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球管与下球管X射线介入放射学辐射场分布特征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上、下球管X射线介入放射学辐射场分布特征。方法 对介入治疗时操作人员的头位、胸位、腹位及性腺的体表剂量水平进行监测。结果 介入治疗人员所接受的辐射剂量比常规X射线诊断医生所接受的辐射剂量高出2.73倍至21.37倍。结论 应尽可能使用下球管式的X射线机,并对经常进行介入治疗的医生限制超剂量操作,切实保障介入治疗人员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
心血管介入诊疗中医护人员的放射防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文广 《职业与健康》2008,24(18):1884-1885
心血管介入操作因其具有创伤小、疗效可靠等特点,现已广泛应用于心内科临床。它是在X射线的介导下,采用经皮穿刺和导管技术进行诊断和治疗。心脏介入具有曝光量大、时间长、需要多角度投照、施术医师需要近台操作等特点,直接在X射线下进行此项操作的心内科医生所接受的X线辐射剂量要高于放射科人员数倍至数10倍,因而给心脏介入人员的防护提出较高的要求,加强这方面的防护,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和介入工作的开展都有重要意义。我们在该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在介入治疗防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某医院40例进行介入手术操作的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介入操作中进行综合性放射防护,监测其X射线辐射剂量。结果铅防护服防护效率为76.27%,床下铅橡胶帘防护效率为84.86%,铅玻璃防护屏防护效率为86.24%,三种放射防护器材前后X线辐射剂量有显著差异,P0.05。距离球管2米处X线衰减量为60.15%,3米处为85.42%;2米和1米、3米和2米之间的辐射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介入手术治疗的医务人员采取综合性防护措施能够减少X射线辐射,可降低伤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引导介入不同操作操作中患者能够接受的的有效辐射剂量。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进行CT引导介入操作诊断的患者3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接受介入操作方式、扫描时间以及容积CT剂量指数等,计算有效辐射剂量。结果不同操作方式扫描时间及扫描次数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以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扫描时间最长、活检扫描时间最短,放射性I粒子植入术扫描次数最多、引流扫描次数最少;不同操作方法有效辐射剂量不同,其中粒子植入辐射剂量最高。结论 CT引导下单词介入操作时,其有效辐射剂量比较少,安全性较好。但经过多次介入累积治疗后,其有效辐射量增加,医生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探讨一种新型皮肤辐射剂量监测仪(SDM)应用在放射影像诊断检查中,直接测量病人皮肤体表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帮助降低病人辐射照射危险.将监测仪的探头粘贴及固定在所要监测的病人皮肤部位上,收集此液晶闪烁晶片所得到的X射线能量并转换成剂量,监测仪放置在X光检查床上或支架上,医生可以随时观察到监测仪所显示的剂量数据.  相似文献   

6.
介入放射设备配置的X射线防护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入放射医生在做介入手术时,长时间的接触X射线,对身体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患者在接受检查和治疗的同时,同样也受到X射线的损害。所以如何减少介入医生和患者的辐射剂量是厂家生产介入放射设备和医生在介入手术过程中都必须注意的问题。下面就各种X射线防护技术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作一介绍,供介入医生参考。1主动防护技术主动防护技术是生产厂家在设计和研发整个设备时所设计的内在的X射线防护技术(包括一些特殊的软件和硬件),有以下几种。1.1铜滤片滤波技术在原发X射线中有相当一部分的X射线是软射线,软射线的波长长、能量低,最容易…  相似文献   

7.
天津市心血管病介入手术辐射防护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掌握心血管病介入手术中所致工作人员的辐射剂量及危害,分析辐射防护的重要性。方法 利用热释光剂量法对实际手术过程中医生、病人、护士进行剂量监测,并将防护前后的剂量作比较对照。结果 介入手术中工作人员接受的剂量水平较高,不同种类的介入手术辐射剂量有很大差异,有效屏蔽可降低受照剂量80%以上。结论 在注重达到诊疗目的的同时在介入手术中必须做到辐射防护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8.
介入放射人员受辐射剂量水平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IVR)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诊断设备(DSA、US、CT、MRI等)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或采集组织、细胞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的学科[1]。介入手术需在X射线电视或其他影像导向监护下进行插管操作或穿刺,工作人员必须近台操作,电离辐射会对介入放射工作者产生一定的辐射损伤效应。据报道,介入放射学工作者接受的辐射剂量,比从事常规医用X射线诊断工作者接受的辐射剂量高数倍至数十倍[2]。如于夕荣等对82例介入放射工作者健康状况分析表明,介入放射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如何在保证介入影像质量的同时最大程度避免X射线损害。方法 回顾分析国内外心脑血管介入辐射,分析心脑血管介入术中X线辐射对医护人员及患者的损害;结合国外相关研究数据,提出最大程度避免介入辐射损害的最佳方案。结果 加强介入操作人员防护意识,选取最佳介入操作方案,重视采取医患防护措施,实施操作中注意以下几点细节问题:①保持与操作台、X射线射管适当距离;②保持与监测屏幕1 m的理想距离;③减少使用脚踏开关时间;④辐射参数的最佳设置等。结论 心脑血管介入诊疗能为患者带来确定收益,同时应最大程度避免X射线对医患双方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10.
杜春征 《职业与健康》2008,24(7):621-622
目的调查分析南京市工业X线探伤现状,探索如何对工业X线探伤进行有效监督管理。方法监测不同方式工业X线探伤的辐射剂量并对该市工业X线探伤单位防护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室内X线探伤测量点未测出辐射剂量,室外X线探伤辐射剂量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少,不同方向的辐射剂量有差异。结论对室内、室外X线探伤要分别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护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