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6,(79)
目的研究分析64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为日后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更多依据。方法此次研究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5月我院所接收的48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为对象,对其运用64层螺旋CT进行脑血管造影,观察分析诊断结果。结果 CTA显示脑血管主干及主要分支为100%,48例患者中,检出20例共22个动脉瘤;10例动静脉畸形;14例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其它4例无明显异常。20例动脉瘤均经DSA或手术证实,12例脑动脉狭窄和9例动静脉畸形经DSA证实。结论 64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对于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能够有效避免以及减少脑血管病患在临床中的临床误诊及漏诊率,帮助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早期的诊断治疗,提高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尿路成像技术对输尿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6例临床怀疑输尿管梗阻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将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应用MPR、CPR、MIP、VR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输尿管结石67例,输尿管先天性变异及畸形26例,输尿管炎性狭窄6例,肾输尿管结核2例,输尿管癌4例,副肾动脉压迫输尿管1例,膀胱疾病累及输尿管8例,邻近器官病变累及输尿管致输尿管梗阻6例,盆腔疾病术后粘连致输尿管梗阻5例,直肠癌术后输尿管瘘1例,以上病例均得到手术、输尿管镜检查和临床证实。结论MSCTU通过MPR、CPR、MIP、VR技术能清楚输尿管疾病的位置和形态,在输尿管疾病的诊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血管狭窄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4%,阳性预测值为88%,阴性预测值为100%;64层螺旋CT诊断桥血管狭窄与冠状动脉造影相比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64层螺旋CT诊断自体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83%,阳性预测值为63%,阴性预测值为96%;结论 64层螺旋CT诊断桥血管及自体冠状动脉狭窄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可作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诊断桥血管及自体冠状动脉狭窄常规的无创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在进行细微及隐匿性骨折诊断时,将多层螺旋CT与X线应用于其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0年5月作为研究时段,调选该时段我院数据库内资料登记有效的被确诊为细微及隐匿性骨折的患者72名作为本次试验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一般资料分析后,确认患者均为细微及隐匿性骨折,并由医务人员按要求对患者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由医务人员给予患者多层螺旋CT以及X线检查,对2组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确认所有患者的诊断准确度。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采用多层螺旋CT对患者进行诊断,最终诊断准确率为70例(97.22%),高于X线诊断准确度58例(80.56%),2组诊断准确度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进行细微及隐匿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断时,选择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能够帮助医务人员明确患者的病情,对于患者后续手术方案的选择来说,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故而在临床,上对这类患者进行诊断,为保障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医务人员可考虑应用多层螺旋CT作为诊断方案,而如果病情明显并且X线图像清楚的患者,单纯采用X线检查,也能够有助于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故而临床上可酌情对诊断方式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9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肠梗阻患者的64层CT检查资料,其中42例为单纯平扫,7例在平扫的基础上行两期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容积追踪等技术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9例肠梗阻病例中炎症或术后粘连21例,肠道肿瘤12例,肠扭转8例,肠壁水肿缺血8例,腹股沟疝3例,结肠息肉1例,卵巢黏液性囊腺瘤1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压迫肠管1例,腹膜炎伴麻痹性肠梗阻1例,回结型肠套叠1例。CT横轴位结合MPR及容积追踪技术能显示梗阻部位及病因。结论 64层螺旋CT对肠梗阻的诊断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明确肠梗阻部位和病因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64SCTCA的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及容积再现技术重组图像显示35例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冠状动脉主支及主要分支,并与X线冠状动脉成像(CCA)结果对照分析。结果:64SCTCA显示病变90支,其中85支得到CCA证实;7支64SCTCA诊断狭窄而CCA显示正常,另外2支CCA确诊的病变64SCTCA未能显示。2种检查方法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SCTCA检出冠状动脉狭窄有较高准确性,作为无创性检查方法,可用于冠心病的初步筛选。 相似文献
8.
64层螺旋C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意义。方法156冽患者分别行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和经皮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CAG),由两位不知造影结果的医师进行阅片,并以CAG结果作为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4层螺旋CT判断近段血管狭窄(管腔狭窄≥50%)的灵敏度是:左主干(LM)99%,右冠状动脉(RCA)93%,左前降支(LAD)89%,左回旋支(LCX)82%,判断远段血管狭窄的灵敏度为:RCA56%,LAD45%,LCX43%(P〈0.05)。结论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其三维重建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结果具有高度的相关性,通过经静脉增强造影,64层螺旋CT可以清楚显示冠状动脉并判断管腔的狭窄,尤其是近段的重度狭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64层螺旋CT研究肝门静脉病变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期间在我院因疑肝、胆、胰等病变行上腹部增强及CTA检查的病人共245例。结果245例病人中发现门静脉病变120例,其中门静脉高压52例,门静脉癌栓48例,门静脉海绵样变10例,门静脉主干受侵犯20例。结论64排MSCTA可清晰显示门静脉血管病变,发现细微征象,为临床制定、优化治疗方案及评估疗效提供客观详细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尿路成像技术(MSCTU)对先天性输尿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年间临床资料完整的先天『生输尿管病变36例,所有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应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技术在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MSCTU诊断输尿管先天性变异及畸形36例,包括先天性输尿管狭窄18例,双肾双输尿管畸形8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2例,输尿管囊肿5例,先天性巨输尿管2例,输尿管异位开口1例,以上病例均得到手术、输尿管镜检查或临床证实。结论MSCTU能清楚显示输尿管的异常解剖形态及类型,在先天性输尿管疾病的诊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重建技术在门静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0例门静脉系统疾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重建技术有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结果 肝动脉-门静脉瘘5例,门静脉栓塞41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形成8例,门静脉海绵样变1例,邻近病变的门静脉受侵5例.多层螺旋CT血管重建技术MIP及VR能清楚显示门脉主干的病变,门脉的侧支血管和邻近病变的门脉受侵;MPR较直观显示病变整体形态、范嗣及门静脉管腔变窄程度.结论 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重建技术是显示门静脉病变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祝晓晖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8,(82)
目的研究在冠脉狭窄病变的诊断过程中运用64层螺旋CT行CCTA对患者所起到的应用价值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126例疑似冠心脏病患者,对患者采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从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性及诊断正确率等方面对于不同治疗效果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对比分析。结果对疑似冠心脏病患者采用64层螺旋CT行CCTA诊断方式之后,对本文的126例研究对象采用64层螺旋CT行CCTA诊断方式之后,在全部的患者中轻度敏感患者具有90例,占比是71.43%,中度敏感度患者有114例,占比90.48%,重度敏感度患者具有116例,占比92.06%。轻度特异患者具有120例,占比95.24%,中度特异患者具有122例,占比96.83%,重度特异患者具有123例,占比97.62%轻度正确患者具有113例,占比89.68%,中度正确患者具有120例,占比95.24%,重度正确患者具有119例,占比94.44%。结论把64层螺旋CT行CCTA运用于冠脉狭窄病变的诊断过程中具有比较高的临床诊断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疑为原发性肝癌的30例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扫描,并应用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计算机容积重组(computed volume reconstruction,CVR)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等技术进行重组,观察肝癌肿块本身及淋巴结、血管的显示情况,并与临床检查和手术病检或穿刺活检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MPR能清楚显示病灶的形态、边缘、大小、密度以及周围组织如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及胆道系统的侵犯情况等,也能清楚显示相邻器官如膈、胃、胆囊及胰腺等情况;MIP能较好地显示肝脏血管系统及肿瘤供血动脉;CVR能较好显示淋巴结情况;VR能够直观地了解病灶的位置、形态及周围组织关系。结论 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能够较好地显示肝癌病灶、血管、淋巴结及周围组织侵犯情况,具有更全面、直观、准确的特点,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诊断桥血管及自体冠状动脉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术后2周~8年58例共140条桥血管(动脉桥43条,静脉桥97条)进行64层CT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金标准,评价显著狭窄(管径狭窄〉50%)的桥血管及〉1.5inin管径的所有自体冠状动脉节段。结果140条桥血管中,38条闭塞,102条开通,CT全部诊断正确。102条开通的桥血管中,18条存在显著性狭窄,CT诊断敏感性100%,特异性95,2%。CT图像能够满足诊断的自体冠状动脉节段占90%。在可评价的冠状动脉节段中,以节段为单位诊断自体冠状动脉显著性狭窄的敏感性84%(87/103)、特异性74%(384/518)。临床正确诊断率为91%(53/58)。结论64层螺旋CT可准确诊断桥血管及自体冠状动脉的显著狭窄,是评价桥血管移植术后的一种无创、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再现(VR)后处理技术对于对于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经我院64层螺旋CT检查的鼻外伤病人53例,每个病人均经下列过程诊断:先由两名高年资医生判读鼻骨横轴位片及重建冠状位片,作出初步印象诊断并记录,再到到工作站上实行MPR和VR图像同屏点对点对比观察,作出最终诊断。结果 53例鼻外伤病人中初步印象诊断:25例多发骨折,最终有一例不符;初步印象13例鼻骨单发骨折中,最终诊断仅5例符合,其它均不符(分别是:多发骨折5例,二例正常鼻骨孔误诊为骨折,一例鼻骨先天缺损变异误诊为骨折);初步印象7例未见明确异常者,最终诊断鼻骨单发骨折一例,鼻骨下缘先天缺损变异二例,未见异常4例;初步印象诊断未见异常8例,最终诊断7例符合,1例为多发骨折。结论 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中的MPR与VR相结合对于鼻骨骨折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64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于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8例隐匿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给予64排螺旋CT扫描,之后采用后处理工作技术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以及三维表面遮盖法重建(SSD)进行图像处理,对比分析三种处理方法对于隐匿性骨折的显示。结果所有58例患者均在64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显示后确诊为隐匿性骨折。患者发生的部位分别为环枢关节骨折患者14例,膝关节骨折患者7例,肩关节骨折患者7例,足跗骨骨折患者6例,肋骨骨折患者5例,踝关节骨折患者4例,腕关节、肘关节骨折患者各3例,骶尾骨、颞颌关节骨折患者2例,其他部位骨折患者5例。 CT横轴位诊断骨折阳性率86.20%(50/58),MPR诊断骨折阳性率为100.0%(58/58),VR诊断骨折阳性率75.56%(44/58),SSD诊断骨折阳性率68.97%(40/58)。 MPR的诊断阳性率最高,显著高于VR和SSD技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隐匿性骨折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结合后处理技术,特别是结合MPR技术的确诊率非常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进一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或其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80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动脉血管造影(SCTA)检查,对所有扫描图像采用西门子工作站提供的各种分析软件进行后重建,观察冠状动脉管腔情况并进行分析判定。结果 64层螺旋CT可对冠状动脉的起源变异、狭窄程度、桥血管通畅程度及支架术后进行评估。结论 64层SCTA是一种安全、快速、无创的诊断冠心病的方法,也可作为筛查公众中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