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本研究利用实时定量PCR芯片技术,检测TPN后肝脏细胞周期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哪些基因在肝脏损害中发挥作用,为临床预防和治疗PNALD提供资料.方法 选择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TPN组(6只)和生理盐水对照组(6只),7d后应用实时定量PCR芯片检测方法 ,比较两组大鼠间肝脏细胞周期基因的表达.结果 TPN组大鼠肝脏病理表现为肝细胞弥漫的脂肪空泡变性,小叶中央区较周边区更为明显;TPN组大鼠肝脏细胞周期表达上调基因有Atm、Brea1、CAkn1b、Dnajc2、G2a、Nfatc1、Notch2、Pkd1、Ppp2r3a等,表达下调基因有CAc25b、Ccnd1、E2f1、Mcm3、Nek2、Wee1等.结论 TPN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比较,肝脏细胞周期基因表达存在差异,肝细胞周期基因ATM、BRCA1、Cdkn1b 等表达的改变,提示肝细胞增生减少和凋亡的增加,从而阻止肝细胞的修复,可能TPN与肝脏损伤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本研究利用实时定量PCR芯片技术,检测TPN后肝脏细胞周期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哪些基因在肝脏损害中发挥作用,为临床预防和治疗PNALD提供资料.方法 选择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TPN组(6只)和生理盐水对照组(6只),7d后应用实时定量PCR芯片检测方法 ,比较两组大鼠间肝脏细胞周期基因的表达.结果 TPN组大鼠肝脏病理表现为肝细胞弥漫的脂肪空泡变性,小叶中央区较周边区更为明显;TPN组大鼠肝脏细胞周期表达上调基因有Atm、Brea1、CAkn1b、Dnajc2、G2a、Nfatc1、Notch2、Pkd1、Ppp2r3a等,表达下调基因有CAc25b、Ccnd1、E2f1、Mcm3、Nek2、Wee1等.结论 TPN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比较,肝脏细胞周期基因表达存在差异,肝细胞周期基因ATM、BRCA1、Cdkn1b 等表达的改变,提示肝细胞增生减少和凋亡的增加,从而阻止肝细胞的修复,可能TPN与肝脏损伤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研究利用实时定量PCR芯片技术,检测TPN后肝脏细胞周期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哪些基因在肝脏损害中发挥作用,为临床预防和治疗PNALD提供资料.方法 选择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TPN组(6只)和生理盐水对照组(6只),7d后应用实时定量PCR芯片检测方法 ,比较两组大鼠间肝脏细胞周期基因的表达.结果 TPN组大鼠肝脏病理表现为肝细胞弥漫的脂肪空泡变性,小叶中央区较周边区更为明显;TPN组大鼠肝脏细胞周期表达上调基因有Atm、Brea1、CAkn1b、Dnajc2、G2a、Nfatc1、Notch2、Pkd1、Ppp2r3a等,表达下调基因有CAc25b、Ccnd1、E2f1、Mcm3、Nek2、Wee1等.结论 TPN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比较,肝脏细胞周期基因表达存在差异,肝细胞周期基因ATM、BRCA1、Cdkn1b 等表达的改变,提示肝细胞增生减少和凋亡的增加,从而阻止肝细胞的修复,可能TPN与肝脏损伤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本研究利用实时定量PCR芯片技术,检测TPN后肝脏细胞周期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哪些基因在肝脏损害中发挥作用,为临床预防和治疗PNALD提供资料.方法 选择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TPN组(6只)和生理盐水对照组(6只),7d后应用实时定量PCR芯片检测方法 ,比较两组大鼠间肝脏细胞周期基因的表达.结果 TPN组大鼠肝脏病理表现为肝细胞弥漫的脂肪空泡变性,小叶中央区较周边区更为明显;TPN组大鼠肝脏细胞周期表达上调基因有Atm、Brea1、CAkn1b、Dnajc2、G2a、Nfatc1、Notch2、Pkd1、Ppp2r3a等,表达下调基因有CAc25b、Ccnd1、E2f1、Mcm3、Nek2、Wee1等.结论 TPN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比较,肝脏细胞周期基因表达存在差异,肝细胞周期基因ATM、BRCA1、Cdkn1b 等表达的改变,提示肝细胞增生减少和凋亡的增加,从而阻止肝细胞的修复,可能TPN与肝脏损伤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本研究利用实时定量PCR芯片技术,检测TPN后肝脏细胞周期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哪些基因在肝脏损害中发挥作用,为临床预防和治疗PNALD提供资料.方法 选择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TPN组(6只)和生理盐水对照组(6只),7d后应用实时定量PCR芯片检测方法 ,比较两组大鼠间肝脏细胞周期基因的表达.结果 TPN组大鼠肝脏病理表现为肝细胞弥漫的脂肪空泡变性,小叶中央区较周边区更为明显;TPN组大鼠肝脏细胞周期表达上调基因有Atm、Brea1、CAkn1b、Dnajc2、G2a、Nfatc1、Notch2、Pkd1、Ppp2r3a等,表达下调基因有CAc25b、Ccnd1、E2f1、Mcm3、Nek2、Wee1等.结论 TPN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比较,肝脏细胞周期基因表达存在差异,肝细胞周期基因ATM、BRCA1、Cdkn1b 等表达的改变,提示肝细胞增生减少和凋亡的增加,从而阻止肝细胞的修复,可能TPN与肝脏损伤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本研究利用实时定量PCR芯片技术,检测TPN后肝脏细胞周期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哪些基因在肝脏损害中发挥作用,为临床预防和治疗PNALD提供资料.方法 选择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TPN组(6只)和生理盐水对照组(6只),7d后应用实时定量PCR芯片检测方法 ,比较两组大鼠间肝脏细胞周期基因的表达.结果 TPN组大鼠肝脏病理表现为肝细胞弥漫的脂肪空泡变性,小叶中央区较周边区更为明显;TPN组大鼠肝脏细胞周期表达上调基因有Atm、Brea1、CAkn1b、Dnajc2、G2a、Nfatc1、Notch2、Pkd1、Ppp2r3a等,表达下调基因有CAc25b、Ccnd1、E2f1、Mcm3、Nek2、Wee1等.结论 TPN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比较,肝脏细胞周期基因表达存在差异,肝细胞周期基因ATM、BRCA1、Cdkn1b 等表达的改变,提示肝细胞增生减少和凋亡的增加,从而阻止肝细胞的修复,可能TPN与肝脏损伤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本研究利用实时定量PCR芯片技术,检测TPN后肝脏细胞周期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哪些基因在肝脏损害中发挥作用,为临床预防和治疗PNALD提供资料.方法 选择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TPN组(6只)和生理盐水对照组(6只),7d后应用实时定量PCR芯片检测方法 ,比较两组大鼠间肝脏细胞周期基因的表达.结果 TPN组大鼠肝脏病理表现为肝细胞弥漫的脂肪空泡变性,小叶中央区较周边区更为明显;TPN组大鼠肝脏细胞周期表达上调基因有Atm、Brea1、CAkn1b、Dnajc2、G2a、Nfatc1、Notch2、Pkd1、Ppp2r3a等,表达下调基因有CAc25b、Ccnd1、E2f1、Mcm3、Nek2、Wee1等.结论 TPN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比较,肝脏细胞周期基因表达存在差异,肝细胞周期基因ATM、BRCA1、Cdkn1b 等表达的改变,提示肝细胞增生减少和凋亡的增加,从而阻止肝细胞的修复,可能TPN与肝脏损伤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研究利用实时定量PCR芯片技术,检测TPN后肝脏细胞周期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哪些基因在肝脏损害中发挥作用,为临床预防和治疗PNALD提供资料.方法 选择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TPN组(6只)和生理盐水对照组(6只),7d后应用实时定量PCR芯片检测方法 ,比较两组大鼠间肝脏细胞周期基因的表达.结果 TPN组大鼠肝脏病理表现为肝细胞弥漫的脂肪空泡变性,小叶中央区较周边区更为明显;TPN组大鼠肝脏细胞周期表达上调基因有Atm、Brea1、CAkn1b、Dnajc2、G2a、Nfatc1、Notch2、Pkd1、Ppp2r3a等,表达下调基因有CAc25b、Ccnd1、E2f1、Mcm3、Nek2、Wee1等.结论 TPN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比较,肝脏细胞周期基因表达存在差异,肝细胞周期基因ATM、BRCA1、Cdkn1b 等表达的改变,提示肝细胞增生减少和凋亡的增加,从而阻止肝细胞的修复,可能TPN与肝脏损伤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研究利用实时定量PCR芯片技术,检测TPN后肝脏细胞周期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哪些基因在肝脏损害中发挥作用,为临床预防和治疗PNALD提供资料.方法 选择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TPN组(6只)和生理盐水对照组(6只),7d后应用实时定量PCR芯片检测方法 ,比较两组大鼠间肝脏细胞周期基因的表达.结果 TPN组大鼠肝脏病理表现为肝细胞弥漫的脂肪空泡变性,小叶中央区较周边区更为明显;TPN组大鼠肝脏细胞周期表达上调基因有Atm、Brea1、CAkn1b、Dnajc2、G2a、Nfatc1、Notch2、Pkd1、Ppp2r3a等,表达下调基因有CAc25b、Ccnd1、E2f1、Mcm3、Nek2、Wee1等.结论 TPN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比较,肝脏细胞周期基因表达存在差异,肝细胞周期基因ATM、BRCA1、Cdkn1b 等表达的改变,提示肝细胞增生减少和凋亡的增加,从而阻止肝细胞的修复,可能TPN与肝脏损伤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本研究利用实时定量PCR芯片技术,检测TPN后肝脏细胞周期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哪些基因在肝脏损害中发挥作用,为临床预防和治疗PNALD提供资料.方法 选择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TPN组(6只)和生理盐水对照组(6只),7d后应用实时定量PCR芯片检测方法 ,比较两组大鼠间肝脏细胞周期基因的表达.结果 TPN组大鼠肝脏病理表现为肝细胞弥漫的脂肪空泡变性,小叶中央区较周边区更为明显;TPN组大鼠肝脏细胞周期表达上调基因有Atm、Brea1、CAkn1b、Dnajc2、G2a、Nfatc1、Notch2、Pkd1、Ppp2r3a等,表达下调基因有CAc25b、Ccnd1、E2f1、Mcm3、Nek2、Wee1等.结论 TPN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比较,肝脏细胞周期基因表达存在差异,肝细胞周期基因ATM、BRCA1、Cdkn1b 等表达的改变,提示肝细胞增生减少和凋亡的增加,从而阻止肝细胞的修复,可能TPN与肝脏损伤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妊娠期蛋白营养不良对宫内生长受限(IUGR)仔鼠肝脏中DNA甲基转移酶1(DNMT1)的水平及糖皮质激素受体(GR)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和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妊娠期限制蛋白饮食法建立IUGR模型,IUGR组和正常对照组各取8只成年雄性仔鼠(8周)分离肝脏,采用甲基化敏感限制性内切酶结合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其肝组织GR基因的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肝脏中GR 和DNMT1的mRNA表达,蛋白印迹实验进一步测定其肝脏DNMT1的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8周龄IUGR组仔鼠肝脏中GR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较同龄正常对照组低28.4%(P<0.01),定量PCR结果显示IUGR组肝脏中GR mRN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83.0%(P<0.05).同时,IUGR组仔鼠肝脏中DNMT1 mRN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低32.8%(P<0.05),相关分析证实DNMT1的mRNA水平与GR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呈正相关(P<0.05).Western blot结果进一步证实IUGR组肝脏中DNMT1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减低(P<0.05).结论 宫内营养不良的仔鼠肝脏中DNMT1表达降低,可能引起GR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降低,诱导GR蛋白表达.这种持续存在的表观遗传学改变可能与其成年2型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朱志颖  李嫔 《临床儿科杂志》2006,24(12):1005-1007
目的观察抗早熟Ⅱ号对青春期大鼠长骨干骺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蛳R)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抗早熟Ⅱ号对长骨干骺端骨生长的作用机理。方法将青春期SD雌性大白鼠分为2组,对照组喂饲生理盐水1个月,实验组喂饲抗早熟Ⅱ号中药合剂1个月,采用实时荧光RT蛳PCR定量检测技术检测大鼠长骨干骺端IGF1mRNA及IGF1蛳RmRNA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长骨干骺端IGF1基因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调(t=10.268,P<0.05);两组间IGF1蛳R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0,P=0.914)。结论抗早熟Ⅱ号通过使长骨干骺端软骨细胞IGF1的基因表达水平下调,从而抑制长骨生长,延缓骨骼成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皮层小RNA(microRNA,miRNA)差异表达,以研究其在HIBD的病理生理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14 d后,取皮层脑组织,miRNA表达谱芯片检测miRNA差异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miR-126-26a、-674-5p、-21、-25、-290和miR-124、-125b-5p、-9a等9个miRNA。结果:miRNA表达谱芯片结果提示,与对照组比较,HIBD大鼠皮层脑组织中27个已知miRNA表达上调2倍以上;60个表达下调2倍以上。实时定量PCR检测所选择的9个miRNA结果与miRNA芯片结果具有同样趋势。结论:HIBD模型大鼠miRNA表达有明显差异,这些改变可能在HIBD的病理生理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5):373-376]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Notch信号通路在小儿胆道畸形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3例胆道畸形患儿临床资料(胆道闭锁12例,胆总管扩张11例),术中取肝脏组织样本;9例正常肝脏组织样本作为正常对照.免疫组化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肝脏组织中的Notch配体、受体的表达分布和相对表达量.结果 Jag1在胆道闭锁增生胆管表达明显增强,Jag2在各组门管区表达为阴性;荧光定量PCR显示:胆道闭锁组及胆总管扩张组Jag1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Jag2 mRNA的表达在三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tch1、Notch 2在对照组及胆总管扩张组主要表达于肝细胞和成熟胆管细胞,胆道闭锁组胆管细胞无阳性表达.Notch 3在胆道闭锁汇管区新生血管、基质中有较为明显的表达.荧光定量PCR显示:Notch1、Notch 2mRNA的表达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道闭锁组Notch 3 mRNA的表达高于对照组(0.013±0.003比0.009±0.003,P<0.01).Notch 4表达为阴性.结论 胆道闭锁肝脏组织Notch配体、受体表达异常,增生胆管细胞Jag1的过表达及Notch受体表达缺陷可能参与了胆道闭锁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hop及Grp78基因在先天性脊柱裂大鼠胚胎12 d神经管及神经上皮干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取畸形大鼠12d胚胎神经管组织,荧光实时定量PCR考察Chop及Grp78基因表达.另取12 d正常大鼠胚胎,分离消化神经管行神经上皮干细胞培养.荧光实时定量PCR考察Chop及Grp78基因表达.结果 先天性脊柱裂大鼠胚胎12 d神经管内Chop基因及Grp78基因表达异常增高.神经上皮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后Chop及Grp78基因的表达上调.结论 Chop及Grp78基因在先天性脊柱裂大鼠胚胎12d神经管中表达异常增高,二者在神经上皮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后表达上调,可能与内质网应激相关的凋亡有关.神经上皮干细胞培养培养体系稳定、高效,可以为胚胎早期发育提供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6.
新生兔全胃肠外营养所致肝损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全胃肠外营养(TPN)可引起肝脏并发症,在新生儿主要表现为肝内胆汁淤积,为研究新生儿TPN肝脏并发症问题,建立了新生兔TPN致肝脏并发症的动物模型,24只新生新西兰白兔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TPN1周组、TPN2周组。正常对照组母乳喂养1周,TPN组动物经输液泵接受持续TPN。TPN1周组血清胆汁酸,胆红素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TPN2周组有进一步升高,TPN组肝组织可见小叶间胆管胆栓形成,胆管增生,枯否氏细胞及肝细胞胆色素沉积等淤胆表现,并可见轻度肝脂肪变性;TPN2周组上述改变进一步加重,TPN组肝组织电镜上形态特征为线粒体肿胀,毛细胆管扩张,微绒毛减少或消失。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EGCG)对宫内生长受限(IUGR)大鼠肝脏脂代谢的影响和机制。方法 采用母鼠孕期全程限食法建立IUGR大鼠模型,随机分为IUGR组和EGCG组,EGCG组大鼠在离乳后用含EGCG的饮用水喂养至10周,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每组8只。13周龄时,测量各组大鼠体重后,采集大鼠血液及肝脏组织标本,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空腹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血糖(FPG)、胰岛素(FINS)和肝脏脂质水平,计算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HOMA-IR)和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adipo-IR),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切片,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脏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13周龄时,各组大鼠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7)。各组间的FPG、FFA、FINS、HOMA-IR和adipo-IR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各组间的血清TC和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在肝脏中IUGR组TC和TG水平均明显高于EGCG组(P < 0.05)。油红染色结果提示,IUGR大鼠的肝脏脂肪储积明显增加,而EGCG能够改善该现象。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IUGR组的Ampk mRNA及Adipor1 mRNA表达水平降低,Srebf1 mRNA表达水平增加(P < 0.05),EGCG能逆转IUGR大鼠Ampk mRNA及Srebf1 mRNA的表达水平,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早期EGCG干预可能通过Ampk/Srebf1通路下调脂肪酸的从头合成,并通过改善肝细胞的胰岛素抵抗,从而降低IUGR大鼠的肝脏脂肪积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宫内环境对肾脏Wilms瘤1(WT1)基因甲基化状态的影响及其与肾脏功能的关系,探讨宫内环境引发肾脏疾病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孕期全程低蛋白饮食法建立宫内发育迟缓(IUGR)大鼠模型,至自然分娩。对照组以孕期常规饲料饲养至自然分娩。12周龄时,比色法测定24 h尿蛋白定量,光镜下计数肾小球数目,实时PCR方法检测肾脏WT1基因mRNA水平及甲基转移酶DNMT1、DNMT3a和DNMT3b mRNA水平,MassARRAY定量分析检测WT1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状态。结果:①IUGR组新生鼠出生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0 1),直至12周龄时体重仍低于对照组(P=0.043)。②与对照组相比,12周龄时IUGR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显著升高(P=0.016);血清胱抑素C水平显著升高(P =0.036),肾小球数目显著下降(P=0.001)。③与对照组相比,12周龄时IUGR组大鼠肾组织WT1基因mRNA的表达显著增高(P=0.047),WT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显著降低(P=0.029),并且其M1段甲基化水平与WT1基因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r=-0.939,P=0.000 1),DNMT1和DNMT3b mRNA表达水平也显著下降(P值分别为0.003和0.010)。结论:不良的宫内环境可以影响大鼠肾脏WT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继而导致其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IUGR大鼠成年期蛋白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建立3日龄大鼠脑缺血模型,采用基因芯片分析新生大鼠未成熟脑缺血损伤后脑室下区(SVZ)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方法 同窝3日龄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备缺血性脑损伤模型,于不同时点取SVZ组织,采用Affymetrix Rat230 2.0基因表达谱芯片观察SVZ基因表达变化,芯片数据分别用3种不同方法分析,并用实时PCR方法验证芯片结果。结果 ①通过差异基因筛选,发现3日龄大鼠脑缺血损伤后SVZ有17个基因发生表达变化,其中上调基因10个,下调基因7个,这些基因参与多种功能的调节。②基于基因功能的表达趋势分析显示,在所有参与增殖、凋亡功能的基因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3日龄大鼠脑缺血损伤后SVZ微环境基因表达变化中起枢纽作用。实时PCR验证结果显示,TGF β1及Smad2于缺血后1、4和7 d表达均上升,7 d达高峰。③在参与Wnt、TGF、BMP 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路所有基因组成的基因功能相似性网络中,有13个基因在网络中起核心调控作用,构成信号通路串话节点。结论 新生大鼠在脑缺血损伤后SVZ微环境中,参与神经新生的BMP、TGF、VEGF和Wnt通路间的串话可发生于信号转导通路中多个水平,TGF-β1对神经新生的调控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Sprague-Dawley(SD)大鼠哮喘模型中Notch 信号通路靶基因Hes-1 的表达变化及与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的关系,初步探讨其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将48 只SD 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哮喘组,采用卵白蛋白致敏及激发建立哮喘模型,对照组以生理盐水替代致敏液,两组依据激发后不同处理时间点各分为4 周、8 周、12 周3 个亚组,每组8 只大鼠。光镜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并检测支气管平滑肌厚度(Wam);ELISA 法检测大鼠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4 和INF-γ 水平;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Hes-1 蛋白及mRNA 的表达水平。结果 随着激发后时间的延长,哮喘组大鼠Wam 逐渐增加,血清和BALF 中INF-γ 水平逐渐降低、IL-4 水平逐渐增加,且与同时间点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PP结论 Hes-1 蛋白及其mRNA 的表达增加与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因子水平和气道平滑肌重塑密切相关,并可能参与了哮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