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声引导下瘤内注射MAA和32P胶体治疗肝癌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瘤内注射MAA和32P胶体治疗不能手术肝癌的有效性和毒副作用。 方法B超引导下瘤内注射MAA和32P胶体治疗30例原发性肝癌(PHC),观察治疗前后病人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彩色多普勒超声、病灶体积变化、血清AFP水平以及肝肾功能、血常规和免疫指标。 结果治疗后,96.7%PHC临床症状减轻,血清AFP水平明显下降;肿块缩小率≥50%者占75.6%,平均肿块缩小率53.3%,彩色多普勒显示81.9%的肿块血供减少或消失。20例组织学检查发现治疗区内肿瘤组织出现完全或部分坏死、纤维化。30例PHC6个月、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0%、76.7%、43.3%,平均生存期19.5月。局部无并发症,治疗前后ECG、肝肾功能、血常规和免疫功能均无变化。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瘤内注射MAA和32P胶体对不能手术的PHC是一种简单、安全和有效的新方法,副作用低,适应证广。  相似文献   

2.
^32P—玻璃微球治疗中,晚期消化道癌肿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32P-玻璃微球肝动脉局部灌注和肿块内直接注射的栓塞和内照射作用,研究中、晚期肝癌和消化道癌肿的治疗方法。方法:超选择性肝固有动脉插管行^32P-玻璃微球灌注和栓塞,B超引导下行肿块内^32P-玻璃微球注射。结果:12例肝癌患者行20次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4例患者6次行B超引导下愉局部的注射治疗,^32P-玻璃微球主要集中分布于肿瘤组织内,治疗后肿块有不同程度的缩小,AFP也有部分下降  相似文献   

3.
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Imx),对原发性肝癌(PHC)、慢性活动性肝炎(CAH)患者的血清甲胎蛋白(AFP)含量进行观察。结果:PHC患者血清AFP含量的异常率为75%(66/88),CAH患者的异常率为21.8%(22/101)。并对11例PHC患者进行了手术前后AFP含量的动态观察,对15例CAH患者进行了AFP含量连续监测。发现:PHC患者术后AFP持续增高者预后不良;CAH患者AFP持续增高有癌变的可能。提示:AFP含量的变化与PHC和CAH的病程变化和预后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对46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及145例正常人进行血清甲胎蛋白(AFP)、铁蛋白(SF)、酸性铁蛋白(AIF)测定,结果PHC组血清AFP、SF、AIF测定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其他肝病组(P<0.001),肝癌组AFP阳性中为78.26%,联合测定SF、AIFIa性检出中可达100%,提示血清八FP、SF、AIF测定在PHC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尤其联合测定AFP,SF、AIF3项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率,降低了漏诊率。  相似文献   

5.
125I抗AFP抗体在肝癌病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用^125I标记抗AFP多克隆抗体治疗1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观察其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用改良氯胺-T法制备^125I-抗AFP抗体,标记率为65%~83%,比放射性为55.5~74MBq/mg(IgG)。全部病便采用Seldinger插管技术,经肝动脉注射给药。给药后在不同时间点采集外周静脉血测放射活性。所得数据用计算机程序PK-GRAPH模拟出^125I-抗AFP抗体的药代动力学模型、血  相似文献   

6.
对124例肝内外良恶性疾病患者联合检测血清AFU(α-L-岩藻糖苷酶)及甲胎蛋白(AFP)含量,探讨AFU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结果:PHC患者血清AFU含量明显高于非肝癌组。AFU及AFP在原发性肝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84%和71%,两者敏感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特异性和诊断符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AFP阴性PHC患者中,AFU阳性率为84%,两者联检的总阳性率为95%。认为AFU可作为一种新的肝癌标志物用于临床,与AFP互补能提高PHC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邢士儒  曲雅琴 《吉林医学》1996,17(4):211-212
作者用胶体金-198,在超声导向下于瘤体内直接注射治疗原发性肝癌5例。经临床观察及随访5个月 ̄6个月,治疗后有85.7%(6/7)肿块缩小,有4例肝区疼痛消失,1例减轻,5例AFP升高者,有4例下降,3例再次活检有2例瘤灶内组织完全性坏死。说明胶体金-198内照射治疗原发性肝癌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作者用胶体金─198,在超声导向下于瘤体内直接注射治疗原发性肝癌5例。经临床观察及随访5个月~6个月,治疗后有85.7%(6/7)肿块缩小,有4例肝区疼痛消失,1例减轻,5例AFP升高者,有4例下降,3例再次活检有2例瘤灶内组织完全性坏死。说明胶体金─198内照射治疗原发性肝癌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α—L—岩藻糖苷酶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卫东  邹飞 《九江医学》1997,12(4):202-204
目的:探讨α-L-岩藻糖苷酶AFU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分光比色法测定36例原发性肝癌(PHC)、5例肝硬变、4例肝良性占3位病变、40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和40例正常健康人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活性值。结果:PHC组血清AFU活性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1);AFU对PHC诊断敏感并、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80.6%、89.9%、87.2%,阳性预报率、阴性预报率分别为76.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58例原发性肝癌(PHC)及68例其他肝脏疾病患者的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活性。结果,PHC患者血清的AFU活力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其他肝病组,PHC患者中AFU阳性率为74.14%,并明显高于肝硬化组(18.92%)与急性肝炎组(25.81%)。结果证明,血清AFU可为诊断PHC的一个有用的指标,尤其适用于AFP阴性的病例。  相似文献   

11.
对原发性肝癌(PHC)患者21例,正常体检人员64例,肝病患者27例,非肝脏良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18例,非肝脏恶性肿瘤患者20例,进行血清α-L-岩藻糖苷酶(α-L-fucosidase,AFu)务血清甲胎蛋白(AFP)的测定,结果显示:PHC组的AFu值(198.36±52.94nKat/L)显著高于其它各组病例(P<0.001),AFu对PHC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9%、76.19%、80%、96.15%;准确度为94%;PHC患者AFu的阳性率为53.33%,AFP和AFP联合检测对PHC诊断阳性率达93.33%。  相似文献   

12.
童冠圣  刘璐 《铁道医学》2000,28(6):365-367
目的 研究瘤体内注射^32磷-玻璃微球(^32P-GMS)对裸鼠人肝癌移植瘤的抗癌作用。方法 动态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裸鼠的肿瘤生长状况,分批处死,取瘤体及其邻近组织进行光镜间观察。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14d治疗组抑瘤率为59.7%~93.6%(P〈0.01)。瘤体吸收剂量为7320Gy,肿瘤细胞可被一次性杀死;吸收剂量为1830~3660Gy时,瘤细胞大多损伤坏死,并出现分化较好的瘤细胞;吸收剂量为366Gy或更低时,仍残存有增殖活跃的瘤细胞。结论 瘤体内注射1830~3660Gy的^32P-GMS,可对人肝癌移植瘤产生最佳抗癌效应。  相似文献   

13.
血清α-L-岩藻糖苷酶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胎蛋白(AFP)是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PHC)的主要血清学指标。但是,我国约有10%~30%的PHC病人血清中AFP呈低水平表达[1]。为此,许多学者致力于寻找其他肿瘤标志物,来弥补AFP的这一不足。现发现a-L-岩藻糖苷酶(AFU)与AFP联合检测可以大大提高PHC的有效诊断率。我们通过测定血清中AFU活性及AFP含量,探讨AFU检测在PHC诊断中的价值。1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l.1.1PHC组 50例,男40例,女10例;年龄43~69岁。均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1.1.2肝硬化组30例,…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36例原发性肝癌(PHC)及69例其他肝脏疾病患者的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活性。结果表明PHC患者血清AFU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其他肝病组,PHC患者中AFU阳性率为75%,并明显高于肝硬化(20%)与转移性肝癌(33%)。本文证明血清AFU可视为诊断PHC的一个有用的指标,尤其适用于AFP阴性的病例  相似文献   

15.
^32磷玻璃微球内放射栓塞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32磷玻璃微球(^32P-GMS)对中晚期肝癌的内放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32P-GMS治疗肝癌21例。结果:治疗后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17例肿瘤血流明显减少甚至完全减少;SPECT肝扫描显示,^32P-GMS聚集在肿瘤区内,平均癌/肝比2.5:1;治疗后6,12,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5.7%,61.9%,57.1%;16种肿瘤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无明显毒副反应。结论:^32P-GM  相似文献   

16.
作者采用Setdinger技术,经肝动脉插管灌注5-Fu、ADM、MMC、PDD治疗晚期肝癌67例。全部患者症状改善、疼痛减轻或消除;肿瘤有不同程度缩小,AFP,r-GT有不同程度下降。本组CR8.9%,PR23.8%,S38.8%。生存3个月以上者97%,半年以上43.7%,一年生存率为27%,副作用轻微,不失为治疗晚期肝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32P-玻璃微球肝动脉局部灌注和肿块内直接注射的栓塞和内照射作用,研究中、晚期肝癌和消化道癌肿的治疗方法。方法:超选择性肝固有动脉插管行32P-玻璃微球灌注和栓塞,B超引导下行肿块内32P-玻璃微球注射。结果:12例肝癌患者行20次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4例患者6次行B超引导下肿块局部的注射治疗。32P-玻璃微球主要集中分布于肿瘤组织内,治疗后肿块有不同程度的缩小,AFP也有部分下降。该疗法适当的剂量对肝功损害不大,副反应也轻微。结论:32P-玻璃微球局部区域给药,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中、晚期肝癌和某些消化道癌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瘤内注射核素标记混合抗体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为临床应用混合抗体进行瘤内注射放射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在裸鼠荷人肝癌2.2.15移植瘤生长至1cm时,瘤内分别或同时注射^131I标记的抗癌胚蛋白(AFP)单克隆抗体(^131I-AFP-IT)和^131I标记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单克隆抗体S102(^131I-S102-IT),治疗后行SPET显像观察标记抗体在肿瘤内的浓聚,并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发现两种标记抗体联合治疗组肿瘤抑制率为  相似文献   

19.
CD3AK细胞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莫钦国  梁安民 《广西医学》1998,20(6):1003-1005
为了观察CD3AK细胞对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采用CD3AK细胞治疗65例不能切除的肝癌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T细胞亚群(APAAP法)和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FLISA法)。结果CD3AK细胞治疗后肝癌患者T细胞亚群CD3^+、CD4^+、CD8^+升高,sIL-2R水平下降,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CD3AK细胞治疗肝癌对提高  相似文献   

20.
AFP是公认的原发性肝癌(PHC)临床诊断主要指标之一,但AF宾阳性诊断率仪在65%。本文对37例AFP阴性PHC患者血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方法联合检测CA-50、SF、β2-MG、三种肿瘤标志物,以探讨多指标联合检测对PHC诊断的应用价值,有助于弥补AFP单项检测阴性的PHC的诊断率,提高阳性检出率,有利于临床的及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