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黄升麻汤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1978年以来运用自拟大黄升麻汤化裁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56例,除1例外,均服1~3剂而痊愈。兹介绍如下。大黄升麻汤由生大黄12克,升麻10克,玄参、连翘、丹皮各9克,生甘草4.5克组成。体温超过39℃以上加生石膏30克,喉痛剧烈加射干10克。上方水煎沸后入大黄再煎10分钟,待凉后服,每剂头二煎混合分2次服完,另外  相似文献   

2.
盆腔炎     
<正> 1、处方:生大黄15克,鸡蛋5个。用法:生大黄研末,分5包。鸡蛋敲1个洞,去蛋清,装入生大黄末3克,煮熟服。每次月经净后,每夜临睡前服1个,连服5个为1疗程。如患者体质较差,便泄1日3次以上,大黄用量酌减。疗效:治疗30例,24例有效。  相似文献   

3.
大黄花椒油治愈蛔虫性肠梗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男,16岁,85年2月26日入院。腹痛四天,呕吐频繁,时吐蛔。腹痛剧烈,且胀满,已四天未解大便,不矢气,检查腹部可见肠形,诊为“蛔虫性肠梗阻”。辨证:胃肠热结,虫团梗阻。治法:润肠散结,驱虫通便。方药:大黄花椒油。(麻油100克、大黄20克、花椒10克)先将花椒置于油中,加温至沸,继投入大黄,随即离火,待凉去渣,二次分服。服上药后,约三小时,矢气,腹痛遂  相似文献   

4.
笔者从民问验方中总结自拟出“蝉黄汤”,治疗急性肾炎,均获显效。现举验案以证之:处方:蝉蜕15克大黄15克竹叶15克 萹蓄15克瞿麦15克,水煎服。另大黄10克研末,红皮鸡蛋一枚,打孔除清留黄,大黄末5克入蛋壳内搅拌后封孔,文火烧焦吃,同时服汤药。首次盖被出微汗,次服不必再汗。高度浮肿加蟋蟀4  相似文献   

5.
根据赖良蒲老先生血证从气治入手的原则和经验,我以自拟人参大黄汤(人参10克,大黄15克,黄精30克,甘草5克)治疗各种血证,取得较好效果。兹举两则以飨读者。 (一)吐血案:何某某,男,42岁,萍乡东桥乡人,1985年11月24日初诊。近因劳累过度,加之适逢大雨受凉,始感胃部不舒服,晚上突然大吐血,急送某医院,检查为胃出血,经住院治疗一日,大吐血仍不止,改请余诊治,处以人参大黄汤加生姜(人参9克,大黄12克,黄精20克,甘草5克,生姜三片),服两剂后吐皿渐止,继服三剂,大便潜血阴性,嘱其停药,饮食调养,壹周后逐渐  相似文献   

6.
<正> 基本方:葛根10—30克大黄5—15克芒硝(另包)5—10克炙草3—10克。热甚者加山栀8—10克,知母8—10克;大便秘结者加重大黄用量;脾虚者减大黄加白术8—10克、山药10—15克;若溃疡周围紫暗者加当归8—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成人分二次服小儿用奶瓶加温频频服用。服药期间禁食葱酒等刺激性食品。疗效:本组治疗12例,除1例小儿未能服进汤药放弃治疗外,其余均治愈。病例:许某,女,5岁。口疮反复发病,本次发病已40余天。病儿哭闹不安,形体消瘦,面色淡黄,精神萎靡,口干唇裂,舌尖舌面及口腔粘膜散在黄豆及米粒大小灰白色溃疡面,蔓延到咽部、口水甚多,体温38.5℃,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滑数。拟方;葛根12克大黄8克芒硝6克(另包) 竹叶6克白术9克甘草3克,水煎服。服二剂后,体温36.5℃,已能进食,口水减少,舌面及口腔小的溃疡面愈合,  相似文献   

7.
<正> 余十多年来,用自拟制蛔利胆汤治疗胆道蛔虫97例,收效满意。药物组成:使君子15克,槟榔15克,苦栋皮10克,乌梅20克,川椒10克,大黄15克,木香10克,白芍30克,茵陈10克,公英10克,胆草10克。药物水煎后,与醋25克混合服之。疼痛很快缓解待痛定后,急服驱虫药以驱虫。  相似文献   

8.
<正> 笔者有幸从山东中医学院附院院长、主任医师吕同杰老师学习,今整理验案三则如下。便秘王某,女,43岁。1984年5月31日初诊。十多年来,患者大便经常3~5日一行,粪质干硬如珠。服大黄之类只能暂缓。近4个月来,靠服大黄、番泻叶排便。经常胁腹胀满,胃纳不佳,服润肠通便、养血之品见效甚微。肛肠检查排除直肠疾患。诊见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弦。脉症合参,证属枢机不利,三焦郁滞,脾失健运,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所致。方以小柴胡汤加味:柴胡18克,黄芩9克,半夏12克,党参30克,生地30克,玄参24克,麦冬24克,生白术60克,甘草6克,杏仁9克,桔梗4.5克,生姜9克,大枣6枚。水煎日服1剂。服6  相似文献   

9.
临床集锦     
<正> 大黄牡丹汤加减治疗血栓性外痔药物组成大黄6~10克,丹皮18~24克,赤芍15克,苏木10克,芒硝6克,冬瓜子15~30克,当归15克,连翘15~20克,槐角30克。加减应用伴下血者加地榆15~30克,芥穗炭10克;体虚大便不实者大黄减量,或加入芥穗炭10克;热邪重者加双花15~30克,公英30克。一般水煎内服,每剂两煎,每日服两次,孕妇忌服,妇女经期宜慎;对于不宜内服者,可将方中大黄、芒硝增加至30克,煎汤坐浴,每日二至三次,每次15~20分钟。对个别病情严重而体格壮实者,可于腿部腘窝静脉放血,有助于血栓迅速吸收。笔者于1980年至1982年间,以此法治疗  相似文献   

10.
<正> 治疗方药;使君子肉(微炒)、苦楝根皮、陈皮各9克,槟榔15克,木香、枳壳各6克,大黄3~6克(后下),甘草3克。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服,年龄偏大者,可连续服2剂。  相似文献   

11.
一、药物、服法:山楂15克、苦参15克、大黄10克、芒硝10克(冲)、甘草3克.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每次调入蜂蜜30克.重病例日服2剂;体弱者减量,分多次服完.二、加减法:下粘液多者,属白痢,  相似文献   

12.
<正> 散表方:荆芥、防风各9克,大胡麻仁、威灵仙、何首乌各12克,白藓皮15克,水煎服。通腑方:枳实、厚朴、生大黄(后下)、茯苓各15克,莱菔子、陈皮各12克,水煎服。  相似文献   

13.
笔者以自拟“大黄糖茶煎”治疗小儿腹泻百余例,一般2~3剂可愈。介绍如下: 药物配制及用法:酒制大黄3克,茶叶5~10克,红糖10~20克。沸水泡后服用。日服1~2剂,一般2剂而愈。严重者可连服数剂。刘×,男,1岁。1985年8月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笔者运用《金匮要略》“大黄甘草汤”加金银花,治疗新生儿便秘12例,均获满意效果,现小结如下: 一般资料 12例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最大者25无,最小者8天。治疗方法方药组成:大黄9克,甘草6克,金银花9克。用法:将上药加冷水适量,煎至沸腾后,再用文火煎煮15分钟,去渣取汁,待其不烫口时,频频喂服,头汁服尽仍不排大便者,则用原药渣加冷水重煎,服法如前,直至便通为止。治疗效果 12例均获痊愈(大便通畅,腹部膨  相似文献   

15.
<正> 治疗方药:川楝子、栀子、胡黄莲、白芍各10克,生大黄10克(后下),柴胡15克,元明粉、木香各6克。每日1剂,水煎服。热重加板蓝根、黄柏、二花;恶心呕吐加姜半夏、陈皮;腹痛剧烈加元胡;食积加神曲、山楂;血压下降加琦寸片、干姜,去大黄、元明粉;如疼痛减轻及肠道畅通者去大黄、元明粉,加熟大黄、陈皮、姜半夏;神昏加安宫牛黄丸。  相似文献   

16.
方药组成,制法及用法禁忌麻黄2克,防风3克,钩藤4克,大黄5克。另取净麻油30~50毫升,入铁锅中文火加热至油沸,先入麻黄、防风,再下大黄最后下钩藤炸至药枯色黄后去药渣,过滤药油,候凉饮服。用时可根据患儿年龄大小、体质强弱。病情轻重酌情掌握用药剂量。一般服法是:日服二次,每次服5~10毫升。  相似文献   

17.
胆石症良方     
生大黄6克,木香6克,枳壳9克,金钱草(或海金沙)30克,川楝子9克,黄芩9克;水煎服。黄疸者加茵陈30克(或虎杖30克),痛甚者加延胡索15  相似文献   

18.
<正> 近年来,笔者应用加味温脾汤治疗胆道蛔虫症63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方药组成:人参10克,附子10克,干姜10克,甘草10克,当归15克,朴硝10克,大黄15克,乌梅25克,槟榔15克。每剂煎取200ml,装瓶封固,放入冰箱内备用。用前加温,遵医嘱口服。5岁每服50ml,6~10岁每服70ml,11~14岁每服100ml。每日服3次。  相似文献   

19.
焦氏用药经验临床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中医研究院副教授焦树德老中医所著的《用药心得十讲》(以下简称《十讲》),不仅对临床灵活用药大有裨益,而且其中不少独特的用药经验临床重复每能获效。兹举验案四则说明之。一、大黄甘草汤治呕吐:《十讲》介绍:遇有怵服汤药,每喝汤药即吐者,把汤药煎好后,可先用大黄1克,甘草1克,煎水一小杯,慢慢喝下,服后约过15~20分钟不吐,再服原来的汤药即可不吐。笔者自1979年以来遇有怵服汤药(包括中成药和西药)呕吐者,每如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大黄对口服他克莫司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血药浓度的影响,探讨应用中药大黄提高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可能性。方法:将10例肾病综合征服用他克莫司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同时服用大黄颗粒,检测患者服用大黄1周后及停药1周后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和肝、肾功能,进行分析。结果 :服用大黄1周后,所有患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均较服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3,P0.05);停药1周复查药物浓度均低于服用1周时检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81,P0.05)。他克莫司和大黄联用对肝、肾功能指标无明显不良影响,未发现与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导致停止治疗的记录。结论 :大黄能明显提高他克莫司血药浓度,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