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评价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8个月至4年,优良率迭100%。植骨椎体间骨性融合率为100%。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可使不稳节段即刻稳定,骨性融合率高,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退变不稳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腰椎间盘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退变性腰椎不稳的手术疗效。方法:对1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采用腰椎间盘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4年。18例患者手术后临床疗效评价,优12例、良5例、可1例,术后4-6个月植骨融合节段骨性愈合17例,1例1年后复查椎间愈合失败,所有椎弓根内固定装置均未失效,患者的症状改善。结论:腰椎间盘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植骨融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退变性腰椎不稳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腰椎间盘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植骨融合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退变性腰椎不稳的手术疗效。方法:对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采用腰椎间盘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5~8年,平均32.53个月。76例患者手术后临床疗效评价,优57例、良16例、可3例.融合区均骨性愈合,未见假关节形成和根性疼痛复发.椎间高度及复位程度无丢失。结论:腰椎间盘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植骨融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退变性腰椎不稳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行后路椎管减压,髓核摘除。自体加异体骨椎间及横突间植骨融合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60例患者经平均16个月的随访,复查X线,1例严重骨质疏松螺钉松动未骨性融合,全组融合率为98.3%。依据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标准,改善率优48例,良7例,可3例,差2例,平均优良率为91.5%。结论:退变性腰椎不稳采用椎体及横突间自体加异体骨植骨融合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可使不稳节段恢复稳定,骨性融合率高,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不稳节段,开窗间盘切除、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26例,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29例,比较不同手术的时间、出血量、疗效及并发症。结果: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椎管减压术、椎间融合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时间长、出血量最多,手术效果良好,术后腰腿痛基本缓解,可长时间步行,所有29例患者椎间植骨均融合;26例患者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开窗间盘切除、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平均复位丢失率为8.3%,其中3枚螺钉松动、1例螺钉断裂。结论: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不稳节段,开窗间盘切除,横突间植骨融合术;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不稳节段,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器融合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系统联合椎间融合器或椎间单纯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加椎间融合器或椎间单纯植骨治疗.结果:全部获得随访,时间6~66个月;术后4~6个月可见植骨灶骨性融合征象,无螺钉断裂,患者腰痛、下肢痛均明显缓解.优31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为95.2%.结论:椎弓根钉系统加椎间融合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腰椎间盘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退变性腰椎不稳的手术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12月在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退变不稳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腰椎间盘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评价临床疗效和手术满意度。结果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优良率为94.44%,其中优24例(66.67%),良10例(27.77%),且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自评满意度和医生评价满意度均为94.44%;同时半年以后植骨融合率亦为94.44%。结论腰椎间盘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和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退变不稳效果显著,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对退变性下腰椎不稳并椎管狭窄症状节段处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40例退变性下腰椎不稳症并椎管狭窄症、术前JOA评分10~15分,平均约11.6分患者,对退变性下腰椎不稳并腰椎管狭窄责任节段处行短节段钉棒固定,椎板减压、椎间盘髓核摘除,取减压产生骨粒进行椎体间植骨。结果全部获随访(时间6个月~4年),4~6个月后可见植骨灶骨融合征象,无螺钉断裂、松脱现象。患者腰痛、下肢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JOA评定结果:优24例,良14例,可2例,优良率为95.00%。结论对退变性下腰椎不稳并腰椎管狭窄责任节段处行短节段钉棒固定、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是治疗退变性下腰椎不稳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通过后路腰椎管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椎间加横突间植骨融合的方法,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并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并腰椎滑脱患者进行腰椎管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椎间加横突间植骨融合进行治疗。结果46例随访10~34个月,优37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达93.2%。结论腰椎管彻底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早期牢固固定和植骨部位骨性融合是保证疗效的关键。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及椎间加横突间植骨融合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并腰椎滑脱的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采用不同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方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手术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后,分别采用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及前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不同类型及合并症的腰椎滑脱症患者106例,比较不同术式手术时间与出血量、手术疗效与并发症、滑脱椎体复位率与复位丢失率以及椎间隙高度。结果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手术时间最长、出血量最多,手术总体优良率为88.71%,3种术式间无差异。所有椎体间植骨组织骨融合良好,椎间隙高度维持良好,滑脱椎体复位无丢失,12例后外侧植骨者平均复位丢失率11.24%,2例椎弓根螺钉松动,2枚椎弓根螺钉断裂。结论退变性腰椎滑脱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峡部裂性腰椎滑脱者宜选用后路椎根钉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腰椎滑脱翻修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加前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椎间打压植骨联合单cage治疗下腰椎节段不稳的治疗效果。方法对78例下腰椎不稳患者(男27例,女51例),应用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神经根管扩大、后路椎间打压植骨联合单cage加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随访6-36个月。结果经动态X线检查显示患者植骨融合率94.8%,融合节段稳定;按JOA评分标准评价术后临床症状改善优良率93.6%。结论后路椎间打压植骨联合单cage加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下腰椎不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腰椎不稳合并椎间盘突出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3例腰椎不稳合并椎间盘突出患者行椎弓根内固定、髓核摘除、椎间植骨手术治疗。结果23例患者术后骨性融合率97.2%,临床症状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评价,临床优良率89.2%,1例出现神经根激惹。本组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腰椎不稳合并椎间盘突出行椎弓根内固定、髓核摘除、椎间植骨有良好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患者采用RSS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植骨融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8年8月-2013年2月到我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患者7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所有的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2010年8月以前患者采用髓核摘除、后路关节突单纯植骨的手术方法,观察组2010年8月以后采用RSS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植骨融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末次随访JO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观察组患者末次随访JOA评分、改善率及JOA优良率、植骨融合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ODI评分明显低于术前,末次随访时的ODI评分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RSS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植骨融合对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患者进行治疗能够使症状得到显著的改善,临床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1999年1月至2003年7月间对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患者,采用后路减压、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平均随访23个月(12~62月),植骨全部愈合,优良率94.4%(34/36).结论对术前明确存在腰椎不稳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施行髓核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改良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入路椎体间单侧单枚融合器植骨结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不稳的疗效。方法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不稳患者31例,其中L1~S12例,L2~55例,L2~S12例L3~S19例,L4~S113例。腰椎不稳、滑脱部位:L1~52例,L2~45例,L2~52例,L3~59例,L4~513例。峡部裂性滑脱12例(外伤性2例),退变性滑脱19例。采用改良TLIF入路椎管减压、GSS或SINO内固定装置复位内固定、椎体间混合植骨、单侧单枚cage治疗。分析术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按侯树勋等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优26例,良5例,31例均获满意复位,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按日本骨科协会(JOA)下腰痛疾患疗效评定,改善率达90%~98%(平均96%)。结论应用改良TLIF入路椎体间单侧单枚融合器植骨结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并腰椎不稳,具有减压彻底、固定稳定、微创植骨易融合、神经副损伤少等优点,是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不稳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合并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8例腰椎不稳症患者行腰椎管减压、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合并椎间融合器植入融合术。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78例患者优58例,良15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93.6%。植骨融合率93.6%。均未出现神经根损伤、感染、脑脊液漏及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合并椎间融合器植入手术是目前比较适合于腰椎不稳症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经单侧椎弓根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行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结果:随访5-23个月,平均10个月,优30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达92.1%。结论:单侧椎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特别适合伴椎管狭窄、腰椎不稳定以及术后复发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半椎板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半椎板切除、间盘摘除、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患者8例,按JOA评分标准进行评定,影像学观察术后椎间隙高度恢复情况,同全椎板切除组术后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术后8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21个月,优6例(75%),良2例(25%),优良率100%;全椎板切除术后9例获随访,优3例(33.3%),良2例(22.2%),可2例(22.2%),差2例(22.2%),优良率55.6%;采用Wilconxon秩和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半椎板切除、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杜庆民  王义生 《中原医刊》2007,34(17):15-16
目的探讨采用椎弓根内固定加椎体间与后外侧联合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以来,采用椎弓根内固定加椎体间与后外侧联合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26例。平均年龄49.3(41~65)岁。病史1.5~16年,平均3.8年。腰椎不稳节段为:第2~3腰椎者2例,第3~4腰椎者5例,第4~5腰椎者10例,第5腰椎~第1骶椎者9例。全部患者有腰痛或伴有下肢痛,长期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结果本组平均随访2.3(0.5~4.5)年,疼痛缓解,功能改善。无内固定物折断,无神经损伤,无感染。椎间植骨融合率100%。植骨愈合时间10~16周,平均12周。椎间隙高度恢复,融合节段稳定。按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法进行评定,疗效结果为:优16例,良9例,可1例。总优良率96.2%。结论椎弓根内固定加椎体间与后外侧联合植骨融合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