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徐慧 《中国健康教育》2014,(10):949-95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根据入院时间按随机数法将对12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遵医行为情况等。结果入院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生理功能等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功能(64.6±18.3)、生理职能(30.6±15.3)、机体疼痛(61.2±20.5)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及自身干预前评分(P〈0.01)。观察组患者的运动治疗依从性、饮食依从性、服药依从性、定时复诊依从性、自我监测依从性等遵医行为形成率分别为76.7%、85.0%、95.0%、81.7%和83.3%,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3.3%,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康教育能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青少年变应性鼻炎患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对200名初诊为变应性鼻炎的青少年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内容包括变应性鼻炎的相关知识、合理用药、日常预防、健康心理、治疗依从性等,比较健康教育前后青少年患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后,青少年患者变应性鼻炎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合理用药情况、日常预防情况、健康心理情况、治疗依从性情况应答率分别为96.0%、92.0%、94.5%、96.0%和96.5%,均比健康教育前有了较大程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教育有利于青少年变应性鼻炎患者相关知识的提高,减少变应性鼻炎的复发率和并发症,可作为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体系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住院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收治的160例住院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干预组每天进行20-30 min的健康教育,比较健康教育前后2组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自我管理能力和生命质量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糖尿病相关疾病知识(83.75%)、合理用药知识(81.25%)、日常预防知识(87.50%)、临床治疗知识(78.75%)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患者在饮食控制(91.25%)、自我监测(88.75%)、运动锻炼(86.25%)、健康心理(85.00%)、遵医行为(87.50%)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生命质量各维度得分均高于自身干预前得分及对照组干预后得分(P〈0.01)。结论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糖尿病住院患者的糖尿病相关疾病知识、自我管理能力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健康意识的护理干预对变应性鼻炎患者健康知信行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9月门诊收治的8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以护理方案分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基于健康意识的护理干预,对两组干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知识、信念、行为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知信行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干预前,两组鼻部症状、日常活动、眼部症状、情感、实际问题、睡眠、非鼻/眼症状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依从性为95.00%,较对照组80.00%高(P<0.05)。结论对AR患者实施基于健康意识的护理效果理想,可提高患者健康知信行水平,还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依从性,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生活质量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12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每天进行20 min的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消化性溃疡的知识宣教,比较干预前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及遵医行为。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消化性溃疡病因及诱因(91.67%)、临床表现(93.33%)、合理用药(88.33%)、运动知识(86.67%)、健康心理(88.33%)、日常饮食(95.00%)、何时需要就诊(83.33%)等知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生命质量各维度得分均高于自身干预前得分及对照组得分(P0.01)。观察组患者复查依从性(88.33%)、饮食依从性(86.67%)、日常生活依从性(81.67%)、服药依从性(91.67%)、运动治疗依从性(81.67%)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健康教育能提高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认知水平和遵医行为,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中西医理论相结合制定出的健康教育方案对提升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2011年7月到2012年7月间对112例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112例老年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56例,对照组56例。其中对观察组患者实行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对照组实行传统宣教。健康教育实行一年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健康教育知识认知水平、治疗依从性、对生活质量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开始前,两组患者健康知识认知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研究实施一年后.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认知水平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为优秀和合格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对生活质量感到非常满意和合格的人数多于对照组,认知水平得分比较采用t检验,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采用x2检验,以上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显著提升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知识认知水平和治疗依从性,进而促进了患者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门诊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舟山医院门诊支气管哮喘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门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治疗依从性、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干预后两组VC、FEV1/FVC、FEV1、PEER和MMVF均优于干预前( P〈0.05);干预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系统、持续的实施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门诊支气管哮喘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相关知识认知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浙江宁海县中医院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1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对患者随访1年,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高血压病认知得分高于对照组(t=11.2799;P〈0.05);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χ2=9.5432;P〈0.05);治疗后血压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t=48.6897、22.0463;P〈0.05)。结论:对高血压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以改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有效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9.
张紫燕  高志玲 《职业与健康》2014,(17):2477-248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疗效的作用。方法82例社区新发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41),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宣教加降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对高血压认知、依从行为、生活质量及血压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行为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血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社区开展高血压疾病的健康教育可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提高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血压,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姚秀娟 《中国卫生产业》2013,(15):144-144,146
目的探讨认知干预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认知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健康生活的认知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绞痛的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结论认知干预有利于提高冠心病患者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知,减少心绞痛的发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模式在冠心病住院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随机数法选择2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健康促进模式。随访干预6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冠心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冠心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遵医行为、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对冠心病的病因(78.5%),主要临床症状(84.6%),主要危险因素(71.5%),日常预防知识(80.8%),合理用药知识(87.7%),治疗方法 (73.1%),自我救护方法 (90.8%)以及定期复检的重要性(86.2%)等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及自身干预前(P〈0.01)。干预组患者戒烟戒酒(63.1%),合理饮食(73.8%),合理用药(85.4%),保持良好的心态(75.4%),加强锻炼与运动(79.2%),规律作息(81.5%),定期复检(84.6%)等遵医行为均高于对照组及自身干预前(P〈0.01)。干预组患者生理功能(64.2±16.2)等生活质量评均高于自身干预前评分及对照组评分(P〈0.01)。结论应用健康信念模式可以提高冠心病住院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和遵医行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疾病认知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将39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9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系统性的健康教育及随访干预。干预12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自我管理行为及血压变化情况等。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知晓血压的正常值(73.2%),超重肥胖(80.3%)、吸烟饮酒(74.7%)、高盐饮食(82.3%)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的症状(63.6%)、高血压的危害(65.7%)、高血压常见并发症(59.1%)以及合理用药知识(81.8%)等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及自身干预前(P〈0.01)。观察组患者做到低盐低脂清淡饮食(77.3%)、控制体重(51.5%)、戒烟戒酒(67.2%)、自我监测血压(81.8%)、定期复检(79.3%)、长期规律服药(93.9%)、保持良好的心态(75.3%)、加强锻炼与运动(91.4%)等自我管理行为均高于对照组及自身干预前(P〈0.01)。观察组患者收缩压(128.5±8.7)mm Hg和舒张压(81.4±7.6)mm Hg较干预前和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健康教育能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及自我管理行为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根据"不平衡指数最小的原则"将14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将临床路径应用于健康教育。干预后比较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自我管理能力情况。结果干预前,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58.2±18.1)等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限制行为(20.6±3.2)等自我管理行为各因子评分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68.9±16.9)、生理职能(37.3±15.2)等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限制行为(23.7±3.3)、管理行为(11.1±2.7)等自我管理行为各因子评分均高于自身干预前评分及对照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定时复诊、自我监测、饮食控制、合理用药、运动治疗等遵医行为形成率分别为78.6%、81.4%、82.9%、94.3%和68.6%,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将临床路径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18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干预6个月后对患者进行疾病认知水平和营养状况的效果评价。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营养评价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对血液透析注意事项(81.1%)、并发症预防(78.8%)、合理用药(83.3%)、营养饮食(82.2%)、内瘘的防护(77.8%)、健康心理的重要性(87.8%)、定期复检的重要性(86.7%)等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和自身干预前(P〈0.01)。干预组患者的SGA评分(23.08±1.24),人体测量学指标BMI(21.49±1.35)、TSF(13.73±1.72)、AC(24.46±1.19),AMC(23.42±1.64),血液生化指标TP(57.97±3.47)、AIB(38.75±2.86)、HB(97.49±3.65)等指标均高于自身干预前及对照组(P〈0.01)。结论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对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运用自我管理模式。观察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相关健康行为的形成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Ic)水平有所降低(t分别为-5.03、-5.15、-8.48,均P〈0.05);遵医行为等相关行为形成率有所提高(X^2=3.92~19.78,均P〈0.05);不良事倬发生率有所降低(,分别为19.21、22.22,均P〈0.01);生活质量显著改善(X^2=1.62~43.74,均P〈0.05)。结论自我管理可显著改善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提高相关健康行为的形成率, 减少低血糖、酮症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以赋权增能理论为指导的健康教育在癫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2例癫痫患者进行配对处理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以赋权增能理论为指导进行健康教育,患者出院后3、6、12个月在门诊复诊时进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2组患者出院后3月再发作率均为4.91%;2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为(66.12±17.20)分和(63.50±19.3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入院时(P〈0.01);出院后6、12个月观察组再发作率为11.48%、39.34%;对照组再发作率为37.70%、67.21%(P〈0.05);出院后6、12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5)。结论以赋权增能理论为指导的健康教育,可降低癫痫患者再发作率,提高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对哮喘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9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结果治疗组对其疾病的认识水平普遍提高,学会在家中监测病情变化,掌握哮喘急性发作或恶化时自行进行简单处理的方法;治疗组临床控制30例,显效15例,好转3例,总显效率(临床控制+显效)达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62.5%(P〈0.01);治疗组治疗后1年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呼气峰流速、哮喘控制测试评分(FEV1、PEF值及ACT)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1年哮喘发作次数、发作天数及缺勤天数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0.00001)。结论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是落实防治哮喘措施、提高防治水平的重要环节,对于有效地维持患者病情的长期稳定、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协同健康管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PCI术后老年冠心病(CAD)患者147例,按照所在社区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2例)。对照组出院后转社区医疗组织管理,医院不再提供后续健康干预治疗;观察组出院后医院协同社区共同健康管理1年,比较两组患者在发生心脏事件方面的差异,并在统一指导语的前提下进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焦虑(34±6VS41±7,t=2.714,P〈0.01)、抑郁心理评估分数(35±7VS41±8,t=2.572,P〈0.05)明显降低,躯体健康度(63±12VS59±11,t=5.935,P〈0.01)、心理健康度(64±14VS58±13,t=6.116,P〈0.01)、社会功能维系度(64±11VS58±10,t=6.157,P〈0.01)均好于对照组,但心脏事件发生率及物质生活维系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社区协同健康管理是老年PCI术后患者降低焦虑、抑郁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切实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甘海燕 《职业与健康》2014,(11):1563-156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将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干预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而干预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血糖情况及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干预组干预后的坚持运动、按时服药、合理膳食、坚持血糖监测等治疗依从性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干预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干预后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可明显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血糖情况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