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调脂抑炎作用。方法对104例年龄大于60岁的冠心病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采用单盲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按人院顺序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3例)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10:/d;B组(51例)给予辛伐他汀20mg,1次/d,两组疗程均为12周。于治疗前、12周末分别采空腹静脉血测甘油三酯(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10。结果(1)两组各项指标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2)12周末两组TC、LDL.C、TG均降低(P〈0.05,P〈0.01),HDL.C均升高(P均〈0.05),且A组LDL—C低于B组(P〈0.05),HDL-C高于B组(P〈0.05)。(3)12周末两组hs—CRP均下降(P均〈0.01)、IL-10升高(P均〈0.01),且A组hs—CRP低于B组(P〈0.05),IL.10高于B组(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均有调脂抗炎作用;瑞舒伐他汀剂量10mg/d时其调脂作用大于辛伐他汀20mg/d;瑞舒伐他汀较辛他汀的抗炎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早期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180例U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治疗A组9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B组9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mg/d,用药时间6个月。两组均于入院第2天及6个月后抽血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a(LPa)及hs—CRP水平。结果阿托伐他汀A组和B组治疗6个月后检测TC、TG、LDL—C、LPa、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HDL—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治疗前后血清TG、TC、HDL—C、LDL—C、LPa、hs—CRP两组间变化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调脂、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在肾病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肾病综合征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立普妥和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TC、LDL—C、TG、LP(a)、hs—CRP等生化指标。结果:两组患者Tc、LDL-C、TG、LP(a)、hs-CRP治疗前后均发生显著变化(P〈O.05),且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各项生化检测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瑞舒伐他汀有比较显著的调节血脂的作用,治疗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樊淑敏 《中原医刊》2011,(14):50-5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日1次,连续服用4周。检测治疗前后血清h—CRP和IL-6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定。并以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ACI患者血清hs—CRP和IL一6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阿托伐他汀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两组ND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阿托伐他汀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hs—CRP和IL-6水平,并有助于ACI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6例,随机分为强化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强化组患者加用瑞舒伐他汀片20mg/次,1次/d,对照组加用瑞舒伐他汀片10mg/次,1次/d,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8(IL-8)的水平变化,并比较其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和IL-8水平较前明显下降(t=2.39、2.45、2.31、3.14、3.37、2.84,P〈0.05),且强化组下降值明显大于对照组(t=2.38、2.44、2.24,P〈0.05);同时强化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2.11%)明显高于对照组(73.68%)(X^=4.55,P〈0.05)。对照组和强化组治疗过程中分别出现药物不良反应4例(10.53%)和6例(15.79%),症状均较轻,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6,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能明显降低血清hs—CRP、TNF—α和IL-8等炎症因子水平,提高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具有良好心血管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贺松  李绪黎  徐洪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0):1836-1837,1884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对582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hs—CRP、甘油三脂(Tc)、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浓度测定。对包括TC/HDL—C在内的各项血脂异常者分组并与血脂正常者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各血脂异常组与正常组比较hs—CRP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各血脂异常组之间,hs—CRP差异无显著性(P〉0.10)。hs—CRP与TG、TC、LDL—C、TC/LDL—C水平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228、0.255、0.198、0.343,P〈0.01);与HDL—C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201,P〈0、01)。结论血脂异常者与血脂正常者hs—CRP浓度有差别,血脂异常者hs—CRP浓度高于正常者;hs—CRP与血脂有相关性。应用hs—CRP与血脂联合检测,更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炎性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方法88例AMI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治疗,术后分为对照组44例和瑞舒伐他汀组44例。两组患者均常规使用硝酸酯类、低分子肝素钙、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瑞舒伐他汀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服瑞舒伐他汀10mg/次,每日1次。两组均连续用药6个月。记录所有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检测血脂、炎症相关生物标志物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结果出院后6个月内瑞舒伐他汀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瑞舒伐他汀组血脂、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内皮素-1(ET-1)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或P〈0.05);瑞舒伐他汀组血NO及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血NO、血ET-1、OX—LDL及FMD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抑制AMI患者PCI术后炎性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中hs—CRP的浓度与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瑞舒伐他汀进行干预治疗的价值。方法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定量检测健康对照组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45例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40例治疗前的hs—CRP水平。对于血清中hs—CRP增高者,随机对其分成瑞舒伐他汀干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在用药后4、8周检测血清hs—CRP水平。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治疗前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血清hs—CRP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的血清hs—CRP增高(均〉3.0mg/L)的阳性率分别为75.6%和5.0%。瑞舒伐他汀干预治疗组经治疗4~8周较常规治疗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冠脉内不稳定病变与血清hs—CRP水平有一定相关,瑞舒伐他汀可以明显降低此类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有助于对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病变的治疗,并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黄涛  曾恋  田井强  冉旋  冉擘力 《重庆医学》2016,(20):2801-2803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后,血清中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E8)及Klotho基因水平的变化,以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及应用价值。方法将酉阳医院接受治疗的129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老年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每日10 mg瑞舒伐他汀治疗。以3个月为治疗周期,比较两组间以及同组治疗前后血脂、hs‐CRP、M FG‐E8及Klotho水平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脂、hs‐CRP、M FG‐E8及 Klotho 水平均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水平显著下降,而 HDL‐C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MFG‐E8及Klotho水平较对照组升高,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降低血脂和hs‐CRP水平,上调MFG‐E8及Klotho表达水平,通过减轻炎性反应、抗血管衰老,从而有效地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2年3月于我院心内科住院的256例ACS患者,其中试验组(n=130)自入院始服用瑞舒伐他汀20mg/d,对照组(n=126)自入院始服用瑞舒伐他汀10mg/d,观察住院期间及4周内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服用瑞舒伐他汀前后血清hs—CR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服瑞舒伐他汀4周后,在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方面,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溶解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显著降低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安全性好,能改善ACS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5例和常规治疗组45例。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日1次,连服4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hs—CRP、IL-6和IL-10含量,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定。另选同期健康查体正常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结果ACI患者较健康对照组血清hs—CRP、IL-6显著升高,IL-10显著下降(P〈0.05);两组ACI患者治疗前hs—CRP、IL-6和IL-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阿托伐他汀组hs—CRP、IL-6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而IL-10明显升高(P〈0.05)。此外,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NDS评分较常规治疗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ACI患者较健康者血清hs—CRP、IL-6水平升高,IL—10水平下降。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hs—CRP、IL-6水平,升高血清IL—10水平,有助于ACI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具有减轻炎症反应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普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血浆脂肪因子趋化素(Chemerin)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脂联素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2月湖北省荣军医院老年病科收治的118例冠心病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普伐他汀组,观察治疗前后血浆Chemerin水平、hs—CRP、血清脂联素的变化,分析Chemerin、脂联素、hs—CRP与血脂浓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疗程结束后,普伐他汀组血浆Chemerin、hs—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P〈0.01),血清脂联素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较常规治疗组显著升高(P〈0.01)。血浆Chemerin与TG呈正相关(r=0.48,P〈0.01);hs—CRP与HDL—C呈负相关(r=-0.21,P〈0.01);血清脂联素与HDL—C呈正相关(r=0.56,P〈0.01),与Chemerin、hs—CRP均呈负相关(r=-0.43、-0.36。P〈0.01)。结论 普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而且能提高血清脂联素水平以降低hs—CRP浓度及血浆Chemerin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高血压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治疗纽),治疗纽在对照纽基础上每晚睡前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共8周,测定治疗前后患者LDL—C、HDL—C、CRP及血压水平。结果两纽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病患者,除调脂效果明显外,尚能显著降低血清CRP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予常规对症治疗(降颅压、控制血压血糖、抗血小板、改善脑循环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10mg,每天1次,连用8周。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TC、TG和L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HDL—C水平明显上升(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血浆hs—CRP、IL-6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观察组降低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且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5.54,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肯定,能明显改善脑梗死部位缺血缺氧和缺损神经功能,作用机制与降低血脂、改善血管内斑块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诺和力(利拉鲁肽注射液)和瑞舒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河北省邯郸市人民医院2011年10月~2012年4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诺和力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诺和灵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治疗3、6个月检测两组患者血糖、血脂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治疗3、6个月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3、6个月时患者FPG、2hPG、HbA1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3个月时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P〈0.05);治疗6个月时研究组TC、TG、LDL—C继续降低(P〈0.05),HDL—C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3个月时TC、TG明显降低(P〈0.05),HDL—C升高(P〈0.05),LDL—C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6个月时对照组TC、TG、LDL—C均降低(P〈0.05),HDL—C升高(P〈0.05);治疗3、6个月时研究组TC、TG、LDL—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和力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降糖及降血脂效果均明显优于传统治疗,有效性高,调脂力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刘军委 《中原医刊》2009,(12):23-2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忽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血脂的影响。方法7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分别测定治疗前后CR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I-IDL—C)。结果治疗4周后,阿托伐他汀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血清CRP和TC、TG及LDL—C浓度显著降低(P均〈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CPR水平增高,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血脂和CRP,升高HDL—C。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纤维蛋白原(Fig)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评价三者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358例疑诊冠心病而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同期检测血清Lp(a)、Fig和hs—CRP,并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素氮(BUN)和肌酐(Cr)。根据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冠状动脉无狭窄,29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冠状动脉狭窄〈50%,91例)、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仅有一支冠状动脉分支狭窄≥50%,103例)和多支病变组(有一支以上冠状动脉分支狭窄1〉50%,135例),并在每组内分高LDL—C亚组和正常LDL—C亚组。结果各组间Lp(a)和Fig水平依次递增,多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较正常组分别升高了40.0%、22.3%(P〈0.05)和43.8%、25.5%(P〈0.05);且多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水平多支病变组[(0.94±0.83)mg/L]和单支病变组[(0.62±0.77)mg/L]与正常组[(0.16±0.43)mg/L]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多支病变组较单支病变组升高了50.9%(P〈0.05)。在剔除了LDL—C影响后亚组分析中,也得出类似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清Lp(a)、Fig和hs—CRP均为影响冠状动脉病变的因素,其中hs—CRP的OR值最大,OR为1.112,OR的95%CI(1.022—1.188)。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Lp(a)、Fig、hs—CRP、LDL—C和血糖均入选回归模型。hs—CRP与Lp(a)、Fig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1.136和1.127,P〈0.01)。结论(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Lp(a)、Fig和hs—CRP水平显著增高。(2)hs—CRP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大于Lp(a)和Fig,但Lp(a)和Fig与hs—CRP均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探讨HCY、hs—CRP、FiB、血脂相关指标对于急性脑梗死诊断价值,并进行对比与评价。②方法随机抽取124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送检HCY、hs—CRP、FiB、CHO、LP(a)、HDL、LDL、ApoAI、ApoB。与109例健康成人对照组进行比对,然后进行相关性分析,并计算出约登指数。③结果梗死组HCY、hs—CRP、FiB、CHO、LP(a)、LDL、ApoB浓度与CHO/HDL、ApoB/ApoAI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DL、ApoAI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检测HCY、hs—CRP、LP(a)、CHO/HDL、ApoB/ApoAI的约登指数最大(83%)。④结论联合检测HCY、hs—CRP、LP(a)、CHO/HDL、ApoB/ApoAI,可进一步提高其对急性脑梗死的预测和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93例接受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A、B、C组,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10、20和40mg口服,于术前及术后24h、1周测定MCP—1和hs—CRP水平。MCP-1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hs—CRP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结果术后24h3组hs—CRP与MCP-1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P〈0.01),而术后1周均明显低于术后24h(P〈0.01)。术前和术后24h各组间hsCRP与MCP-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B组hsCRP、MCP—1水平均明显低于A组(P〈0.01);C组hsCRP与MCP-1水平均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1)。A、B组hs—CRP水平术后1周均明显高于术前(P〈0.01),C组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表明hs—CRP、MCP-1水平与阿托伐他汀剂量之间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2和-0.68,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24h血清hs—CRP与MCP—1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术后1周血清hs—CRP、MCP-1水平显著降低,以阿托伐他汀40mg组最明显;血清hs—CRP、MCP-1水平与阿托伐他汀剂量成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后炎性因子的变化。方法:90例ACS合并心律失常的住院患者,按照ACS类型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组46例(UA组)、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13例(USTEMI组)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31例(STEMI组)。每组患者入院当日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检测每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8(IL-18)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TNF—α及IL-18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0.01),在接受瑞舒伐他汀治疗2周后血清hs—CRP、TNF—α及IL—18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3组患者治疗后各炎性因子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明显降低ACS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血清hs—CRP、TNF—α及IL-18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