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病历资料病人男,66岁.因突发头晕伴行走不稳16 h入院.病人于2020年6月12日无明显诱因突发头晕不适,并觉身体旋转感,恶心欲吐,伴行走不稳,右侧肢体活动显笨拙,遂来院急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自诉血压控制可,否认糖尿病等病史.否认吸烟及饮酒史.入院查体:体温36.2℃,脉搏71次/min,呼吸18次/...  相似文献   

2.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是一种以基底动脉或椎动脉颅内段明显扩张、延长和迂曲为特征的血管变异性疾病,其于1761年由意大利解剖学家首次发现,后经SMORKER等定义为VBD并沿用至今,但其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VBD临床表现多样,本文报道了1例VBD压迫延髓及锥体束所致下肢行走启动困难患者,并进行了文献复习,旨在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表现为进展性脑卒中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经头颅MRI证实为胼胝体梗死患者23例,8例患者符合进展性脑卒中病程经过,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发生进展性脑卒中的胼胝体梗死患者占所有胼胝体梗死患者的34.8%。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8例患者分别于发病后756h内出现进展,其中24h内进展4例,发病后56h进展1例,其余3例于发病后2456h内出现进展,其中24h内进展4例,发病后56h进展1例,其余3例于发病后2448h内进展,病情恶化突出的表现为偏侧肢体瘫痪加重,以下肢为主。8例患者均合并相邻部位梗死,累及扣带回6例,额叶及顶叶各4例,枕叶1例,侧脑室旁1例。磁共振血管造影显示,大脑前动脉狭窄6例,大脑前动脉闭塞2例,大脑后动脉狭窄2例,其中6例合并其他部位的血管病变。结论临床表现为进展性脑卒中的胼胝体梗死患者病情恶化多出现于发病后24h内,主要为偏侧肢体瘫痪加重,头颅MRI检查能及时明确梗死部位及相应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5.
<正>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男性,62岁,因言语不清20d于2014年3月收入院。患者入院20d前无明确诱因出现言语含糊、吐词不清,但无词语理解及表达障碍,1周后家人发现其口角左歪,讲话和进食时流涎,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耳聋耳鸣,亦无肢体无力、麻木、行走不稳等症状,遂来就诊。既往体健,吸烟多年,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内科系统体检未见异常。神经系统体检:意识清晰,有构音  相似文献   

6.
<正>患者男,69岁,主因"口眼歪斜5年,声音嘶哑1年"于2014年4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就诊。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口眼歪斜,流涎,左眼不能闭合,2周后症状达高峰。当地医院诊断为"面神经麻痹",给予"神经营养、抗病毒、针灸"等治疗,症状无任何改善,遗留左侧周围性面瘫。1年前,患者无诱因逐渐出现声音嘶哑、饮水呛咳,伴左侧耳鸣、听力下降。3个月前,患者觉左面部麻木,同时出现  相似文献   

7.
8.
小肠淋巴管扩张症在成人中比较少见,本文通过分析病例结合回顾文献,探讨该病的临床表现与诊疗要点。  相似文献   

9.
<正>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是指椎基底动脉的异常迂曲、扩张和延长,是一种少见的后循环血管变异性脑血管病,虽然发病率低,但由于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对脑神经、脑干的压迫以及后循环缺血等改变,致残及致死率较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VBD可能是后循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15例VBD病人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以期提高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及重视。  相似文献   

10.
在内科诊疗工作中,脾梗死较罕见,易漏诊。本文报道1例长期发热患者,通过对其脾梗死原因的探索理清其长期发热的原因;并通过复习相关文献,加强对脾梗死的原因、临床表现及诊疗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60岁。因视物成双10年,加重1年于2007年12月20日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否认外伤史,无视物模糊、头晕及头痛。患者诉近一年来视物呈双且持续不缓解,行走不稳,多于上下楼梯时出现。3个月前,因左三叉神经痛行射频消融术,术后感左侧面部麻木。高血压病史5年,血压在150~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影像诊断及合理治疗。方法对我院已确诊为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10例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法。结果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变异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主要症状为头晕、肢体乏力及麻木,主要导致的疾病为脑梗死、后循环缺血;影像学检查能确诊该病,同时可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结论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有较高的致残率、复发率及致死率,合理的治疗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是一种少见的后循环血管变异性疾病.虽然该病尚处于临床研究和探索阶段,但据文献报道其致死率及致残率较高.因此,我们需对该病有清楚的认识,并予以足够的重视.现结合文献对该病目前研究的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病例1,男,54岁,突然眩晕,言语不清6h,加重伴意识障碍5h,于2002年12月8日12:30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6h前患者小便时突发眩晕,恶心,伴言语障碍且吐字不清,口服“降压0号”,症状无好转,并出现意识障碍,呕吐,以“脑干硬死”被收入院。  相似文献   

15.
正一、病历资料患者,男,43岁。因"间断腹胀、腹泻3年余,加重2周"于我院就诊。患者缘于3年前饱餐后腹胀伴腹泻,大便呈黄色糊状,无脓血,2~3次/日,每次量约200 m L。同时伴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由此患者间断腹泻,腹泻常在进食高脂油腻饮食后发作,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进行性下降,最低值分别为30.6 g/L、19.5 g/L。腹部B超提示腹水,血沉28 mm/h,  相似文献   

16.
POEMS综合征是一种与浆细胞有关的多系统病变,临床上以进行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P)、脏器(肝脾)肿大(O)、内分泌紊乱(E)、M蛋白增高(M)和皮肤改变(S)为特征,常伴有全身凹陷性水肿、胸腹水、杵状指(趾)和心力衰竭等症状。我们报道1例男性38岁患者,因“腹胀、双下肢水肿2年,四肢远端麻木2月”入院,经临床各种检查被诊断为该病。我们复习了有关POEMS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诊治进展。  相似文献   

17.
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Idiopathic portal hypertension,IPH)是一种病因未明,以窦前性门脉压增高为主要特征,主要临床表现为门脉高压,显著脾脏肿大伴脾功能亢进,而肝功能基本正常的综合征。IPH临床少见,现将本科近期肝脏活检确诊的1例IPH,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提高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的认识。方法 通过1例PAP患者的诊治,就本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诊断方法以及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PAP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未明,临床表现无特征性表现,以咳嗽、咳痰、气促为多见,影像学不易鉴别的一种罕见的疾病。结论 PAP发病率较低,起病隐匿,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缺乏特征性,确诊困难,临床医生缺乏了解,误诊或漏诊率较高,应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胃窦毛细血管扩张症(gastric antral vascular ectasias,GAVE)是一种罕见的疾病,但是常常会出现严重的、不明原因的上消化道出血,且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治疗上较为困难,本文结合一例GAVE的治疗过程,分析氩离子凝固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连续收集2008年10月至2012年2月确诊的VBD患者27例设为VBD组,并设置同期临床表现相似的非VBD脑血管病患者81例为对照组,分析VBD的危险因素、脑血流动力学特点,并总结神经影像学和临床表现特征。 结果 (1)两组患者间在血脂水平及合并基础心脑血管疾病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VBD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特征主要表现为椎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减慢,收缩/舒张比值降低,VBD组和对照组的峰值平均血流速度(-27±9比-40±15)、搏动指数(0.38±0.15比0.78±0.19)、阻力指数(0.48±0.23比0.88±0.1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6、0.032、0.032);(3)VBD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脑梗死,以后循环微小梗死为主,其次表现为脑出血、对周边组织的压迫症状和体征、脑积水等,多合并出现,经MRI检查多可确诊。结论 VBD患者具有相对特异的临床特征,MRI 检查为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