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气管切开患者三种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管切开是抢救急性脑卒中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由于气管切开后,丧失了呼吸道对吸入气体加温和湿化作用,对患者会造成不良刺激,因此保持气道湿化是气管切开患者护理的关键.气道湿化方法较多,究竟何种方法最为有效且安全尚无定论.我们采用3种不同湿化方法,并就其对患者愈后的影响进行比较,旨在寻找一种最安全有效的气管湿化方法.  相似文献   

2.
气道湿化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气道是指将一导管经口/鼻或气管切开插入气管内建立的气体通道。在自然呼吸中。吸入的气体在经过上呼吸道时被加温加湿。建立人工气道时,病人上呼吸道的加温加湿作用被破坏,干燥的气体便可损伤气管及支气管黏膜,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加温加湿,即气道湿化。气道的湿化管理一直受到国内外同行的极大关注,现将近年来有关湿化的方法、湿化剂、湿化温度、湿化效果评估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改变了气体进入下呼吸道的正常通道,由于吸入的气体不经过加温加湿及过滤作用,易造成呼吸道的损害和感染。今年来,我科采用了简易呼吸器来连接螺纹管、给氧导管、湿化管进行气道连接、气道给氧、气道湿化代替了传统的气管套管与外界直接相通,给氧导管、湿化管直接放入套管内给氧、湿化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气管插管通气是抢救各种呼吸障碍患者的重要措施。其方法是将导管直接插入气管或经上呼吸道插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是危重患者的生命通道,也称人工气道。正常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加湿作用,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后,削弱了对吸入气体的加湿作用,易造成下呼吸道失水,黏膜干燥,分泌物干结,易发生气道阻塞、肺不张和继发感染等并发症。所以对开放气道者吸入气体进行人工湿化、温化是非常必要的。现将对外二科一位车祸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后的优质护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随着医学的发展,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是临床抢救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气管切开后,上呼吸道完全丧失了气体的加温、湿化、过滤作用,防御功能减弱,如果在护理工作中对人工气道的湿化不够,将在人工气道或上呼吸道上形成痰痂,对肺功能将造成一定的损害或引起气道堵塞,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呼吸道湿化是保证气道通畅的重要环节。为减少并发症,2001年2月~2004年3月对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持续气道湿化,并与常规湿化方法进行临床观察,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李静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15):86-86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成为临床抢救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气管切开后,上呼吸道完全丧失了气体的加温、湿化、过滤作用,防御功能减弱,如果在护理工作中对人工气道的湿化不够,将在人工气道或上呼吸道黏膜上形成痰痂,对肺功能将造成一定的损害或引起气道堵塞,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群度的降低而升高。呼吸道湿化是保证气道通畅的重要环节坦。为减少并发症,2000年8月~2003年6月对104例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持续气道湿化,并与常规湿化方法进行临床观察,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气道湿化作为气管切开后的重要护理措施,可以使吸入气体在温度湿度等方面尽量维持生理状态,减少刺激、增强排痰功能、减少并发症以促进患者恢复。我科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注湿化液的方法进行气道湿化,取得满意效  相似文献   

8.
正常时,呼吸道黏膜对吸入气体具有加温、湿化作用,气管切开后,由于呼吸道改路,丧失了正常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温度和湿度的调节功能,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人工气道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湿化不良的并发症,干燥气体的吸入还可以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损伤,导致气道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输注泵持续湿化在气管切开气道湿化中的效果。方法:采用持续气管切开气道湿化法为观察组与间断气管切开气道湿化法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的血氧饱和度,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等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输注泵持续湿化效果明显优于常规间断气道湿化法,因此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0.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通过对100例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及研究,特研制了一次性蘑菇状人工气道湿化器,具体介绍如下. 1 背景技术 现代临床医疗中,人工气道的建立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临床治疗和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中,`并作为一种重要抢救措施被广泛采用,但气管切开人工气道建立后,改变了原有经鼻咽喉的呼吸通道路径,外界气体直接由人工气道进入肺部,容易导致空气中的尘粒和细小异物吸入肺部,进一步加重肺部感染;同时,没有经过湿润的干燥气体直接进入肺部,不利于局部痰液湿化和排出,也会引起肺部不良刺激反应,从而又加重肺部感染情况;人工气道建立后,为了湿化气道,护士会持续定时进行气管内滴水,这样湿化方式既不卫生、又不科学,还会增加护理工作量和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1.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3,42(3):301-302
<正>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后,上呼吸道丧失了对吸入气体的加温和湿化作用,使人工气道患者呼吸道失水增加,黏膜干燥,分泌物干结,黏膜上的纤毛活动减弱或消失,排痰不畅,可能导致气道堵塞、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气道湿化是保持气管切开后呼吸道通畅的一项重要措施,稀释分泌物以利于吸痰或痰液咳出,防止分泌物结痂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保护罩与微量泵持续泵入气道湿化方法在气管切开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对照研究32例采用气管切开保护罩与微量泵持续泵入气道湿化和40例采用以往单层纱布覆盖定时间段湿化方法的气管切开患者呛咳、痰液黏稠度增加、SpO2<0.95、间断使用呼吸机的例数。结果改良气道湿化方法明显优于以往湿化方法。结论气管切开保护罩与微量泵持续泵入气道湿化方法有良好湿化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抢救重危患者的急救手术,而气管切开术后常伴有感染的危险,特别是肺部感染是最常见并发症。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后,上呼吸道丧失了对吸入气体的加温和湿化作用,加之人工气道呼吸道丢失水分增加,黏膜上的纤毛  相似文献   

14.
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使用持续加温湿化氧疗系统对吸入气体进行有效加温、湿化,可缓解或避免呼吸道干燥,利于排痰,同时其高流量的给氧方式又能提供准确的氧浓度,可增加氧分子的弥散能力,提高氧疗效果,纠正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1-3].自2013年以来,我科对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应用持续加温湿化氧疗系统,总结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60例使用持续加温湿化氧疗系统的护理经验,阐述该系统使用过程中的护理重点,持续加温湿化氧疗系统的使用及患者气道的管理.  相似文献   

15.
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的重要措施之一。近年来 ,其应用范围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已从单纯解除上呼吸道阻塞发展为抢救各种危重患者上、下呼吸道阻塞的重要手段。其应用范围的扩展 ,对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内外护理人员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 ,本文就气道湿化、气道内吸引、气管切口的观察和护理以及内套管的消毒等几个问题作一综述。1 气道湿化1 1 气道湿化的意义 在温度变化大的环境中 ,上呼吸道能有效地对吸入气体加温和湿化 ,使通过上呼吸道后的气体在到达气管隆突时 ,其温度能接近体温(37℃ ) ,相对湿…  相似文献   

16.
气管切开是抢救危重患者的常见手术,临床实际工作中气道湿化管理不合理规范会加重患者病情,严重影响疾病预后.本文拟从气道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方式及湿化液的选择、湿化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中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湿化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定时氧气雾化吸入对喉癌术后患者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将70例喉癌手术后行气管切开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定时气道内滴药法湿化气道;观察组采用定时氧气雾化吸入法湿化气道。比较两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定时氧气雾化吸入法在刺激性咳嗽、日吸痰次数、气道出血、肺支气管感染、支气管内痰痂形成等指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时氧气雾化吸入法在喉癌术后气道湿化中的并发症少,方法简单,不影响患者活动,减轻了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8.
微量推注泵在人工气道湿化应用中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呼吸道具有对吸入气体进行加温和湿化的功能。干燥的气体会损害呼吸道上皮 ,影响纤毛 -粘液毯的清除力 ,使纤毛运输分泌物的时间延长、呼吸道分泌物中水分丢失增加 ,分泌物不易排出 ,而使呼吸道的抗感染能力明显下降 ,还可使肺表面活性物质遭到破坏而导致肺顺应性下降 ,从而引起或加重缺氧、炎症。可见对于应用人工气道病人有效的气道湿化极其重要。我科从 2 0 0 0年 7月开始对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病人采取微量推注泵持续湿化气道 ,代替传统的气管内定时间断滴注湿化或用静脉输液形式持续湿化的方法 ,取得了良好效果。1 资料和方法1 .1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不佳的原因,并对相关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气道湿化不佳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试验组患者采用气道湿化不佳针对性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研究中,试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道切开是保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系统畅通的重要方法,给予患者有效合理的气道切开湿化护理措施,能预防呼吸道感染,降低其死亡率,提高临床疗效,对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气管切开术后空气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呼吸道,失去了上呼吸道对吸入空气的加湿和加温、清洁和过滤作用,呼吸道水分的丢失每日可达到800~1 000 mL[1],气道的过滤、加湿、湿化作用降低甚至消失,吸入适宜湿度和湿度的气体,是保证气道黏膜纤毛正常运动的重要条件,若气道湿化充分,即使咳嗽反射差的患者仍可以靠纤毛运动和体位引流排除分泌物,持续吸入未经湿化或雾化不足的气体易损伤气管黏膜,气管内的分泌物容易结痂堵塞呼吸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