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对研究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以推动我国的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工作。方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选择“名医经验”和“名老中医”分别为主题词和关键词。采用检索策略:名医经验/全部树/全部副主题词OR缺省[智能]:名医经验OR缺省[智能]:名老中医,检索文献。结果经过去重和人工筛选后,共检索到论文9024篇。结论纵览几十年的文献,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走过了从起步到繁荣,从独立研究到合作研究,从运用传统方法到尝试各种新方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佘靖  刘红旭  赵文景 《中医杂志》2003,44(3):226-226,234
肖龙友(1870~1960)、施今墨(1881~1969)、汪逢春(1882~1948)及孔伯华(1884~1955)是近代北京四位著名中医临床学家,并称北京四大名医。其中肖龙友、施今墨与孔伯华既经历了国民党政府下令取缔中医的艰难岁月,也经历了新中国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的时代。  相似文献   

3.
名医经验传承探索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阶  熊兴江 《中医杂志》2011,52(7):545-549
鉴于《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的研究启示及中医学传承史上的两大脉络,认为应将名医经验传承工作置于中医学传承的历史背景中来认识,从辨证论治和方证对应这两大体系上升华对传承的认识。指出方证对应是中医传承的关键。通过老中医口述,整理名老中医医案,领悟其方证、药证运用体会,并结合循证医学进一步整理、挖掘、升华,是名医传承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名医经验涉及传统文化、医德医风、经典理论、临证实践等多方面,既有自然科学的朴素性,又有社会科学的严谨性.名医经验传承是中医学传承的核心内容,也是传承的捷径.目前传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传承机制和模式上还有待于优化和创新.结合“十二五”名医经验传承项目研究的实践,从中医药文化、名医思维、传承效果客观化、传承成果评价、传承研究规范化建设等方面入手,提出名医经验传承的探索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静 《江苏中医药》2015,47(8):18-20
名老中医学术是中医学术和临床发展的杰出代表,是将中医理论、前人经验与当今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总结和传承名老中医经验不仅能丰富中医学的理论体系,还能推动中医药学术的进步。临床疗效和个体化特色可能是中医传承的核心,运用循证医学流行病学方法,结合当代信息技术如辅助中医传承软件等加强中医临床信息管理、数据深度挖掘与利用,再结合访谈法对挖掘的结果做出审核,弥补定量研究不能研究不可量化因素的缺陷,可能是目前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比较合适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6.
名医经验传承国家服务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十五""十一五"名医传承数据资源,在"十二五""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一)"的基础上,结合名医传承工作室站及传承团队的建设,开展名医经验传承社会化服务。作为项目研究成果之一的名医经验传承国家服务平台,目标是规范传承和创新中医学的发展模式,实现科研成果产品化,科研产品社会化;宗旨是基于靶向人群及服务需求,通过网络平台将名医经验成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大众及专业人士。  相似文献   

7.
医家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是中医药知识的载体,近年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呈现方法多元化、成果丰富化特点。强化"证据"概念,引入"循证"思想,实施严格的方法学设计是保证研究获得高级别证据及成果真实性、可靠性的基础,是中医临床循证诊疗的前提。探索包括文献调查、病例回顾、访谈研究、信息采集、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专家反馈、证据体形成等在内的从"经验"向"知识"再向"证据"转化的中医经验传承研究路径与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麦冬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冬,别名“麦门冬”、“沿阶草”,是常用中药之一,以块根供药用,具有滋阴生津、养胃、润肺止咳、清心除烦等功效。主治热病伤津、心烦、口渴、咽干、肺热燥咳、肺结核、咯血等症。 早在20年代国外学者就开始了对麦冬的生药、化学成分进行过研究。80年代开始,有关麦冬的研究大量开展,论文数  相似文献   

9.
总结钟以泽教授治疗皮肤病的经验。三黄固本汤是在钟教授临证经验的基础上总结而成,是其扶正理念的代表方剂,体现出其"气阴双补,重在养阴"的学术思想。该方广泛运用于结缔组织疾病、黄褐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银屑病等疾病的治疗,其学术思想经过学术传承人的整理与运用,已成为川内中医外科学重要的学术流派。钟教授扶正思想是其长期临床经验的总结,但并非临证皆用补法。其临证的关键在于抓准病机,合理切入,方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继承的基础在于思辨,通过前人的学术思想,挖掘其内在组方技巧,才能活学活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咳嗽一病,罹患甚众;虽非至危至重,但治疗常颇费周折。笔者总结名老中医许仲凡家传心法,认为咳嗽辨证,当审其寒热虚实,有邪无邪,病位上下,脏腑相连;病在外重在透表,用药贵在辛润轻清;病邪在内重在疏导,或宣或降,药忌峻猛;久病虚咳,视其何脏虚衰,温之和之,补而不滞。方能不引邪入里、不犯虚虚实实之禁也。  相似文献   

11.
吴德峰 《中医临床研究》2011,3(15):75-75,77
业师江苏省名中医张圣德主任中医师一临床治病四十余载,内科杂症治验丰富,对呼吸系疾病诊治有独特见解,不论何种病因引起咳嗽,吾师遵循辨证论治原则,活用寓含整体辨证观的成方古方是临证治验捷径,可起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国医大师朱良春应用“清泄法”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泄法是临床常用的治法,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合理使用清泄结合之法,两者可相辅相成,取长补短,从而获得良效。文章介绍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对清泄法的释义与辨析,指出清泄法的适应证及使用注意事项,并详细介绍了朱教授在内科杂病中应用清泄法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咳嗽发病率高,内科较为常见.本文中通过3个具体病例分析了刘爱华教授治疗咳嗽的具体经验,以法无常法,常法无法为导向,以辨病、辨证为主,佐以辨体质,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王常绮主任医师诊治脾胃病,认为脾胃病的发生多与饮食不节、劳倦太过、情志失调等原因伤及脾胃相关,病机以脾胃虚弱,肝气犯胃,气机不畅,气血瘀滞多见,其治疗特色是:①顾护胃气;②提倡久病多瘀论;⑨治疗中升降并用;④治脾宜温阳健脾兼理气化湿;⑤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⑥从饮食、劳逸、精神方面的综合调治。  相似文献   

15.
葛汝青  李卫星 《光明中医》2016,(18):2645-2647
介绍张继东教授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经验,导师认为心衰的病机关键为本虚标实,气虚阳衰为本,瘀血水饮为实,提出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是治疗慢性心衰的基本治法。通过大量临床观察,导师治疗本病最常用以下三法:益气温阳,佐以活血法;益气养阴,佐以活血法;温阳利水,佐以活血法。临床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16.
室性早搏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病情严重者可影响生活与工作。黄永生教授根据中医经典理论,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治疗本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胃食管反流病属中医"吐酸"、"嘈杂"、"噎膈"、"胃痛"、"胸痹"等范畴,高体三教授应用其经验方柴胡桂枝鳖甲龙骨牡蛎汤治疗本病经大量临床验证效果显著。本文从高体三教授对胃食管反流病病因病机的认识、立方思路及加减法角度介绍其治疗本病的经验,并附有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8.
作者介绍了胡铁城教授辨证论治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中药补血药在临证中经常使用,笔者有幸跟随李铁教授临证学习,获益颇丰。总结李教授常用的补血中药,如当归、熟地黄、首乌、黄精、鸡血藤等。在补血的同时,或兼益气健脾,或兼滋养肝肾,或兼活血祛瘀,应究本溯源,审因论治,权衡用药,急则治标,更注重固本。在药对的配伍应用上独有特色,临床效果颇佳。  相似文献   

20.
司徒铃教授是岭南著名针灸专家,通过收集整理相关论文论著,笔者总结了司徒铃教授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其一,在针灸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中注重继承与创新,根据古籍、结合临床经验总结了针灸取穴的原则;其二,注重针灸操作技术对临床疗效的影响,认为得气、补泻、充足的刺激量缺一不可;其三,重视艾灸的作用;其四,对背俞穴的使用不拘泥于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