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过敏性紫癜(HSP)患儿病情及治疗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第1次诊断为HSP的患儿50例为HSP组,以49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空腹采集两组儿童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根据25-(OH)D_3检测结果将HSP患儿进一步分为维生素D正常组(20 ng/m L)(n=9)、不足组(15 ng/m L~20 ng/m L)(n=15)、缺乏组(≤15 ng/m L)(n=25)、严重缺乏组(≤5 ng/m L)(n=1)。收集HSP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激素治疗情况、入院前病程及住院天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HSP组患儿血清25-(OH)D_3水平(16±6 ng/m L)低于健康对照组(29±5 ng/m L)(P0.01)。与正常组+不足组患儿[25-(OH)D_315 ng/m L]相比,缺乏组+严重缺乏组患儿[25-(OH)D_3≤15 ng/m L]肾脏受累发生率、激素使用率均增高(P0.05),中位住院天数延长(P0.05),但入院前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P患儿血清25-(OH)D_3水平低,低血清25-(OH)D_3水平HSP患儿肾脏受累风险及激素使用率增高,住院时间延长。但补充维生素D对HSP有无治疗作用,能否缩短HSP患儿病程,改善远期预后,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儿童过敏性紫癜不同时期凝血功能状态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研究儿童过敏性紫癜 (HSP)发作期及缓解期凝血状态的改变情况及其机制。方法  2 0 0 1~2 0 0 3年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HSP患儿共 6 0例 ,根据发病期和缓解期的不同 ,相应分为HSP发作组 (30例 )和HSP缓解组 (30例 ) ,检测凝血酶原时间比 (PTR)、血浆D 二聚体 (D dimer)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水平 ,并与对照组 35例健康体检儿童比较。结果 两组HSP患儿的PT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均P >0 0 5 ) ;HSP发作组血浆D dimer明显升高 (P <0 0 5 ) ,而HSP缓解组血浆D dimer浓度下降 ,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 ;HSP发作组血浆TFPI含量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HSP缓解组降至正常水平 ,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HSP患儿发作期凝血解溶状态处于高活动状态 ,随着病情进入缓解期高凝状态可恢复正常 ;TFPI在HSP患儿发作期可能具有防止血管内凝血活动过度和扩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过敏性紫癜(HSP)患儿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92例HSP患儿,根据是否合并紫癜性肾炎(HSPN)分为HSPN组(31例),以及未合并紫癜性肾炎的HSP组(61例);根据临床症状分组:仅表现为皮肤紫癜的22例为单纯组,合并关节症状的24例为关节症状组,合并消化道症状的20例为消化道症状组,同时合并关节症状及消化道症状的26例为混合症状组。选择同期42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25-(OH)D_3水平。结果 HSP组、HSPN组的25-(OH)D_3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HSPN组的25-(OH)D_3水平又低于HSP组(P0.05)。关节症状组、消化道症状组、混合症状组之间的25-(OH)D_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但均低于单纯组(P0.01)。结论 HSP患儿25-(OH)D_3水平下降,以HSPN以及合并消化道、关节症状的更为显著,25-(OH)D_3水平下降可能作为HSP是否合并其它系统损害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过敏性紫癜患儿凝血状态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 (HSP)患儿凝血状态的改变 ,了解其在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HSP患儿分别于急性期和恢复期采血测定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D二聚体 (D D)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 ,同时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原时间 (PT)。结果 HSP患儿VWF、D D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5 ) ,但仅 3例APTT、PT缩短。结论 HSP可出现凝血功能紊乱 ,病情严重时凝血紊乱程度也更严重 ,而APTT、TT不是反映凝血功能的早期、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5.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浆硫化氢、一氧化氮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H2S)和一氧化氮(NO)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发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2007年1-6月在本院就诊的首次确诊为HSP的住院患儿25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体检健康者19例为健康对照组,分别应用敏感硫电极法及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其血浆中H2S、NO水平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比较HSP患儿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及HSP患儿各型之间的差异.结果 HSP患儿血浆H2S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70.93±14.63)umol/L vs(58.17±7.40)umol/L P<0.01];HSP患者NO水平及NOS活性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78.32±8.68)umol/Lvs(47.28±6.72)umol/L,(36140±5300)U/L vs(25 640±3 030)U/L P.<0.01].HSP单纯型组血浆H2S、NO水平及NOS活性均较混合型组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74.29±8.52)umol/L vs(62.93±9.14)umol/L,(81.16±9.25)umol/L 138(62.33±11.89)umol/L,(52 270±8 140)U/L vs(31 970±5 990)U/L Pa<0.05].HSP组中心脏受累组与非心脏受累组比较.血浆NO、H2S水平及NOS活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67.81±7.09) umol/L vs(64.19±8.77)umol/L,(69.24±8.68) umol/L vs(63.20±11.04) umol/L,(40 420±5 950)U/L vs(36 550±5 510)U/L Pa0.05].结论 气体信号分子H2S、NO水平在HSP发病早期显著升高,且在单纯型息儿升高明显.提示气体信号分子H2S、NO可能在HSP发病中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西藏高原地区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点.方法 以西藏山南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5例HSP患儿作为观察组,武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96例HSP患儿为对照组,对两组儿童HSP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西藏山南地区HSP患儿平均发病年龄高于对照组(PPPPPPPP>0.05).门诊随访发现复发3例(2.4%),低于对照组(16.7%,P结论 西藏高原地区儿童HSP患儿在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方面与平原地区相比存在部分差异;总体预后较好,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紫癜性肾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清D-二聚体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紫癜性肾炎 (HSP)患儿机体高凝状态及肝素治疗效果。方法 对 2 4例HSP患儿肝素治疗前后测定血清D 二聚体。予肝素钙皮下注射 ,剂量 10 0IU/ (kg·d) ,疗程 2~ 3周 ;同时每周查 2次尿常规 ,观察尿蛋白转阴情况。结果 HSP患儿肝素治疗前血清D 二聚体阳性率 75 % ,正常对照组 15 %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0 5 ) ;HSP患儿肝素治疗后D 二聚体阳性率 17% ,较治疗前下降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P<0 .0 0 5 )。HSP肝素治疗组较非肝素治疗组尿蛋白转阴时间缩短 ,两者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HSP患儿体内存在高凝状态 ,肝素治疗HSP疗效确切、安全、方便 ,应做为HSP的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外周血T细胞表面和血清CD25表达水平与儿童过敏性紫癜(HSP)并发肾炎的相关性,为HSP病情的评估提供帮助。方法 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HSP患儿40例作为研究组,根据肾脏受累情况再分为紫癜性肾炎(HSPN,18例)组与非紫癜性肾炎(NHSPN,22例)组。同期健康体检儿童25名作为对照组(HD)。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中CD25的表达。酶联反应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CD25水平。比较组间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HSP患儿外周血中CD25在CD3+总T细胞[HD(2.19±0.85)%、HSP(1.43±0.78)%]、CD3+CD4+T细胞[HD(3.82±2.18)%、HSP(2.40±0.95)%]、CD3+CD4-T细胞[HD(1.90±0.51)%、HSP(1.25±0.35)%]上的表达均减少(P<0.05)。HSPN患儿外周血CD3+CD4+T细胞中CD25的表达[NHSPN(2.62±1.03)%、HSPN(2.11±0.78)%]和血清CD25水平[NHSPN(649.0±346.5...  相似文献   

9.
血浆白三烯B4与儿童过敏性紫癜免疫机制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浆白三烯B4(LTB4)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2009年5月-2010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住院HSP患儿55例(HSP组),同时取健康同龄儿童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浆LTB4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及Th17细胞比例,同时观察LTB4水平与二者的相关性.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HSP患儿血浆LTB4[(63.5±20.8) ng·L-1]与健康对照组[(34.5±10.0) ng·L-1]比较明显升高(P<0.01);2.CD4+CD25+调节性T 淋巴细胞[(3.81±1.10)%]与健康对照组[(4.45±0.90)%]比较明显降低(P<0.05);3.Th17细胞[(1.80±0.66)%]与健康对照组[(0.52±0.24)%] 比较明显升高(P<0.01);4.血浆LTB4水平与CD4+CD25+调节性T 淋巴细胞呈显著负相关(r=-0.67,P<0.05),与Th17细胞呈显著正相关(r=0.57,P<0.05).结论 LTB4可能参与HSP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0.
甲泼尼龙冲击递减疗法治疗重症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甲泼尼龙冲击递减疗法治疗小儿重症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6月-2010年6月本院儿科收治的HSP患儿78例,选择其中58例重症HSP患儿为观察对象.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3~13岁.对照组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3~14岁.治疗组32例患儿采用甲泼尼龙冲击递减疗法;对照组26例患儿采用常规甲泼尼龙冲击治疗;病情明显改善后改用相同剂量的泼尼松口服逐渐减量至停用.观察皮疹消退、腹痛缓解、消化道出血及关节肿痛缓解时间,观察肾脏损害恢复时间及皮肤紫癜复发情况.各组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和大便常规;检测肝肾功能、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C4);检测其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皮疹消退、腹痛缓解、消化道出血消退、关节肿痛消退及肾损害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补体和细胞因子IL-6、IL-8及TNF-α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 甲泼尼龙冲击递减疗法治疗小儿重症HSP安全有效,是防止复发和减轻肾脏损害较好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及其转录因子FoxP3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儿科2009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急性期HSP患儿46例(HSP组)以及健康对照儿童30例(对照组)。采用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oxP3 mRNA的表达。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4+CD25+Treg的表达。结果 HSP组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oxP3 mRNA相对表达水平(32.17±23.04)低于对照组(147.91±99.15)(P<0.01)。CD4+CD25+Treg占淋巴细胞比例HSP组[(5.34±2.51)%]低于对照组[(7.85±1.9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CD4+CD25+Treg与FoxP3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502,P=0.01)。结论 HSP患儿急性期存在CD4+CD25+Treg的表达降低,其特异性的转录因子FoxP3 mRNA表达下调。Treg的减少以及由此引发的免疫抑制效应不足,可能是HSP急性期免疫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儿童过敏性紫癜 (HSP)止血分子标志物D 二聚体 (D D)的变化 ,探讨其在HSP发病中的作用机理及临床意义。将 41例HSP患儿根据临床有无肾脏损害分为肾炎组和非肾炎组 ,并以 2 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D 二聚体的含量。结果 ,两组患儿在发病初期 ,血浆D D水平均显著升高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且这种改变在肾炎组更为明显。恢复期 ,两组患儿血浆D D水平均显著下降 ,较发病初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果表明 :HSP患儿体内存在高凝状态即血栓前状态 ,具有肾炎表现者则更具此倾向。通过对此指标的检测 ,可以更好地了解HSP的病理基础 ,有助于血栓前状态的诊断及判断预后 ,并为临床采取相应的抗凝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川崎病(KD)患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242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冠状动脉损伤(CAL)分为CAL组(63例)和非CAL组(NCAL,179例),并且按照IVIG治疗效果分为IVIG敏感组(219例)和IVIG无反应组(23例)。选择同期4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40例(上感组)为对照,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血清25-(OH)D3水平。结果 IVIG治疗前:上感组、NCAL组和CAL组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以CAL组最低(P0.05);上感组、IVIG敏感组和IVIG无反应组25-(OH)D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以IVIG无反应组最低(P0.05)。IVIG治疗后:CAL组的25-(OH)D3水平低于NCAL组及对照组(P0.05);IVIG无反应组的25-(OH)D3水平低于IVIG敏感组及对照组(P0.05),以IVIG无反应组最低(P0.05)。结论 KD患儿25-(OH)D3水平下降,而且降低越明显,出现CAL以及无反应型KD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转录因子FOXP3基因表达情况及其与发病机制间的关系。方法 2008年11月至2009年4月在天津市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HSP患儿(HSP组)50例、KD患儿(KD组)34例及门诊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术体检无异常儿童(对照组)50例,检测其外周血白细胞FOXP3 mRNA表达(剔除非特异性扩增标本)。结果 3组共计44例最终进入统计学分析,其中HSP组17例,KD组14例,对照组13例。HSP组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FOXP3 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D组外周血FOXP3 mRNA表达也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SP组与K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OXP3表达减低可能为导致儿童期系统性血管炎免疫失衡的共同原因,但并非HSP的特异性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治疗对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白介素(IL)17和IL-23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诊断为HSP的患儿87例为病例组,所有患儿均行血液灌流治疗;另选取27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HSP患儿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清IL-17和IL-23的水平。结果 HSP患儿治疗前血清IL-23及IL-17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HSP患儿治疗后血清IL-23及IL-17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 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HSP患儿血清IL-23与IL-17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 0.05)。结论 IL-23和IL-17可能同时参与了HSP的发病过程。血液灌流治疗可以有效降低HSP患儿血清IL-23、IL-17水平,是有效的治疗HSP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93 1808过敏性紫瘫自身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研究/邵宗俊…刀临床儿科杂志一1992,10(6)一383一384 用自身混合淋巴细胞反应(AMLR)对19例过敏性紫瘫(HSP)患儿进行实验检测.结果发现HSP患儿AMLR的3H一TdR掺人值为480.00士475石0,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提示HSP患儿存在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同时对20名HSP患儿作抗T细胞抗体的检验,结果IgG抗T细胞抗体值为0.041士0.06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尸>0.05)。同时测17例HSP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含量,结果IgA、IgG、IgM及C3水平分别与AMLR值进行了直线相关分析,未发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抽动障碍(TD)患儿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探讨维生素D水平与T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诊断为TD的132例患儿为TD组,其中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8例,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患儿32例,暂时性抽动障碍患儿92例;另选取同期行体检的健康儿童144例为健康对照组。采集两组儿童外周静脉血3 m L,留取血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两组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根据血清25(OH)D水平,30 ng/m L为正常、10~30 ng/m L为不足、10 ng/m L为缺乏。结果 TD患儿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TD患儿血清25(OH)D不足或缺乏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暂时性抽动障碍患儿血清25(OH)D水平高于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P0.05)。结论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可能是导致TD发病的因素之一;且维生素D水平高低可能与TD分型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及IgA水平,并行维生素D(VitD)治疗,探讨VitD营养状况与儿童RRI及免疫功能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4月在本院儿科门诊就诊的RRI患儿60例为病例组。年龄1~6(3.91±2.83)岁;男32例,女28例。将病例组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和补VitD组30例,均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补VitD组另进行补VitD治疗。随机选取同期到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30例为健康对照组。受检儿童均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3 mL 2份,离心,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其血清25-(OH)D3水平,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其血清IgA水平,进行组间比较。病例组3个月时复查血清25-(OH)D3及IgA水平。病例组儿童随访6个月,观察并记录呼吸道感染的复发次数。结果1.病例组血清25-(OH)D3及IgA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2.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后补VitD组25-(OH)D3及IgA水平升高,常规治疗组和补VitD组RRI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RI患儿血清25-(OH)D3及IgA水平低于健康儿童,低水平25-(OH)D3与RRI有关,提示对RRI患儿应重视VitD的补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检测外周血CD4+CD25+ 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了解自身免疫病患儿Treg细胞的变化,以期更好的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7年11月-2008年6月本院风湿免疫科诊断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儿93例.本院同期门诊体检健康儿童35例作为健康对照.对发病人数在前3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JRA,22例)、SLE(12例)和过敏性紫癜(HSP,12例)分别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儿童外周血CD4+CD25+ T淋巴细胞和CD4+ T淋巴细胞,计算CD4+CD25+ Treg细胞占CD4+ T淋巴细胞百分数.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1.自身免疫性疾病患儿组CD4+CD25+ Treg细胞/CD4+ T淋巴细胞、CD4+CD25+T淋巴细胞分别为(21.85±11.68)%、(6.14±3.21)%,健康对照组为(12.83±3.61)%、(3.68±1.02)%,2组比较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a<0.05).2.JRA患儿CD4+CD25+ Treg细胞/CD4+ T淋巴细胞、CD4+CD25+T淋巴细胞分别为(19.49±8.60)%、(6.22±3.11)%,SLE患儿为(31.04±17.38)%、(7.38±4.09)%,HSP患儿为(19.0±9.33)%、(5.80±2.44)%,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a<0.05).结论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儿CD4+CD25+ Treg细胞显著升高,其可能参与了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53例HSP患儿(其中急性期37例,恢复期16例)及25例健康儿童血清sVCAM-1、sICAM-1水平,分别比较其急性期和恢复期及有或无肾损害HSP患儿上述因子表达水平.结果 HSP急性期患儿血清sVCAM-1和sICAM-1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和健康对照组(Pa<0.01);肾损害组血清sVCAM-1、sICAM-1明显高于无肾损害组(Pa<0.01).结论 sVCAM-1、sICAM-1参与HSP病理生理过程,与疾病分期相关;血清sVCAM-1、sICAM-1水平增高可作为儿童HSP肾损害的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