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2组均使用维生素B1、B12,氢溴酸加兰他敏混合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肌肉注射。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面神经功能评价及临床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前,2组的面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d,对照组和治疗组的面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40.50±2.01)分和(46.20±1.52)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4 d,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67%和93.33%,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优于单一穴位注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地塞米松、更昔洛韦、甲钴胺、常规理疗等治疗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收治的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7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5例).2组均给予地塞米松、更昔洛韦、甲钴胺针等常规治疗,发病1...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面神经电图参数探究对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后,患者面神经传导功能及内皮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20年7月至2022年4月期89例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4例给予地塞米松、更昔洛韦、甲钴胺针等常规治疗,观察组45例联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神经传导功能、内皮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Sunny brook评分为(90.34±2.24)分,面瘫评分标准(Portmann)为(13.83±2.34)分、面部残疾指数(FDIP)评分为(20.54±2.28)分高于对照组Sunny brook评分(81.27±2.18)分,面Portmann(12.18±2.12)分、FDIP评分(19.06±2.04)分,面部残疾社会生活指数(FDIS)为(10.08±2.05)低于对照组FDIS(11.66±2.24)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额肌M波波幅(0.79±0.16)mV、眼轮匝肌M波波幅(1.25±0.3...  相似文献   

4.
王婧蕾  陈国旗  李艳 《中国康复》2022,37(7):405-409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肌肉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PFP)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面神经功能、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PFP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给予肌肉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评价2种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面神经功能、红细胞免疫功能、SOD的影响。结果:疗程结束后,临床总有效率比较,联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97.33%、77.33%,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瞬目反射(BR)潜伏期、面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明显降低(P<0.05),面神经指数、面神经功能评分、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及SOD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2组比较,联合组BR潜伏期、CMAP波幅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神经指数、面神经功能评分、RBC-ICR及SOD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可显著改善PFP患者的面神经功能、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和增强机体对抗自由基损伤能力,提高PFP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面神经炎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92例面神经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肌电图指标[瞬目反射R1潜伏期、面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神经传导速度]、面神经功能与面神经运动恢复时间、面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R1潜伏期低于对照组,cMAP、神经传导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面神经功能和运动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Fisch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面神经炎效果更优,可有效恢复面神经功能,改善R1潜伏期和神经传导速度,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在外伤性面神经麻痹术后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至2013年1月50例外伤性面神经麻痹术后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在 H-B面神经功能等级、Nottingham评分、Yanagihara面神经麻痹分级评分、总体疗效、起效时间、平均疗程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可改善外伤性面神经麻痹术后的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针对药物注射疼痛采取积极护理干预措施,保证了疗效。  相似文献   

7.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面神经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鼠神经因子对面神经损伤后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七叶皂甙钠、尼莫地平和维生素B-12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除外使用维生素B-12)同时,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恩经复)9 000 Au共两个疗程.两组治疗前后均进行面神经功能评估,面神经电图(EnoG)检查,同时监测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结果 两组在治疗后30 d内症状和体征、EnoG的变化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且无肝、肾功损害.结论 鼠神经生长因子配合常规治疗明显缩短面神经损伤病程,改善预后,并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董红琴 《全科护理》2012,(33):3099-3100
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综合治疗小儿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8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73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HBO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1)。[结论]实验组综合治疗小儿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明显,对符合治疗指证的患儿应尽早采用HBO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激光照射并针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90例非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采用激光照射并针灸治疗;对照组45例,单纯用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5.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激光照射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可明显提高疗效,且疗效巩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寻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优选治疗方案。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方法;治疗组根据患者就诊时所处不同发病阶段和不同临床表现进行分期辨证,然后采用不同的针灸治疗方法;根据患者面部表情肌肉的静态与动态恢复程度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9.29%、97.06%,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的治愈率分别为42.86%、76.47%,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针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效果确切,但分期结合辨证的治疗方法效果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突发性聋(SHL)的疗效。方法:SHL患者195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109例及观察组86例,2组采用改善微循环及地塞米松冲击治疗,同时辅以能量合剂和营养神经治疗,观察组辅以鼠神经生长因子肌肉注射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67.37%(31/95),明显高于对照组(41.46%)(χ~2=14.44,P<0.05)。观察组中年龄≤50岁和>50岁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9.41%和62.30%,均高于对照组的47.06%和34.72%(χ~2=8.90,10.08,P<0.01)。观察组中发病至就诊时间≤7 d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3.85%,高于对照组的44.44%(χ~2=12.16,P<0.05)。观察组中听阈≤60 dB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4.51%,高于对照组的46.03%(χ~2=9.43,P<0.01)。结论:作为一种辅助用药,鼠神经生长因子对于病程较短、听阈水平较低的SHL患者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治疗慢性期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病程90~120 d的面神经炎患者13例,均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治疗。治疗前后分别用Ross面神经分级系统进行综合评分,测定面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瞬目反射R1潜伏期。结果:治疗后综合分较治疗前升高,有显著性差异(t=-22.3,P<0.01)。CMAP波幅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有显著性差异(t=-6.9,P<0.01);R1潜伏期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缩短,有显著性差异(t=5.69,P<0.01)。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治疗慢性期面神经炎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价值。方法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n=45)给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治疗组(n=45)采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全部患者连续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9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unnstrom评定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偏瘫侧肢体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比单用生物反馈疗法更能改善患者偏瘫侧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腕管综合征(CTS)的治疗作用。方法:CTS患者69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给予甲钴胺治疗4周,治疗组(34例)给予甲钴胺联合鼠NGF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行电生理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高于对照组68.6%(P0.05)。治疗后,指1及指3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均高于同组治疗前(均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运动神经复合肌动作电位(CMAP)潜伏期明显短于治疗前(P0.05),且短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2组治疗后指1、指3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及CMAP波幅也均有所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甲钴胺联合鼠NGF治疗腕管综合征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脑卒中患者6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4例,均给予常规脑卒中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mNGF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高压氧治疗。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经过8周治疗,2组FMA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压氧联合mNGF治疗较单用mNGF治疗可更显著地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是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4年2月-2005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40例,其中Bells麻痹36例,Hunt麻痹4例;全部患神清语明,单侧发病,符合《现代神经病学诊疗分册》对特发性周围神经麻痹诊断标准。40例患入院时用HouseBrach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标准进行评价,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具体情况见表1。两组患一般资料经t检验比较,差异无显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辅助治疗儿童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100例骨折患儿,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手术治疗基础上辅助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骨痂生长情况、不同骨折部位愈合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64. 00%(32/50),观察组为88. 00%(4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骨痂出现时间及骨痂体积均差于观察组(P 0. 05)。观察组胫骨、肱骨、股骨及桡骨等部位的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 05)。对照组疼痛、延迟愈合及骨骼畸形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 0. 05)。观察组骨不连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鼠神经生长因子辅助治疗可有效促进患儿骨折愈合,提升其生活质量并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及骨不连发生率,可在骨折术后治疗中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8.
生物肌电反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物肌电反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118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药物加功能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物肌电反馈治疗。对两组面神经功能分级,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总有效率比较,Ⅱ~Ⅲ级面神经麻痹,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Ⅳ~V级,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愈率比较,Ⅱ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Ⅲ级以上则观察组优于对照组;Ⅱ级面神经麻痹,两组开始恢复时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观察组完全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Ⅲ级以上,观察组开始恢复时间及完全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肌电反馈治疗能显著提高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王晓红  徐文桢 《华西医学》2002,17(3):428-429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idiopathicfacialpal sy)简称面神经炎或Bell麻痹 (Bellpalsy) ,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面神经炎的病因未完全阐明 ,多数报道与疱疹病毒的感染相关性极大。Burgess〔1〕及其同事在一个患Bell麻痹后 6周死亡的患者的膝状神经节证实了单纯疱疹病毒的基因组 ,另有作者认为该病是由病毒感染后引起的免疫反应性神经炎。面神经炎的治疗效果各家报道不一 ,本文就面神经炎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 针刺治疗1 1 针刺方法和选穴齐济生等〔2〕用滞针法治疗…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