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自 1 997~ 1 999年采用长针透穴治疗中风后遗症 5 0例 ,疗效显著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为 5 0例 ,男 36例 ,女 1 4例 ;最大 90岁 ,最小 2 7岁 ,平均 5 6岁 ;脑出血 2 8例 ,脑梗塞 2 0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例 ;病程最长 2年 ,最短 2 0天。临床表现为患者均以肢体活动不利为主要症状 ,部分患者有口眼歪斜 ,失语 ,吞咽困难 ,大小便失禁 ,智力障碍等表现。2 治疗方法选用 2 6~ 2 8号 ,长 2 5~ 6 0寸的毫针作为针刺工具 ,分为沿皮透刺法和穴位对刺法两种针刺方法。沿皮透刺法取用阳经督脉和胃经穴经皮下针刺 ,如…  相似文献   

2.
治疗方法 :以取膀胱经和任脉经穴透刺为主 ,再取部分散风益气活血经穴相辅。操作 :取 30号 6~ 8寸毫针 5支 ,患者俯卧位 ,取风门透刺至督俞 ,肝俞透刺至气海俞 ;任脉 :患者仰卧位 ,取 30号 6~ 8寸毫针 3支 ,上脘透刺至水分 ,阴交透刺至中极 ,天枢透刺至水道 ,同时取 2 8号 2~ 3寸毫针 6~ 8支 ,风池透风池 ,并针刺止痒穴 (位于三角肌外缘中点 )、大椎、曲池、血海、阴陵泉、三阴交。以上各穴均严格消毒方可进针 ,手法用捻转补泻结合进针 ;取上海产G 680 5电针治疗仪 ,按一对线同侧邻近相连法把上述毫针接上线夹 ,用Ⅱ频率 ,强度以病人舒…  相似文献   

3.
从1969年以来,我们用巨针治疗神经官能症1078例,收效显著。其中男性529例。年龄3~81岁。临床类型有神经衰弱、癔病和植物神经紊乱等3种。治疗结果,治愈率为61.4%,总有效率达98.4%。巨针,来源于古代大针和长针;直径0.5~2.0毫米,长2~2.5尺。巨针一律行沿皮透刺法。神经衰弱以督脉穴为主。癔病和植物神经紊乱以任脉穴为主。另外还可以根据具体辨证灵活配用传统的一般针法。巨针刺一般不留针;失眠严重者例外,可留针24  相似文献   

4.
崔晨华  徐涓 《光明中医》2010,25(1):78-79
中脘穴,居脐上4寸,为胃之中,故称中脘。出自《针灸甲乙经》,属任脉,为胃之募穴,腑之会穴,回阳九针之一,任脉与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经交会穴。以调理中焦、升清降浊、健脾和胃、鼓动经气的作用治疗一切腑病,但刺入深度一般记载是1~1.5寸,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针刺深度2~2.5寸理气作用更佳,形体较胖者甚至可达3寸左右。现将临床治验所得列举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5.
选择题(选择最合适的答案) 1.与癫、狂、痈病候关系最大的奇经是: A、任脉B、冲脉C、督脉 D、带脉E、以上都无关 2.入于肛的经别属: A、足少阳B、足厥阴C、足太阳 D、足少阴E、任脉 3.当十四椎出属带脉的经别属: A、足太阳B、足少阴c、足少阳 D、足厥阴E、督脉 4.脐上三寸,旁开二寸是: A、关门穴B、石门穴c、石关穴 D、滑肉门穴E、育门穴 5.胃经的邸穴是: A、梁门B、条口C、阴市D、梁丘 E、解溪 6.石门穴位于脐下: A、1寸B、1 .5寸c、2寸 D、2.5寸E、以上都不是 7.大椎翎育峰连线的中点处为: A、曲垣穴B、天髻穴C、肩井穴 D、…  相似文献   

6.
来稿摘登     
<正> 迟秀玲(鞍钢大孤山矿医院)报道:络刺流感效果好.取穴法:从前胸任脉的天突穴起,每隔2寸为1穴,共5穴.两侧从足少阴肾经的俞府穴起,任脉旁开2寸,每隔2寸为1穴,第4穴即乳根穴,第5穴在步廊穴下4分处.从督脉大椎穴起,每隔2寸为1  相似文献   

7.
华陀夹脊穴与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平行,距督脉0.5寸,笔者近年来采用刮该穴治疗婴幼儿腹泻284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284例患者中男198例,女86例年龄在6个月以下者69例,6个月~1岁者92例,1~2岁者72例,2~3岁者51例;轻度脱水261例,其余为中度脱水;主要症状为患儿每日大便4  相似文献   

8.
关元(Guan yuan) 归经穴属任脉,小肠募穴;交会穴之一,为足三阴、任脉之会。 定位在腹白线上,脐中直下3寸处。 取法仰卧,将脐与耻骨上缘中点的连线分成5份,上3/5与下2/5的交点处是穴。 刺法直刺0.5~1寸,斜刺1~1.5寸;灸法。 主治1、遗尿、尿频、尿潴留 毫针刺法,针  相似文献   

9.
<正> 现将人中、承浆、合谷、太冲四穴的疗效与大脑皮层代表区关系分析如下: 一、人中和承浆二穴分别位于上、下唇的中线上.人中在督脉上,是督脉、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的会穴.督脉“总督诸阳”,为“诸阳之海”,故人中穴能治疗诸阳经之症,且有清热开窍、镇痛安神、回阳救逆、祛除风邪之效.承浆穴位居任脉,是任脉、督脉、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的会穴.任脉是“诸阴之海”,故承浆穴能治疗诸阴经之症,因兼任、督二脉会穴,所以又治诸阳经之症,  相似文献   

10.
慢性腰腿痛属祖国医学痹症范畴。笔者从1987年以来应用头皮针治疗慢性腰腿痛6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68例中,男性42例、女性26例;年龄最小者IS岁,最大者65岁,以38~52岁者居多。病程最短者2天.最长者21年。来诊前曾用多种方法治疗效果不佳。2治疗方法针刺部位顶中线:在头顶部正中线上自百会穴向前l.5寸(属督脉);顶旁1线:在顶中线外侧1.5寸,自承光穴起沿经线后1.5寸(属足大阳膀眈经)。针刺方法选28~30号1.5~2寸不锈钢盘龙针.局部常现消毒,进针后平补平泻捻转法.用力均匀每分钟捻转150~2’)0次.…  相似文献   

11.
对3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根据受累神经支的不同,采取透穴浅刺法治疗。Ⅰ支痛:从阳白穴分别向鱼腰、丝竹空穴透刺1寸左右。Ⅱ支痛:下关向颊车穴透刺3寸左右,颧髎向迎香穴透刺1寸2分左右。Ⅲ支痛:下关向颊车穴透刺3寸左右;颊车向地仓透刺3寸左右;地仓向承浆穴透刺1寸左右。选30号毫针,与皮肤呈15°角沿皮浅刺,以针下有轻微针感即可。各支均配合谷穴直刺1寸左右。每隔5分钟轻微捻针1  相似文献   

12.
<正> 临床治疗面瘫多以面部经穴为主,笔者通过学习《内经》中“根结标本”理论,采用手足阳明和足厥阴三经根本部远端经穴为主,配以面部穴位,通过56例治疗观察,提高了疗效。这种治法鲜见报道,现介绍于下。一般资料本组56例中,男32例,女24例;6~15岁6例,16~40岁36例,41~64岁4例;病程3~15天13例,16~30天28例,30天以上15例。治疗方法主穴:甲组合谷、太冲、足三里。乙组偏历、螯沟、丰隆、均取双穴。配穴:地仓透颊车;人中透地仓;承浆透地仓;巨髎透颧髎;丝竹空透太阳。均在患侧面部取穴。主穴两组交替使用,也可配合使用,配穴  相似文献   

13.
笔者自1987 年以来采用远道取穴配合主动运动肢体法,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100例中,男性72例,女性28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3岁,以40~50岁男性发病率最高,病程最长7天,最短1小时。治疗方法腰部中间疼痛,属督脉经病,取人中穴,单侧腰痛属足太阳经病,取养老穴;腰脊及两侧均痛属足太阳和督脉经病,取人中、养老二穴;若腰痛牵连至臀,并向腿部放射,属足太阳、足少阳经合病,取腰痛点(手背2~3,3~4指总伸肌腱中间,背横纹下1寸半处)。快速进针,得气后令患者活动腰部,留针20分钟,行针2~3次。疗效经1~2次治疗痊愈(腰部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14.
1 临床资料本组 86例中 ,男 4 7例 ,女 39例。年龄多在 30~ 70岁之间。平均年龄 4 0岁左右。病程少则半个月 ,多则 5年。以 1个月~ 1年的为多。风湿疼痛 2 0例 ,扭伤 2 5例 ,肩关节周围炎 14例 ,腰肌劳损 8例 ,坐骨神经痛 14例 ,膝关节疼痛 5例。2 治疗方法2 1 选穴一般在病变局部选一穴为主 ,做对刺点 ,并可循经配 1~ 2穴。如肩关节周围炎 ,肩部疼痛抬举处展困难 ,可选肩骨禺穴作对刺 ,配穴可选曲池、合谷 ;膝关节疼痛取膝眼作对刺 ,配足三里等穴 ,把主穴作为对刺穴位。2 2 刺法用 1 5寸不锈钢毫针 ,在所选穴位上下或左右以两针相…  相似文献   

15.
孟羽 《江西中医药》2003,34(10):37-37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慢性损伤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以膝关节内侧疼痛、活动加剧、伸直受限、下蹲困难、跛行等为主要症状。中医称为“膝痛”、“痛痹”。近年来 ,笔者以局部围透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 3 6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 3 6例患者 ,其中门诊 3 5例 ,住院 1例 ;男性 1 5人 ,女性 2 1人 ;年龄最小为 3 2岁 ,最大为 69岁 ;病程最短 3个月 ,最长 2 0余年。2 治疗方法以患肢股骨内侧髁或胫骨内侧髁处最明显的压痛点为主穴。选 2 6~ 3 0号 ,(稍粗为宜 ) 2 .0~ 3 .0寸不锈钢毫针 ,局部常规消毒后 ,痛点中心先直刺…  相似文献   

16.
本组102例;男性66例,女性36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56岁;病程最短者半天,最长者半个月。治疗方法:选主穴:“印堂”穴。该穴属经外奇穴,但位于督脉循行路线上,而且有经穴的特殊治疗作用。横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2~3次为一疗程,行捻转手法,待得气后留针20分钟,不超过半个小时。急性者,一般针刺1~2次即愈。针刺后,医者应协助患者做起蹲、弯腰、前后左右转侧腰部等多种姿势活动以使患部出汗为度。腰脊中痛者:以疏通督脉经气为主,针刺“印堂”穴,如腰痛在一侧或双侧者以疏通  相似文献   

17.
自1996年以来,笔者用针刺治疗呃逆16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16例中,男10例,女6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28岁;病程最短15天,最长2年.主要症状为喉间呃呃连声,短促频繁,可持续至几个小时不停,严重的甚至昼夜不停,伴胸脘痞闷,妨碍谈话、咀嚼、呼吸与睡眠,患者常感困顿不堪.16例患者中均经胃镜检查除外食道、胃恶性肿瘤病变. 2治疗方法 主穴:取任脉天突、中脘穴,足太阳膈俞穴,手厥阴内关穴. 备用穴:足阳明梁门、陷谷穴,任脉气海穴,足少阴太溪穴,足厥阴期门、太冲穴. 针法:在以上所取穴位处,酒精棉球常规消毒后,用28号1.5寸毫针严格按针刺的角度刺入皮肤,进针到3~5分深度,开始行针,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留针20分钟,每日1次,8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4天.2个疗程后,隔日1次,疗程间休息4~6天.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整理古代有关颈痛的针灸文献,分析其取穴及配伍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古代文献的支持。方法:检索12本针灸古籍,以"颈痛、项痛、颈项急痛、颈项强痛"为检索词,摘录针灸治疗颈痛的相关内容。结果:12本古籍中,共有290条文献被纳入统计,其中有关针灸治疗颈痛配伍应用的条文有30条,包含15个针灸治疗颈痛的配伍处方。针灸治疗颈痛的用穴,在十四正经的分布中由多到少依次为足太阳、足少阳、手太阳、督脉、手少阳、任脉、手阳明、足阳明、手太阴、手少阴、手厥阴、足少阴和足太阴经。结论:颈痛取穴以手足太阳经、手足少阳经、督脉为主。针灸治疗颈痛配伍处方,以邻近和远端选穴为主,局部选穴较少。  相似文献   

19.
关元为任脉经穴 ,是足三阴经与任脉的交会穴 ,穴居于脐下三寸 ,为男子藏精 ,女子蓄血之处 ,是人生之关要 ;三阴交是足太阴脾经穴 ,又为足三阴之交会穴。二穴为主 ,配伍运用 ,治疗妇科病 ,屡获良效 ,现列举几例。1 痛经   2 0岁 ,痛经 8年。 1 2岁月经初潮时即有小腹作痛 ,未引起重视。近 3年来痛经加剧 ,经量少 ,色暗红 ,有血块 ,虽服止痛片可暂缓痛势 ,但下次月经来潮仍疼痛不已 ,据病情诊断为痛经。取穴 :关元、三阴交、太冲。针入得气留针 1 0 min后疼痛缓解 ,后每次月经来潮前 2~ 5 d开始针刺上 3穴 ,连针 3个周期病愈。随访 4年未…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督脉旁开0.5寸与1寸取夹脊穴及深刺2.5寸与浅刺1寸哪种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更优。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60例,随机分为督脉旁开0.5寸浅刺组、督脉旁开0.5寸深刺组、督脉旁开1寸浅刺组及督脉旁开1寸深刺组4组,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定标准和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的腰痛疾患治疗成绩评分量表评价4组的治疗效果。结果:4组治疗效果以督脉旁开1寸深刺组效果更优。结论:督脉旁开1寸取夹脊穴并深刺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