输注 15ml/kg 6 %羟乙基淀粉可降低全血粘度 ,减轻红细胞聚集性 ,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 ,有利于微循环灌注 ,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 6 %羟乙基淀粉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 (ANH)对患者凝血曲线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Ⅱ~Ⅲ级全麻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 2 0例 ,在麻醉后手术前采血 (1 5ml/kg) ,同时等速输入等量的 6 %羟乙基淀粉。检测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 (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观察凝血液体时相 (SonACT)、信号达峰时间、凝血速率、最大凝血信号变化。结果 ANH后 ,红细胞压积 (Hct)、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均明显下降 (P <0 .0 5 ) ,达到中度血液稀释标准 (Hct0 .2 5~ 0 .30 ) ;PT明显延长、血小板显著降低 (P <0 .0 5 ) ,但仍在正常范围内 ;SonACT、信号达峰时间、凝血速率和最大凝血信号均无显著性变化 (P >0 .0 5 )。自体血回输后 ,所有检测值和稀释后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中度的ANH对凝血曲线和凝血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19.
6%羟乙基淀粉对机体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外科手术术中输注6%羟乙基淀粉对机体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40例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6%羟乙基淀粉组(20例)及林格组(20例),术中分别输注6%羟乙基淀粉及林格氏液1000ml,采血测定全血粘度、血浆粘度、Hct、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纤维蛋白原等,以观察6%羟乙基淀粉溶液对机体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 6%羟乙基淀粉组全血粘度、Hct、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输注后较输注前明显降低(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相差显著(P<0.05)。结论 6%羟乙基淀粉可降低全血粘度,降低红细胞聚集性,明显改善机体血液流变学状态,有利于微循环灌注,减轻围术期血凝状态对机体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ST段再抬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后ST段再抬高的临床意义。方法将首发AMI并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77例患者,按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电图有无ST段再抬高分为ST段再抬高组(A组)和ST段无再抬高组(B组),比较两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功能、梗死后心绞痛及并存疾病等。结果①A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82.1%、B组81.6%(P>0.05);②两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功能分级、梗死后心绞痛、左室射血分值(LVEF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伴发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及吸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静脉溶栓治疗后ST段再抬高,可作为心肌再灌注成功的一种临床表现,可作为成功、有效的再灌注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