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 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对早产儿脑损伤(BIPI)的诊断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将116例胎龄27~36+6周早产儿纳入研究, 对所有早产儿生后 6 h 内aEEG进行评分; 依据BIPI诊断结果将116例早产儿分为BIPI组(n=63)和非BIPI组(n=53),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导致BIPI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 依据aEEG检测结果再将116例早产儿分为aEEG正常组(n=58)和aEEG异常组(n=58), 对影响早产儿aEEG结果的因素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BIPI组中aEEG异常52 例(83%); 非BIPI组中aEEG 异常6例(11%), 两组aEEG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早产儿依据胎龄27~33+6周和34~36+6周进行划分, BIPI组aEEG评分明显低于同胎龄非BIPI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小胎龄(<32周)、低出生体重(<1 500 g)、胎盘胎膜及脐带异常和母孕期高血压是导致BIPI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aEEG异常组与aEEG正常组在胎龄、出生体重、胎盘胎膜及脐带异常和母孕期高血压4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致BIPI发生的危险因素与影响早产儿aEEG结果的因素相一致, 提示aEEG有助于BIPI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phy, aEEG)探讨孕妇产前糖皮质激素(antenatal corticosteroid, ACS)治疗对早产儿脑发育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胎龄28+0~34+6周早产儿211例,根据产前是否使用地塞米松进行促胎肺成熟治疗分为ACS组(131例)和对照组(80例)。在生后24 h内进行首次aEEG监测(记为aEEG1),生后5~7 d进行第2次aEEG监测(记为aEEG2),对aEEG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胎龄28+0~31+6周早产儿中,ACS组相较于对照组,aEEG1周期性更成熟、振幅下边界更高(P<0.05);胎龄32+0~33+6周及胎龄34+0~34+6周早产儿中,ACS组相较于对照组,连续模式比例更高、周期性更成熟且Burdjalov评分更高(P<0.05)。胎龄32+0~33+6周及胎龄34+0~34+6周早产儿中,ACS组相较于对照组,aEEG2连续模式比例更高、周期性更成熟、振幅下边界更高、波谱带宽更窄且Burdjalov评分更高(P<0...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极早产儿生理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发病率及短期预后.方法 前瞻性调查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出生、胎龄≤32周早产儿BPD的发病情况.对纠正胎龄36周的早产儿进行撤氧试验.未通过试验者诊断为生理性BPD,通过试验者不诊断BPD.在评估时间点,机械通气患儿直接诊断生理性BPD,未吸氧者不诊断BPD.同时,调查这些早产儿住院期间相关并发症或死亡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期间,共纳入66例胎龄≤32周的早产儿,其中6例患儿入院时纠正胎龄已经超过36周,被剔除.60例患儿中,18例(30.0%)吸氧时间超过28 d,其中4例在评估时无需吸氧,13例需吸氧,1例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13例进行撤氧试验的早产儿中6例成功撤氧.8例(13.3%)被诊断为生理性BPD.撤氧期间,呼吸暂停、心动过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增加.患儿均存活至出院,出院时无吸氧患儿.结论 生理性BPD的发病率明显低于传统BPD.设定严格血氧饱和度标准的撤氧试验能降低吸氧患儿的数量,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生理性BPD患儿的长期预后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胎龄<32周早产儿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江苏省新生儿围产期协作网17家单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胎龄<32周且住院时间≥28 d诊断为BPD早产儿的临床资料,依据胎龄和BPD严重程度分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胎龄段发生中重度BPD的危险因素。 结果 2年间17家协作单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胎龄<32周早产儿共2 603例,诊断BPD的961例,BPD发生率为36.92%(961/2 603),中重度发生率为8.64%(225/2 603),24+0~25+6周早产儿中重度BPD发生率为56.5%(26/46),26+0~27+6周早产儿中重度BPD发生率为31.0%(66/213),28+0~29+6周早产儿中重度BPD发生率为16.9%(75/445),30+0~31+6周早产儿中重度BPD发生率为22.6%(58/25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各胎龄段早产儿中重度BPD危险因素不尽相同:24+0~25+6周为需治疗的动脉导管未闭;26+0~27+6周为胎膜早破≥18 h、复苏正压通气、临床败血症、机械通气时间≥14 d;28+0~29+6周为机械通气时间≥14 d、新生儿肺炎、需治疗的动脉导管未闭;30+0~31+6周为复苏正压通气、新生儿肺炎、早产儿贫血(均P<0.05)。 结论 胎龄<32周早产儿中重度BPD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每个胎龄段存在不尽相同的高危因素,对不同胎龄段提前采取有针对性举措,将有助于减轻BPD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患儿6年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不同时期BPD临床特点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确诊BPD患儿的出生后及母亲孕期的临床资料,根据胎龄和出生体质量分组,比较各组BPD发生率变化趋势;并根据确诊时间分为2015—2017年与2018—2020年两组,比较两组临床特点。结果 2015—2020年共收治1 237例<32周胎龄的早产儿,其中BPD患儿155例(12.5%)。不同胎龄组间BPD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6周早产儿BPD发生率最高,BPD发生率随着胎龄的增大而降低。2015—2020年各年份之间BPD患儿的胎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15和2016年以28~32周胎龄的比例较高,2017—2020年以26~29+6周胎龄的比例较高。不同出生体质量组间BPD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750g 早产儿BPD发生率最高,BPD发生率随着出生体质量的增大而降低。2015—2020年各年份之间BPD患儿的出生体质量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出生胎龄≤25+6周超早产儿的救治现状、主要并发症及转归。方法横断面研究, 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入住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出生胎龄≤25+6周的233例超早产儿的临床资料, 包括围生期因素、治疗、并发症、预后等。根据出生胎龄、入院年份分组, 分析超早产儿的存活率、主要并发症、死因及随访资料。采用χ2检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等方法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233例出生胎龄≤25+6周的超早产儿中男134例(57.5%)、女99例(42.5%), 出生胎龄为(24.6±0.9)周, 出生体重为710.0(605.0, 784.5)g。总存活率61.8%(144/233), 存活超早产儿中出生胎龄最小为22+2周, 出生体重最低为390 g。因不积极治疗自动出院41例(17.6%);住院积极治疗的192例超早产儿中死亡14例(7.3%), 因合并严重并发症自动出院34例(17.7%), 存活出院144例(75.0%)。7年间超早产儿存活率逐年增高(χ2=26.28, P<0.001), 积极治疗后自动出院和死亡逐年下降(χ2=14...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胎龄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发生率和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胎龄≤32周、且存活28天以上的早产儿临床资料,发生BPD的早产儿为BPD组,按1∶2的比例随机选取未发生BPD的早产儿为对照组。结果共纳入197例早产儿,BPD组28例,BPD发生率14.2%,早产儿随胎龄和出生体重降低BPD发生率明显增加,各胎龄段和体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2.269,30.244,P=0.000)。通过对23个单因素的分析发现,BPD组和对照组胎龄、出生体重、吸氧时间、最高吸入氧浓度、住院时间、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贫血、使用美罗培南、第10天体重/出生体重比值、氧合指数<300和生后第1次血气评分值12个单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出生体重低(OR=0.996)、吸氧浓度高(OR=0.898)、第10天体重/出生体重比值小(OR=1.069)为发生BPD的高危因素(P均<0.05)。中重度BPD组与轻度BPD组相比,窒息和使用利尿剂比例高、吸氧时间长、生后第1次血气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出生体重低、吸入高浓度氧、第10天体重/出生体重比值低为小胎龄早产儿发生BPD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极早产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能量管理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 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出生后24 h内收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科且出生胎龄<32周和(或)出生体重<1 500 g的早产儿共939例, 发生BPD的250例早产儿为BPD组, 计算倾向性评分后按照匹配度优先顺序选择未发生BPD的250例早产儿为对照组(匹配出生胎龄、出生体重)。计算两组早产儿出生后第1周和第2周总能量、肠内能量、肠外能量、液体总量及单位液体能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 WhitneyU检验进行连续变量、χ2检验进行分类变量的组间比较, 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能量、液体总量与BPD发生的关系, 采用广义相加模型研究肠外能量与BPD发生的剂量-反应关系, 并用两分段线性回归模型检验肠外能量对BPD发生的阈值效应。结果 BPD组早产儿出生胎龄(28.4±1.9)周, 出生体重(1 107±258)g, 男140例(56.0%);对照组早产儿出生胎龄(29.5±1.3)周, 出生体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国内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发生率,探讨影响其发病及其严重程度的因素,为早期预防BPD提供指导意见。方法 回顾性收集国内10家NICU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收治的胎龄<37周且存活≥28 d早产儿临床资料,根据患儿出生后28 d是否用氧(>21%)分为BPD组和非BPD组。生后28 d未用氧为非BPD组;生后持续用氧≥28 d为BPD组。计算各个胎龄BPD发病率;从数字表中随机选取360例非BPD早产儿做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对两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并对两组患儿生后10d内的总液体量、热卡摄入以及体重下降的百分比进行了组间比较。同时根据出生时胎龄在生后不同日龄进行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即如胎龄<32周,在校正胎龄36周或出院时进行评估;如胎龄≥32周,在生后56 d或出院时评估:①轻度:未用氧;②中度:FiO2< 30%;(③重度:FiO2≥30%或需机械通气。比较轻度BPD和中重度BPD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临床资料结果采用计量或计数资料描述,计量资料采取非参数检验法,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两组资料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逐步向前引入法找出BPD发病及其病情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10家医院胎龄<37周早产儿共12 351例,其中符合BPD诊断的156例,BPD发生率为1.26%。其中GA≤28、28~、30~、32~、34~、<37周BPD发生率分别为19.3%、13.11%、5.62%、0.95%和0.09%,BPD发生率随胎龄增加明显降低。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重低于1.5 kg、动脉导管未闭、早产儿贫血、肺透明膜病、巨细胞病毒感染、机械通气、呼吸机持续时间≥7d及PaO2/FiO2< 300这8个因素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的高危因素。BPD组与非BPD组患儿生后5d内液体量摄入组间比较无差异,而BPD组患儿生后10d内热卡摄入以及生后前3d内体重下降的百分比明显减少(P<0.01)。 156例BPD中,20份因资料丢失过多剔除,剩余136例病例中轻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71例,中重度65例。住院天数、用氧时间及氧浓度大于0.3持续时间、院内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羊水污染、生后是否使用CPAP、呼吸机持续时间≥7 d、生后第一次血气CO2共9个因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院内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呼吸机持续时间≥7 d这三个因素为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的高危因素。结论国内10家医院早产儿BPD发生率为1.26%,发病率随胎龄增加而明显降低。极低生体重、动脉导管未闭、贫血、肺透明膜病、巨细胞病毒感染、机械通气、PaO2/FiO2< 300等是其高危因素,BPD组生后10 d内热卡摄入明显低于非BPD组。预防院内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及减少机械通气持续时间可降低BPD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布地奈德气管内滴入预防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胎龄32周的患有宫内感染的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Ⅲ或Ⅳ级)的极低出生体重儿30例,随机分成PS+布地奈德组(15例)和PS组(15例)。比较两组血气分析、氧合指数(OI)、呼吸机使用时间、吸氧时间、BPD发生率、纠正胎龄36周时病死率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PS+布地奈德组患儿BPD发生率低于PS组,呼吸机使用时间和吸氧时间明显短于PS组(P0.05);给药后第2~6天,PS+布地奈德组pH、OI均高于PS组,PaCO——2均低于PS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纠正胎龄36周时病死率以及其他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S联合布地奈德气管内滴入能有效降低重度NRDS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BP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对早产儿生后1年内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间出生胎龄 < 34周,并完成纠正胎龄40周及3、6、12月龄神经行为发育随访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分为BPD组(n=23)和非BPD组(n=27),比较两组患儿不同时点的神经行为发育结果。结果 BPD组与非BPD组患儿纠正胎龄40周时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Gesell发育量表中,BPD组纠正胎龄3、6、12月龄时精细动作、适应性行为、社交行为能区发育商(DQ)及总DQ低于非BPD组(P < 0.05);两组患儿纠正胎龄6月龄时言语能区DQ高于纠正胎龄12月龄(P < 0.017),纠正胎龄6月龄时社交行为能区DQ高于纠正胎龄3月龄(P < 0.017),纠正胎龄12月龄时适应性行为能区DQ高于纠正胎龄3、6月龄(P < 0.017)。Bayley发育量表Ⅱ中,两组患儿各时点智力和运动发展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纠正胎龄3月龄时智力发展指数高于纠正胎龄6、12月龄(P < 0.001)。结论 BPD早产儿在生后1年内较非BPD早产儿存在神经发育落后,临床需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晚期早产双胎新生儿(LPT)及早期足月双胎新生儿(ETT)围生期常见临床合并症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46例LPT及496例ETT孕母及新生儿期合并症情况,分析比较LP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按胎龄分为34~34+6周组(n=44)、35~35+6周组(n=70)、36~36+6周组(n=132)、37~37...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生后1周未能肠内营养的胎龄<32周早产儿肠外营养素摄入情况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0月—2022年8月出生并于生后24 h内转入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胎龄<32周、生后第1周营养摄入完全依靠肠外营养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包括79例BPD患儿和73例非BPD患儿。比较两组早产儿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结果BPD组生后体重下降超过10%、宫外生长发育迟缓、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患儿比例较非BPD组高(P<0.05),出生体重恢复时间、达完全肠内营养时间、出院时纠正胎龄均大于非BPD组(P<0.05),而纠正胎龄36周时体格发育Z评分低于非BPD组(P<0.05)。BPD组生后1周内液体摄入量高于非BPD组(P<0.05),而热卡摄入量低于非BPD组(P<0.05);BPD组生后1周内氨基酸、葡萄糖、脂质的起始剂量及其摄入总量均低于非BPD组(P<0.05);BPD组生后第3天的糖脂比高于非BPD组,生后第7天的热氮比和糖脂比均高于非BPD组(P<0.05)。结论BPD患儿生后1周内氨基酸和脂质的摄入量及其所提供的热卡占总热量的比例低于非BPD患儿,提示早期肠外营养素摄入与BPD的发生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成像技术测量的脑血流值(cerebral blood flow,CBF)评价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早产儿局部大脑皮质血流灌注量。 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8月—2022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产科出生并转入新生儿科的胎龄<32周、出生体重<1 500 g,于纠正胎龄35~40周完成头颅磁共振成像及ASL检查的9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诊断为BPD分为BPD组(n=45)和非BPD组(n=45),比较两组早产儿ASL相同感兴趣区(额叶、颞叶、顶叶、枕叶、丘脑和基底神经节)CBF值的差异。 结果 与非BPD组早产儿相比,BPD组早产儿1 min Apgar评分更低,辅助通气时间更长,胎儿窘迫发生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控制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时纠正胎龄、日龄等混杂因素后,与非BPD组相比,BPD组左右两侧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基底神经节、丘脑的CBF值仍较高(P<0.05)。 结论 BPD可使早产儿大脑皮质血流灌注量增高,可能与前期缺氧、较长时间辅助通气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出生胎龄<32周的极早产儿初始无创持续气道正压(CPAP)呼吸支持失败的危险因素及其不良结局。方法采取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收集山东新生儿协作网中30家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9年出生的出生胎龄 25~31+6周极早产儿的围生期资料、临床救治情况和结局。根据生后初始无创CPAP的结局分为失败组和成功组。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和非参数检验比较两组间危险因素的差异,并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一步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极早产儿 1 040例,其中男577例(55.5%),女463例(44.5%);出生胎龄25~28+6周195例(18.8%),29~31+6周845例(81.2%);出生体重<1 000 g 81例(7.8%),出生体重≥1 000 g 959例(92.2%)。失败组138例(13.3%),成功组902例(86.7%)。出生胎龄 25~28+6周、29~31+6周的初始无创CPAP失败率分别为24.6% (48/195)、10.7% (90/84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小的出生胎龄、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生后发生Ⅲ~Ⅳ级呼吸窘迫综合征(RDS)、需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2次、吸入氧浓度>0.30是初始无创CPAP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OR=0.718、1.847、4.003、6.712、1.948,95%CI:0.590~0.873、1.130~3.018、2.435~6.579、3.160~14.259、1.189~3.192,均P<0.05);失败组的病死率和新生儿肺出血、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重度脑室内出血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成功组(OR=4.436、26.393、1.998、4.545,95%CI:2.106~9.344、9.690~71.885、1.031~3.875、1.615~12.795,均P<0.05)。结论出生胎龄<32周的极早产儿初始无创CPAP失败主要不良结局的发生率较高;出生胎龄较小、母亲存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生后发生Ⅲ~Ⅳ级RDS、需用PS≥2次以及吸入氧浓度>0.30的是初始无创CPAP失败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BPD) remains a common complication of prematurity, with those being discharged on home oxygen at particularly high risk of adverse developmental outcomes. AIMS: To compare the developmental patterns, from 1 to 4 years, of extremely preterm infants with BPD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on home oxygen, extremely preterm infants with BPD discharged breathing room air, and extremely preterm infants without BPD. SUBJECTS: Two hundred and seventy-six infants with a gestational age of <28 weeks or birthweight <1000 g, free from sensory and motor disabilities who were followed up longitudinally to 4 years corrected age. OUTCOME MEASURES: Children were assessed on the Griffiths Mental Development Scales at 1 and 2 years corrected age, and the McCarthy Scales of Children's Abilities at 4 years corrected age. RESULTS: The developmental trajectories of the three groups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however at 1 year corrected age the non-BPD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developmental scores than both BPD groups. At 2 years corrected age the non-BPD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developmental scores than the BPD-home oxygen group, and at 4 years corrected age no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oups were evident. CONCLUSIONS: Extremely preterm children with BPD exhibited an initial developmental lag compared to preterm peers. Children with BPD discharged breathing room air had developmental scores at 2 years corrected age that were comparable to the non-BPD group, but those discharged on home oxygen still had lower developmental scores. At 4 years, no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oups were evident.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晚期早产儿(LPI)早期智能发育结局。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新生儿病房收治的出生胎龄34~36+6周、治愈出院并定期规律随访的106例早产儿为晚期早产儿组;随机抽取同期120例健康足月儿(FPI)为对照组。对校正年龄40周的晚期早产儿及40周龄的足月儿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晚期早产儿校正龄3、6、12月龄或者足月儿3、6、12月龄时采用Gesell发育量表进行评估。结果 LPI组NBNA评分低于37分,低于FTI组(P0.05)。校正龄3月龄时,LPI组大运动、精细运动、个人社交落后于FTI组(P0.05);校正龄6月龄时,LPI组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落后于FTI组(P0.05);校正年龄12月龄时,LPI组适应性、大运动、个人社交测评明显低于FTI组(P0.05)。结论晚期早产儿早期智能发育迟缓,需加强神经发育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口腔运动干预(oral motor intervention,OMI)对早产儿脑功能发育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分组方法,将112例早产儿按胎龄分为小胎龄(30~31+6周)及大胎龄(32~33+6周)两层,再随机分为对照组(分别23、22例)和干预组(分别24、2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早产儿校正24 月龄内生长轨迹,以了解早产儿的生长趋势和规律。方法基于互联网+ 随访系统建立早产儿随访数据库,纳入2018 年4 月至2021 年4 月3 188 例早产儿,收集其出生及校正1、3、6、 12、18、24 月龄时的身长、体重、头围数据。按不同的围生期因素分组,绘制生长曲线,并与21 世纪国际胎儿和新生儿生长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tal and Newborn Growth Consortium for the 21st Century,INTERGROWTH-21st)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标准进行比较。结果按不同的围生期因素分组的各组早产儿体重、身长、头围曲线均在校正6 月龄内快速上升,校正6 月龄后增长速度减缓。按实际月龄比较,各出生胎龄组早产儿(<28 周、28~31+6周、32~33+6周、34~36+6周) 身长曲线在实际9 月龄后逐渐与WHO 曲线重合(P=0.082),<32 周早产儿的体重和头围则一直落后于WHO 曲线(P<0.001)。校正月龄后,不同出生胎龄组早产儿(<28 周、28~31+6周、32~33+6周、34~36+6周) 的体格生长曲线基本重合(P>0.05)。超低出生体重儿和小于胎龄儿的身长、体重、头围曲线均低于INTERGROWTH-21st 标准和WHO 标准(P<0.05)。结论早产儿在校正6 月龄内体格增长速度较快,校正6 月龄后增长速度减缓。胎龄越小,体重和头围追赶的时间越长。应重点关注超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和小于胎龄儿的体格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