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周C纤维传入在电针镇痛中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方宗仁  于琴 《针刺研究》1992,17(1):48-53
<正> 针刺镇痛的研究中,外周神经中哪一类纤维参与针刺镇痛效应一直是个争论的问题。候宗濂等认为C纤维传入是主要的,张香桐等提出外周神经中Ⅱ、Ⅲ类纤维是重要的,吕国蔚等则看到主要是Aβr类  相似文献   

2.
足三里穴区感觉神经元的节段性分布(HRP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正> 足三里穴为临床治疗腹部脏器疾病的主要穴位。在针麻手术中,如胃大部切除,胆囊切除,阑尾手术等也都是作为主穴。对于足三里穴区的研究,以往多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如对传入神经纤维组成的研究,认为有髓传入纤维多于无髓传人纤维,针刺镇痛显效动物的足三里穴区中,有髓与无髓传入纤维的数目比例为2.7:1,无髓传入纤维在针刺镇痛中似不起主要作用,对“足三里“穴针刺镇痛点的传入纤维的速度及传入纤维的直径的研究,认为针刺“足三里”“显  相似文献   

3.
辣椒素处理坐骨神经对大鼠痛阈和电针镇痛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徐嵘  关新民 《针刺研究》1993,18(4):280-284
本实验用1.5%辣椒素(Cap)处理大鼠右侧坐骨神经,溶媒(Veh)处理左侧坐骨神经的动物模型,通过自身对照观察了 Cap 对痛阈及电针(EA)镇痛效应的影响,并用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 Cap 对动物脊髓后角抗氟化钠酸性磷酸酶(FRAP)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经Cap 处理后,与对照侧相比,实验侧痛阈明显升高,同时后角内 FRAP消失;电针“环跳”后,与电针前相比对照侧的针刺镇痛效应显著升高,实验侧的针刺镇痛效应明显减弱。表明一级传入 C 纤维不仅参与痛信息的传入,而且还参与针刺镇痛信息的传入。  相似文献   

4.
关于针刺镇痛信息(AAI)传入神经纤维类别的问题存在三种观点;以最粗的Ⅰ类纤维为主;以细的Ⅲ、Ⅳ类纤维为主;以中等粗细的Ⅱ、Ⅲ类纤维为主。迄今仍有争议。澄清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结合有关研究进展,对此进行了讨论。Ⅰ类纤维传导AAI的作用七十年代初,有人以人小腿三头肌的H反射为指标,在连续刺激胫神经不断兴奋Ⅰ类纤维的条件下,观察到全身各处皮肤痛阈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从而,认为AAI可能主要由Ⅰ类纤维传入。但是,吕国蔚等在猫、兔足三里穴的研究表明:仅兴奋Ⅰ类纤维大都无镇痛效应。用仅能兴奋Ⅰ类纤维的弱电针刺激,也不能影响脊髓背角或丘脑内侧核群的痛敏细胞放电。晚近仍可见到一些认为Ⅰ  相似文献   

5.
<正> 近年来,大量的针刺镇痛研究资料表明,大脑皮层体感Ⅰ区(SⅠ区)和丘脑中央外侧核与痛和针刺镇痛关系密切。如电刺激猫牙髓,可在皮质体感Ⅰ区记录到由Aδ传入纤维引起的皮层诱发电位。当电针“下关”等穴时,则可抑制皮质体感Ⅰ区内的这种诱发电位。表明皮质体感Ⅰ区即可以接受痛信息,又可接受针刺穴位的信息。中央外侧核是丘脑内参与针刺镇痛的重  相似文献   

6.
<正> 在针刺镇痛原理研究方面曾有报道认为:丘脑束旁核(Pf)为接受痛觉冲动的结构。其神经元的痛放电可被针刺穴位所抑制。而传导痛觉的 C 类纤维的传入信号,可在皮层引起潜伏期较长的诱发电反应。本实验室也观察到:用2%利多卡因局部阻滞皮层体感(?)区(S(?))或给予 r-氨基  相似文献   

7.
<正> 近年来,国内外在医学和兽医学临床上,广泛地应用了针刺镇痛.并对针刺镇痛原理也进行了比较广泛地研究,提出针刺镇痛是痛觉传入信息和针刺传入信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水平上相互整合作用的  相似文献   

8.
硬脊膜外注射辣椒素对大鼠痛阈及电针镇痛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张晏平  张志坚 《针刺研究》1990,15(2):130-135
<正> 一般认为,伤害性刺激的一级传入纤维主要为含P物质(SP)的C类纤维,其胞体是脊神经节内的B型细胞。关于C类纤维在电针信息传入中的作用,至今仍存在争议。众多资料表明,辣椒素对脊神经  相似文献   

9.
针刺镇痛时脊髓后角和脊神经节内Ach代谢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关新民  施静 《针刺研究》1990,15(1):18-23
<正> 针刺穴位所产生的信息,如何传入中枢,引起镇痛,发挥治病作用,一直是针灸原理研究者十分关心和感兴趣的课题。本文以针刺镇痛时,脊髓背角和脊神经节内ACh含量及其合成酶(ChAc)与降解酶(AchE)的变化为中心,对ACh与“针感”一级传入的关系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 过去,在痛觉和针刺镇痛的研究中,多以强电脉冲刺激传入神经模拟伤害性刺激,并以此引起的反应作为疼痛的指标。但强电刺激常引起多种神经纤维包括与痛觉无关的Aαβ纤维、传导“快痛”的 Aδ纤维以及传导慢痛的 C 类纤维同时兴奋。当多种神经纤维的传入冲动同时进入神经中枢时,又常常发生相互影响,往往是传导速度快的 A 类纤维传入抑制了传导较慢的 C 类纤维传入。因此,以前所用的痛反应指标不反映慢痛。  相似文献   

11.
关于针刺镇痛的传入途径,提出了多觉感受器假说,另外,尚有针刺镇痛是通过刺激Aδ纤维达到镇痛效果的报道。本实验用辣椒辣素选择性地阻断C类纤维的传导,然后以热、冷、针刺引起张口反射为指标,对与针刺镇痛有关的传入神经纤维进行了研究。 方法:取Wistar雄性大鼠10只,硫戊巴比妥钠麻醉后,用针电极刺入舌体,记录二腹肌的肌电图以观察张口反射。舌部刺激强度取张口反射阈值的1.5~2倍。切断股神经  相似文献   

12.
不同类别传入神经纤维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针感形成和针刺镇痛中哪一类纤维起主要作用,目前看法尚不一致,我们曾认为以Ⅲ类为主的细纤维在针感形成和针刺镇痛中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在一般条件下电兴奋细纤维会给受试者带来痛苦和兴奋Ⅱ、Ⅲ类纤维所得到的较好的镇痛效果可能是Ⅱ类纤维最大兴奋的结果,而不是Ⅲ类纤维的作用,本工作进一步从动物和人体两方面探讨是否有可能在不伴有痛反应痛苦的情况下,单独兴奋Ⅲ类或Ⅳ类纤维,并达到提高针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包虹  周正锋 《针刺研究》1991,16(2):120-124
<正> 电针刺激通过何种纤维传入中枢产生镇痛作用,至今仍有争论。范少光等采用我室常用电针参数,以大鼠行为反应为指标,观察到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镇痛信息主要不是由 C 纤维传入。本工作用辣椒素选择性阻断 C 纤维传导后,观察了 EA 和伤害性热刺激(Noxious heat,NH)对脊髓广动力范围(Wide DynamicRange,WDR)神经元抑制作用的影响,进一步对上述问题作探讨。  相似文献   

14.
穴位传入纤维支配及其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本文在308只家兔,15只猫,71例正常人和845例患者身上研究了传入纤维与穴位和针刺镇痛的关系。我们发现:a)与非穴相比,足三里穴具有有髓纤维多(有髓/无髓=2.7),粗纤维多(A_(αβγ)/A_δ=2.8)和A_β纤维多(A_(βγ)/A_(αβγδ)=0.52)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正> 国内外的工作表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riagueauctal grag,简称PAG)是与镇痛作用密切相关的神经结构,也是微量注射吗啡和电刺激可产生最有效镇痛作用的脑区。此部位阿片受体较为密集。朱丽霞等人认为PAG是针刺传入信号和伤害性刺  相似文献   

16.
针刺镇痛传八纤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唐敬师  袁斌 《针刺研究》1989,14(1):135-137
本总结了我们研究室自一九七九年以来关于针刺镇痛传入纤维的一系列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7.
<正> 有关针刺镇痛原理的许多研究工作均已说明针刺穴位可激活机体的抗癌系统,释放有关递质参与痛觉的调制。那么,在针刺镇痛过程中,痛觉通路上的致癌物质受到何种影响?有何变化?对此了解较少。 P物质是初级传入神经末梢在脊髓背角释放的一种神经递质,有工作表明它主要分布于细的初级传入神经内,特别是C类纤维的末梢,因而它与伤害性感受可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针刺镇痛的脊髓机理,我们观察了电针足三里穴对脊髓背角内微电泳导入P物质产生的致痛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针刺对初级传入C纤维末梢兴奋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的研究已经说明针刺穴位可以抑制猫及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为确定针刺镇痛是否有突触前抑制的机理参与,我们记录了由脊髓表面刺激所诱发的腓肠传入神经逆向复合动作电位的C波,以此波大小的变化来反映传入C纤维中枢末梢兴奋性的改变。通过针刺穴位对初级传入C纤维末梢兴奋性的影响的观察,我们发现电针“环跳”、“内关”或“人中”穴均使腓肠神经逆向C波增大,分别增加49.98±2.46%(n=16),42.07±4.00%—(n=6)及43.08±2.87(n=10)。于T_(10)—L_2间横断脊髓后,电针“环跳”穴使逆向C波增大的效应比断脊前减小工7.63±2.92%(P<0.05,n=14),而“内关”及“人中”穴的效应消失。此外手捻针也有使腓肠神经逆向C波增大的效应。结果表明,无论电针还是手针、只要穴位刺激达到一定强度,则可使传入C纤维中枢端末梢产生去极化。针刺激活的下行抑制及节段抑制中均有突触前抑制的参与。突触前抑制可能是针刺镇痛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9.
信息摘萃     
<正> 据《健康报》1994年3月23日报道: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所研究员刘乡等在最近完成的“传入C纤维和中缝大核痛负反馈调节机制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研究中提出:针刺镇痛的本质是以小痛止大痛。 刘乡等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应用了精确的神经逆行激活和碰撞电生理技术结合神经药理学方法,定性、定量、定位、定向分析了延脑中缝大核下行调控在针刺镇痛中的活动规律。首次确认针刺既包括非痛刺激,也包括痛刺激。快速进针瞬间、留针时运用轻手法或3伏以下电流刺激属非痛刺激。因针刺采用强手法(提插捻转),或3伏以上的电流刺激则属痛刺激。痛刺激在临床镇痛中更有实际价值。由此,刘乡等认为针刺镇痛或麻醉是通过穴位可忍耐的小痛(酸胀麻沉等不适),调动生理镇痛机制抑制剧烈的病痛。  相似文献   

20.
<正> 我们曾经观察到,兴奋大脑皮层体感Ⅱ区(SⅡ)能抑制丘脑束旁核(Pf)、中央中核(CM)的伤害性传入信息。这种抑制效应与针刺“足三里”、“环跳”穴区后,传入Pf、CM的伤害性信息所受到的抑制十分近似。本实验继续观察了丘脑髓极内核群中另一个与疼痛机制密切相关的神经核团,中央外侧核(CL),是否也受到皮层下行调节的影响以及这种下行调节与针刺镇痛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