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术后恶心呕吐(PONV)在全部住院手术患者中发生率约为20%~37%,大手术后发生率达35%~50%,高危PONV患者发生率达70%~80%[1],眼科后巩膜加固术亦属于PONV高发的手术类型之一。托烷司琼作为5-羟色胺3(5-HT3)受体阻断剂,常用于该类手术PONV的预防和治疗。右美托咪定属于咪唑类衍生物,已广泛用于临床麻醉和危重患者镇静,近年来国外研究表明其可能具有止  相似文献   

2.
<正>术后恶心呕吐是最常见的麻醉及手术并发症之一~[1,2]。呕吐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误吸、脱水、电解质失衡,诱发心律失常等。10%的外科手术患者在术后恢复室发生术后恶心呕吐(PONV),术后24 h内,发生PONV的患者比例可升至30%~[3]。PONV已知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物、非吸烟、有PONV史或晕动病史四类~[4]。而腹腔镜手术也是引起PONV的高危因素之一。目前常采用的预防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术后恶心呕吐(PONV)在椎管内麻醉后的发生率为13%~42%,尤其是腹部手术并术后镇痛的患者PONV发生率更高。因此,预防PONV是术后镇痛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往研究证明,单用氟哌利多或地塞米松对预防PONV均有一定的效果,但不十分理想。本研究将氟哌利多与地塞米松联合应用预防PON  相似文献   

4.
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是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近年来,对PONV的发生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许多进展性成果并运用于临床。应用异丙酚麻醉、术后避免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以及抗呕吐药物联合应用等,降低了PONV的发生率,但仍有20%~30%的手术患者发生PONV,尤其在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中,发生率可高达  相似文献   

5.
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它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痛苦,在生理上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增高颅内压、伤口裂开和水电解质紊乱等,并且还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全麻手术后呕吐还可以发生酸性胃液误吸,危及生命.因此,PONV日益受到关注.本研究旨在观察颅脑外科手术中应用阿扎司琼、格拉司琼预防PONV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术前护理评估预警系统对减低脊柱病区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作用。方法:选择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脊柱病区2020年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80例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Apfel简化风险评分进行PONV风险评估,根据Apfel简化风险评分给予预防性治疗。对比两组PONV发生率、术后疼痛程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0~8 h和9~16 h,观察组PONV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7~24 h,两组PONV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和12 h,观察组语言主诉疼痛评价量表(VDS)等级评估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VDS等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护理评估预警系统可以对脊柱病区手术患者进行PONV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给予合适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PONV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正>现今,尽管麻醉药物和麻醉技术有了很大进步,但是,全身麻醉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仍然是外科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20%~30%;而在鼻内镜手术中因其手术方式、麻醉用药及麻醉方法等影响导致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相对高一些,有报道发生率可高达46%[1]。其中大部分的患者发生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发生恶心呕吐(PONV)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全身麻醉下的妇科子宫切除术患者495例,按是否发生PONV分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术前禁食禁饮时间、是否使用术后镇痛等。结果 495例患者55例(11.1%)出现PONV。PONV组患者术前禁食禁饮时间、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术后镇痛应用率高。结论手术时间长,术后使用镇痛泵及术前禁食禁饮时间长可能是PONV发生的原因,对有这些因素的患者要进行相应的预防和护理,可减少患者痛苦,对术后恢复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术前晕动易感指数(MSSI)与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相关性,以指导其临床干预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1月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的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术前MSSI、年龄、身高、体质量指数(BMI)、经前综合征史(PMS)、吸烟史、手术时间、术中舒芬太尼总量、气腹时间、术后48 h总PCA次数以及患者术后48 h内发生恶心呕吐的情况。根据48 h内患者有无呕吐将所有患者分为PONV组和非PONV组。对两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MSSI的预测价值,比较不同PONV程度患者的术前MSSI。结果 42例(57.53%)患者发生PONV,PONV组患者的MSSI为55.84(8.91,112.56)高于非PONV组0(0,55.44),两组患者MSSI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Z=-2.953,P=0.003),两组患者的年龄、BMI、PMS、吸烟史、手术时间、术中舒芬太尼总量、气腹时间及术后48 h总PCA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MSSI[优势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地塞米松与生理盐水穴位注射预防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12月福建省建瓯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地塞米松组和生理盐水组各60例。地塞米松组麻醉诱导前给予地塞米松穴位注射,生理盐水组麻醉诱导前给予生理盐水穴位注射,术后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比较2组术后48 h内PONV总发生率、严重程度分级、完全缓解率、补救性止吐药物使用率,术后6 h、12 h、24 h、48 h疼痛评分及阿片类药物使用量。结果地塞米松组术后48 h内PONV总发生率低于生理盐水组,PONV严重程度轻于生理盐水组,PONV完全缓解率高于生理盐水组,补救性止吐药物使用率低于生理盐水组(P <0.05);2组术后6 h、12 h、24 h和48 h疼痛评分和阿片类药物使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关穴位注射地塞米松预防腹腔镜手术患者PONV的效果较好,可在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纪洪波  李泽宇  王国林 《江苏医药》2021,47(10):1020-1023
目的 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循环和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的影响.方法 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麻醉期间,R组输注复方乳酸钠30 mL/kg,GR组给予复方乳酸钠15 mL/kg+聚明胶肽15 mL/kg.以TEE监测心室充盈为目标导向指导输液速度,测量心脏指数(CI)评估液体治疗效果.记录术后24h内的PONV发生率;观察术中CI、BP、HR和SpO2的变化.结果 GR组术后24h内PONV发生率低于R组(13%vs.32%)(P<0.05).两组术中BP、HR、SpO2和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麻醉诱导可以降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CI,采用TEE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特别是复合应用晶体液和胶体液能快速恢复并有效维持术中循环稳定,减少PONV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肺癌患者数量显著提高,如符合手术指征应及早行手术治疗。由于老年患者器官衰老和生理功能减退,术前多合并有慢性性疾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其中术前合并心血管病概率为23.30%,术后为18.00%~20.90%,病死率为0.46%~([1])。因此,加强老年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监护和护理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及降低早期病死率。本文在分析老年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并发症发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丙泊酚和高乌甲素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loecystectomy,LC)适用于无手术禁忌证的所有良性胆囊疾病,已被证明是最少发生并发症和治疗良性胆囊疾病的最合适手术方法[1].术后疼痛和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LC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我科采用丙泊酚联用高乌甲素既减轻患者疼痛,又降低PONV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手术后恶心和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是麻醉和手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国内外统计PONV在全部住院手术患者的发生率约20%~37%。PONV主要发生在手术后24~48h内。PONV的发生机制可能和脑干催吐中枢接受体内一些催吐信号的刺激有关。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术前给予咪达唑仑能有效减少PONV的发生率。本文将就咪达唑仑对麻醉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传统开腹直肠癌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85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直肠癌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的近期疗效,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患者术后3年的生存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0%,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30%,低于对照组的4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年生存率为88.37%,复发扩散率为18.60%;对照组治疗后3年内生存率为61.90%,复发扩散率为42.86%;两组患者3年后的生存率和复发扩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较传统开腹手术近期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3年生存率高、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后严重医源性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1538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严重医源性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防治方法。结果本次研究1538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发生严重医源性并发症23例,并发症率1.50%,其中,行子宫切除术(子宫次全切术、全子宫切除术、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并发症率明显高于其他手术,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脏器损伤是腹腔镜术后最常见严重并发症(P<0.05)。结论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和规范操作,积极预防并发症,对降低并发症率,保障手术顺利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格拉斯琼与地塞米松预防妇科手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手术患者100例进行观察,将其随机分为预防治疗组和对症治疗组,两组各50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缓解评分及PONV(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ing)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24h统计结果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在术后1h、4h及8h的统计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预防治疗组患者的PONV发生率在2%,远远低于对症治疗组的26%。结论预防性应用格拉斯琼与地塞米松能有效预防妇科手术后恶心呕吐,并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PONV的发生率,增加患者术后舒适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PONV增加了患者痛苦、医疗费用及术后风险。临床中多种因素可导致PONV的发生,如吸入性麻醉药、阿片类药物、腹腔镜所建立的气腹等,可通过5-HT3受体等各种受体等介导恶心或呕吐的发生。因此阻滞5-HT3受体神经传导通路是预防PNOV的重要方法。本文综述了5-HT3受体抑制剂应用于预防成人PONV研究进展,为提高围手术期患者就医体验、缩短住院时间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建新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1):3239-3240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中给予小剂量氟哌利多对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0例ASA Ⅰ~Ⅱ级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术中给予氟哌利多组(F组)和对照组(D组).两组患者的麻醉诱导方法、麻醉维持药物及术中输液管理方法均相同,F组术毕前30 min给予氟哌利多1 mg,D组术毕前30 min给予生理盐水1mL.观察术后24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氟哌利多不良反应及其他全麻并发症.术中心电图监测有异常者和术后苏醒延迟、呼吸道梗阻、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低血压或高血压)、术中知晓等并发症者剔除本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锥体外系反应等氟哌利多的不良反应,两组患者PONV发生率F组为12.9%,D组为38.5%,比较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PONV程度分级构成比比较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术中给予小剂量氟哌利多能显著降低PONV发生率,减轻恶心呕吐的程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预防PONV的措施,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对全麻术后恶心呕吐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术后恶心呕叶(PONV)是围术期影响患者恢复的常见并发症,尤其是静吸复合全麻手术,PONV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观察分析了引起PONV的相关因素,并针对病因采取了积极的护理措施,使PONV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有利于病人的术后恢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