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槐杞黄颗粒在年幼儿童支气管哮喘(哮喘)长期管理中的作用及对伴发鼻炎的效果。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真实世界研究的方式, 门诊依序纳入2~5岁的哮喘且接受以下治疗方案之一的患儿(2016年4月至2019年3月), 包括给予吸入糖皮质激素和/或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长期控制药物, 未给予槐杞黄(控制药物组);给予长期控制药物, 同时给予槐杞黄(联合治疗组);仅给予槐杞黄, 未给予长期控制药物(槐杞黄组)。收集患儿的基线资料, 于治疗4周、8周、12周后进行随访, 内容包括近4周哮喘症状天数、重度哮喘发作次数、哮喘控制水平、鼻炎症状天数等, 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患儿治疗前后以及治疗后不同组间的差异。结果共纳入患儿2 234例, 完成随访2 147例, 其中控制药物组477例, 联合治疗组1 374例, 槐杞黄组296例。与基线比较, 治疗4周时各组患儿的哮喘症状天数、哮喘重度发作次数、鼻炎症状天数均显著减少(均P<0.01), 哮喘良好控制率显著提高(P<0.01), 并持续至随访结束。不同组间比较, 治疗8周、12周时联合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槐杞黄颗粒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慢性持续期、临床缓解期及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8-06/2009-06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儿童哮喘慢性持续期、临床缓解期及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共计2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82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基础治疗配合槐杞黄颗粒口服,对照组只采用基础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儿哮喘控制程度、急性期发作程度、中医证候变化、免疫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哮喘日间症状发作程度、咳嗽症状较对照组明显减轻,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中医证候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其中手足心热、盗汗、低热、便干、自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例观察组患儿免疫球蛋白IgG、抑制性T淋巴细胞、总B淋巴细胞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槐杞黄颗粒可以减轻儿童哮喘慢性持续期、临床缓解期及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哮喘发作程度,改善患儿中医证候,减少急性发作次数,改善其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脏停搏(cardiac arrest,CA)患儿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相关因素及预后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6月—2021年6月湖南省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发生CA患儿的病历资料。按CA恢复自发循环(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48 h内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n=50)和非AKI组(n=113),AKI组按ROSC 7 d时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n=21)和死亡组(n=29)。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A患儿早期发生AKI的相关因素及预后影响因素。 结果 CA后AKI发生率为30.7%(50/163)。AKI组7 d及28 d病死率分别为58.0%(29/50)、78.0%(39/50),非AKI组为31.9%(36/113)、58.4%(66/1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肺复苏时间长(OR=1.164,95%CI:1.088~1.246,P<0.001)、基线血清白蛋白低(OR=0.879,95%CI:0.806~0.958,P=0.003)、CA前应用肾上腺素(OR=2.791,95%CI:1.119~6.961,P=0.028)与CA后AKI发生密切相关;基线小儿危重病例评分低(OR=0.761,95%CI:0.612~0.945,P=0.014)、CA前应用肾上腺素(OR=7.018,95%CI:1.196~41.188,P=0.031)、CA前机械通气(OR=7.875,95%CI:1.358~45.672,P=0.021)与CA后AKI患儿死亡密切相关。 结论 CA后ROSC患儿应密切监测血清白蛋白,尤其是心肺复苏时间长、基线小儿危重病例评分低、CA前应用肾上腺素、CA前机械通气者应及早识别和干预,以降低AKI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需要辅助呼吸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收集107例GBS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需要辅助呼吸,分为需要辅助呼吸组(n=16)和不需要辅助呼吸组(n=91)。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GBS患儿需要辅助呼吸的危险因素。 结果 107例GBS患儿中,16例患儿需要辅助呼吸,发生率为15.0%。需要辅助呼吸组面肌和/或延髓肌无力比例高于不需要辅助呼吸组,起病到病情高峰期天数短于不需要辅助呼吸组,首次就诊休斯功能分级量表得分高于不需要辅助呼吸组(均P<0.05)。面肌和/或延髓肌无力、起病到病情高峰期天数短是GBS患儿需要辅助呼吸的危险因素(分别OR=5.053、1.239,P<0.05)。 结论 面肌和/或延髓肌无力和起病到病情高峰期天数的缩短可能增加GBS需要辅助呼吸的风险。 引用格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系统评价运动康复训练对支气管哮喘儿童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 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BSCO、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从建库至2021年2月关于运动康复训练对支气管哮喘儿童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4项研究,共计990例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运动康复组运动能力优于常规治疗组:6 min步行试验的步行距离(MD=108.13,P<0.01)、自我疲劳感觉值(MD=-2.16,P<0.001)、峰值功率(MD=0.94,P=0.001)均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2)在儿科哮喘生活质量问卷中,运动康复组生活质量总评分(SMD=1.28,P=0.0002)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活动受限评分(SMD=1.38,P=0.0002)、症状评分(SMD=1.02,P<0.001)、情感功能评分(SMD=0.86,P<0.001)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 结论 运动康复训练对支气管哮喘儿童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作为指导临床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支气管哮喘易感性及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疗效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住院治疗的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173例为观察组,均接受GC雾化吸入治疗,连续3个月。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178例为对照组。采用PCR检测两组受试儿MTHFR基因C677T位点的基因型,分析两组基因型分布差异性;比较观察组不同基因型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E、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三烯B4(leukotriene B4,LTB4)水平,肺功能指标差异及临床疗效差异。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升高(P<0.001);TT/C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是支气管哮喘易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6.615、7.055,P<0.001)。GC治疗后3种基因型患儿免疫球蛋白E、IL-8和LTB4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FEV1/FVC%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01);TT基因型患儿IL-8和LTB4水平显著低于CC基因型患儿,LTB4水平明显低于CT基因型患儿,TT基因型患儿FVC明显高于CT基因型患儿,FEV1/FVC%显著高于CC基因型患儿(P<0.05);治疗后3种基因型患儿临床GC治疗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TT基因型患儿GC疗效良好比例显著高于CC基因型患儿(P<0.05),且TT基因型是GC疗效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OR=2.111,P=0.018)。 结论 MTHFR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哮喘易感性及GC疗效相关,携带TT/CT基因型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风险更高,TT基因型对GC治疗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积极肠外营养支持方案在胎龄小于34周早产儿肠外营养中的远期疗效。 方法 根据早期应用脂肪乳和氨基酸剂量的不同,将2019年5~12月收治的生后24 h内入院、胎龄小于34周的早产儿分为积极肠外营养组和常规肠外营养组,每组各50例,分别收集两组早产儿在随访6个月和13个月时的体格指标及Gesell发育量表测定值。 结果 6月龄时,积极肠外营养组早产儿(n=46)在大运动、精细运动、个人-社会性行为3个能区的发育商均显著高于常规肠外营养组(n=34)(P<0.05);13月龄时,积极肠外营养组早产儿(n=25)在适应性行为、大运动、个人-社会性行为3个能区的发育商均显著高于常规肠外营养组(n=19)(P<0.05)。两组患儿在整个随访过程中的体重、身长、头围等体格发育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生后24 h内给予胎龄小于34周早产儿含高剂量脂肪乳和氨基酸的积极肠外营养支持策略可显著改善其远期神经系统发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全球哮喘防治创议(The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方案与 GINA 方案联合口服槐杞黄颗粒治疗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多中心平行对照临床试验方法。共收集1128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儿采用 GINA 方案联合口服槐杞黄颗粒治疗,GINA 方案治疗组患儿按 GINA 方案治疗。分别于用药后的第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临床评价及 C-ACT 评分。临床评价指标为上呼吸道感染次数、支气管炎和肺炎发生次数、喘息发作次数、应用急救药次数、因喘息住院次数。比较两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用药后的第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较 GINA方案治疗组上呼吸道感染发生次数、支气管炎和肺炎发生次数及喘息发作次数均明显减少(P <0.05),C-ACT 评分均明显升高(P <0.05)。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16例(轻度腹泻),其中观察组7例(1.15%), GINA 方案治疗组9例(1.7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GINA 方案联合口服槐杞黄颗粒治疗哮喘患儿,能明显减少其呼吸道感染及喘息发作的次数,可显著改善临床疗效,更好地达到哮喘控制的目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的关系,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适用情况,为儿科医师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收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82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中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分为激素组和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儿年龄、过敏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内镜下表现和胃肠黏膜病理结果,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182例患儿中,36例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占总人数的19.8%。激素组患儿出现血便、贫血,内镜下出现黏膜溃疡/管腔狭窄的比例,以及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n=146,P<0.05);激素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镜下见黏膜溃疡/管腔狭窄(OR=10.830,95%CI:3.090~37.961,P<0.001)和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计数升高(OR=0.967,95%CI:0.941~0.993,P=0.015)可提示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 结论 内镜下见到黏膜溃疡/管腔狭窄,病理显示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计数明显升高,均提示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治疗方案中可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引用格式:  相似文献   

10.
槐杞黄颗粒对婴幼儿哮喘的早期干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槐杞黄颗粒对婴幼儿哮喘的早期干预作用.方法 将60例婴幼儿哮喘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急性期予以常规抗炎、止喘、支持和对症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槐杞黄颗粒,疗程为3个月.结果 干预组3个月后痰中炎症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血IL-12、IFN-γ水平较对照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L-4水平较对照组减少,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槐杞黄颗粒长期使用可逆转过敏性炎症,对婴幼儿哮喘有一定的早期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Huaiqihua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bronchial asthma and its effects on the level of cytokines Th1??Th2 and PON1. Methods??A total of 180 children with bronchial asthma admitted between June 2014 and June 2015 in the Fourth Hospital of Baotou were randomiz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96 cases of GINA regimen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Huaiqihuang??and the GINA regimen treatment group??84 cases????healthy children were enrolled as control group??50 cases??. Times of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occurrence, asthmatic attacks, application of emergency medicine, hospitalization due to asthmatic and the levels of IL-4??IL-12??IL-13??INF-γ and PON1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bout the times of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bronchitis and pneumonia, asthma attacks, application of emergency medicine and hospitalization due to asthmatic??P??0.05??.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bout the changes of IL-4, IL-12, IL-13, INF-γ and PON1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P??0.01??. Conclusion??The treatment of bronchial asthma in children with Huaiqihuang granule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respiratory infections and the number of asthmatic attacks and improve clinical effect. The Huaiqihuang granule alleviating asthma symptoms may by decreasing the levels of Th2 cytokines??IL-4??IL-13??and also by increasing the levels of Th1 cytokines??IL-12, IFN-γ??and PON1.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槐杞黄颗粒联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国内四家医院哮喘门诊就诊的轻度持续哮喘儿童180例。按照就诊时间顺序依据DAS 3.0软件产生的各中心随机编号分为3组, A组60例(ICS+槐杞黄)、 B组60例(ICS)、 C组60例(按需ICS)。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分别进行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测值百分比(FEV1%pred)、 呼气峰流速占预测值百分比(PEF%pred)、 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调查, 并分析比较。结果 180例患儿退出21例, 实际收集有效病例159例,其中A组60例, B组58例, C组41例。A组、 B组治疗后FEV1%pred、 PEF%pred、 FeNO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 C组治疗后FEV1%pred、 PEF%pred、 FeNO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A 组FEV1%pred、 PEF%pred上升及FeNO值降低更明显, 与B、 C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FEV1%pred、 PEF%pred 上升及FeNO值降低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轻度持续哮喘患儿需要长期规范化ICS治疗, 槐杞黄颗粒联合ICS可以更大程度改善哮喘儿童肺功能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口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与鼻呼出气一氧化氮(nasal nitric oxide,nNO)检测值和儿童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控制水平的关系,以及对过敏性鼻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上海市儿童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5~12岁哮喘和/或过敏性鼻炎患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皮肤点刺试验了解支气管哮喘及过敏性鼻炎患儿的主要过敏原, 为其预防、 诊断、 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于2015年8月至2017年7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门诊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及过敏性鼻炎的2252例患儿进行皮肤点刺试验检测过敏原,并对其性别、 疾病种类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252例患儿进行皮肤点刺试验, 1390例阳性, 阳性率61.7%。男女比例1.75∶1, 男性阳性率(925/1433, 64.5%)高于女性阳性率(465/819, 56.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哮喘患儿阳性率为65.3%(607/929), 过敏性鼻炎患儿阳性率为58.8%(664/1129), 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儿阳性率61.3%(119/194)。支气管哮喘阳性率高于过敏性鼻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原以粉尘螨(60.3%)、 屋尘螨(43.4%)最常见, 其次是草花粉、 猫毛。结论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支气管哮喘、 过敏性鼻炎患儿最常见过敏原为螨类; 皮肤点刺试验可为过敏性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及鼻呼出气一氧化氮(FnNO)的临床价值及其与哮喘控制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6月诊断为哮喘并处于慢性持续期的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进行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得分 > 23分为控制组,20~23分为部分控制组,≤ 19分为未控制组,每组各40例;同时依据哮喘患儿有无合并过敏性鼻炎分为未合并鼻炎组(n=55)和合并鼻炎组(n=65);同期收集健康体检儿童40例为对照组。哮喘患儿及对照组儿童均检测FeNO与FnNO水平。结果 不同水平控制组内FeNO值以未控制组最高,部分控制组其次,控制组最低(P < 0.05),其中未控制组及部分控制组FeNO值高于对照组(P < 0.05);未控制组与部分控制组FnNO值高于完全控制组及对照组(P < 0.05),完全控制组FnNO值高于对照组(P < 0.05)。合并鼻炎组FeNO与FnNO值均高于未合并鼻炎组(P < 0.05)。结论 FeNO可用来评估哮喘控制情况,与FnNO联合可评估上下气道炎症情况,为上下气道联合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不同气道过敏性疾病患儿吸入变应原血清特异性Ig E(slg E)的分布特征。方法应用Uni CAP250变应原定量Ig E检测系统的荧光酶联免疫法,对256例3~14岁气道过敏疾病患儿测定9种常见吸入变应原的血清slg E。256例患儿按临床诊断分为:变应性鼻炎组(简称"鼻炎组",37例)、支气管哮喘组(简称"哮喘组",82例)和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组(简称"鼻炎并哮喘组",137例)。比较3组患儿9种吸入变应原阳性检出率的分布差异,并比较3组患儿变应原致敏级别和致敏种类数的差异。结果哮喘组、鼻炎组和鼻炎并哮喘组患儿吸入变应原血清s Ig E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7.3%(47/82)、86.5%(32/37)、82.5%(113/137),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鼻炎组、鼻炎并哮喘组患儿常见变应原均依次为霉菌类(32.9%、54.1%、48.9%)、尘螨类(30.5%、45.9%、46.0%)、花粉类(26.8%、35.1%、32.8%)、宠物类(12.2%、27.0%、18.2%)、蟑螂(9.8%、5.4%、5.8%)。鼻炎组和鼻炎并哮喘组患儿霉菌混合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66)。3组患儿9种变应原的致敏级别和致敏种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气管哮喘、变应性鼻炎或二者合并患儿前3位吸入变应原均依次是霉菌类、尘螨类、花粉类;与支气管哮喘相比,霉菌致敏可能与变应性鼻炎关系更密切;这3种常见气道过敏性疾病吸入变应原的致敏分布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槐杞黄颗粒对重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重型肺炎支原体肺炎住院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槐杞黄治疗组(n=51)和常规治疗组(n=47)。槐杞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槐杞黄颗粒,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3个月后血清Ig A、Ig G、Ig M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百分比及CD4~+/CD8~+比值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治疗后3个月内再次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槐杞黄治疗组血清Ig A、Ig G、Ig M水平及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槐杞黄治疗组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后3个月内槐杞黄治疗组再次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槐杞黄颗粒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降低重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短期内再次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protracted bacterial bronchitis,PBB)发病机制与T细胞亚群失调的关系,评价免疫调节治疗对PBB的预后和预防反复发作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包头市第四医院收治的127例PBB患儿,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 CD8及CD4/CD8细胞水平。所有PBB患儿(PBB组)均给予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2~4周, 联合槐杞黄治疗的66例PBB患儿为槐杞黄组,未联合槐杞黄治疗的61例PBB患儿为非槐杞黄组,选取39例体检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复查T细胞亚群水平。分析PBB患儿治疗后2周、4周、12周咳嗽症状积分,评价治愈、好转情况及1年后复发率。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治疗前PBB组CD4/CD8异常48例(37.80%),对照组CD4/CD8异常4例(10.2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PBB组CD4/CD8异常例数降至18例(14.17%),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槐杞黄组治疗前CD4/CD8异常33例(50.00%),治疗后12周CD4/CD8异常降为8例(12.12%),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非槐杞黄组治疗前CD4/CD8异常15例(24.59%),治疗12周后CD4/CD8异常10例(16.39%),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PBB组的咳嗽积分开始减少,其中非槐杞黄组减少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继续治疗4周、12周后PBB组的咳嗽积分虽继续减少,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BB组患儿治疗结束后1年,槐杞黄组的复发率低于非槐杞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BB患儿存在T细胞亚群失调,抗感染治疗联合槐杞黄治疗至少4周对PBB预后及预防反复发作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随访达良好控制哮喘患儿停用低剂量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后哮喘急性发作情况,以及实验室指标的动态变化,以期为哮喘患儿的长期控制最佳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家长意愿,将63例达到良好控制的哮喘患儿分为ICS治疗组(n=35)和停药组(n=28),进行18个月随访,每3个月进行评估,观察哮喘急性发作情况,并动态监测两组患儿肺功能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浓度,以及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第3、6、9、12个月时,FeNO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在随访第15、18个月时,停药组FeNO显著高于治疗组(P < 0.05)。6次随访时点内C-ACT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随访第3、6、9、12个月时,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MMEF%)、最大呼气50%肺活量的瞬间流速(MEF50%)等指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在随访第15、18个月时,治疗组MMEF%、MEF50%显著高于停药组(P < 0.05)。治疗组随访期间有3例(9%)患儿哮喘发作,停药组有8例(29%)患儿哮喘发作,停药组哮喘复发率高于治疗组(P=0.0495)。结论 持续吸入低剂量ICS可维持哮喘患儿肺功能稳定,减少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