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URP术后尿道狭窄的发生率为4%—29%。为了研究其原因;作者研究了205例TURP术后病人。去除有尿道狭窄病史和其它影响随访的病例外,剩下168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88例术后经尿道放置引流管,称为尿道组。另外80例术后经耻骨上放置引流管,称为耻上组。在硬膜外麻下,用24FStorz电切镜;3%甘露醇术中冲洗;术中耻上组用32Ftrocar持续引流,术后耻上组用22F三腔硅胶管耻上引流,尿道级经尿道放入22F三腔硅胶管引流。2组病人术后均持续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的尿流改道方法在尿道下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的74例尿道下裂患者,采用单纯留置Foley导尿管和U型尿道支架管联合耻骨上膀胱造瘘引流尿液,一期尿道成形。结果 74例患者术后获随访10~46个月,出现膀胱痉挛12例,切口感染4例,尿瘘8例。与单纯留置导尿管的术后膀胱痉挛、切口感染、尿瘘发生率相比较,U型尿道支架管联合耻骨上膀胱造瘘法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尿道支架管联合耻骨上膀胱造瘘是一种有效、可行的尿流改道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顺行输尿管镜结合铥激光技术在治疗后尿道狭窄中的效果。方法:2例后尿道狭窄男性患者,4号尿道探子经耻骨上膀胱造瘘口,沿膀胱前壁滑入尿道内口,然后经尿道置入输尿管镜与尿道探子对接。找到尿道后,将4号输尿管导管经输尿管镜插入膀胱内,输尿管镜随后穿越狭窄段进入膀胱内。铥激光放射状切开尿道狭窄环,并切除、修整尿道内面瘢痕组织,使管腔光滑,直至顺利通过20号尿道探子。结果:2例均一次手术取得成功,拔除导尿管后患者均能自主排尿,未出现尿失禁等并发症。结论:输尿管镜结合铥激光治疗后尿道狭窄这一新技术操作安全,创伤小、并发症少,短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再入院的原因及治疗探讨(附106例报告)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 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切除术后患者再入院的原因 ,探讨治疗方法。 方法 BPH术后再入院患者 10 6例。腺体残留或复发者 4 7例 ,其中TURP术后 4 1例 ,开放术后 6例 ,4 2例再次行TURP ,5例因腺体较大行开放手术 ;尿道狭窄者 32例 ,其中TURP术后 12例 ,开放手术后 2 0例 ,2 7例行经尿道瘢痕组织冷刀内切开术加电切术 ,3例行尿道外口成形术 ,2例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 ;TURP术后继发出血 11例 ,行经尿道膀胱冲洗加电凝止血 ;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 7例 ,2例行膀胱颈环状肌切断术 ,3例自行间断导尿 ,2例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 ;前列腺癌 6例 ,1例行前列腺癌根治术 ,3例行姑息性TURP加睾丸切除术 ,2例行睾丸切除术 ;TURP术后尿失禁 2例 ,1例使用阴茎集尿器 ,1例转外院行尿道生物胶原注射缩窄尿道 ;腹壁切口疝 1例 ,行疝修补术。 结果  10 6例患者 ,97例行手术治疗 ,术后随诊 6个月~ 15年 ,平均 5年 8个月。效果满意 84例 (86 .6 % ) ;9例尿道狭窄术后需要定期尿道扩张 ;2例尿道狭窄和 2例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手术失败 ,行耻骨上膀胱造瘘。9例未行手术治疗。 结论 术前准确诊断 ,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及术中术后正确处理是预防患者再次入院的关键。再次手术应首选经尿道方式。  相似文献   

5.
腔内尿道会师法治疗复杂性男性尿道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腔内尿道会师法治疗复杂性尿道狭窄的经验。方法16例男性复杂性尿道狭窄患者,术前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硬膜外麻醉下经尿道外口置入尿道内切开镜,经耻骨上膀胱造瘘口置入一软性膀胱镜经膀胱颈口顺行进入尿道。经内切开镜或软性膀胱镜插入一细输尿管导管,经正道通过狭窄段尿道。沿此导管用内切开刀切开狭窄段尿道,沿正道进入膀胱,再用Otis刀彻底切开狭窄段。结果16例患者均成功地顺利完成了腔内尿道会师手术,拔除尿管后排尿通畅。平均手术时间122min。平均最大尿流率18mL/s。随访15月,F20尿道扩张器可以顺利通过。结论利用内切开镜和软性膀胱镜腔内尿道会师治疗复杂性尿道狭窄,方法简单易行,疗效确切可靠,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再次入院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6例TURP术后再次入院的原因及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中尿道狭窄,经尿道扩张术、尿道成形术、尿道内切开术、冷刀切开术好转。继发出血4例,经保守治疗或电切镜电凝止血。腺体残留4例再次行TURP术。晚期前列腺癌1例,行睾丸切除术+内分泌治疗。2例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行永久性耻骨上膀胱造瘘术。2例急性附睾炎,经抗感染治疗后治愈。结论尿道狭窄、继发出血、腺体残留等是TURP术后再入院的主要原因。术前准确诊断,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术中、术后正确处理是预防和减少TURP术后再次入院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双极等离子尿道内切开治疗尿道狭窄(附6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等离子体尿道内切开治疗尿道狭窄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采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柱状电极汽化治疗尿道狭窄62例。均为男性,年龄17—77岁。病程6个月-45年,狭窄长度0.2—3cm,术前在尿道镜下将导丝经尿道狭窄段置入膀胱,沿导丝行放射状多点切开入膀胱。结果 本组62例中3例改行耻骨上膀胱切开联合腔内切开。2例出现尿外渗,行阴囊切开引流。其余均腔内手术1次成功。尿道可顺利置入F18-22导尿管。置管2—4周,拔尿管后均排尿通畅,定期行尿道扩张并随访。结论 双极等离子尿道内切开是治疗尿道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术中开放三腔气囊导尿管直接通道后的手术效果。方法在术中插入三腔气囊导尿管后。剪去导尿管尖端0.5cm,使尿管尖端多出一个直接通道。此通道可在术后应用输尿管导管处理堵塞。同时.术中不再放置膀胱造瘘管。结果56例手术均获成功。5例术后引流不畅经直接通道处理后通畅。术后平均住院日由18.5d降至12d。无1例行二次手术。结论术中开放导尿管的直接通道,使术后引流更通畅,同时使得不放置膀胱造瘘管更安全。  相似文献   

9.
手术治疗男性膀胱颈挛缩(附4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男性膀胱颈挛缩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男性膀胱颈挛缩手术方法的选择及其疗效。结果:行膀胱颈Y—V成形术2例,膀胱颈Y—V成形术加后唇楔形切除术2例,经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22例,经尿道膀胱颈狭窄环切除(TUR)8例以及TUR加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8例。结论:TUR或TUR加TURP与其他手术治疗方法相比较,具有损伤小、出血少、疗效好、住院日短和康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BPH)术后后尿道狭窄并急性尿潴留的急诊治疗方法及腔内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BPH术后后尿道狭窄并急性尿潴留的综合治疗资料。结果 7例经一次性导尿成功;5例急诊在尿道膀胱镜下行尿道扩张后留置导尿管;18例综合应用输尿管镜、电切镜、冷刀等治疗后尿道狭窄并成功留置导尿管;2例经尿道留置导尿管失败,改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以上患者均在急诊情况下采用不同方法实现膀胱减压,并同时对93.8%(30/32)患者后尿道狭窄做相应治疗。其中经尿道腔内治疗占71.9%(23/32),术后排尿满意率91.3%(21/23)。结论急诊情况下根据BPH术后后尿道狭窄具体情况,综合应用各种尿道腔内治疗是主要处理方法,而且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50例,获得较好效果。作者认为,TURP 是一种理想的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手术方法,其优点非其他手术方法所能比拟。指出:对于急性尿潴留、急性泌尿生殖系感染和慢性肾功能不全者,术前应先行耻骨上膀胱穿刺导管引流尿液;而止血完善又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骨盆骨折引起的后尿道断裂继发尿道狭窄,因其位置深,治疗非常困难。1962年pierce首次报告经耻骨入路修补后尿道狭窄获成功。此后国内外均有报告。我们采用经耻骨——会阴途径为6例骨盆骨折后尿道狭窄病人施行手术,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自1998年元月至今,我们在医疗操作中共发生6例尿道假道,5例发生于尿道狭窄尿道扩张术后,1例发生于前列腺增生病人膀胱镜检查中。6例患均出现较前加重的排尿困难,尿道出血,导尿管无法下入,1例患伴有腹胀、腹痛。5例行尿道内切开术,1例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前列腺电气化切除术后尿道狭窄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 2005年8月至2009年6月,共进行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切除术(TURVP)369例,随访分析其术后尿道狭窄的发生率及其治疗情况.结果 368例完成TURVP手术,1例改为开放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在随访的301例患者中,共发生尿道狭窄和膀胱颈部挛缩17例(5.65%),其中7例采用尿道扩张,3例尿道内冷刀切开,7例经尿道电切术,无开放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TURVP术后尿道狭窄,经过尿道扩张或经尿道内冷刀切开或电切治疗,效果及预后均良好.需早发现,早处理,避免病情复杂化,减少开放手术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闭合性尿道球部损伤早期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与膀胱镜下留置尿管术的临床效果及术后狭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就诊的57例闭合性尿道球部损伤患者,耻骨上膀胱造瘘患者24例(造瘘组),膀胱镜下留置尿管患者33例(置管组)。随访期间发生狭窄的患者,根据狭窄程度行微创手术(内镜下尿道内切开术或尿道扩张术)或开放修复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狭窄的发生率、狭窄段长度、勃起功能障碍(ED)发生率。比较早期行膀胱镜下留置尿管治疗后发生狭窄的患者与早期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治疗后发生狭窄的患者经微创手术治愈的比例。结果造瘘组和置管组术后狭窄发生率分别为33.33%(8/24)和63.64%(2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段长度分别是(1.17±0.42)cm和(1.38±0.44)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瘘组与置管组ED发生率分别是4.17%(1/24)和6.06%(2/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行膀胱镜下留置尿管治疗后发生狭窄的患者与早期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治疗后发生狭窄的患者通过微创手术治愈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32,P=0.154)。结论尿道球部损伤患者早期行耻骨上膀胱造瘘可能降低术后尿道狭窄的发生,但对狭窄段长度及ED的发生可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阴囊型尿道下裂一期手术中,三种膀胱引流方式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间阴囊型尿道下裂一期尿道成形手术患者93例.根据引流方式分为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联合支架管组(A组,43例)、自制引流管联合Foley导管组(B组,19例)和单纯Foley导管组(C组,31例).对比观察三组术后尿道皮肤瘘发生率和膀胱刺激征发生率.结果 A、B、C组尿瘘发生率分别为13.95%、10.53%、38.71%;A、B组尿瘘发生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刺激征发生率分别为44.19%、15.79%、19.35%.B、C组膀胱刺激征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阴囊型尿道下裂一期尿道成形手术患者,自制引流管联合Foley导管引流,可降低膀胱刺激征和尿道皮肤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尿道下裂成形术中尿液的引流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尿道下裂术后膀胱造瘘引流与经尿道支架管置入引流管至膀胱引流(简称“管中管”引流法)2种引流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可行性。方珐对95例行尿道成形术的尿道下裂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对比两种引流方式的引流效果、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等。结幕膀胱造瘘引流组尿瘘8例、尿道狭窄9例、膀胱痉挛14例,人均住院16d;“管中管”法引流组尿瘘9例、尿道狭窄11例、膀胱痉挛16例,人均住院14d。两组引流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管中管”法引流避免了耻骨上膀胱损伤、术后膀胱刺激征及尿瘘较少,可作为尿道下裂术后尿液引流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输尿管镜在治疗尿道狭窄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在治疗尿道狭窄中的作用及价值。方法 采用镜鞘一体硬输尿管镜寻找尿道真道 ,扩张狭窄部位 ,留置尿道标识 ,结合尿道镜及电切镜行尿道内切开和 /或尿道瘢痕组织切除 ,留置导尿管。拔导尿管后用镜体直视下尿道扩张治疗尿道狭窄 2 6例。结果  2 5例留置导尿管成功。 2 4例恢复正常排尿 ,2例失败 ,1例改为开放性手术治愈 ,1例因术后再次狭窄行耻骨上膀胱造瘘。结论 输尿管镜能显著提高尿道狭窄腔内治疗的治愈率 ,可作为治疗尿道狭窄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1991年1月~1998年5月共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124例,均在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低压膀胱灌洗下进行手术,无一例出现TURP综合征(TURS),且术中术后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前列腺增生引起的尿流动力学改变之一就是后尿道压力增高。作者设计:经脐下正中切口,由耻骨后间隙显露膀胱颈及前列腺。经膀胱颈上1.5cm向前列腺前中线上端作纵切口,切开外膜及肌层,保留粘膜。由此,用长弯钳分离前列腺组织与其包绕的尿道粘膜,满意后即用2钳分夹于前列腺前中线旁0.5cm 处,在其间切断前列腺包膜及其下的前列腺组织。2—0铬制肠线间断缝合上述切口边缘。耻骨后置一血浆引流管,尿道内留置导尿管.术后2天拔除导尿管,病人即可自解小便。用这种手术方法治疗68例一般情况差的病人,62例排尿情况明显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