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BIODEX平衡功能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5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药物及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采用BIODEX平衡功能训练;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平衡功能训练.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进行以下评定:①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量表);②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③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 scale.FAC);④Biodex平衡功能评分进行评定,分析患者平衡能力、步行能力改善情况.两组患者入组后开始为期4周的康复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BBS、FAC、BIODEX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得到改善,治疗前、后各量表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在各量表评分提高幅度更大(P<0.05)结论 BIODEX训练能更好地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平衡及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以核心肌力训练为主的综合康复训练对脑中风患者平衡功能恢复的影响水平.方法 将中风偏瘫患者共3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4例.对照组,采用以Bobath技术疗法为治疗原则的常规肌力训练和平衡训练.观察组在采用Bobath技术训练的同时采用"以核心肌力训练为主"的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前后均采用Berg 平衡量表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法、Barthel指数(ADL评分)和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对2组患者平衡能力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有效评定.结果 2组治疗前Berg指数、Fugl-Meyer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Berg指数和Fugl-Meyer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ADL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大便、小便、用厕、转移、步行、穿衣、上楼梯、洗澡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修饰、吃饭、洗澡评分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Holden步行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olden步行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核心肌力训练为主综合康复治疗对脑中风患者平衡功能障碍有明显改善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运动控制强化训练对脑梗死静脉溶栓后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30例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实施运动控制强化训练,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L)、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步长、步宽、步速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等运动耐量参数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L与BBS、FAC、MBI评分及步长、步宽、步速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控制强化训练可改善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提高其步行能力及平衡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功能性电刺激(FES)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阳江市人民医院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100)与观察组(n=100)。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联合FES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rTMS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前患侧膝关节伸屈肌的峰力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侧膝关节伸屈肌的峰力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综合痉挛量表(C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10 m最大步行速度(10 m MW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C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BBS评分、10 m MWS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FES联合rTMS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可提升患者患侧下肢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平衡能力,提升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弹性绷带配合松动坍塌试验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2年7月在本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脑卒中初次发病患者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针对性给予松动坍塌试验的手法治疗,配合使用AQ踝足弹性绷带,通过8字形固定,弹性回缩牵引,使内翻、下垂足回至功能位进行行走训练。于治疗前、治疗后12周分别对功能性步行量表( FAC)、肢运动功能评价量表( FMA)、10m步行测量步长、步速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前后FAC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FAC评分提高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后FMA下肢评分均提高(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步速、跨步长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步速、跨步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步速、跨步长较对照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性绷带配合松动坍塌试验手法治疗,能更有效的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复合空间模式下踝背屈训练与功能性电刺激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7月—2018年4月在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56例,采取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训练组(A组)、功能性电刺激组(B组)、踝背屈训练与功能性电刺激组(C组)三组;三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B组加予功能性电刺激训练,C组加予复合空间模式下踝背屈训练与功能性电刺激,三组疗程均为8周.采用Holden步行能力分级(FAC)、下肢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FMA)、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定患者的步行能力、下肢运动水平、平衡功能和生活活动水平.结果:①三组各有2例无法坚持训练,退出研究,每组有50例完成研究.A组、B组和C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90.0%,98.0%;差异显著(P<0.05);②经治疗三组Holden步行能力分级均比之前改良(P<0.01),B组和C组改良程度优于A组(P<0.05);③治疗后3组的FMA评分、BBS评分和MBI评分有不同水平升高(P<0.01),C组升高幅度最大,B组次之.结论:采取复合空间模式下踝背屈训练与功能性电刺激能有效地改良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踝背屈功能和步行时的异常模式,有利于促使患者的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ADL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踝关节背曲功能与骨盆控制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康复训练,给予观察组患者踝关节背曲功能与骨盆控制训练,并对两组患者治疗下肢运动功能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Fugl-Meyer评分及10 m步行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及训练的基础上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踝关节背曲功能与骨盆控制训练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研究对象选择本院近期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100例。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给予观察组实施早期针灸康复治疗,给予对照组西医用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运动功能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结果两组经过治疗后,两项评分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有显著疗效,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以信封随机法分为两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康复组实施连续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Berg平衡量表评分、步行过程左右步长差距、步行速度、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生存质量(SF-36)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步行过程左右步长差距、步行速度、下肢功能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步行过程左右步长差距、步行速度、下肢功能FMA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前,且康复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步行过程左右步长差距、步行速度、下肢功能FMA评分变化幅度大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前,两组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前,且康复组SF-36评分变化幅度大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  相似文献   

10.
李静  姜文勇 《河北医药》2016,(17):2669-2671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低频脉冲电疗( TENS)及电动起立床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急性脑梗死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低频脉冲电疗并联合使用电动起立床进行下肢功能训练,治疗时间9周。2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和简式Fugl-Meyer( 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定下肢步行能力及运动障碍的严重程度。结果在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接受低频脉冲电疗和电动起立床训练的患者偏瘫侧下肢步行能力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治疗前2组Barthel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0.59, 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Barthel得分比较( t =-8.04, P <0.01),治疗组治疗前、后Barthel得分比较( t =-16.34, P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8.84, P <0.01)。2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步行恢复率(83.0%)与对照组恢复率(6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 P <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9.45及-10.47, P <0.05)。治疗前2组患者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2.24, P >0.05),治疗后2组患者FM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13.90, P <0.05)。结论脑梗死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在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低频脉冲电疗和电动起立床训练,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下肢步行能力及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系统髋关节强化训练在脑梗死后偏瘫老年患者康复中的疗效。方法选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偏瘫患者60例,将60例老年患者再分为强化训练组与常规训练组,强化训练组患者采用系统的髋关节强化训练措施进行治疗,常规训练组患者采用常规训练措施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强化训练组患者在康复后步行的时间长短及步行的能力评分要优于常规训练组患者,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显著(P<0.05)。且强化训练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要高于常规组患者,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髋关节强化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老年患者的康复有显著治疗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得患者的步行时间加长,步行能力增强,在临床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强化髋关节运动控制训练对膝关节损伤后步行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取膝关节损伤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采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60例,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强化髋关节运动控制训练内容,共6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平衡功能参数测定(运动长度、运动椭圆面积)、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及“起立-行走”计时测试评定。结果 治疗前,两组运动长度、运动椭圆面积、BBS评分和“起立-行走”计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运动长度、运动椭圆面积及“起立-行走”计时均降低,而BBS评分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运动长度、运动椭圆面积和“起立-行走”计时低于对照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膝关节损伤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强化髋关节运动控制训练,可明显促进膝关节损伤后步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患手前伸起坐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疗效。方法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将脑卒中偏瘫患者3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6例,对照组16例。观察组进行患手前伸起坐训练治疗,对照组按传统的Bobath双手叉握起坐训练治疗。疗程为8周,治疗前后,两组进行简化Fugl-Meyer下肢积分评定、步态分析、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Berg平衡量表评定、步行能力(FAC)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分型、患侧、病程、简化下肢Fugl-Meyer积分、步幅(cm)、步长(cm)、6M用时(秒)、6M步数(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表(Barthel指数)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步行能力评分无统计学意义。8周后患者、简化下肢Fugl-Meyer评分(28.44±1.50)比(24.06±1.73)、步幅(cm)(57.81±5.08)比(46.88±11.55)、步长(cm)(28.81±2.59)比(23.91±3.97)、6M用时(s)(12.88±5.85)比(20.06±5.77)、6M步数(步)(14.38±2.60)比(18.50±4.76)、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表评分(85.63±10.14)比(74.69±4.64)、Berg平衡量表评分(45.38±3.65)比(40.44±1.97)、步行能力分级(4.50±0.52)比(3.88±0.62)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患手前伸起坐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康复机器人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90例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又给予了Lokomat下肢康复治疗。结果治疗10周后,实验组FMA运动功能评分、腘绳肌和股四头肌评分、步行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他们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系统性的康复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肌肉能力和步行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欧丽志  刘可威  罗应超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1):190+192-190,19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另给予早期康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评分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提高(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可有效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偏瘫患者采用中频脉冲神经肌肉训练对上下肢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06~2020-06就诊本院的偏瘫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采用中频脉冲神经肌肉训练,比较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Lindmark平衡评分、股四头肌、胭绳肌MMT分级.结果:护理前后比较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Lindmark平衡评分、股四头肌、胭绳肌MMT分级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股四头肌、胭绳肌MMT分级提升更为显著(P<0.05).结论:偏瘫患者采用中频脉冲神经肌肉训练能够有效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及下肢肌力,有助于上下肢康复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后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于我科接受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0例,平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5例,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与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早期康复护理针对患者的不同康复时期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对比与分析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与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入院治疗时,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完成以后,观察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之间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对于医院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与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能够有效减少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病残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章志超  刘金明  周芳  熊键  马艳 《江苏医药》2020,46(3):242-245
目的观察呼吸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辅以呼吸训练,每天2次。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患者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经过4周康复治疗,试验组BBS评分[(51.69±6.93)分vs.(42.76±6.81)分]和MBI评分[(69.78±16.72)分vs.(53.74±15.83)分]高于对照组(P<0.05),TUGT时间少于对照组[(16.92±5.77)s vs.(21.82±4.84)s](P<0.05)。结论在传统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呼吸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下肢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脑梗死偏瘫患者共120例,上述患者诊断均符合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脑梗死的急性期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待到患者生命体征稳定48h后,观察组给予综合性康复治疗,对照组没有实施综合性康复训练。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性康复治疗能够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自理生活程度,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减重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与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减重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组(减重步行训练组,48例);常规康复治疗组(5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入选后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的1、2个月进行以下评定:1、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量表);2、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FAC);3、日常生活行为Barthel指数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fe,ADL)。2组患者入组后开始为期2个月的康复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Fugl-Meyer、FAC、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重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能更好地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