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梅毒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传染性较强。由于梅毒螺旋体无法体外培养,使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较为困难。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及梅毒螺旋体基因组序列全面解析,有关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梅毒螺旋体的外膜蛋白是其重要的毒力因子,是宿主保护性免疫的重要靶位。  相似文献   

2.
梅毒螺旋体有着独特的基因和蛋白结构,对其基因分型有利于梅毒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梅毒螺旋体缺乏脂多糖与外膜蛋白,但可表达多种脂蛋白,这些脂蛋白同梅毒螺旋体的组织黏附及播散有关,同时可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机体对于梅毒螺旋体的免疫应答过程十分复杂,固有免疫、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均在梅毒螺旋体的感染过程中参与了应答过程.Th1型细胞免疫在梅毒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梅毒患者在局部及系统免疫方面都存在细胞免疫的异常.  相似文献   

3.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进入循环系统进行血行播散导致的多系统损害,但目前其全身播散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基于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本文从梅毒螺旋体黏附与细胞外基质降解、细胞间连接和细胞骨架系统破坏、血管生成、炎症细胞浸润等多方面探讨梅毒螺旋体血行播散的机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基于arp/tpr两个基因的梅毒螺旋体基因分型方法正被广泛应用,不同血液成分及脑脊液标本都可用于梅毒螺旋体检测及基因分型,结合tp0548基因加强分型,发现中国梅毒螺旋体菌株主要为梅毒螺旋体14d/f型,而脑脊液中常检测到梅毒螺旋体19d/e型。23SrRNA基因A2058G突变是梅毒螺旋体耐14、15元环大环内酯类抗菌素的原因,对16元环大环内酯类抗菌素同时耐药的A2059G突变菌株在国外已经出现。梅毒螺旋体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有助于了解其基因型别与梅毒类型之间的相关性,通过监测梅毒螺旋体携带抗菌素耐药基因的情况,为临床选用抗菌素治疗梅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梅毒螺旋体(Tp)膜脂蛋白Tp0821的重组质粒,表达、纯化其相应蛋白,研究其免疫活性.方法 构建重组质粒pQE32/Tp082l,诱导表达其相应蛋白,以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测定其效价.建立间接ELISA法,检测80份梅毒参比血清、临床经FTA-ABS确诊的阳性血清各150份.结果 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QE32/Tp0821,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重组蛋白分子量与预期结果相符.将亲和层析后所获高纯度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效价达1:6400.间接ELISA法检测梅毒参比血清、临床梅毒患者血清,与间接免疫荧光螺旋体抗体吸附试验(FTA-ABS)法比较,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2.6%和9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0821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活性,可用于梅毒血清学检测.  相似文献   

6.
梅毒螺旋体的巢式PCR检测与基因分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梅毒螺旋体基因型分布,确定其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2002-2004年间连续就诊的疑似梅毒患者的生殖器溃疡标本,用暗视野显微镜和巢式PCR检测梅毒螺旋体,阳性者进行巢式PCR扩增酸性重复蛋白基因(arp)和苍白螺旋体重复基因族(tpr),凝胶电泳分析arp基因重复序列个数和tpr基因的MseⅠ酶切片段多态性。根据Pillay标准基因分型。结果共检测62例疑似硬下疳病例,33例(53.2%)暗视野镜检发现梅毒螺旋体;54例PCR检测阳性,阳性率为87.1%。47例arp基因分型以14型为主(36例占76.6%),49例tpr基因分型以d型为主(39例占79.6%),47例双重基因分型发现7个基因型,依次为14 d 31例占66.0%,13 d 5例占10.6%,14 b 4例占8.5%,12 b 3例占6.4%,12 d 2例占4.3%。15 d和14 i各1例占2.2%。结论巢式PCR法检测梅毒螺旋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广州地区梅毒螺旋体基因型以14 d型为优势型。梅毒的早期诊断和基因分型对于梅毒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1998年建立基于梅毒螺旋体tpr和arp基因分子分型系统,世界各国均有梅毒螺旋体亚型菌株流行特征的报道并结合tp0548或rpsA基因以加强分型,发现了各地的优势亚型菌株及亚型菌株存在多样性,其中14d和14f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亚型.另外,某些特定亚型与临床表现之间存在相关性.有研究发现,某些特定亚型菌株可能有亲神经现象,其中14a、14d/f、19d/c与神经梅毒相关.确定特定亚型菌株与神经梅毒的相关性对临床诊治和判断梅毒患者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全球梅毒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梅毒螺旋体( Tp)作为梅毒的致病病原体,可引起宿主慢性持续感染。 Tp是如何出现抗原变异从而逃避宿主免疫识别,最终导致持续感染正成为近年研究热点。 Tp重复基因K( tprK)作为Tp重复基因( tpr)家族成员之一,由于其基因序列具有高度可变性,在Tp逃避宿主免疫监视、造成慢性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tprK来源、基因结构特点、抗原变异和免疫逃逸机制及研究应用等方面对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重组梅毒螺旋体抗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梅毒螺旋体人工培养尚未获得成功的情况下,基因克隆技术的出现为该病原体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应用基因工程技术目前已制备出多种重组梅毒螺旋体抗原,这些抗原的制备对梅毒发病机理的探讨,疫苗的研制,以及血清学诊断试验的建立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梅毒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神经梅毒的发生可能与梅毒螺旋体的神经侵袭性和宿主细胞免疫力有关,HIV感染会增加神经梅毒的发生率.脑脊液RPR检测可以作为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的替代方法用于神经梅毒的诊断,脑脊液中tau蛋白和趋化因子CXCL13检测对于神经梅毒的诊断也具有一定的提示意义.对于青霉素过敏者,可试用多西环素或头孢曲松作为替代药物.在驱梅治疗的基础上,辅助治疗可以起到改善症状和增加疗效的作用.血清RPR滴度的动态观测可试用于神经梅毒的疗效判断.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neurosyphilis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reponema pallidum neuroinvasion and host immunity.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infection may increase the incidence of neurosyphilis. Cerebrospinal fluid (CSF)-rapid plasma reagent (RPR) test can be applied as a substitute for venereal disease research laboratory test (VDRL) to the diagnosis of neurosyphilis. Detection of tau protein and chemokine CXCL13 in CSF also has great value in the diagnosis of neurosyphilis. For patients allergic to penicillin, doxycycline or ceftriaxone may serve as alternative drugs. Adjuvant therapy may benefit the improvement of syphilis symptoms and strengthen the efficacy of antisyphilitic treatment. Dynamic observation of serum RPR titer can be used to monitor the treatment efficacy in patients with neurosyphilis.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基于梅毒核酸疫苗pcD/Tp92的各接种优化策略对新西兰兔梅毒螺旋体(Tp)皮肤感染的免疫保护效应.方法 核酸疫苗pcD/Tp92采用2次肌内注射免疫或肌内注射初免鼻饲加强的免疫方式结合黏膜佐剂CpG ODN及Tp92重组蛋白,分别或联合免疫新西兰兔.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接种策略组免疫期间(0~8周)兔特异性抗体产生及变化水平,免疫8周后兔鼻咽部、阴道黏膜SIgA产生水平及兔脾细胞IL-2、γ干扰素(IFN-γ)诱导水平,噻唑蓝法(MTT)检测兔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记录各组在初次免疫后第10周兔皮下接种Tp标准株感染后接种部位感染早期皮损的变化.结果 采用pcD/Tp92核酸疫苗肌内注射初免,CpG-ODN联合Tp92重组蛋白抗原鼻饲新西兰兔加强免疫的接种策略组(C2组)分别与pcD/Tp92疫苗肌注组(A2组),pcD/Tp92疫苗肌注初免,pcD/Tp92鼻饲加强免疫组(B1组)或结合黏膜佐剂CpG ODN联合免疫的接种策略组(B2组)相比,既能促进pcD/Tp92核酸疫苗在兔体内免疫期间(8周)诱生更高特异性抗体水平(C2组:1.825±0.175;A2组:1.372±0.322;B1组:0.893±0.297;B2组:1.294±0.124;P<0.05),IL-2(C2组:154.7±14.6;A2组:112.3±13.4;B1组:76.6±21.5;B2组:97.3±18.7;P<0.05)及IFN-γ(C2组:277.4±24.4;A2组:232.8±25.3;B1组:165.7±22.6;B2组:211.3±24.6;P<0.05)分泌水平,以及更高的T细胞增殖分化水平(SI C2组:3.57±0.24;A2组:3.08±0.22;B1组:2.12±0.14;B2组:2.88±0.18;P<0.05),还能刺激更高的黏膜特异性SIgA抗体,导致最低Tp感染部位皮损Tp阳性率(6.67%)及溃疡病灶形成率(6.67%)从而达到有效的保护作用.结论 pcD/Tp92核酸疫苗肌内注射初免,CpG ODN联合Tp92重组蛋白鼻饲加强免疫的接种策略能在新西兰兔体内诱导最强的黏膜免疫和免疫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2.
梅毒螺旋体融合双价DNA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构建含有梅毒螺旋体Gpd和Tp92抗原编码基因的真核表达重组体,并检测其在兔体内的免疫应答效果。方法 定向克隆构建双基因融合真核表达重组体pcDNA3.1(+)/Gpd-Tp92,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其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同时将其与先期构建的pcDNA3.1(+)/Gpd、pcDNA3.1(+)/Tp92真核表达重组体分别免疫新西兰兔,ELISA检测免疫兔特异性抗体产生水平和脾细胞IFN-γ诱导水平,MTT法检测兔脾细胞增殖水平。结果 pcDNA3.1(+)/Gpd-Tp92在HeLa细胞中能有效表达。新西兰兔分别接种3种核酸疫苗后,均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第3次免疫后2周抗体最高滴度均可达1:1024及以上,免疫后兔脾细胞受相应蛋白刺激有明显增殖反应,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水平显著升高。检测指标均显著高于空质粒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3组核酸疫苗组抗体诱导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Gpd-Tp92融合核酸疫苗组刺激机体引发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较之两单基因核酸疫苗组有明显提高。结论 梅毒螺旋体真核表达重组体pcDNA3.1(+)/Gpd-Tp92的成功构建及对新西兰兔产生强特异免疫应答的有效刺激,为梅毒DNA疫苗的研究奠定一定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运用最新的三基因定位分型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基因型别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方法 分别采用Nichols标准株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均阴性的生殖器疱疹患者湿润性溃疡皮损DNA提取液作为阳性和阴性标本。分析arp基因60个碱基对重复序列的数目、tprEGJ基因MseI酶切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型别和tp0548基因序列的型别,根据上述三基因的分析结果,分析梅毒螺旋体基因型别。临床标本来自一期或二期梅毒患者的湿润性皮损。先经梅毒螺旋体特异的polA基因扩增,阳性者用建立的分型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Nichols标准株的基因型别为14a/a,阴性对照的三基因均无扩增。临床标本中三个基因的扩增敏感性分别是94.1%、91.2%和94.1%;91.2%的临床标本检测出完整的基因型别;3个基因的优势型别分别是14型、d型和f型。结论 改良的三基因分型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基因型别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好、区分度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