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发现小儿听力障碍的筛查方法。方法:新生儿出生3-5天进行双耳诱发耳声发射(OAE)测试,通过者即为完成听力筛查。如未通过,于出院前及3个月进行复查,共3次。如3次不通过者转耳鼻喉科进一步作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检查以确诊听力障碍。结果:521例新生儿至3个月复查OAE测试通过者510例。总通过率为97.89%。11例不通过(占2.11%)。需作ABR检查或相应检查以确诊听力损失的性质及程度。结论:OAE测试十分必要,它是一种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基本方法,是有效、快速、简便的好方法。新生儿听力筛查能起到早期重视、早期干预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探讨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TEOAE)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及听力损伤与疾病的关系.方法:将正常足月新生儿997例和同期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新生儿241例分别使用手持式耳声发射仪进行听力跟踪筛查.结果:正常新生儿组TEOAE检查总通过率99.20%,8例未通过者经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查,1例(0.10%)确定为不正常;NICU组TEOAE检查总通过率92.53%,18例未通过者经ABR检查,10例(4.15%)确定为不正常.两组新生儿听力损伤发生率分别为0.10%和4.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OAE应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有客观、无创、快捷、方便等优点,对新生儿听力筛查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瞬态诱发耳声发射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丹麦公司生产的手持式耳声发射仪,对出生3d后的新生儿在同样的条件下,对同一只耳朵分别行“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的检测,并对检测所需要的时间和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对新生儿听力测试的结果是一样的,无任何差异。而测试所需要的时间则为TEOAE比DPOAE明显缩短(P〈0.01)。结论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以更加快速、简便、安全、无创、具有客观性为优势,作为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一项常规技术方法,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秦珊珊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08,9(1):85-86
目的探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对黄疸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丹麦Madsen Accscreen全功能听力筛查仪对130例黄疸新生儿(黄疸组)及150例健康新生儿(对照组)进行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检查,3个月后复查,对于未通过者,同时进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检查(AABR)。结果黄疸新生儿通过率为84.6%,健康新生儿通过率为92.0%,两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1)。3个月复查时有一例黄疸新生儿双耳未通过TEOAE检查。结论TEOAE检查是一种快速、有效、安全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瞬态耳声发射(TEOAE)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方法:应用TEOAE对1780名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以外耳道记录到耳声发射反应为通过标准。结果:初筛通过率为81.91%,测试时间以生后2天以上为佳。结论:TEOAE测试快速、无创、客观、灵敏、经济。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可作为首选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1)评价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s)在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中应用的可行性。(2)建立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模式。方法 对2094例新生儿(占全体96.23%),出院前行TEOAEs测试,术通过1个月后复查TEOAEs,仍未通过随后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查,对通过OAE筛查的高危因素登记(HRR)新生儿定期随访。ABR检查不通过在3个月内接受全面的听力学诊断和评估。结果 1897例(90.59%)通过出院前筛查;1个月后191例复查,176例(92.15%)通过,15例接受ABR检查,5例未通过(33.3%)。最后确诊6例婴儿(2.87‰)有听力损失。结论 应用TEOAEs进行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是切实可行的。筛查模式就是对筛查,跟踪和随访诊断,干预以及评估5项内容的具体实施。TEOASEs联合ABR三步法是适宜的筛查策略。对通过OAE测试的HRR婴儿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9.
耳声发射是一种产生于耳蜗,经听骨链及鼓膜传导释放入外耳道的音频能量.以短暂声刺激诱发产生的耳声发射称为瞬态诱发耳声发射.该检查方法客观、敏感、无创,在新生儿的听力筛查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现就瞬态耳声发射及其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评估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ransientevokedotoacousticemis-sions,TEOAE)对重症监护新生患儿进行听力筛查的价值。方法:收集1995-05-01/1998-04-30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患儿617例,男383例,女234例。纳入宫内感染、头颈部多发畸形、早产儿、低体质量儿(<1500g)、高胆红素血症者。排除标准:患儿监护人不同参加此研究者。研究对象重症监护新生患儿用英国Otodynamic公司生产的ILO-92耳声发射仪进行测试,刺激声为疏波短声,声刺激强度73~86dBSPL,刺激方式为非线性模式。结果:共有617例进行听力筛查,10例诊断为单耳和双耳中重度感音性听力下降,15例诊断为传导性耳聋。结论:TEOAE是快速、简单、客观、无创、有效的听力筛查技术,有助于早期发现重症监护患儿先天性感音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相似文献
12.
周萍芳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3,17(5):357-357,359
目的:评价两种耳声发射技术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对8944例新生儿首先接受了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检查;未通过者于出生42d左右接受畸变产物耳声发射仅再次检查;出生4个月左右对再次检查未通过者进行脑干诱发电位检查。结果:(1)8944例新生儿中1184例未通过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检查,正常和高危儿组通过率分别为85.12%、53.55%。(2)初筛未通过的1184例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技术复查,正常和高危儿组通过率分剐为96.10%、75.51%。(3)出生4个月左右对复查未通过的105例作脑干诱发电位检查,共9例确诊为先天性耳聋,新生儿脑损伤总发病率为1.006%。结论:耳声发射技术对早期发现出生6个月以内的耍儿听力障碍有重要意义,为先天性聋儿的早期干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联合应用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意义。方法对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出生3~5天的2869例(5738耳)新生儿给予TEOAE进行初筛,未通过者在出生后42天联合应用TEOAE和AABR复筛。结果在新生儿听力初筛中,共有311例新生儿(10.84%)未通过,复筛中28例(14.34%)未通过。结论 TEOAE与AABR联合测试技术可以广泛运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可对听力障碍儿童早发现、早干预,有利于提高新生儿语言和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行耳声发射检查时的合理体位。方法将行耳声发射检查的1000例正常、足月分娩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0例。对照组采用仰卧位、观察组采用侧卧位进行耳声发射检查。结果观察组检查时间为(9.O±1.1)min,探头耦合良好470例;对照组检查时间为(14.0±1.7)rain,探头耦合良好360例。观察组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侧卧位是新生儿行耳声发射检查时采用的较好体位。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了解对早产听力筛查结果的影响因素及降低假阳性率、提高筛查通过率的规范方法.[方法]正常足月新生儿896例,分为两组,按一定的操作要求执行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操作,分析影响听力筛查通过率的各个因素.[结果]发现48 h~72 h执行筛查的通过率与72 h后执行有明显差异.耳道分泌物多的通过率低于分泌物少的新生儿,体位对通过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极其重要,对影响听力筛查的因素及时纠正,能提高筛查通过率,降低假阳性率.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可使听力障碍患儿在幼时的听力与语言功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1)评价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s)在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中应用的可行性。(2)建立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模式。方法对2094例新生儿(占全体96.23%)出院前行TEOAEs测试,未通过者1个月后复查TEOAEs,仍未通过者随后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查,对通过OAE筛查的高危因素登记(HRR)新生儿定期随访。ABR检查不通过者在3个月内接受全面的听力学诊断和评估。结果1897例(90.59%)通过出院前筛查;1个月后191例复查,176例(92.15%)通过,15例接受ABR检查,5例未通过(33.3%)。最后确诊6例婴儿(2.87‰)有听力损失。结论应用TEOAEs进行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是切实可行的。筛查模式就是对筛查、跟踪和随访、诊断、干预以及评估5项内容的具体实施。TEOAEs联合ABR三步法是适宜的筛查策略。对通过OAE测试的HRR婴儿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听觉稳态诱发反应测试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婴幼儿听反应阈,了解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婴幼儿的听力损失情况,比较该方法与声场视觉强化测听之间阈值的差异。方法:①选取2002-01/2004-12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听力中心进行听觉稳态诱发电位检查的0~3岁婴幼儿321例。②在睡眠状态下测试了321例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婴幼儿,分析各年龄组听觉稳态诱发反应不同频率反应阈值分布范围。③2岁以上者进行声场视觉强化测听,将听觉稳态诱发反应与声场听阈(视觉强化)进行比较。④评估标准:正常反应阈<30dB;轻度听力损失反应阈31~50dB;中度听力损失反应阈51~70dB;重度听力损失反应阈71~90dB;极重度听力损失反应阈>91dB。结果:①经听力初筛、复筛后未通过的321例婴幼儿,47.4%反应阈<30dB。②听力正常组以及轻度听力损失组、中度听力损失组听觉稳态诱发反应反应阈与视觉强化测听听阈之差为6~18dB,二者有高度的相关性。③极重度和重度听力损失组听觉稳态诱发反应反应阈与视觉强化测听听阈之差小于5dB,极重度听力损失组和中重度听力损失组的阈值之差为5~13dB。结论:经听力初筛、复筛后未通过的婴幼儿,仍有约半数婴幼儿的听阈是在正常范围。听觉稳态诱发反应是一种具有频率特性的客观测听方法,在睡眠状态下反应结果稳定,是一种对于新生儿听力筛查后续的听力学评估理想的听力损失定量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