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疾病,病因尚不清楚,先前的研究表明其发病机制与下列因素有关:胃肠动力学异常,内脏感觉异常,精神因素,神经递质和肠道菌群失衡,肠道感染以及食物不耐受等因素.而近来遗传因素和IBS发病关系的研究也进一步深入,本文综述遗传和相关基因多态性与IBS发病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肠易激综合征 (irritablebowelsyndrome ,IBS)是与肠道动力学异常有关的功能性疾病 ,是指一组包括排便习惯改变 (腹泻 /便秘 )、粪便性状异常 (稀便、黏液便 /硬结便 )、腹痛及腹胀等症候群 ,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目前 ,IBS仍被认为是功能性疾病 ,尽管不危及人的生命 ,却可不同程度地影响工作与生活 ,降低生活质量 ,占用有限的医疗资源。IBS是人群常见病、多发病 ,西方国家统计 ,门诊病人中IBS占 10 .6 % ,人群患病率为 7.1%~13.6 %。我国目前尚无全国性的统计资料 ,潘国宗等对北京城郊人口的流行病学调… 相似文献
3.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一种脑-肠相互障碍的功能性肠道疾病,临床常规检查未发现能解释其症状的器质性病变。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普遍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遗传易感性与IB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存在地域和种族差异。文章就基因多态性与IBS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深入了解IBS的病理生理学和药物干预治疗IBS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5.
肠易激综合症(IBS)由多因素综合致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与遗传因素、肠道功能失调、内脏高敏感性、精神因素及脑-肠轴互动等有关。目前遗传因素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主要有神经递质机制、炎性反应相关机制、离子通道机制及胆汁酸代谢机制。了解IBS分子水平的发病机制,对诊断性生物标志物及药物的研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评价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基因多态性与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EMBAS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1966/2011-12)、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1979/2011-12).应用RevMan5.0对各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和效应值合并.结果:8篇文献被纳入分析,其中涉及IL-10-592多态性的文献4篇、IL-10-819多态性的文献4篇、IL-10-1082多态性的文献7篇.-592位点A等位基因的OR值为1.26,95%CI:1.03-1.54,P=0.02;-592位点AA型基因的OR值为1.67,95%CI:0.71-3.93,P=0.24;-819位点T等位基因的OR值为1.24,95%CI:1.02-1.52,P=0.03;-819位点TT型基因的OR值为1.31,95%CI:0.59-2.91,P=0.50;-1082位点G等位基因的OR值为1.00,95%CI:0.86-1.17,P=0.98;-1082位点GG型基因的OR值为0.68,95%CI:0.51-0.92,P=0.01.分层分析显示:西方人种-1082位点GG型基因的OR值为0.71,95%CI:0.52-0.97,P=0.03;东方人种-1082位点GG型基因的OR值为0.42,95%CI:0.13-1.31,P=0.13.结论:西方人种-1082位点GG型基因与IBS遗传易感性相关,-592位点A等位基因和-819位点T等位基因可能会增加东方人种患IBS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8.
辣椒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辣椒素受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1,TRPV1) 基因多态性与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 的相关性. 方法:以罗马Ⅲ诊断标准纳入病例73 例,正常对照65 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 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TRPV1 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析,并对突变的纯合基因型进行直接测序. 结果:测出3种TRPV1 基因型:CC 型、CT 型、TT 型. IBS 组CC 基因型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5 vs 10,χ2 = 6.858,P = 0.032),等位基因C的频率IBS 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93 vs 67,χ2 = 4.174,P = 0.041),IBS 组与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TT 基因型的测序结果与预期相符合. 结论:TRPV1 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个体对IBS 的遗传易感性以及IBS 患者的内脏高敏感性,表现为CC 基因型及等位基因C的个体对IBS 易感,他有望成为IBS 治疗的一个靶点. 相似文献
9.
10.
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肠易激综合征 (irritablebowelsyndrome ,IBS)是一种常见的以腹痛 /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 (functionalboweldisease ,FBD) ,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学改变的生物学标志。该病发病率高 ,美国人群患病率约为 2 0 % ,北京市人群患病率按Manning标准和罗马标准分别为 7.2 6%和 0 .82 %。曾被称为粘液性肠炎、结肠痉挛、结肠过敏、过敏性结肠炎、易激结肠等易混淆的术语 ,现统一命名为肠易激综合征[1] 。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 ,迄今尚不完全清楚 ,一般认为IBS是个体… 相似文献
11.
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肠易激综合征 (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疾病。西方国家约 15 %~ 2 0 %的人患有IBS ;我国IBS的发病率具体不详 ,但有逐年增多趋势 ,北京地区约为7% [1] 。由于本病发病率甚高 ,国际上对本病的研究非常重视 ,形成了一定的国际协作。为此 ,对IBS发病机制的最新进展作如下叙述。一、发病机制研究概述图 1 IBS发病机制认识的基本过程示意图 图 1表示 ,近半个世纪来人们对IBS发病机制认识的基本过程[2 ] 。目前 ,IBS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 ,“内脏感觉异常”机制最为广泛接受 … 相似文献
12.
13.
肥大细胞及其雌激素受体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道内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细胞和肥大细胞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经结肠镜钳取24名正常人和59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回肠末端、盲肠和降结肠黏膜,分别采用抗人肥大细胞类胰酶抗体标识肥大细胞和抗人雌、孕激素受体抗体标识肠黏膜上雌、孕激素受体;同时应用免疫组化双染(DAB和BCIP/NBT染色)检测肥大细胞上雌激素受体的存在。结果 雌激素受体阳性细胞与肥大细胞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884(P<0.01);肠道黏膜未见孕激素受体表达;IBS患者回肠末端和回盲部黏膜肥大细胞有雌激素受体表达。结论 肥大细胞为雌激素在消化道的重要靶点,肥大细胞上存在雌激素受体在IBS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肠易激综合征与性格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肠易激综合征 (IBS)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 ,在我国约占人群的 15 % ,占消化病门诊患者的 1/3~ 1/2。目前IBS的病因不清 ,为探讨性格与IBS之间的关系 ,我们对182例IBS患者的性格进行了问卷调查 ,现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 研究对象 :( 1)IBS组 :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的IBS患者共 182例 ,其中男 87例 ,女 95例 ,平均年龄 ( 36 9± 2 3)岁。腹泻型IBS(D IBS) 99例 ,便秘型IBS(C IBS) 83例。诊断采用罗马Ⅱ标准。 ( 2 )对照组 :为我院工作人员和实习学生共180例 ,其中男 90例 ,女 90例 ,平均年龄 ( 35 3± 6 5 )岁。2 .… 相似文献
15.
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SERT基因启动子区5-HTTLPR和内含子2 VNTRs多态性在肠易激综合征(IBS) 中的意义.方法:采用PCR方法对51例腹泻型IBS(D- IBS)、58例便秘型IBS(C-IBS)、38例便秘腹泻交替型IBS(A-IBS)患者与48例健康对照者SERT基因启动子区5-HTTLPR和内含子2 VNTRs多态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IBS组L/L基因型及L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1.0%vs 8.3%,X2=8.229, P<0.05;47.4%vs29.2%,X2=7.342,P<0.05), D-IBS组S/S基因型频率和S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A-IBS和C-IBS组(S/S:56.9%vs 36.8%, 36.2%,P<0.05;S:71.6%vs 56.6%,52.6%, P<0.05),L/L基因频率显著低于A-IBS和C-IBS 组(9.8%vs 28.1%,P<0.05).IBS各组与对照组之间内含子2 VNTRs多态性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具有L/L基因型和L等位基因的人更易患C-IBS,具有S/S基因型和S等位基因的人更易患D-IBS,L/L基因型可能是D-IBS的保护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心理因素与肠易激综合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肠易激综合症 (irritablebowelsyndrome ,IBS)是常见的胃肠道心身疾病之一 ,其发病率为 13%~ 15 %。现研究表明 ,心理因素在IBS的致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许多IBS患者存在心理功能的异常 ,IBS已被心身医学家描述为七种经典的心身疾病之一。心理因素是造成全球疾病负担日益加重的一个重要而往往未受到重视的因素 ,全世界造成残疾的 10种主要原因中 ,有 5种是精神问题。一、心理因素在IBS发病机制中的地位1、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显示IBS好发于中青年 ,但老年人和青少年也同样可患此病。据国外统计[1… 相似文献
17.
5-HT与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的内在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胃肠功能紊乱为主的心身疾病,发病率高。英美大样本调查示,IBS占普通人群的22%和16%。有作者对北京城市18—70岁普通人群2500人进行问卷调查,符合罗马标准的IBS占6.82%。由于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仍未阐明,治疗效果不尽人意。当前多数人认为IBS为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失调造成的。5-HT不仅是一种神经递 相似文献
18.
肠黏膜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雌、孕激素受体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道内分布、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并对在消化道的作用靶点和可能的细胞学机制做出合理解释和推断。方法 经结肠镜钳取24名正常人和59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回肠末端、盲肠和降结肠黏膜,分别采用抗人雌、孕激素受体抗体标识肠黏膜上雌、孕激素受体,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细胞数目改变。结果 1、IBS患者回肠末端和盲肠黏膜雌激素受体阳性细胞数目增多(P<0.01),降结肠黏膜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别;2、肠道黏膜未见孕激素受体表达 结论 IBS患者肠黏膜雌激素受体高表达在IBS病理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并认为肥大细胞为雌激素在消化道的重要靶点,其对于揭示IBS在女性中的高发病率和月经期加重的临床现象有重要意义;同时提示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可能对部分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19.
20.
肠激综合征和炎症性肠病是两类不同的疾病,但近年来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观察发现,两者存在相互联系.这为今后两种疾病的诊断、治疗、随访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胃肠道功能性疾病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此文主要就肠易激综合征和炎症性肠病在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上的异同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