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黄光辉  陈应智 《广东医学》2007,28(5):778-780
目的 探讨液基细胞学宫颈上皮内瘤变与病理活检的临床价值,分析其内在关系.方法 观察429例液基细胞学宫颈上皮内瘤变与病理活检诊断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活检诊断为CIN Ⅱ级和Ⅲ级的组织切片全部进行复习,分年龄组进行对照与细胞学与活检符合率对比.结果 显示液基细胞(ASCUS)131例(30.5%),低度瘤变216例(50.4%),高度瘤变82例(19.1%);活检为慢性炎症221例(51.5%);CIN Ⅰ级78例(18.2%),CIN Ⅱ级39例(8.6%),CIN Ⅲ级(含原位癌)93例(21.7%).有少数病例上皮内低度瘤变,活检亦为CIN Ⅲ级.细胞学显示高度上皮内瘤变高发年龄组为20~40 岁,而活检显示CIN Ⅱ,Ⅲ级高发年龄组为30~50岁.结论 液基细胞学宫颈上皮内高度瘤变均应做活检,以及早发现CIN Ⅲ级或原位癌,以防漏诊;上皮内低度瘤变亦有发现CIN Ⅱ,Ⅲ级,建议应积极做活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5月大港医院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10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经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病理分型为CINⅠ53例(50.96%),CINⅡ37例(35.58%),CINⅢ14例(13.46%)。物理治疗50例(CINⅠ41例,CINⅡ9例);宫颈部分切除术45例(CINⅠ12例,CINⅡ28例,CINⅢ5例);全子宫切除9例,均经宫颈活检诊断为CINⅢ级者。结论: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确诊主要采取阴道镜下活检,同时应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尽量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环形电刀切除术(LEEP)在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2月至2006年5月在妇科门诊经细胞学、阴道镜及宫颈活检初步诊断的16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采用LEEP电波刀治疗.结果:手术时间平均7分钟;术中出血少,平均9mL,并发症少,一次性治愈率高;术后病理检查,宫颈粘膜慢性炎症11例(6.7%),CINⅠ70例(43.9%),CINⅡ56例(34.4%),CINⅢ23例(14.1%),原位癌累及腺体2例(1.25%),早期浸润癌1例.术后降级者49例,等级者105例,升级者9例,治愈率达93.3%.结论:LEEP术治疗CIN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并可提供完整的病理标本,避免了二次手术和过度治疗,术后仍需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4.
9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的总称.包括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和宫颈原位癌,从宫颈癌的癌前病变到癌的演变一般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目前,CIN发病率在不断增加,发病年龄与宫颈癌一样有年轻化趋势.CIN病理分级为3级即CINⅠ级、CINⅡ级和CINⅢ级,级别越高,越易转化为宫颈浸润癌.……  相似文献   

5.
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高频电波刀(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155例患者采用LEEP宫颈锥切,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术前宫颈活检与术后病理结果,随访疗效和宫颈塑形情况.结果 LEEP术治疗宫颈内瘤变平均时间6.8min,出血量9.6mL,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CINⅠ、 CINⅡ、 CINⅢ与LEEP术后标本的病理诊断CINⅠ、CINⅡ、CINⅢ呈正相关关系,rs=0.785(P<0.01),治愈率为98.6%(149/151),151例中宫颈塑形满意134例(88.7%).结论 LEEP是诊断和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宫颈浸润癌的发病率在妇女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1]。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与子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子宫颈病变,约20%CINⅡ发展为CINⅢ,5%的CINⅡ会进展为宫颈浸润癌[2]。随着宫颈防癌筛查的普及、阴道镜检查,对宫颈可疑病变活检,CIN检出率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7.
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治疗和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宫颈癌筛查的广泛开展,临床上浸润性宫颈癌已相对少见,而宫颈癌前病变即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不断增加。根据对CIN的自然病史的研究,57%的低级别CIN(即CINⅠ)会自然消退,只有0.3%会发展为浸润癌,而高级别CIN(即CINⅡ和CINⅢ)已知为潜在的癌前病变,未经治疗的CINII的自然消退率为43%,22%将发展为原位癌或浸润癌,CINⅢ的自然消退率为32%,14%将发展成浸润癌[1]。CIN的处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继2003年美国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协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频电刀(LEEP)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0年12月在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门诊就诊的宫颈上皮内病变患者78例,上述患者术前均按照宫颈病变诊疗三阶梯法,先行细胞学检查,有异常者行阴道镜检查或HPV检查,不满意者或HPV阳性者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确诊为CIN后,自愿接受LEEP治疗,术后均行病理诊断。结果 LEEP术后病理结果与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符合率为79.2%,前者较后者病理结果有轻有重,6例CIN患者LEEP术后病理结果轻于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结果,11例重于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结果,其中2例CINⅢ诊断为宫颈早期浸润癌,3例CINⅡ诊断为CINⅢ。结论 LEEP可诊断和治疗CIN及宫颈原位癌,即可起到阻止浸润癌的发生,又增加了对已患浸润癌的发现率,且安全、有效、并发症少,能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具有很好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9.
①目的 观察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效果.②方法 对106例CIN患者局部麻醉,应用LEEP在宫颈指示病变部位给予环形切割,术后消炎、止血.③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宫颈黏膜慢性炎症7例(6.6%),CINⅠ45例(42.5%),CINⅡ38例(35.8%),CINⅢ12例(11.3%),原位癌累及腺体伴早期浸润癌4例(3.8%),术后98例(92.4%)宫颈标本边缘病理学检查未见CIN病变;术后降级者35例(33.0%),等级者61例(57.5%);升级者40例(9.4%);治愈率达89.6%.④结论 LEEP治疗CIN安全有效,避免二次手术和过度治疗,且能保留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Ⅲ级CIN Ⅲ合理的确诊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98例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初诊为(CIN Ⅲ)的确诊方法,治疗方式及随访结果.结果 (1)98例患者入院均接受宫颈锥切术(53例行冷刀锥切,45例行LEEP术),15例(15.3%)锥切术后病理检查较宫颈活检病变级别升高为宫颈浸润癌.(2)锥切术后52例接受全子宫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与锥切术后病理检查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无病变级别升高,且仅4例残余子宫有CIN Ⅲ病变残留.(3)31例因有生育要求或年轻拒绝行全子宫切除术,选择锥切术后门诊随访,1例原位癌患者随访3年后CIN Ⅲ复发而行全子宫切除术,其余随访患者(包括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无复发.结论 宫颈锥切术是诊断CIN Ⅲ的金标准,不能被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所取代.如宫颈锥切范围足够,切缘无病变残留,能定期随访,锥切术亦可作为CIN Ⅲ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DAPK及PTEN与维吾尔族女性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取维族妇女正常及炎症的宫颈组织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病变组织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级病变组织3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30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DAPK及PTEN基因的在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DAPK及PTEN基因分别在蛋白水平的表达百分比在非癌组及鳞组中分别为93.3%、83.3%、60.0%、33.3:83.3%、73.3%、56.7%、23.3%,两者均显示其在宫颈癌组阳性百分表达率明显减少,与非癌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病变组织中DAPK及PTEN蛋白水平表达减少,其与新疆维族妇女宫颈病变呈负相关关系;两者可作为宫颈癌前病变的预警信号及宫颈癌的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6型人乳头瘤病毒E7(HPV16-E7)蛋白和端粒酶在浸润性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30例浸润性宫颈癌(ICC组);9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其中CINⅠ(CINⅠ组)30例,CINⅡ(CINⅡ组)30例,CINⅢ(CINⅢ组)30例。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二步法检测各组组织标本中HPV16-E7蛋白和端粒酶的表达。另设10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和ICC组中的HPV16-E7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63.3%、63.3%、76.7%和96.7%,ICC组和CINⅢ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ICC组与CINⅢ组比较,CINⅢ组与CINⅡ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和ICC组的端粒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40.0%、43.3%、70.0%和93.3%,ICC组显著高于CINⅢ组,CINⅢ显著高于CIN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CINⅡ组与CINⅠ组比较,CINⅠ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浸润性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HPV16-E7蛋白与端粒酶的表达呈正相关(r=0.376,P〈0.01)。结论HPV16-E7蛋白和端粒酶的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癌,预防及彻底治疗宫颈癌。方法收集分析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在内江市中医院妇科门诊进行宫颈癌机会性筛查的823例患者资料,按年龄分为A组(≤19岁)、B组(20~29岁)、C组(30—39岁)、D组(40—49岁)、E组(50—59岁)、F组(≥60岁)进行筛查,筛查方法采用液基细胞学技术结合The Bethesda System(TBS)报告系统,结果异常者进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检查,确诊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结果823例中宫颈癌前病变[包括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I、CINⅡ、CINⅢ或原位癌]39例,占4.74%,早期浸润癌4例,占0.49%。其中C组癌前病变16例,早期浸润癌3例,D组癌前病变13例,早期浸润癌1例。6组不同年龄组间宫颈癌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中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癌高发年龄在30—49岁,并趋向于30—39岁间,应高度重视宫颈癌机会性筛查,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癌前病变,有效阻止宫颈癌的发生,提高广大妇女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CIN)、宫颈鳞癌组织中Skp2和p27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60例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CINI、CINⅡ、CINⅢ各20例)、50例宫颈浸润癌中Skp2和p27的表达,20例正常宫颈组织做对照。结果:S期激酶相关蛋白2(S-phase Kinase-associated Protein2。Skp2)促进泛素介导的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剂p27蛋白降解,研究发现Skp2过表达参与细胞转化和肿瘤的形成。①Skp2蛋白表达CINⅡ明显高于CINI和正常宫颈组织(P〈0.05);CINI和正常宫颈组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Ⅲ明显高于CINⅡ(P〈0.05);宫颈浸润鳞癌明显高于CINⅢ(P〈0.05)。p27蛋白表达CINI与在正常宫颈组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Ⅱ明显低于正常宫颈组织和CINI(P〈0.05),CINⅢ明显低于CINⅡ(P〈0.01)。宫颈浸润癌明显低于CINⅢ(P〈0.01)。②宫颈癌Skp2与p27蛋白表达呈负相关。③宫颈浸润癌的Skp2蛋白表达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结论:Skp2和p27蛋白可能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及转移,并与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有关。检测Skp2和p27蛋白表达对早期诊断宫颈鳞癌、确定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杨峥莉  刘荣霞  郝国荣 《疑难病杂志》2008,7(10):597-599,F0003
目的探讨Bcl-2、Survivin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12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其中I级42例,II级38例,III级45例)及40例浸润性宫颈鳞癌和30例正常宫颈组织的石蜡标本进行Bcl-2、Survivin的检测。结果Bcl-2、Surviv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率(75.0%、90.0%)与CIN(38.4%、56.8%)、正常宫颈组织(10.0%、0%)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宫颈上皮癌变过程中,CIN各级Bcl-2(I级21.4%,II级31.6%、III级60.0%)、Survivin(I级23.8%、II级57.9%、III级86.7%)表达呈逐级升高趋势,各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l-2、Survivin在宫颈癌和CIN中的表达水平增加;Bcl-2、Survivin的过度表达是细胞恶变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受体(keratinoeyte gowth factor reeeptor,KGFR)与P16INK4a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链接(SP)法检测20例慢性宫颈炎组织、70例CIN组织(CINⅠ25例、CINⅡ25例、CINⅢ20例)及40例浸润性宫颈鳞癌组织标本中KGFR、P16INK4a的表达。结果 (1)KGFR蛋白阳性表达率:浸润性宫颈鳞癌82.50%,CIN62.86%,慢性宫颈炎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P16INK4a蛋白阳性表达率:浸润性宫颈鳞癌82.50%,CIN47.14%,慢性宫颈炎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2)在宫颈各组织中,KGFR蛋白与P16INK4a蛋白表达无相关性(r=0.158,P=0.073)。结论 KGFR和P16INK4a的高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是KGFR和P16INK4a无协同作用,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P16INK4a和KGFR检测可作为宫颈癌早期诊断和宫颈癌进展的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17.
子宫颈病变2015例与高危型HPV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卫  刘郁明  成艳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0):1327-1328
目的:分析2 015例不同类型子宫颈病变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探讨高危型HPV感染与子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美国Digene公司杂交捕获仪(HC2)检测2 015例不同类型子宫颈病变患者的13种高危型HPV病毒的感染情况,结合病理诊断进行分析。结果:2 015例子宫颈病变患者中,子宫颈炎1 37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644例,其中CIN 352例,CIN 194例,CIN 98例,其13种高危型HPV病毒的感染率分别是28.0%、58.8%、89.7%、94.9%,中高度CIN(CIN、CIN)感染率明显高于低度CIN和宫颈炎(P<0.05)。结论:子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与高危型HPV感染有关,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高危型HPV感染率明显增高,高危型HPV检测可用于子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筛查及治疗后的随访。  相似文献   

18.
武玲  宋静慧 《医学综述》2011,17(16):2511-2513
目的探讨p16INK4A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在筛查宫颈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中的作用。方法对148例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为ASCUS的患者进行p16INK4A免疫细胞化学检测,随访组织活检结果,以病理学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 148例ASCUS中,p16INK4A在经病理学确诊的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Ⅰ、Ⅱ、Ⅲ和浸润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9%、77.3%、91.7%、100%、100%。p16INK4A的表达在宫颈炎与CINⅠ、CINⅡ、CINⅢ级之间,宫颈炎与宫颈鳞癌之间阳性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16INK4A在宫颈CIN及以上病变中高表达,对ASCUS可有效地进行分流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行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阴道镜及宫颈活检,初步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CINⅠ级66例,CINⅡ级25例,CINⅢ级9例,均采用LEEP术治疗。结果 LEEP术后标本病理结果与阴道镜下定点活检诊断符合率为87.0%(87/100)。其中CINⅠ级符合率75.8%(50/66);CINⅡ级符合率64.0%(16/25);CINⅢ级符合率77.8%(7/9)。所有患者随访显示:Ⅰ级治愈55例,1年后复发1例;CINⅡ级治愈19例,复发2例;CINⅢ级治愈8例,复发2例。结论 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创伤小、恢复快,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膜杂交多重检测技术进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基因分型诊断,结合宫颈活体组织检查探讨泸州地区女性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膜杂交多重检测技术对泸州地区1142例门诊就医和体检女性进行HPV感染定性检测和型别诊断,结果为阳性者建议做宫颈活体组织检查。结果:在1142例标本中,共检出HPV阳性标本301例,阳性率为26.36%,共检出18种基因型,高危型以HPV16、58感染为主,低危型以HPV6、11感染为主。接受宫颈活体组织检查的225例HPV阳性女性中,检出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浸润癌共112例(CINⅠ28例,CINⅡ25例,CINⅢ46例,浸润癌13例)。结论:HPV分型检测联合组织学检查能及时有效地筛查宫颈疾病,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