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我县15年来发生3起较大伤寒、副伤寒疫情的病原检测结果、流行菌株的变迁及疫情的发生和处理情况,以利于今后采取相应防治措施。方法收集和整理柳城县1988~2002年发生的3起较大伤寒、副伤寒疫情及相关资料。结果伤寒病原菌血培养阳性率为17.99%,有12.oo%血培养阳性患者血清肥达反应呈阴性;副伤寒病原菌血培养阳性率为46.58%,有19.12%血培养阳性患者血清肥达反应呈阴性。伤寒、副伤寒病原菌粪便培养及肥达氏反应阳性率均较低。结论肥达氏反应对诊断伤寒、副伤寒只起辅助作用。我县伤寒、副伤寒由原来以伤寒杆菌流行为主转为以副伤寒为主导菌型,应采取综合性措施控制副伤寒。  相似文献   

2.
一起L型伤寒流行的实验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实验查明造成此次疫情流行的病原菌 ,分析影响检验结果的各种原因。〔方法〕采用血、骨髓、粪便病原菌培养方法、生化反应、血清凝集实验、肥达氏反应、抗原酶联免疫实验方法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由于患者血、骨髓、粪便中培养出伤寒杆菌 ,且经电子显微镜检测和L型细菌培养证实该流行菌株发生了L型变异 ,证明此疫情为L型伤寒流行 ,但疫区水源中未检出病原菌 ,肥达氏反应和酶联免疫抗原检测阳性率较低。〔结论〕本次流行菌株对青霉素、头孢哌酮等抗菌素耐药。须高度重视L型伤寒菌株的实验室检测。  相似文献   

3.
1994年4月下旬,衡阳市城北区某校陆续出现高热病人,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为伤寒水型暴发流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流行特征1994年4月22日,衡阳市北郊某专科学校出现首例高热,畏寒病人,至5月14日止共发病58例,发病率为4.83%(58/1200),无死亡病例。患者均为学生。男、女生患病率分别为5.8%(52/900)、20%(6/300),两者有高度显著性差异(x2=6.98,P<0.01).2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2.1患者均未出现相对缓脉及玫瑰疹,多数患者症状不典型。对41例患者进行了个案调查,主要临床表现见表1。衣141例患者的临床表现2.2现…  相似文献   

4.
1996年8月新化县城两个毗邻的县属单位(下称甲、乙单位)发生伤寒流行,我站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紧急处理,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内容和方法1.1对患者进行个案调查,核实诊断,填写个案调查表。1.2采集患者发病早期血标本或肛拭子粪标本,均经增菌接种于SS琼脂培养基,分离鉴定伤寒杆菌。采患者病后2周血标本作肥达氏反应,O抗体滴度≥1:80,H≥1:160判为阳性。1.3采集疫点单位共用水井水样做细菌培养,并勘察周围环境卫生状况。2结果2.1两单位伤寒发病率为11.04%(36/326),甲、L两单位的发病率分别为32.14%(9/28)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贵州省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伤寒流行菌株的遗传多态性及内在联系。方法:利用southern杂交技术,对贵州省9个地区26个县、市1959-1999年伤寒沙门菌分离株进行染色体DNA基因限制性酶切16s rDNA探针杂交图谱分析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分析发现选择的209株分属26个RT型,以RT1和RT2为优势型;在局部发生伤寒流行时,均由独特的RT型引起。耐药菌株以RT7和RT1型为主。结论:贵州省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分离菌株在核糖体杂交图谱上有明显的多态性,分析认为具有多重耐药性以及存在众多克隆群菌株是引起贵州伤寒发病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系统掌握赤壁市伤寒菌株的生化特点,制定科学的防治对策。方法 对1989~2001年14起爆发疫点和门诊就诊的可疑伤寒病人采取患者血、大便32l份和外环境井塘水35份进行伤寒杆菌培养,并对其有生化反应、血清学鉴定、肥达氏反应、药敏试验、噬菌体分型进行了分析。结果 血、大便321份,检出伤寒杆菌80株,甲型副伤寒杆菌2l株,检出率为31.46%,井塘水35份标本,检出伤寒杆菌2株,检出率5.7l%。采集可疑伤寒患者血98份,进行肥达氏反应“0”抗体GMT为l:401.3,“H”抗体GMT为l:217.0,阳性率为84.2l%。在生化特性上,大便中培养的伤寒菌株28.57%,血、外环境中培养的伤寒菌株50%产生少量气体和4.85%菌落菌体发生变异,并有6.80%菌株培养时间延长至15d。药敏对广谱抗菌素均呈高度敏感;噬菌体分型、人群分别为A、D1、D2型,塘水为E7型,井水为D1型。结论 我市流行的伤寒菌群以A、D1、D2型为主。  相似文献   

7.
柳州市郊县伤寒流行菌株的检出及分布潘群慧,涂东荣,贺雪春,邹碧,陈美妮1991~1994年,柳州市郊县先后发生多起伤寒流行,现将流行菌株的检出率及其分布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自柳城县凤山糖厂及其附近村庄、柳江县露糖农场、市郊洛埠中学等3个...  相似文献   

8.
70年代以来,我县伤寒处于散在性发病状况.而在1995年6~8月我县潘庄镇上新村发生伤寒流行,我站得知疫情后立即深入疫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开展防治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由流行病学医师对伤寒病人进行个案调查,填入统一的流行病调查表.1.2采取病人血和粪便按常规方法分离培养伤寒杆菌.并用常规试管法进行肥达氏反应.对分离出的伤寒杆菌采用Kirby-baner法进行药敏试验,药敏试纸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参考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杆菌(ATCC25922)、绿脓杆茵(ATCC27853);按…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2001年~2003年伤寒副伤寒监测及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江苏省2001年~2003年伤寒副伤寒疫情特点及菌株的分型耐药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江苏省2001年~2003年的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对181株伤寒副伤寒菌株进行耐药性检测,对其中的136株伤寒菌株进行噬菌体分型。结果:江苏省2001年~2003年的年平均发病率为2.24/10万,发病以5~10月份为多,苏州、南通、盐城和扬州4市是高发地区,人群分布以农民和学生为主,男女发病没有明显差异。136株伤寒菌株可分为14个型,分型率73.21%,噬菌体菌型主要为J1、M1和D2,分别占可分型菌总数的14.29%、13.39%和10.71%。不同年份伤寒菌株的分型率不同。伤寒、副伤寒菌株均对磺胺、红霉素、复方新诺明和氨苄青霉素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副伤寒菌株的耐药谱较伤寒菌株宽。结论:江苏省2001~2003年伤寒疫情呈逐年下降趋势,高发季节、高发地区和人群职业分布无明显变化,但男性发病年轻化。噬菌体分型结果显示江苏省的主要流行菌型变化不大,除以往耐药的M1型菌株外,J1型菌株的耐药性也普遍较高,且有多重耐药现象;副伤寒甲出现的比例逐年增高,且其耐药率及耐药谱均较伤寒菌株高或宽。  相似文献   

10.
谢列席  杨益国 《中国校医》1996,10(2):120-121
伤寒是我市一种多发肠道传染病,1979年后发病率一直持续在较高水平,且常出现局部暴发或流行。现根据历年疫情和调研资料作流行病学分析如下。1流行特征1.1流行强度全市每年都报告有相当数量的伤寒病例,年发病率波动较大。1958一1994年间共出现过3次较大流行。第1次为1958~1963年,共持续流行5年,高峰在1962年(31.91/10万);第2次1979~1984年,持续流行6年,高峰在1983年(60.13/10万)】第3次1987~1993年,流行持续7年,高峰在1988年(210.48/IO万)。按年代统计,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50年代的年均发病率为9.11/10万…  相似文献   

11.
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院内感染日趋增多,由于广泛耐药,使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死亡率高达80%以上“‘。为了判断患者是否为院内感染,指导流行病学调查,对某院131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了血清学分型和耐药性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l。菌株来源:临床各科患者创面分泌物、痰、血培养确定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临床各科物体表面、空气、医务人员手、咽试培养、泡手液、氧气湿化瓶培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2.分型血清;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4种高价血清,20个分型血清。3.血清学分型采用玻片凝集法。4.药敏试验:按Beener…  相似文献   

12.
殷凯  黎明强  刘金纪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3):2559-2560
2006年4月份.位于柳州市柳北区沙塘镇的某高级技工学校发生1起以反复发热、头痛、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流行.调查证实为供饮用的井水受污染导致伤寒暴发流行。经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后,疫情迅速得到控制。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2000年9月 ,苏州市区某外资公司发生伤寒14例 ,经临床、实验室检验和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为一起伤寒暴发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流行情况某外贸公司共有职工4371人 ,职工用餐分别由两家快餐公司送餐。首例病人罗某 ,女性 ,20岁 ,为该公司工人 ,于2000年9月5日畏寒发热 ,体温达40.5℃ ,皮肤查见玫瑰疹 ,血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9月19日确诊为伤寒。至9月底 ,该公司经确诊为伤寒的病人共14例。病人年龄最小20岁 ,最大27岁。男性7例 ,女性7例。2调查和处理2 .1病例个案调查14例病人均具有明显的伤寒症状与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伽师县7—8月份流行期发生的伤寒病例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等特点,为查明流行的原因提供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面的依据,以便尽早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伽师县2005年7~8月份发生的73例伤寒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伽师县伤寒病例自6月中下旬开始出现,7月中旬明显增多,8月中旬以后明显下降,截止8月31日,共报告伤寒病例73例,无死亡病例发生;与去年同期相比,在7月6日至8月10日之间处于流行期;疫情波及10个乡镇和县城,累计发病村48个,发病组58个。本次疫情以散发为主加以点状爆发,在江巴孜乡和铁日木乡出现水型污染局灶爆发。年龄分布:最小年龄2岁,最大年龄70岁,发病年龄集中在5—19岁年龄组,占总病例数的61.6%。大部分病例具有畏寒、发热、乏力、腹痛、相对缓脉、部分有表情淡漠、玫瑰疹等症状、体症,并发症少见。在伤寒流行期,对病人进行血培养阳性率为23.5%;间接血凝试验阳性率为35.2%;病人和密切接触者使培养阳性率为1.61%;带菌率为0.06%;水检阳性率为0.04%。结论本次伤寒疫情发病原因主要是饮用被污染的涝坝水,并且饮用生水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2乡集中爆发的原因;同时存在食用冰水、凉皮等三凉食品;病家卫生状况差,苍蝇密度高;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农民自我保健意识差等多种发病因素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一起水型伤寒暴发调查王金安张瑞民崔顺领郭登陆武朱奇南乐县南杨村于1996年6月27日至7月24日发生一起水型伤寒暴发流行,现报告如下。1调查方法1.1由市县卫生防疫站流行病医师对该村伤寒疑似病人填写“伤寒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主要包括基本情况,发病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市伤寒流行菌株和药敏谱的动态及发展趋势,以制定伤寒防治措施以及为临床医师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96型分型方法和K-B法观察药敏试验。结果:在我市收治的伤寒病人分离的菌株中发现伤寒流行菌株以J1型为主,占72.72%,其它有D1、D2、D7、E1等。对39株Vi阳性菌株作药敏试验表明,敏感性较高的有多粘菌素B和卡那霉素、氟哌酸、丁胺卡那、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和庆大霉素等药物,而对利福  相似文献   

17.
祁东县伤寒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伤寒流行规律,提出更有效的防治措施,现将我县1971~1997年伤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来自我站历年疫情月报表、年报表及伤寒流行报告。1.2描述1971~1997年伤寒发病率动态及在法定传染病中的地位;发病的季节、...  相似文献   

18.
一起ETEC O6:K15水型暴发流行的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3年9月8日至16日,本区某学校发生一起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暴发疫情,该校共有学生534人,均为女性,发病143名,罹患率26.78%,经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验,确定系产肠毒大肠埃希菌(ETEC)O6:K15型菌株污染水源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流行,现将其病原学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1996—1997年伤寒,副伤寒病原学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寒、副伤寒在我省急性肠道传染病中占有特殊地位,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近几年来,我省局部地区发生多起伤寒、副伤寒的暴发流行,流行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患者病情重,治疗费用高,给疫区的生产和经济造成重大损失。根据以往检测结果显示伤寒菌的耐药谱和噬菌体型别均有较明显改变,给伤寒的预防、治疗和控制带来许多新问题。为摸清近二年来伤寒、副伤寒菌株的耐药情况及伤寒菌的噬菌体分型情况,我们收集了各地菌株,对伤寒Vi阳性菌株进行vi噬菌体分型,并对所有菌株进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化脓性脑膜炎两例报告范平均,孙廉,王振水1995年4月至7月份,我们从腹泻婴幼IU脑脊液中分离出鼠伤寒沙门氏菌两株。现报告如下:1材料及方法1.1培养基:血液增菌液,生化糖管为浙江省防疫站生产。SS琼指,水解酸蛋白琼脂,血平板琼脂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