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牡荆叶茎和花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牡荆花、叶、茎的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牡荆花、叶、茎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分别进行分析和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相对含量。结果共鉴定出85个不同化合物,其中叶得50种化合物,茎得51种化合物,花得28种化合物。结论3种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2.
从长白楤木中分离出七种结晶性化合物,鉴定其中四种化合物分别为贝壳杉烯酸、β-谷甾醇、贝壳杉醇酸及胡萝卜甙。后两种化合物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3.
雷公藤中新的倍半萜类生物碱和二萜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雷公藤总多糖苷中分离出5种新的倍半萜吡啶生物碱和已知的6种化合物,以及3种新的和14种已知的二萜类化合物,重新确定了雷公藤二醇C-4的立体化学结构其中2种二萜类化合物对细胞分裂产物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长白楤木中分离出七种结晶性化合物,鉴定其中四种化合物分别为贝壳杉烯酸、β-谷甾醇、贝壳杉醇酸及胡萝卜甙。后两种化合物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万寿菊茎叶中两种黄酮类化合物4'-甲氧基-泽兰素-3-O-β-D-葡萄糖苷(化合物Ⅰ)和山柰酚-3,7-O-α-L-双鼠李糖苷(化合物Ⅱ)的抗肿瘤活性.方法:人胃癌细胞SGC7901与人肝癌细胞SMMC7721经20,40,80,120,160μmol·L-1的两种化合物作用24,48,72 h后,使用MTT法测定抑制率,并以5-氟脲嘧啶作为阳性对照.使用吖啶橙/溴化乙锭双荧光染色法观察浓度为160 μmol·L-1的两种化合物作用于细胞密度为1×106个/mL的2种肿瘤细胞48 h细胞形态学变化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的两种黄酮类化合物均可抑制人胃癌细胞SGC7901和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且呈现浓度与时间依赖性.化合物Ⅰ作用这2种癌细胞48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11.7,330.4 mg·L-1.化合物Ⅱ作用这两种癌细胞48 h的IC50分别为683.8,464.7 mg·L-1.2种化合物作用肿瘤细胞后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并有部分细胞发生凋亡.结论:万寿菊茎叶中分离的2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体外抗肝癌和胃癌活性.  相似文献   

6.
从雷公藤总多糖苷中分离出5种新的倍半萜吡啶生物三和已知的6种化合物以及3种新的和14种已知的二萜类化合物,重新确定了雷公藤二醇C-4的立体化学结构,其中2种二萜类化合物对细胞分裂产物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余甘叶的石油醚、甲醇提取物及挥发油成分.方法:分别以石油醚、甲醇为溶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余甘叶中的化学成分;采用2005年版中国药典附录XD甲法提取余甘叶的挥发油成分;然后通过GC-MS法进行成分分析,并用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分析挥发油成分得到76个峰,确定了其中53种化合物(占69.74%),其中含量占1%以上的有12种化合物,占所有化合物总量的84.48%;分析石油醚提取物得到52个峰,确定了其中39种化合物(占75.00%).其中含量占1%以上的有16种化合物,占所有化合物总量的81.42%;分析甲醇提取物得到35个峰,确定了其中26种化合物(占74.29%),其中含量占1%以上的有7种化合物,占所有化合物总量的83.36%.结论:余甘叶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有较高的药用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从山藿香中分离得到5种新的新克罗烷二萜类化合物 Teucvisins A-E作者从山藿香植株中分离鉴定出2种新的新克罗烷二萜类化合物 teucvisin A(1)和teucvisin B(2),3种新的19-去甲基克罗烷二萜类化合物teucvisins C-E(3~5),以及10种已知化合物(6~15),并评价了其对脂多糖诱导一氧化氮产物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9.
日本研究人员发现,从枇杷叶中分离出的化合物中含有抗癌物质。研究报道说,他们从枇杷叶中分离出31种化合物,其中包括6种新物质。弄清这些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后,他们对这些化合物以两种口腔癌细胞为对象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其中两种化合物(Procyanidinoligomer和Roseoside)最具有抗癌活性,但是对正常细胞却没有太大毒性。他们用老鼠进行的癌变实验的结果也表明,它有预防癌症发生的功效。 日本研究人员发现枇杷叶含有抗癌物质  相似文献   

10.
黄精属植物中黄酮类化合物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天然产物,目前已从黄精属8种植物中共分离出6种不同结构亚型的化合物54个,具有降血糖、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药理活性。针对该属植物中黄酮类化合物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为该属植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银杏叶提取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杏黄酮和银杏内酯是银杏叶所含的最主要的两大类成分。 1.1银杏黄酮类银杏黄酮类是低分子量化合物,均衍生于其母体化合物黄酮,以糖苷和甲基化的形式存在。已知银杏叶含黄酮类化合物35种,其中双黄酮6种,银杏黄酮苷元7种,黄酮苷17种。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从鬼臼(Sinopodophyllum emodi)中分离和鉴定出5种黄酮类化合物和1种甾体化合物。 鬼臼干燥根茎(2.47kg)用95%乙醇提取,提取物用水和乙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分配。从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种黄酮类化合物(1、2)和1种甾体化合物(6),从正丁醇提取物中得到3种类黄酮葡糖苷(3~5)。根据光谱数据化合物1~5分别被鉴定为山柰酚(1)、槲皮素(2)、山柰酚3-O-β-D-吡喃葡糖苷(3)、芸香苷(4)、山柰酚3-O-  相似文献   

13.
东北铁线莲根与茎叶化学成分的GC-MS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东北铁线莲根与茎叶的二氯甲烷萃取成分的异同。方法:用常规的水提取方法提取东北铁线莲根与茎叶化学成分,并以二氯甲烷萃取其中酯溶性小分子,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仪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东北铁线莲根通过色谱分离出了44种化合物,鉴定出21种化合物,占总萃取物含量的75.00%;茎叶通过色谱分离出了46种化合物鉴定出24种化合物,占总萃取物含量的63.06%。结论:东北铁线莲根和茎叶共有化合物计11种,二氯甲烷萃取成分相近,各成分相对丰度比相近,此研究结果可供评价东北铁线莲茎叶药用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与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研究防风中4种色原酮类化合物.方法 实验采用反相C18色谱柱,乙腈和2%的醋酸溶剂体系梯度洗脱,分离防风中色原酮化合物,电喷雾质谱采用正离子模式.结果 分离并检测了防风中4种色酮类化合物,并获得了化合物的液相保留时间、分子量以及化合物结构信息.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与电喷雾质联用技术能快速鉴定防风中色原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陈皮中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钱士辉  陈廉 《中药材》1998,21(6):301-302
从陈皮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种黄酮成分,3种成分鉴定为Natsudaidai(Ⅰ)、Nobiletin(Ⅱ)、3,5,6,7,8,3’,4’-heptamethoxyflavone(Ⅲ),其中化合物Ⅰ和化合物Ⅲ为首次从陈皮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Ⅳ待鉴定。  相似文献   

16.
印度藏茴香中的水溶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希望分离出具有灭菌特性的羟基麝香草脑及其糖苷,在研究伞形科植物印度藏茴香(Carum ajowan)中水溶性成分的过程中,从其果实中分离出25种成分(1~25),包括2种单萜(1、10)、单萜葡糖苷(2~9)、1种烃基葡糖苷(11)、1种芳香化合物(13)、3种芳香化合物葡糖苷(12、14、15)、2种核苷(16、17)和8种糖族化合物(18~25)。其中,5种新的单萜葡糖苷(5~9)、1种新的单萜(10)、2种新的芳香化合物葡糖苷(14、15)、2种新的糖族化合物(20、21)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7.
3种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丹  孟艳秋  陈立功 《中草药》2008,39(9):1434-1438
五环三萜类化合物是许多中草药的主要有效成分,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具有抗肿瘤、抗HIV、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一般分为羽扁豆烷型、齐墩果烷型、熊果烷型等结构类型,桦木酸、齐墩果酸和熊果酸为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的代表性化合物,分属这3种类型。对该类化合物的结构修饰,已获得大量具有较强抗HIV活性的化合物。综述了近年来这3种天然产物及其结构修饰物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张华峰  王瑛  黄宏文 《中草药》2006,37(11):1745-1751
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最重要的次级代谢产物之一。大多数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具有相同的步骤,其合成途径是植物进化过程中的保守代谢途径。迄今已经克隆、鉴定了多种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相关酶的结构基因,并进行了一些黄酮类化合物合成代谢的分子调控研究。结合本实验室研究实践,综述了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的进化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比较研究了淫羊藿与其他植物的黄酮类化合物合成途径,提出了研究淫羊藿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比较基因组学和比较代谢组学方法,指出应当从最保守的代谢中间产物和结构酶入手,结合淫羊藿种间和种内黄酮类化合物水平的比较,研究淫羊藿黄酮类化合物的代谢途径及其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9.
曾报道从掌叶大黄中分离得到26种酚性化合物以及用枯草菌评价这些化合物的效果。本次探讨了大黄中酚性化合物对人口腔细胞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20.
黄酮类化合物俗称黄碱素,它是药用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化合物。各国学者对其生理作用的研究较多。据报导: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杀菌、利尿、降低血压和收缩子宫等33种作用。已知中药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的有甘草、知母、陈皮、枳实、莞花、黄芩、紫苑、淫羊藿、密蒙花、菊花、蒲黄、槐花米、旋复花、桑寄生、蕺菜等,但这些黄酮类化合物大多系用有机溶剂从原生药中提出,煎剂中是否也有此类化合物的存在,除对槐花米等极少数中药外尚无报导。因此我们选择了105种中药,将其制成煎剂,直接用煎剂进行纸上层析,以证明煎剂中有无黄酮类化合物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