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亚低温治疗急性高原脑水肿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急性高原脑水肿的疗效影响。方法:将GCS评分相同的12例高原脑水肿分为6例亚低温治疗组和6例对照组,亚低温治疗组入院时即给予亚低温治疗,其他治疗两组相同,对两组患者进行15天以上的治疗观察。结果:亚低温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原脑水肿的治疗在常规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 ;探讨亚低温治疗的平稳性和安全性。方法将 1 1 2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随机分为亚低温组 (5 5例 )和对照组 (5 7例 )。亚低温组入院后或术后立即给予亚低温治疗 ,酌情运用冬眠合剂、肌松剂和呼吸机 ,肛温控制在 32℃~ 34℃ ,持续 2 4小时~ 5天。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两组均观察颅内压 (ICP)、生命体征、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Ⅰ /Ⅴ波幅比值等的变化。结果 亚低温组经亚低温治疗后 ,ICP下降明显 ;1 1例血压下降 ,1 2例心率减慢 ,复温后 ,以上指标均恢复正常 ;亚低温治疗后 2 4小时及复温后 ,双侧BAEPⅠ /Ⅴ比值与对照组同时段相比差异显著。亚低温组死亡 1 3例 ,死亡率 2 3.6 % ;对照组死亡 2 6例 ,死亡率 4 5 .6 %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亚低温治疗能降低脑外伤后增高的ICP ,从而使死亡率及致残率明显下降。亚低温治疗中合理使用辅助药物 ,可以保障亚低温治疗的平稳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亚低温治疗重度弥漫性轴索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旨在探讨亚低温对重度弥漫性轴索伤(DAI)的治疗作用及患者颅内压、预后的关系。方法 本组观察了80例重度弥漫性轴索伤,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对60例亚低温治疗。80例重度DAI患者分为亚低温和常温两组,所有患者均行颅内压监护5-7天。全部患者于伤后3个月行GOS评分判断预后。结果 在亚低温组,其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亚低温组的死亡率为26.7%,而常温治疗组为55%(P<0.05)。结论 重度DAI后,不仅应及时诊断,而且要尽早应用亚低温治疗、尽早降温。亚低温治疗有明显降低颅内压的疗效。亚低温治疗可以明显提高重度DAI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降低DAI的死亡率和伤残率。  相似文献   

4.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及脑氧代谢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亚低温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保护机理及临床疗效。方法  11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GCS≤ 8分 )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常温治疗组。亚低温组 6 5例 ,于伤后 4~ 12小时内行亚低温治疗 ,术中将脑温探头置于硬膜下腔 ,将脑温控制在 32~ 35℃。亚低温治疗 4~ 7天 ,同时检测颈动脉和颈静脉血气及电解质变化、颅内压 (ICP)、血糖及生命体征等指标。常温组除未行亚低温治疗外 ,其余治疗及监测方法同亚低温组。两组病人均于伤后 3个月根据GOS预后评分判定疗效。结果 与常温组比较 ,亚低温治疗组病人脑氧耗明显好转 ,伤后早期高颅压 (ICP)、高血糖情况分别显著下降 ,生命体征及电解质等无明显差异 ,无严重并发症 ,死残率明显降低 ,预后显著改善。结论 亚低温具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 ,临床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安全有效 ,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亚低温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治疗作用及临床效果.方法53例DAI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亚低温治疗组26例,均于伤后24h内行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BT)控制在32~33℃,持续1~7 d,同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颅内压(ICP)、血糖、血气、电解质.对照组27例,其他治疗同亚低温组.两组患者均于伤后3个月根据℃O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患者伤后早期的高ICP显著下降(P<0.05);生命体征、血气及电解质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无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降低,恢复良好率提高,预后显著改善.结论亚低温具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DAI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许多报道显示ROSC后患者存活率通常是10%~20%,而且其中大部分患者还遗留神经功能残疾。目前没有任何神经保护药物能特异的针对心脏骤停期间的细胞毒性事件。临床和实验室研究提示,在模拟心脏停搏后大脑受累的情况下,低温治疗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治疗性低温分为两种:亚低温,33℃-36℃,它可能是最简单有效的低温治疗方法;中度低温,28-32℃,研究认为该温度可致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室颤,如果持续这种低温还可导致血液凝固和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7.
亚低温疗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亚低温冬眠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保护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随机分为亚低温组(33例)和常温组(32例)。亚低温组入院后1~5 h内行亚低温冬眠治疗,输液泵持续静脉点滴冬眠合剂,肛温控制在32~35℃,亚低温冬眠治疗3~7 d,同时检测颈动脉和颈静脉血气、电解质、生命体征等指标。常温组除未行亚低温冬眠治疗外,其余治疗及监测方法同亚低温组。两组患者均于伤后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判定疗效。结果亚低温组比常温组脑氧耗及死残率明显降低,预后明显改善。结论亚低温冬眠疗法具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临床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救治安全有效,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分析应用创疡贴治疗低温烫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4例低温烫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4例全程应用创疡贴换药治疗,对照组20例全程应用硝酸银软膏换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炎症反应、过敏反应及全身不良反应等指标并作综合分析.结果 治疗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28.9 d±4.43 d,对照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35.7 d±2.76 d,治疗组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综合指标评分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创疡贴治疗低温烫伤能提高治愈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是治疗小面积低温烫伤的理想敷料.  相似文献   

9.
亚低温在治疗颅脑外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低温治疗颅脑外伤实验研究已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研究证实亚低温能显著减轻脑缺血厦脑外伤后的脑损害程度。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本文对近年来亚低温治疗颅脑外伤的进展,降温及复温方法厦低温的监护等问题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亚低温治疗和脑血流、脑氧代谢的监测在重型脑伤的脑氧监护方面有重要意义[1],然而亚低温治疗的机制尚不清楚 ,Zhi等[2 ]报告亚低温后脑氧恢复到正常 ,而Gupta等[3 ]在麻醉亚低温治疗期间 ,观察到脑氧分压是降低的。为何亚低温又能改善生存率 ?笔者自 1999年来共收治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8分的重型脑伤 116例 ,在亚低温治疗的同时 ,对脑氧分压 (PbtO2 )、脑温 (Tb)影响观察 ,现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一、一般资料从 1999年 8月至 2 0 0 2年 7月共收治重型脑损伤 116例 ,GCS≤ 8分。按住院号奇偶数分为二组 :亚低温组 58例与常…  相似文献   

11.
亚低温对颅脑损伤后脑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开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颅脑损伤后早期亚低温治疗对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开放的影响 ,阐明亚低温降低伤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可能机制。 方法 Wistar大鼠 90只 ,随机分为常温对照组 (10只 )、常温损伤组 (40只 )和亚低温治疗组 (40只 )。在镧示踪法电镜下分别观察亚低温及常温条件下颅脑损伤后内皮细胞紧密连接的开放及其程度 ;用干 -湿重法测定常温损伤组及亚低温治疗组伤后不同时相脑组织含水量并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常温损伤组伤后 3h紧密连接初步开放 ,2 4~ 4 8h紧密连接开放达高峰 ,72h紧密连接仍大量开放。亚低温治疗组紧密连接仅轻度开放 ;亚低温治疗组脑组织含水量较常温损伤组明显减少 ,伤后 3,2 4 ,72h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 .0 5 ) ,伤后 4 8h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结论 亚低温有减轻颅脑损伤后血脑屏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的开放程度及减轻脑水肿的作用 ,亚低温减轻伤后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开放是降低伤后血脑屏障通透性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动态观察亚低温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的影响,探讨亚低温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12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亚低温组和常规组.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维持在33~35℃,持续3~5 d.所有患者于入院6 h内,入院后第2,3,4,5,6天动态检测血清S-100B蛋白浓度.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GOS评估.结果 亚低温组和常规组血清S-100B蛋白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亚低温组血清S-100B蛋白浓度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亚低温能够改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结论 早期应用亚低温能显著降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保护神经功能,改善预后,其脑保护作用可能与亚低温能减轻S-100B蛋白介导的损伤性脑细胞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3.
重型脑损伤亚低温治疗前后体液免疫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重型脑损伤的疗效及对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5 5例经手术治疗后重型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3 5例 )及常温对照组 (2 0例 ) ,亚低温组术后入NICU病房行亚低温治疗 ,动态观察免疫球蛋白水平 ,并与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进行比较。 6个月后进行GOS预后评估。结果 亚低温组患者GCS评分、GOS预后评估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第 3天和第 6天 ,血清IgM ,IgG ,IgA和补体C3值均下降 ,但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治疗后第 2周 ,亚低温组IgM ,IgG ,C3水平明显增高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亚低温疗法对重型脑损伤患者体液免疫功能有明显稳定和保护作用 ,并可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4.
亚低温治疗对脑创伤后三磷酸腺苷酶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观察亚低温治疗对大鼠脑外伤后脑组织Na^ -K^ -ATP酶、Mg^2 -ATP酶以及Ca^ -ATP酶的影响。方法 75只大鼠随机分为常温对照组(33只)、常温受伤组(22只)和亚低温治疗组(20只),后两组用自由落体方法致大鼠左侧脑外伤,亚低温治疗组受伤后用冰袋全身降温至脑温30℃后维持1h,然后加热复温至37℃。每组大鼠在伤后3h,1,3,5和7d取大脑组织,测定组织匀浆液中ATP酶的活性。结果 (1)Na^ -K^ -ATP酶;常温受伤组和亚低温治疗组在3h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后明显下降。亚代温治疗组在第3天明显高于常温受伤组;(2)Mg^2 -ATP酶;常温受伤组和亚低温治疗组在1d后才开始明显下降,但亚低温治疗组在1d和3d中较常温组睛降速度明显变慢;(3)Ca^2 -ATP酶:常温受伤组第1天就较常温对照组明显下降,而亚低温治疗组3h和第1天保持正常,有3天才明显下降,但仍然显著高于常温受伤组。结论(1)脑外伤大鼠脑细胞Na^2 -K^ -ATP酶早期对脑外伤有应激反应,亚低温治疗对细胞钠通道的作用不明显;(2)亚低温对钙泵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较常温受伤组显著提高脑细胞Ca^2 -Mg^2 -ATP酶的活性;(3)亚低温治疗能延缓脑细胞钙通道的损伤时间,且在7d内脑细胞的钠通道和钙通道在低水平保持相对稳定,从而减少Ca^2 的内流,减轻脑水肿。  相似文献   

15.
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大会  吴开促  贾兴泽 《西南军医》2010,12(5):1006-1007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外伤后应用亚低温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54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入院后均行吸氧、脱水、利尿、手术、止血、抗炎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亚低温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5.18%,对照组有效率59.2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亚低温具有脑保护作用,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重视护理,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亚低温治疗在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近几年已开始应用于临床。本文对亚低温的脑保护作用、治疗机理及与其它药物合用的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亚低温对创伤性脑损伤后FasL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脑损伤后亚低温脑保护的作用机理。方法 以自由落体撞击法制伤脑损伤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损伤及亚低温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FasL蛋白表达。结果 脑损伤后1小时FasL表达开始增加,6小时增加最明显,72小时达高峰;亚低温治疗后FasL表达明显下降。结论 脑损伤后亚低温下降FasL表达而减少细胞死亡是其脑保护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8.
童建成  张广雄 《武警医学》2012,23(8):718-718
 亚低温治疗由于能够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及一氧化氮酶的活性,减少炎性反应因子的释放,降低脑耗氧量和减轻脑水肿的发生[1, 2],因而是针对心脏骤停复苏患者重要的治疗方案。本研究于2003-01至2011-12,观察我院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后90 min内或90 min后接受亚低温治疗的病死率,并与未行亚低温治疗的患者比较。  相似文献   

19.
选择性脑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选择性脑亚低温与全身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 6 9例重型颅脑损伤 (GCS≤ 8分 )患者分成 3组 :(1 )选择性脑亚低温组 2 3例 ,头部局部降温 ,将脑温降至 33~ 35℃ ,治疗 3~ 5日 ;(2 )全身亚低温组 2 2例 ,全身降温 ,将脑温降至 33~ 35℃ ,治疗 3~ 5日 ;(3)常温对照组 2 4例 ,予常规治疗。结果 选择性脑亚低温组预后良好率为 5 6 .5 % (1 3/ 2 3) ,病死率 2 1 .7% (5 / 2 3) ,与全身亚低温组相仿 [分别为 5 4 .5 % (1 2 / 2 2 )和 2 2 .7% (5 / 2 2 ) ],与对照组比较 (良好率 2 5 % ,病死率 4 5 .8% ) ,有显著差异(P <0 .0 5 )。全身组与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而选择性脑亚低温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全身组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选择性脑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与全身亚低温相仿 ,明显优于常温对照组 ,是目前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安全而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低温等离子刀治疗慢性扁桃体炎3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刀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低温等离子刀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结果对33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3~6个月疗效观察表明,该方法安全,效果明确,疼痛较轻,术中和术后出血少等;治愈率为100%。结论低温等离子刀治疗慢性扁桃体炎,具有疗效确切、安全、精确、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