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藏成药对快速进入高原者心功能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选用部分藏成药和中成药作为实验用药,观察对快速进入高原青年男性早期心功能指数的影响,探索抗高原缺氧的新措施;方法:实验组分别服用洛布桑胶囊、诺迪康胶囊、红景天胶囊、藏王宝胶囊、地奥心血康胶囊,对照组则服用医用淀粉胶囊;采用单盲法给药,在进入高原前后各连续服药3天,2粒/次,3次/日,分别于受试者服药前和进入高原后的第5天,各测定一次受试者的心功能指数;结果:平原人进入高原后的早期,心功能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其它组相比,洛布桑组、诺迪康组和地奥心血康组受试者的心功能指数虽然也降低,但是,心功能指数值在进入高原前后的自身比较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洛布桑组的高原心功能指数虽有降低,但是,仍然处于与平原同一个评价等级上;结论:平原人进入高原后,心功能指数降低。而在所实验的5种药物中,洛布桑、诺迪康和地奥心血康可能有一定的减轻心功能指数降低的效果,其中以洛布桑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藏药洛布桑胶囊等预防进藏战士缺氧症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富含抗缺氧成分的新型藏成药中,寻找能增强部队紧急抗缺氧的药物,以提高部队快速进入高原后对高原环境的习服能力;方法171名空运进藏新兵,随机分组,实验组选用藏成药洛布桑胶囊、诺迪康胶囊、藏王宝胶囊、红景天胶囊,以及地奥心血康胶囊;对照组用淀粉胶囊,采用单盲法给药,观察急性缺氧症状发生率;结果进藏后5天内的急性缺氧症状发生率,除地奥心血康组以外,均以第一天最高,以后逐渐下降,至第5天时急性缺氧症状基本消失;入藏后第1天,除藏王宝组外,各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入藏后第2天,仅地奥心血康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入藏后第3天仅有洛布桑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本实验所选的药物,除藏王宝以外,在增强部队紧急习服高原能力方面均有积极作用,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藏药对部队进入高原增强习服的功效 ;方法 :1 71名进藏新兵 ,随机分为 6组 ,实验组用药分别为洛布桑胶囊、诺迪康胶囊、红景天胶囊、藏王宝胶囊、地奥心血康胶囊 ,空白对照组为医用淀粉胶囊 ,观察实验药物对进藏前后心电图的影响 ;结果 :进藏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别 ,P >0 .0 5,进藏后对照组与各实验组心率、Q -T及QT TQ有显著差异 ;进藏后心率增快 ,Q -T、QT TQ比值增大 ,对照组与实验组存有显著差别 ,P <0 .0 5或P <0 .0 1 ;结论 :5种药物对心电图参数均有干预作用 ,以诺迪康、红景天及洛布桑作用较为显著 ,提示有增强高原习服作用  相似文献   

4.
三康胶囊对高原移居青年心功能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在高原服用三康胶囊对移居青年体力作业效率的影响。方法:对进驻海拔3 700m一年的10名青年在服药前和服药15天后分别用EGM-II型踏车功量计做坐位踏车运动,初始负荷功率为50W,每3min递增50W,以60r/min连续踏车至200W 3min后终止,按公式计算心功能指数。结果:服药前心功能指数为51.15±3.47,服药后心功能指数为56.13±3.52,服药后较服药前心功能指数明显增高,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服用三康胶囊能明显提高高原移居青年的心功能及做功效率。  相似文献   

5.
三康胶囊对高原移居青年体力作业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高原服用三康胶囊对移居青年体力作业效率的影响。方法对进驻海拔3 700 m 1年的10名青年在服药前和服药15d后分别用EGM-Ⅱ型踏车功量计做坐位踏车运动,初始负荷功率为50 W,每3 m in递增50 W,以60 r/m in连续踏车至200 W 3 m in后终止。用直线回归法计算每位受试者的PMC170,HR90w、功率200 W时的HR及SaO2,运动终止5 m in后恢复HR,按公式计算心功能指数。结果服药后各项检测指标较服药前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服用三康胶囊能明显提高高原移居青年的体力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探讨口服三康胶囊对高原移居青年体力作业效率及亚极量运动心率的影响。作者在海拔3700m对平原进入高原一年的10名健康男性,年龄(18-22)岁,进行了口服三康胶囊15天前后做踏车运动的研究。每位受试者共进行2次自行车功量递增负荷运动。受试者于服药前1d的上午10:00-14:00时开始进行第一次渐增负荷运动,采用自行车功量计,运动负荷从50W(60rpm)起,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圣脑康丸对快速进入高原的青年男性士兵血压、心率的影响。方法:300名进藏新兵随机分为圣脑康组(n=100)、红景天组(n=100)和对照组(n=100)。分别测定进入高原前和进入高原后不同时间受试者的血压、心率。结果:与进入高原前相比,各组受试者进入高原后在第1天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加快(P〈0.05);在第7天时,圣脑康组及红景天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较对照组均降低(P〈0.05),并且圣脑康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比红景天组更低(P〈0.05)。结论:圣脑康和红景天对快速进入高原人员的血压、心率有稳定调节的作用,而圣脑康丸稳定调节血压、心率效果优于红景天。  相似文献   

8.
三康胶囊对高原移居青年PWC170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高原服用三康胶囊对移居青年体力作业效率的影响。方法:对进驻海拔3700m1年的10名青年,在服药前和服药15d后,分别用EGM-Ⅱ型踏车功量计做踏车运动,初始负荷功率为50W,每3min递增50W,以60rpm连续踏车至200W3min后终止。用直线回归法计算每位受试者的PWC170。结果:服药前PWC170为(234.63±16.68)W,服药后PWC170为(258.66±16.85)W,服药后较服药前PCW170明显增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服用三康胶囊能明显提高高原移居青年的心功能及做功效率。  相似文献   

9.
藏成药对进藏新兵运动后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从已经调查的5种藏成药和中成药中选出最为有效的两种进一步实验,以明确其抗运动性缺氧的实际效能.方法:研究对象为96名进藏新兵,随机分3组.实验组用药分别为洛布桑胶囊和地奥心血康胶囊(简称洛组、地组),对照组用医用淀粉胶囊.单盲法给药,在进入高原前后,各连续服药5 d,2粒/次,3次/d,于受试者进入高原后的第5 d,分别测定踏阶前后的运动血氧饱和度(SaO2)值,并行相应统计分析.结果:与踏阶前相比,洛组在运动后即刻和1min的SaO2值均降低非常显著(P<0.01),地组在运动后即刻和1min 的SaO2值亦降低显著(P<0.01,P<0.05),对照组在运动后即刻的SaO2值亦降低非常显著(P<0.01),而在运动后的2 min,3 min,5 min的SaO2值则增高非常显著(P<0.01);与对照组相比,洛组在踏阶前的SaO2值增高非常显著(P<0.01),地组在踏阶前和运动后即刻和1min 的SaO2值均增高显著(P<0.01,P<0.05).结论:所实验的2种药物,对进藏新兵的SaO2值下降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地奥心血康胶囊在纠正因运动紧急缺氧而导致的SaO2值变化方面有着更为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舒理康胶囊对急进高原者心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了舒理康胶囊对平原人进入高原前后安静心率、踏阶运动心率和运动后恢复期心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150名空运进驻日喀则(海拔3 900 m)的新兵,将其分为3组,每组各50人。采用单盲给药法,对照组服用空白胶囊,舒理康组服用舒理康胶囊,红景天组服用红景天胶囊。均为3粒/次,2次/d,早晚各1次,饭前服用,在进入高原前2 d开始服用,连续服用至进入高原后的第5 d止,共服用7 d。在平原服药前,测定所有受试者的安静心率,进行踏阶实验。在受试者进入高原后1 w内,每日傍晚测定受试者的安静心率。在第7 d,受试者再次进行踏阶实验。结果:受试者进入高原后的7 d内,安静心率先升高,后逐渐下降,到第7 d时,接近平原水平。在进入高原的第1 d,3组中,舒理康组的安静心率最低。各组安静心率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只是对照组在进入高原后的第1 d和2 d心率较快,以后则与其它两组无显著性差异。3组受试者在平原的运动心率和运动后休息1、2、3 min的心率基本相同,没有显著性差异。当进入高原7 d后,在受试者已初步习服高原环境的条件下,当进行踏阶运动时和运动后休息1 min时,3组的心率基本相同,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在休息2 min和3 min时,红景天组的心率较其它两组高,分别与对照组和舒理康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舒理康胶囊对平原进入高原后早期心率加快有一定程度的阻滞作用,这将降低机体的基础代谢率,有利于加速机体的低氧代偿调节过程。红景天对平原人高原运动后心率的恢复没有促进作用,也许可能还延迟运动后心率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高原康胶囊对急进高原大鼠血气及酸碱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高原康胶囊对急性高原反应期大鼠血气及酸碱平衡的影响。方法:大鼠分两个海拔类,每类四组,对照组(蒸馏水)和高(360mg/kg体重),中(180mg/kg体重),低(30mg/kg体重)三个剂量组,灌胃给药12h后取大鼠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两类地区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O2sa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血气指标有一最适剂量(180mg/kg体重)。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高、中剂量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两类地区比较,其血气指标均为海拔高的地区明显低于海拔低的地区。结论:增加机体动脉血氧饱和度,是高原康胶囊防治急性高原反应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银杏叶片对高原人体运动后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银杏叶片、酪氨酸冲剂和红景天对高原人体力竭运动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方法:将进驻海拔3700 m高原半年的30名健康男青年随机分为银杏叶片组、红景天组和酪氨酸组,每组 10 人。在服药前、服药第 15 d分别采用功率自行车进行递增负荷运动至力竭,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 Px)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3组青年服药前运动后较安静时GSH Px、MDA增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 .01);SOD无统计学差异(P>0 .05)。服药后运动后较安静时SOD、GSH Px、MDA均增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 .01)。服药后较服药前SOD、GSH Px增高,MDA降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 01)。3组之间比较,SOD、GSH Px、MDA均无统计学差异(P>0. 05)。结论:银杏叶片、酪氨酸冲剂和红景天均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能延缓运动性疲劳发生,提高高原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放射免疫法研究了不同海拔高度人群的血浆环核苷酸变化.发现:在中度高原机体环核苷酸呈低水平调控,细胞代谢适度降低,有利于机体内环境稳定;在高原的世居藏民,可能机体已产生适应性获得性遗传因素,环核苷酸调控正常,而同一地区的移居者,环核苷酸比值下降,形成了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的双向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不同海拔高度不同进驻高原时间战士尿10项进行检测,探讨高原低氧居住时间对肾功能的损害关系及适应性;方法:采用尿液分析仪对1038名不同入伍年限健康男性开警战士进行尿液检测,以平原地区健康战士为对照组;结果:不同高海拔区同年限阳性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初入高海拔区阳性率 显著高于对照组各年度兵(P〈0.01);结论:高原低氧等环境因素对肾脏有较轻微的损害,随着居住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兔和狗小肠上皮吸收细胞ATPase活性的细胞化学定位。把生活在平原地区(南京)的16只兔和14只狗分成3组∶1).留在平原地区的实验动物处死后经观察,ATPase是定位在兔、狗小肠上皮的微绒毛膜上和胞质中粗面内质网上;2),被带到高原(海拔2 260m和3 800m)的兔和狗,第2天被处死,经观察ATPase被抑制;3).被带到高原(海拔3 800m)的兔和狗,第7天被处死,经观察ATPase得到恢复。作者讨论了这种改变的可能意义。  相似文献   

16.
急进高原新兵淋巴细胞HSP70的表达与血清CRP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进高原时外周血淋巴细胞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和血清C-反应蛋白(CHP)、心肌酶谱的变化规律与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火箭电泳法检测22例新兵急进高原(海拔3658m)1d、3d时外周血淋巴细胞HSP70的表达强度和血清CRP水平,以及心肌酶活性水平,并与在平原时比较。结果:淋巴细胞HSP70和血清CRP、LD、HBD在急进高原1d与3d时显著高于平原时水平,P<0.01;3d时HSP70、LD、HBD、AST比1d时显著降低,P<0.01;CRP降低不明确,但仍明显高于平原水平,P<0.05。结论:急进高原时低氧、低压等因素使心肌细胞膜通透性升高,刺激淋巴细胞HSP70的表达和CRP的增加。  相似文献   

17.
青年士兵进驻不同海拔高度血液生化全项的改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进驻不同海拔高度青年士兵生化全项的变化;方法:随机挑选进入高原士兵20名,在海拔1300m,2900m和4400m处空腹静脉取血,进行血液生化全项检测。随海拔升高,心肌酶谱增加,海拔2900m和130m,4400m和2900m比较呈非常显著性差异性或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随海拔升高对人体血液生化指标显示心肌酶轻度升高,而肝功、肾功、电解质及血糖无明显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原低氧环境下血管内皮细胞(VEC)的损伤情况及功能变化;方法:对从平原(海拔1 400m )进驻海拔3 700m (10 人)与5 380m (20 人)高原第7 天和半年的青年进行循环内皮细胞计数(CEC)、血浆内皮素-1(ET-1)和心钠素(ANP)含量测定,并与平原作对照。结果:在高原缺氧条件下,血浆CEC计数和ET-1、ANP含量明显高于平原(P< 0.01),且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高(P< 0.01),初入高原时明显高于在高原居住半年的数值(P< 0.05 或P< 0.01)。在不同海拔高度居住不同时间的ET-1与CEC和AVP呈高度正相关;结论:血管活性肽ET-1、ANP分泌可能对急、慢缺氧环境下的心血管系统功能及神经内分泌调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原地区脂肪肝CT表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蒋瑾  李刚  付凯  席增华 《高原医学杂志》2003,13(3):18-21,F004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不同的海拔高度与脂肪肝CT表现分型的关系;方法:64例脂肪肝均经CT扫描证实,其中26例有在高海拔(海拔4600m)地区工作3年以上,其余38例均生活或工作在海拔3500m的高原地区(西藏昌都地区平均海拔高度3500m);结果:高海拔(4600m)工作的26例脂肪肝CT表现分型:弥漫型19例,节段型1例,局灶型6例,其余38例高原地区(3500m)的脂肪肝凹表现分型:弥漫型25例,节段型13例;结论:高原地区海拔高度不同,缺氧的严重程度不同,高原病的发生率也存在明显的差别。高海拔(4600m)地区病例中脂肪肝CT表现分型弥漫型(73%)高于稍低海拔(3500m)地区病例(稍低海拔65%),而高海拔地区病例中脂肪肝的例数明显多于稍低海拔地区,随海拔高度的不同脂肪肝CT表现分型与程度存在差异,这与高原地区不同海拔高度缺氧情况有关。高海拔地区缺氧、饮酒与肥胖除促使形成脂肪肝外,更重要的是加重脂肪肝的病情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