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麦冬提取物中多种皂苷类成分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对多种麦冬皂苷类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进行系统研究。方法:通过静注给药麦冬皂苷提取物,于不同时间点取大鼠血样,检测血药质量浓度。根据稀释比标准曲线法,得到大鼠血浆中多种麦冬皂苷类成分的标准曲线和线性范围,并测定静注给药后血浆内麦冬皂苷含量的变化,描绘体内暴露量大的成分的药时曲线并计算了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在静注给药大鼠血浆中筛选了28种皂苷类成分,由于含量的差异和血浆暴露的程度,麦冬皂苷类成分表现出不同的代谢行为。一类皂苷成分的血浆暴露水平高,在大鼠体内的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较大,而另一类呈现相反的特征,血浆暴露水平低,在大鼠体内的AUC较小。结论:麦冬皂苷类成分复杂,种类繁多,由于其母核结构的不同,在血浆内的代谢具有不同的特点。本研究对于表征复杂中药成分组群在体内的代谢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三七总皂苷多效应成分整合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以三七总皂苷为模型药物,探讨中药多组分整合药代动力学研究新思路与方法.方法:SD大鼠分别灌胃及静脉注射刺量为300及10 mg·L-1 的三七总皂苷,LC-ESI-MS法测定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皂苷Rg1、Rd、Re、Rb1在大鼠血浆中的药物浓度,计算上述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利用各成分曲线下面积(AU C0-∞)百分率作为自定义权重系数,计算三七总皂苷大鼠体内综合血药浓度并建立整合药动学研究模型,进一步估算三七总皂苷大鼠体内整合药动学参数.结果:灌胃给药后三七总皂苷在体内吸收迅速但二醇型和三醇型皂苷之间药动学参数差异很大.其中二醇型皂苷Rb1和Rd的t1/2远大于三醇型皂苷Rg1、Re和R1;整合药动学研究结果显示综合浓度药-时曲线符合灌胃或静脉给药的药物消除规律.三七总皂苷大鼠体内吸收迅速,灌胃和静注给药后整合药动学t1/2、AUC分别为18.88,19.15 h和25.33,84.83 mg·h·L-1.结论:基于三七总皂苷各成分曲线下面积(AUC-∞)自定义权重系数的整合药动学研究模型符合经典药代动力学模型特征,所获参数能够最大程度上表征中药的整体处置规律,为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与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麝香保心丸(SBP)是治疗冠心病的经典复方,其中人参皂苷类化合物是其发挥药效的主要成分之一。该文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的方法,研究心梗大鼠多次灌胃麝香保心丸、人参提取物(GE)及5种人参皂苷类单体化合物后人参皂苷类化合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研究发现人参皂苷类化合物总体吸收较差,各组Cmax均小于200μg·L-1。比较各组分析物的Tmax发现人参提取物组和麝香保心丸组中人参皂苷类化合物均比各单一化合物组吸收快,提示人参提取物及复方中均存在促进人参皂苷成分吸收的成分。麝香保心丸组中的各人参皂苷成分的给药剂量在所有给药组中最小,但相应的AUC0-t和AUCINF数值最大,表明配伍后麝香保心丸中人参皂苷类成分吸收最好,说明复方是中医药用的最佳形式。  相似文献   

4.
彭文达 《中医药导报》2010,16(6):100-102
目的: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益肝颗粒与淫羊藿提取物中淫羊藿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差别,探讨配伍对药效成分代谢的影响.方法:大鼠分别灌胃益肝颗粒、淫羊藿提取物后,于不同时间点尾静脉采血,通过建立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及样品处理法,检测大鼠血浆中淫羊藿苷的浓度.采用药动学程序3P87对所得浓度结果进行统计处理,确定药动学模型及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益肝颗粒及淫羊藿中淫羊藿苷在大鼠体内呈二室开放模型,益肝颗粒与淫羊藿提取物在Tmax、Cmax、AUC、t1/2(a)、CL指标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对淫羊藿苷的体内过程有显著的影响,益肝颗粒中淫羊藿苷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增加,分布及达峰时间延长,血浆清除减少,生物利用度较淫羊藿药材高,产生的原因可能与复方中其他成分的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范昕 《陕西中医》2012,33(6):750-752
目的:结合扩散池方法综合评价葛根总黄酮中葛根素、大豆苷、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在大鼠体内外的药代动力学。方法:采用扩散池法,HPLC-DAD检测样品中各成分的含量。结果:扩散池中4种异黄酮均属浓度依赖性吸收,大鼠体内药时吸收曲线符合二室模型。结论:葛根总黄酮提取物给药可以促进总黄酮中异黄酮成分的吸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麦冬皂苷类成分鲁斯可皂苷元、麦冬皂苷D及麦冬皂苷B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NCI-H157体外抑制作用的作用和初步机理。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考察不同给药剂量,不同给药时间下麦冬皂苷类成分对NCI-H157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浓度药物作用24h后对细胞中PI3K-AKT-m TOR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鲁斯可皂苷元(12.5、25、50μM)和麦冬皂苷B(10μM)在给药24h后导致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麦冬皂苷D(12.5、25、50μM)各给药浓度给药时间对细胞周期没有显著影响。在对信号通路的影响上,5、10、20μM的鲁斯可皂苷元对整条通路没有显著影响,相同药物浓度下,麦冬皂苷D对通路下游的e IF4B有显著激活作用,而麦冬皂苷B则主要抑制通路上游Akt和p70S6K的磷酸化激活,对下游的e IF4B及e EF2K的磷酸化没有显著影响。结论:在三种麦冬皂苷类成分中,以麦冬皂苷B对NCI-H157的细胞周期及PI3K-AKT-m TOR信号通路影响最明显,体现了构效之间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配伍对藤珠胃康方中臣药珠子参主要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影响,为该复方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珠子参组、珠子参-藤梨根组、珠子参-白术组、珠子参-黄精组、珠子参-三棱组、藤珠胃康方组,灌服给药剂量均为10.0 g·kg~(-1)(按生药量计算),采用HPLC检测0~24 h大鼠血浆中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o和竹节参皂苷Ⅳa的血药浓度,流动相乙腈(A)-0.02%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4 min,19%~26%A;14~22 min,26%~29%A;22~30 min,29%A;30~40 min,29%~35%A;40~55 min,35%A),检测波长205 nm,运用DAS 3.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不同配伍对珠子参中4个指标成分的药动学差异。结果:与珠子参组比较,珠子参-藤梨根组、珠子参-黄精组、珠子参-白术组、珠子参-三棱组中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o和竹节参皂苷Ⅳa的药峰浓度(Cmax)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大部分增加,清除率/生物利用度(CL/F)降低;而藤珠胃康方组中上述4个成分的Cmax和AUC0-t增加,CL/F降低。与珠子参组相比,藤珠胃康方中主要成分代谢显著减慢,4个皂苷类成分的血药浓度明显提高。结论:不同配伍会影响珠子参主要药效成分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藤珠胃康方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药提取物多成分药代动力学研究同时分析多种活性成分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特征,阐述中药复杂体系的体内过程,对于帮助揭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中药研究思路、技术和方法的发展,研究者对中药提取物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该文对近五年来中药提取物多成分药代动力学研究进行综述,主要从生物样本分析技术、中药复杂体系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中药炮制和疾病状态对中药提取物药代动力学的影响这几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中药提取物的质量控制、产品开发及临床合理应用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大鼠肠内菌对麦冬皂苷D''''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通过大鼠肠内菌代谢转化麦冬皂苷D′的离体、在体实验,探索麦冬皂苷D'口服后吸收入血成分.方法:采用HPLC-ELSD定量检测离体实验的代谢产物及原形药含量;采用TLC,HPLC-MS法分别鉴定、监测在体实验大鼠尿、血中的代谢产物.结果:麦冬皂苷D′可被大鼠肠内菌群代谢,且随着时间的延长,代谢产物之一薯蓣皂苷元含量增加.结论:薯蓣皂苷元为麦冬皂苷D′经肠内菌代谢后的吸收入血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10.
王佩瑶  陈曦  孟宪生  王勇  梁琼麟  王义明  罗国安 《中成药》2011,33(11):1889-1895
目的研究双龙方(人参、丹参)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规律。方法利用UPLC/TOF-MS进行血清样品分析,考察了双龙方中人参皂苷、丹参酚酸两大类物质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主要包括房室模型,小分布容积、曲线下面积、达峰时间和峰浓度。结果除Rb2和M-Rb1符合二室模型外,双龙方中其它人参皂苷和丹参酚酸类化合物均满足一室模型;测定了双龙方中丹参素、丹参酚酸G、丹参酚酸K、丹参酚酸M、人参皂苷Rb1、Rb2、Rc、Rd、M-Rb1、M-Rd的小分布容积、曲线下面积、达峰时间、峰浓度等药代动力学参数,并绘制了药时曲线。结论明确了双龙方中人参皂苷、丹参酚酸两大类物质在大鼠体内的生物转化规律;丹参酚酸与人参皂苷协同作用,有助于维持药物的有效浓度,延长其有效作用时间;临床上使用双龙方时,每隔8 h服用一次即可维持所需药效浓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黄芪甲苷的HPLC-UV法,并对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进行了研究。方法:分别按黄芪药材提取物0. 0022 g·kg~(-1)大鼠体质量灌胃给予黄芪总皂苷提取物,分别于0. 25、0. 5、0. 75、1、2、3、4、6、8、10、12、24 h采集血样;按黄芪药材提取物0. 0022 g·kg~(-1)大鼠体质量灌胃给予黄芪总皂苷提取物,在给药前(0 h)和给药后0. 5、1、2 h取血后处死,立即解剖采集心、肝、脾、胃、肾、肺、大肠、小肠、等组织,测定血浆样品和组织样品中的黄芪甲苷浓度。结果:药代动力学结果表明黄芪总皂苷提取物中黄芪甲苷在血浆中代谢;组织分布结果黄芪总皂苷提取物1h时组织内黄芪甲苷含量从高到低顺序是:肝小肠肺心胃大肠脾肾。结论:黄芪总皂苷提取物具有一定的强心作用,与中药黄芪具有补气固表作用相吻合,符合黄芪药物作用;黄芪总皂苷提取物1 h时组织内黄芪甲苷含量从高到低顺序可知,在肺中含量较高,符合黄芪药材归经。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大鼠肠内菌代谢转化麦冬皂苷D′的离体、在体实验,探索麦冬皂苷D'口服后吸收入血成分。方法:采用HPLC ELSD定量检测离体实验的代谢产物及原形药含量;采用TLC ,HPLC -MS法分别鉴定、监测在体实验大鼠尿、血中的代谢产物。结果:麦冬皂苷D′可被大鼠肠内菌群代谢,且随着时间的延长,代谢产物之一薯蓣皂苷元含量增加。结论:薯蓣皂苷元为麦冬皂苷D′经肠内菌代谢后的吸收入血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醋蒸对南五味子木脂素类化学成分在大鼠体内代谢规律的影响。方法给大鼠灌服相同原药材量的醋蒸前后南五味子提取物,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浆样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样品中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甲素含量,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采用DAS2.0药代动力学分析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甲素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模型均符合单房室模型。南五味子醋蒸前后样品中五味子酯甲血药浓度分别在给药后(4.250±1.523)、(5.750±1.784)h达到峰值,实测Cmax分别为(2.197±0.995)、(2.815±0.842)μg/mL,T1/2分别为(2.654±0.377)、(3.504±0.856)h;南五味子醋蒸前后样品中五味子甲素血药浓度分别在给药后(3.250±1.836)、(4.250±1.471)h达到峰值,实测Cmax分别为(1.922±0.773)、(2.307±0.602)μg/mL,T1/2分别为(2.111±1.185)、(3.242±2.126)h。南五味子醋蒸前后在大鼠体内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存在差异。结论从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甲素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分析,醋制使南五味子木脂素类成分大鼠体内代谢明显减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研究生脉注射液与参麦注射液中人参皂苷类成分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内的药代动力学变化。方法:20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成2组,交叉试验,两组分别一次性滴注生脉注射液与参麦注射液,采用质谱法检测人参皂苷类成分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分别静脉滴注生脉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后,人参皂苷Rg 1 、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 1 和人参皂苷Rc的达峰血药浓度参麦组均高于生脉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参皂苷Rg 1 的半衰期,人参皂苷Rc的表观分布容积和清除率,人参皂苷Rd达峰时间两组间亦均有差异(P≤0.05);而其他药动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组患者分别一次性滴注生脉注射液与参麦注射液,人参皂苷Rg 1 、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 1 、人参皂苷Rc、人参皂苷Rd在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存在差异,临床用药应对患者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5.
大鼠口服虎杖后大黄素血药浓度及肝脏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大黄素体内含量测定方法,对虎杖主要药效成分大黄素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在肝脏分布的经时变化进行研究,以反映虎杖药材在大鼠体内的作用规律.方法:采用HPLC方法检测生物样品中的大黄素含量,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肝脏药物浓度-时间曲线.结果:大黄素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模型符合二房室模型,血药浓度给药后9 min达到峰值,实测的Cmax=3.973±0.535 μg/mL.半衰期约为11小时,肝脏药物浓度时间曲线显示,肝脏中药物浓度给药后10 min达到峰值,实测的Cmax=9.654±1.41 μg/g.给药24小时,血浆及肝脏中药物浓度均显著降低.结论:虎杖中大黄素在大鼠体内吸收入血迅速,并快速分布至肝脏.该研究可能对与大黄素结构相似的蒽醌类成分体内代谢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有助于阐明虎杖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大黄素体内含量测定方法,对虎杖主要药效成分大黄素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在肝脏分布的经时变化进行研究,以反映虎杖药材在大鼠体内的作用规律.方法:采用HPLC方法检测生物样品中的大黄素含量,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肝脏药物浓度-时间曲线.结果:大黄素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模型符合二房室模型,血药浓度给药后9 min达到峰值,实测的Cmax=3.973±0.535 μg/mL.半衰期约为11小时,肝脏药物浓度时间曲线显示,肝脏中药物浓度给药后10 min达到峰值,实测的Cmax=9.654±1.41 μg/g.给药24小时,血浆及肝脏中药物浓度均显著降低.结论:虎杖中大黄素在大鼠体内吸收入血迅速,并快速分布至肝脏.该研究可能对与大黄素结构相似的蒽醌类成分体内代谢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有助于阐明虎杖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参白纳米混悬剂中药物整体成分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测定方法的科学性,为多成分复杂体系中药制剂的体内研究提供方法指导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吸波面积法(AUAWC)测定不同时间大鼠血浆中参白汤剂与参白纳米混悬剂中总皂苷和总多糖等为主的整体成分药物浓度,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个体成分人参皂苷Rg1的药物浓度,并进行方法学验证。将获得整体成分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与人参皂苷Rg1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评价2种制剂的体内运行特点。结果:AUAWC与HPLC的方法学考察均符合要求。AUAWC分析显示,参白汤剂组与参白纳米混悬剂组中整体成分房室拟合均呈一室模型,半衰期(t1/2)分别为2.43 h和2.04 h,参白纳米混悬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38.99%;HPLC检测显示,参白汤剂组和参白纳米混悬剂组中人参皂苷Rg1呈二室模型,分布半衰期(t1/2α)分别为0.13 h和2.55 h,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14.28 h和3.85 h,参白纳米混悬剂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27.49%。与参白汤剂比较,参白纳米混悬剂中整体成分和人参皂苷Rg1的达峰时间(tmax)、达峰浓度(Cmax)...  相似文献   

18.
陈钢  牧磊  张晓  侯世祥  南海军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3):1815-1820
目的:考察三七总皂苷(PNS)经鼓室给药后人参皂苷Rb1(Rb1)、人参皂苷Rg1(Rg1)和三七皂苷R1(R1)在豚鼠的体内行为,探索中药多种成分经内耳途径转运至脑的可行性.方法:PNS分别经鼓室和静脉给药,于不同时间点采集内耳外淋巴液、脑脊液(CSF)、脑组织和血浆,采用HPLC测定各组织中Rb1,Rg1和R1的浓度,计算上述成分在各组织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根据各成分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所占比值自定义为权重系数,并进一步估算PNS整合后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PNS经鼓室给药,其Rb1,Rg1和R1均能穿过圆窗膜进入内耳外淋巴并转运进入脑部,但3种成分在体内各组织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差异较大.PNS整合药代动力学参数显示,PNS采用鼓室给药能增加进入脑部的药量,提高局部生物利用度,在CSF和脑组织的Cmax分别比静脉给药高1.1,0.4倍,AUC分别增加0.4,0.2倍;并且,PNS在血浆的分布减少,Cmax和AUC分别比静脉给药降低45.9%,33.1%.结论:经耳人脑有望成为中药脑内输送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甘草提取物对瑞香素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甘草提取物对祖师麻主要活性成分瑞香素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参数的影响,探索其配伍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大鼠分别灌胃给药瑞香素和含有同等剂量瑞香素的甘草提取物,LC-MS分析测定血浆中瑞香素浓度,经DAS2.1.1程序处理数据.结果:甘草提取物能够减小瑞香素t(1/2),t(max)和Ke,增加Ka和AUC(0~∞).结论:甘草能促进祖师麻中瑞香素的口服吸收,减慢其消除,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20.
大鼠口服川芎和通脉方后阿魏酸的药动学比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比较大鼠灌服川芎提取物和通脉方后阿魏酸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差异。方法:Wistar大鼠分别灌胃给予川芎提取物和通脉方(相当于阿魏酸单体9.0 mg.kg-1)后,于不同时间点采集大鼠血浆。血浆样品经乙酸乙酯萃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魏酸的血药浓度,并用3P97药动学软件对其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进行处理。结果:阿魏酸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符合开放一室模型,川芎提取物和通脉方中阿魏酸Ke分别为(0.015±0.002),(0.008±0.001)min,t1/2(Ke)分别为(46.850±5.414),(87.033±11.025)min,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AUC分别为(328.440±115.461),(625.718±139.798)μg.min-1.mL-1,CL/F(s)分别为(0.032±0.013),(0.015±0.004)L.kg-1.min-1,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丹参、葛根与川芎配伍使用,可以降低阿魏酸的消除速率,延长其体内作用时间和提高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