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胸超声检查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冠状动脉的方法已应用于临床,本文采用经胸超声方法对成年男性和女性冠状动脉左右主干、左前降支近段及回旋支近段的管径分别进行测量,并与冠状动脉造影测量结果进行对照,探讨经胸超声测量冠状动脉管径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导航技术三维对比剂增强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患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导航技术三维对比剂增强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方法对45例受检者分别进行左、右冠状动脉成像后经处理获得左、右冠状动脉血管图像,根据图像进行冠状动脉主干评价与临床症状,ECG、DCG、UCG、DSA等检查结果相比较判断冠脉MR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结果45例受检者冠脉MR图像中阳性18例、阴性27例;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27例中ECG、DCC提示冠心病15例,冠脉MR图像中阳性18例;其中5例拟诊冠心病患者在冠脉MR2周内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DSA)检查其结果2例阴性、3例阳性,与冠脉MR检查结果相符。结论冠脉MR可作为冠心病无创性检查的一种手段,由于图像显示右冠状主干、左主干、左前降支及左回旋支近中段图像清楚,而远段图像欠佳尚不能代替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方法,可作为冠心病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3.
随着多层螺旋CT和CTA技术的广泛应用,心脏检查已被临床医生认可,它是一种无创性检查冠状动脉的使用方法,可作为冠状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和搭桥适应征的筛选方法。扫描后图像经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和曲面重建技术(CPR),清晰显示冠脉主干及各分支,采用薄层最大密度投影法(MIP)重建各部分冠状动脉,最后采用容积再现技术(VRT)调整闭值,加入伪彩色,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冷加压试验超声心动图评价年龄对正常人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35例不同年龄 [16~ 5 8岁 ,平均 (38± 14 )岁 ]的正常人进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超声显示冠状动脉左主干的长轴图像 ,分别在冷加压试验前后测量其内径 ,并计算内径变化百分率。结果 冷加压试验后 ,冠状动脉左主干内径从(3 .0± 0 .6 )mm扩张到 (3 .4± 0 .6 )mm ,内径变化百分率为 (12 .9± 5 .7) %。冠状动脉左主干内径变化百分率与年龄呈负相关 (r =0 .6 1,P <0 .0 0 1)。结论 随年龄的增加冠状动脉左主干内径百分变化率逐渐下降 ,提示年龄为影响正常人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彩色编码显示技术对61人的左冠状动脉及91人的右冠状动脉主干壁回声强度进行分析。受检者包括冠心病、风心病、先心病等和正常人。用36个色量级观察。冠心病患者的左、右冠状动脉主干壁回声色量级都显著高于非冠心病患者及正常人,P<0.01。而非冠心病患者与正常人之间,以及按年龄分组计算的左、右冠状动脉壁色量级则无显著差异。结论:1.用彩色编码技术分析冠状动脉灰阶图象,可以提高对组织回声强度分析的准确性;2.实时二维超声心动图与彩色编码技术相结合,可以对左、右冠状动脉主干的解剖学以至某些组织学异常改变作出较为细致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磁共振快速成像技术的发展,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MRCA)已成为无创性检查冠状动脉的最佳设备,用于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缺血性心脏病相关疾病,此检查受呼吸运动、心率及患者配合程度等因素影响[1]。2009年8  相似文献   

7.
颈动脉双功能超声扫描(Duplek Ultrasound)包括实时B型图象及脉冲多普勒同时显示,是检查颅外颈动脉病的无创性技术。B型图象可观察管径大小及粥样斑块的形态学,多普勒频谱图可作流速定量分析,达到全面了解血管的情况,作出有意义的诊断。这种操作技术简单易行。 一、扫描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小儿冠状动脉超声显示的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常小儿冠状动脉超声的操作技巧并观察冠状动脉的形态学改变,为早期诊断川崎病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对160名正常儿童和40例川崎病患儿,根据冠状动脉的走行,结合心脏解剖断面,取左心室长轴、主动脉短轴、左心室短轴、心尖四腔心切面及非标准切面分段扫查.结果(1)正常左右冠状动脉主干长轴为2条平行直线,管壁纤细、回声均匀、腔内回声清晰;(2)胸骨左缘心底短轴、非标准左心室长轴、右心室流出道长轴、左心室二尖瓣水平短轴、心尖两腔心和五腔心切面分别可显示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及左回旋支的长轴或短轴图像;(3)胸骨左缘心底短轴、非标准左心室长轴、右心室流入道(右心室两腔心)、心尖四腔心移行切面等可分别显示右冠状动脉主干及起始部、中段、远端(后降支).尤其是当冠状动脉有扩张时,冠状动脉各段都能很好显示.结论追踪冠状动脉走行,并结合心脏解剖断面,超声心动图对小儿冠状动脉能进行较完整的全程显示,从而可以准确判断冠状动脉是否有形态学改变.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32例疑及冠心病的患者同时作颈动脉超声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 20例冠脉造影阳性,其中18例颈动脉超声发现粥样斑块。结论 无创性的颈动脉超声检测可以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 6例患者进行检查 ,观察左、右冠状动脉主干的起源部位、走行、血流方向 ,测量冠状动脉主干内径、左室射血分数 (LVEF) ,观察合并的其他心血管畸形及瓣膜反流情况 ,并与冠状动脉造影、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4例左冠状动脉主干起源于肺动脉 ,1例左前降支起源于肺动脉 ,1例副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主要合并的心血管畸形有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等。超声心动图诊断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及手术探查结果完全符合。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左、右冠状动脉内径和LVEF与冠状动脉造影测值间高度相关(r分别为 0 .94、0 .96、0 .89,均 P <0 .0 1) ,两种方法测值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明确诊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为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联合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估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疑诊患者左心室(左室)心肌应变及机械同步性, 探讨超声联合指标对冠状动脉显著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于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入院24~72 h内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NSTE-ACS疑诊患者95例。所有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应用2D-STI评估左室心肌整体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GLPS)及分支区域收缩期峰值应变(TLPS), 同时行RT-3DE分析得到心肌16节段达最小收缩容积时间离散度(Tmsv16-SD)、达最小收缩容积最大时间差(Tmsv16-Dif)及经R-R间期校正后的达最小收缩容积时间离散度(Tmsv16-SD/R-R)等左室机械同步性参数。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存在冠状动脉左主干或其他任意主支管腔直径狭窄≥70%的患者为冠状动脉显著狭窄组(53例), 左主干及各主支狭窄均<70%患者为冠状动脉非显著狭窄组(42例), 比较两组间一般临床特征、左室心肌应变和机械同步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多层螺旋CT(MSCT)和电子束CT(EBCT)冠状动脉成像的优劣势。方法23例可疑冠心病患者或查体者分别经EBCT和MSCT血管造影检查。由2名有经验的心血管专业放射诊断医师分别阅读两组资料片,将冠状动脉各支共分成4支9个节段,逐一对照两种检查方法所显示的各支冠状动脉主干的可视长度、可评价长度,各节段血管成像质量等级比率,不同三维重建方法及其对斑块的显示优势,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MSCT和EBCT所显示的冠状动脉各主干血管的可视长度没有统计学差异,但对前降支和回旋支的可诊断长度显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②MSCT的A级节段比和B级节段比均高于EBCT,总的可诊断节段比明显高于EBCT(P<0.01);而C级节段比则明显低于EBCT(P<0.01)。MSCT的C级节段主要集中在运动伪影明显的右冠中段,EBCT的C级节段则主要集中在前降支和回旋支远段。③MSCT可显示EBCT无法显示的血管上、下壁的非钙化性斑块和EBCT易遗漏的管壁一侧的轻度增厚改变。④在各种三维重建方法中,除了轴位MIP血管显示两种检查方法没有明显差别,其他三维重建方法的成像清晰度MSCT均优于EBCT。结论MSCT对冠状动脉前降支和回旋支的成像及非钙化性斑块的显示优于EBCT,但右冠成像因中段频繁的运动伪影而明显劣于EBCT。EBCT和MSCT,尤其是MSCT,是极有临床应用价值和发展潜力的无创性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虽然不能完全替代冠状动脉造影,但可作为冠心病的常规筛选检查方法,减少有创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呼吸导航3D B-TFE序列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图像质量.方法 用三维(3D)B-TFE(balanced turbo fieldecho)序列,呼吸导航门控技术,心电向量(VCG)R波触发门控技术,对41例受检者进行磁共振冠状动脉造影(MRCA)检查.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测量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分支的显示长度,并计算成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结果 评分≥2的病例共计38例.左主干(LM)、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及右冠状动脉(RCA)的血管长度分别为15.34±6.60mm、52.50±16.37mm、50.92±21.14mm、97.38±29.16mm;SNR和CNR分别为108.86±86.11、67.77±53.14.RCA远段显示率为75%,其余节段的显示率为91.66%~100%.结论 呼吸导航3D BTFE序列具有较高的图像信噪比;可在自由呼吸的情况下得到冠状动脉的影像;对冠状动脉主干的显示率较高,RCA和LCX远段显示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M型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冠状动脉左、右支顺应性参数,研究年龄对冠状动脉顺应性的影响。材料与方法:74例无高血压及冠心病史的健康者,按年龄分成3组,分别测定冠状动脉左、右支主干的搏动幅度(ΔD)和顺应分数(α)。结果:随年龄增长,冠状动脉顺应性减低。同年龄组冠状动脉左、右支之间顺应性无明显差异。结论:超声检查能够可靠观测冠状动脉的顺应性,年龄是影响冠状动脉顺应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时晓迟  关欣  张玉兰  赵炳让 《临床荟萃》2003,18(17):972-974
目的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肱动脉直径和血流介导的扩张反应(FMD)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随机入选因胸痛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45例,在冠状动脉造影前进行肱动脉超声检查,分别测量肱动脉直径和加压充血后肱动脉直径的变化,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确定冠心病组患者22例,非冠心病组患者23例,分别比较结果。结果 冠心病组较非冠心病组休息时肱动脉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FMD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利用超声测量肱动脉直径可以作为一种无创性诊断冠心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迄今,普通X线检查技术(简称X线)仍然是诊断心血管疾病最常用的无创性诊断技术之一,在基层也已普及,关键是如何提高其诊断水平,若与创伤性的心导管和心血管造影技术相结合,则诊断价值更大,对显示某些复杂的心血管畸形(通过心血管造影)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通过冠脉造影)的判定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对冠状动脉解剖形态的显示能力及其临床应用。材料与方法:利用Philips Brilliance 64螺旋CT,通过工作站专用冠状动脉分析软件对冠状动脉进行三维重建,观察、测量冠状动脉的分支、位置、形态和变异。结果:成功行冠状动脉CTA的患者共358例,其中右侧优势型276例,左侧优势型39例,均衡型37例,共发现变异6例,其中1例两侧冠状动脉共同开口于左冠窦;1例左冠状动脉开口于肺动脉,4例副冠状动脉。358例中共发现76处心肌桥。结论:64排螺旋CT能较好显示冠状动脉的解剖形态,可以作为无创性冠状动脉成像的首选检查,同时对临床及插管法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血管造影证实的40例47条下肢深静脉二维-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总准确性89.4%,敏感性92.5%,特异性71.4%,血栓检出率74.3%,定位准确率90%。介绍了检查方法和观察内容,提出了诊断依据:1.管腔狭窄、闭塞或扩张及血栓形成的声象特征。2.异常的多普勒血流信号。我们认为此项无创性检查弥补了有创血管造影和其他一些无创检查方法的不足,可以做为下肢血管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和血管造影的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并与多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进行比较。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川崎病394例,所有患儿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53例同时行多层螺旋CT检查,将其结果与超声心动图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冠状动脉扩张的病例中,左冠状动脉较右冠状动脉受累更常见。在冠状动脉瘤的病例中,绝大部分为多发性病变,左主干及左前降支是最易出现动脉瘤的部位。两种检查技术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检出率是一致的。结论:超声心动图可对川崎病的冠状动脉病变做出快速而准确的诊断,但是对远段病变和狭窄性病变的显示效果不如多层螺旋CT。二者应相互结合,以提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主干直径变化率 (ΔD)对内皮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 74例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患者 ,分为正常组和病变组。经胸M型超声心动图记录 (同步心电图指导 )左、右冠状动脉主干起始段舒张期内径 (Dd)和收缩期内径 (Ds) ,计算直径变化率 [ΔD =(Dd -Ds) /Dd× 1 0 0 % ]。结果 正常组左冠状动脉主干ΔD平均 2 8.76%± 7.92 % ,明显大于病变组 1 5 .0 1 %± 6.96% (P <0 .0 1 ) ;右冠状动脉主干ΔD平均 31 .99%± 6.35 % ,也明显大于病变组 2 0 .2 7%± 1 0 .1 7% (P <0 .0 1 )。左、右冠状动脉主干直径变化率相关性良好 (r =0 .5 995 ,P =0 .0 0 0 0 1 )。以冠状动脉主干ΔD <1 5 %为界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狭窄率 >75 %者 ,左冠状动脉主干ΔD均值 1 4.9% ,右冠状动脉主干ΔD均值 1 8.33% ,均为病变组的低水平。结论 冠状动脉主干ΔD可以预测内皮功能障碍的程度。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累及支数和狭窄程度的增加 ,ΔD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