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评价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hemoglobin,HbA1c)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接受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08年6月31日~2012年12月31日在我院接受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年龄60岁以上,入院后24小时内测定HbA1c并且出院后随访>1年的急性心肌梗死患233例,根据HbA1c水平分为3组,组I(HbA1c≤5.6%,46例)、组II(5.7%≤HbA1c≤6.4%,92例)、组III(HbA1c≥6.5%,95例).分析三组患1年内主不良心脏事件(mainadversecardiacevents,MACE)和全因死亡率,了解患入院后HbA1c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1年以上长期预后的关系.结果:临床随访平均(977±438)d,随访1年死亡12例(5.2%),发生不良心脏事件18例(7.7%).将入选患分为否认糖尿病组和糖尿病组,否认糖尿病组患1年内MACE发生率与死亡率三组均一致,组III(12.5%)明显高于组II(2.6%)和组I(0%;P=0.026),但组I与组II之间无明显差异;糖尿病组患将组I与组II合并后与组III比较在1年内的MACE发生率(P=0.059)及死亡率(P=0.328)上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校正其他因素后,HbA1c是患长期(1年以上)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HR:1.258;95%CI:1.114~1.421;P<0.001).结论:在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HbA1c是长期死亡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对于既往无糖尿病病史患,HbA1c≥6.5%与其1年内发生死亡和主心脏不良事件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比较替格瑞洛及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非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血管、心脏结构及心功能的长期影响。方法回顾分析西南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受PCI的95例ACS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2组,其中替格瑞洛治疗组47例,氯吡格雷治疗组48例。对比分析2组非PCI血管采取不同药物治疗后1年的随访结果、心脏结构及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PCI术后1年随访结果提示替格瑞洛治疗组患者非PCI血管行血运重建比率6.4%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的12.5%(P0.000 1),且替格瑞洛组血管病变进展程度及心绞痛复发率也明显低于氯吡格雷治疗组,替格瑞洛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EV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改善情况更好,血浆脑钠肽(BNP)水平显著降低,2组出血风险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替格瑞洛组呼吸困难发生率高于氯吡格雷组。结论替格瑞洛对ACS患者非PCI血管的保护作用具有一定优势,对于PCI术后患者心脏结构、心功能改善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3.
背景:使用二磷酸腺苷受体阻断剂(氯吡格雷)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术前进行预处理,可以减少术后患者的病死率和心肌梗死发生率。但冠状动脉介入后氯吡格雷疗程究竟需要持续多久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目的:观察不同疗程氯吡格雷干预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4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1d使用阿司匹林300mg和氯吡格雷300mg,之后联合使用阿司匹林100mg/d和氯吡格雷75mg/d治疗。术后24h、1个月及6个月进行随诊。其中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成形后6个月复查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12个月的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另一组先接受3个月的联合治疗,后3个月仅接受阿司匹林治疗。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即时以及随诊时抽取血样,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质量浓度。结果与结论:术后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比术前升高,于术后24h达高峰,之后又呈逐渐降低趋势。尽管接受了氯吡格雷预处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仍有所增高,说明无论术前预处理与否,术后都需要行抗炎治疗。延长氯吡格雷疗程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提示延长氯吡格雷疗程可以起到确切的抗炎作用,这可能对减低术后的心血管意外的风险性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m,TEG)在指导缺血性脑卒中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初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除应用抗血小板药物禁忌症后,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改善血液循环、清除自由基、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及对症等治疗。对照组不行TEG检测,试验组口服阿司匹林1周后应用TEG检测花生四烯酸(AA)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对阿司匹林抵抗患者改口服氯吡格雷(波立维75mg/d),1周后应用TEG检测腺苷二磷酸(ADP)受体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观察血小板抑制率改善情况。对存活出院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两组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及其他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行TEG检测的100例患者中有43例存在阿司匹林抵抗,改为氯吡格雷后血小板抑制率由(27.24±11.32)%提高到(41.70±21.51)%,但仍有17例患者同时存在氯吡格雷抵抗。(2)随访6~15个月后试验组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3%vs 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G可指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从而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患者对微栓子(MES)的干预作用。方法:将220例MES阳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普通组(对照组)、氯吡格雷治疗组(治疗组)来研究氯吡格雷治疗对MES的干预作用并随访二年后的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出院后半年内、半年至1年内、1年至2年内MES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1),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可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少MES形成,有效预防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前超负荷量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简称氯吡格雷)对PCI术后患者心肌微循环再灌注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2例成功急诊PCI的急性心梗患者随机平分为氯吡格雷超负荷剂量组(600mg组)及氯吡格雷负荷剂量组(300mg组),每组26例,术后第7天比较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24h的ST段抬高总和回落百分比(sumSTR%)、术后即刻的心肌呈色显像(Blush)3级获得率。结果:600mg组LVEF、sumSTR%和Blush 3级获得率均高于300mg组(P均0.05)。结论:急性心梗患者PCI术前应用超负荷量氯吡格雷可以改善术后心功能及心肌微循环再灌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氯吡格雷抵抗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P选择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7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观察患者CR发生率及hs-CRP与P选择素水平。结果两组患者CR发生率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hs-CRP及P-选择素水平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剂量氯吡格雷可有效降低CR发生,降低血清hs-CRP及P选择素水平。  相似文献   

8.
背景:有研究显示国产氯吡格雷与进口氯吡格雷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的应用中具有相似的疗效及安全性,但国内尚缺少二者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疗效及安全性的前瞻性大规模、大样本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等剂量国产和进口氯吡格雷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是否相同。 方法:前瞻性入选1 798例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分为国产氯吡格雷组(n=1 104)及进口氯吡格雷组(n=694),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前给予300 mg负荷剂量,序贯75 mg/d,随访3-28个月,观察对急性、亚急性、晚期、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和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脑卒中联合终点事件及出血等相关不良反应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两组支架内血栓、靶血管重建、心源性死亡、出血和大出血事件及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无事件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治疗后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均低于治疗前(P < 0.05),且国产氯吡格雷组血红蛋白较进口氯吡格雷组下降明显(P < 0.05)。表明等剂量国产与进口氯吡格雷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的疗效及安全性相似。  相似文献   

9.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不稳定性的心肌缺血综合征,常有较严重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病理上常有冠状动脉器质性狭窄、粥样斑块破裂、出血、血小板聚集,而血小板聚集则是血栓形成的源头,氯吡格雷有效地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广泛用于防治血小板活化及高集状态的心血管疾病,本文就我院两年来患者应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引起消化道出血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60例PCI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n=30),对照组口服氯吡格雷75 mg Qd+阿司匹林100 mg Qd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雷贝拉唑口服20 mg Qd.治疗1 w后测定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抑制率、血红蛋白水平;采用胃镜检查消化道出血率,观察并记录治疗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途径诱导血小板抑制率、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途径诱导血小板抑制率、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血红蛋白水平(Hemoglobin,Hb)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消化道出血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CI术后患者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的基础治疗上加用雷贝拉唑,能优化凝血功能,减低消化道出血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与泛昔洛韦联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0例。设联合治疗组28例,单用拉米夫定组30例,单用泛昔洛韦组32例。联合治疗组给予口服拉米夫定0.1g/d(PO),泛昔洛韦1.5g/d(PO),24周。拉米夫定、泛昔洛韦单用组剂量及疗程分别同联合治疗组。结果 3组均无明显副反应,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无差异。3组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89.3%、66.7%、40.6%,差异有显著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eAg)阴转率分别为28.6%、23.3%、21.9%,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拉米夫定与泛昔洛韦联合用药安全、耐受性好,临床显示联合治疗对HBV DNA的抑制作用显著优于单用药。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