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2.
近视性屈光不正与眼底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近视性屈光不正眼底病变的发生率,以及与屈光度、年龄和性别等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拟行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1449例近视性屈光不正患者(2879只眼)的眼底情况及其与屈光度、年龄及性别之间的临床关系。结果2879只眼中发生眼底病变的有413只眼(14.35%),其中后极部病变22只眼(0.76%),周边部眼底病变396只眼(13.75%)。轻度、中度、高度及超高度近视组周边部眼底病变的发生率分别为4.18%、8.72%、19.18%和37.44%,4组间周边部眼底病变发生率的差异具有显著性(χ2=178.594,P<0.001);不同年龄段的3个组周边部眼底病变的发生率分别为8.11%、15.34%和24.59%,3组间周边部眼底病变发生率的差异具有显著性(χ2=76.090,P<0.001)。近视患者周边部眼底病变的发生率与屈光度及年龄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1)。男性与女性的周边部眼底病变的发生率分别为9.32%和16.07%,二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24.886,P<0.001)。后极部眼底病变仅发生于Ⅱ、Ⅲ组及高度、超高度近视组。Ⅱ、Ⅲ组的后极部病变发生率分别为0.55%和3.55%,二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22.523,P<0.001);高度、超高度近视组的发生率分别为0.86%和6.67%,二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31.898,P<0.001)。结论近视性屈光不正患者的眼底病变发生率较高,并具有其临床特征。周边部眼底病变随年龄及屈光度的增加而增高,发生部位以颞侧为多。后极部病变多发生于年龄≥25岁及屈光度>-6.00D的患者。对于近视性屈光不正患者,详查眼底对早期发现眼底病变、及时给予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4.
1概述 眼视光学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各类屈光矫治后,达到看得清楚,看得舒服,看得持久的目的。矫治的方法分三种: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屈光手术。1.1框架眼镜即我们常说的眼镜,安全、简便、经济,是矫治屈光不正的主要方法,有的专家认为是唯一的方法。1.2角膜接触镜即隐形眼镜,有硬性和软性之分。角膜接触镜减少了框架眼镜的放大倍率,但影响了眼睛的正常生理,可致角膜炎、结膜炎等。角膜接触镜主要用于高度近视、高度远视、无晶体眼、屈光参差、角膜不规则散光以及眼病治疗和整形美容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用同种异体硬脑膜移植治疗60例(120只眼)进展性近视性屈光不正。所有病人术前查视力、眼底、电脑验光、Topcon多功能验光仪验光、角膜屈率、超声波测眼轴和眼压等。术后6~9个月复查上列项目,发现术前矫正视力<1.0共27只眼,术后有9只眼矫正视力提高至1.0(占33.3%),其余指标均与术前相同。本文对该手术的机理及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眼科门诊就诊的屈光不正患者眼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698例的眼科门诊近视患者进行散瞳后详细眼底检查,确定其有无眼底并发症的发生.对发现的眼底病变,进行针对性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中共发现存在眼底病变166眼,包括视网膜变性、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和黄斑出血等,分别给予针对性治疗后恢复良好.结论 近视性屈光不正患者发生眼底并发症并不少见,检查时不能忽视近视患者的眼底检查.  相似文献   

7.
屈光不正性弱视眼黄斑部视网膜光敏感度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刘汉强,郭秀荣,王智(第一临床学院眼科)关键词屈光不正性弱视,视网膜光敏感度儿童弱视是影响小儿视力的重要眼病,目前,对弱视的诊断及疗效的判定主要根据矫正视力,对视网膜光觉改变的研究较少。我们应用F...  相似文献   

8.
6832例屈光不正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宁夏银川地区屈光不正的情况 ,对院门诊验光病例 6 832例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近视多于远视 ;单纯近视多于单纯近视散光或复性近视散光 ;单纯远视多于单纯远视散光及复性远视散光 ;复性近视散光或复性远视散光均多于单纯近视散光或单纯远视散光 ;低、中度近视或远视多于高度近视或远视 ;近视及远视合规散光均高于不合规散光。本组近视病例绝大多数为青少年学生 (占 6 7.8% ) ,且高度近视有增高超势 ,应引起同道及有关部门的重视 ,搞好近视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秦汉  慕璟玉  高云仙  赵勇 《现代医学》2022,(12):1532-1535
目的:了解新疆伊犁地区中小学生屈光不正分布特征,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视力保健工作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立意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5月至11月选取伊犁7所学校,对全校7 149例7~18岁在校学生进行屈光状态流行病学调查,最终纳入7 111例。结果:近视、远视和散光检出率分别为26.28%、4.35%和37.76%。与7~10岁组比较,11~14岁组和15~18岁组近视率均显著上升,远视率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汉族(32.02%)近视患病率大于回族(22.34%)、维吾尔族(17.73%)及哈萨克族(16.54%),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女生(28.86%)近视患病率高于男生(2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435,P<0.001)。结论:新疆伊犁地区青少年学生近视患病率为26.28%,且随年龄增长逐渐上升。应对中小学生加强近视防控意识,降低近视率。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水平变化。方法:用循环酶法及ELISA法对41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患者,30例单纯糖尿病组(DM)及35例正常对照组血浆Hcy、VWF进行测定并分组比较。结果:DM及DR二组血浆Hcy、VWF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O.01);DR组HCY、VWF水平均显著高于DM组(P〈0.01)。进一步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体内Hcy与VWF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r=0.485,P〈0.05)。结论:Hcy、VWF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且较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可导致不可逆的视功能损害或完全失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其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络通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作用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络通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作用及其可能机理。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链脲佐菌素糖尿病组与络通预防组 ,络通粉末 4g/(kg·d)混入普通饲料给药。1 80d后处死动物 ,取血检测血浆一氧化氮、丙二醛、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等生化指标及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 ,并在光镜下进行视网膜消化铺片血管形态学观察及周细胞记数。结果 :糖尿病大鼠存在明显的高凝、高粘现象 ,并出现了周细胞减少、微血管瘤、无细胞毛细血管及影周细胞等特征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络通干预后 ,高凝、高粘现象及视网膜病变明显改善。结论 :络通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这可能与其能减轻氧自由基损伤 ,增强纤溶活性及改善血流变等有关  相似文献   

14.
对44例80眼视力及眼底均正常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对比敏感度的检查,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本组80眼在各频率部分均有下降(P<0.05)。尤其在50岁以上组,中、高频率部分下降与正常组相比较,其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这很可能是慢性缺氧加剧了生理性退化的结果。肯定了对比敏感度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亚临床的检测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 基因插入/ 缺失(I/D) 多态性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 及并发眼底病变的关系。方法 以ACE基因16 内含子的1 个287bp 的Alu 序列为多态性标志,用PCR方法扩增基因片段,6 % 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PCR 产物。结果149 例NIDDM 与100 例正常人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性。DD 型与D 等位基因在DR( + ) 组出现频率高,DR( + ) 组与DR( - ) 组相比,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差异具显著性。结论 ACE 基因多态性与NIDDM 并发眼底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眼科规范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将45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纳入到本次研究中,所选患者均为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费县费城街道卫生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共计80只患眼,为增生前期或者增生早期,对全部患者采用视网膜光凝治疗,对患者的视力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全部80只患眼中2只患眼视力下降,49例患眼视力没有发生变化,29只患眼视力获得提高。患者病变程度越高,则治疗效果越不理想,病变分期不同患者视力变化情况差异显著(P<0.05)。3只患眼黄斑水肿没有发生变化,24只患眼黄斑水肿部分消退,29只患眼黄斑水肿全部消退,不同水肿分型患者黄斑水肿消退情况差异显著(P<0.05)。1例患者出现眼压升高现象,1例患者视网膜出血,没有患者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行视网膜光凝治疗能够使患者黄斑水肿获得改善并使患者视力获得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血清脂联素(APN)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和散射速率比浊法检测62例DR病人血清APN和hs-CRP浓度的变化,并与82例非DR(NDR)糖尿病病人及68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对32例增殖型DR(PDR)病人与30例非增殖型DR(NPDR)病人血清APN和hs-CRP浓度进行比较。结果 DR病人血清APN浓度明显降低,hs-CRP浓度明显升高,与对照组和NDR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10.581、84.789,q=12.942~19.021,P<0.001),PDR病人血清APN浓度明显低于NPDR病人,hs-CRP浓度明显高于NPDR病人(t′=3.725、4.811,P<0.001)。DR病人血清APN与hs-CRP浓度呈负相关(r=-0.554,P<0.01)。结论血清APN和hs-CRP浓度变化参与DR的发生与发展,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模型并观察视网膜微血管及视细胞的超微结构,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清洁型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1个月组、糖尿病3个月组、糖尿病6个月组。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STZ诱发糖尿病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的生理指标,并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进行视网膜组织学检查及微血管超微结构观察。结果STZ腹腔注射糖尿病大鼠成模率为100%,死亡率为4.4%。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厚度变薄,视细胞数目随月龄增加而逐渐减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水肿,线粒体肿胀。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视细胞外节膜盘间隙扩大,排列紊乱。内节线粒体水肿,排列不规则。结论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模型成模率高、方法可靠;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在发生发展、病理变化等方面与人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特征,应用此模型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理学、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等多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细胞黏附分子(CAMS)浓度变化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62例DR病人血清CAMS和OX-LDL浓度的变化,并与82例非DR(NDR)糖尿病病人及68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对32例增殖型DR(PDR)病人与30例非增殖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Visfatin在人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病人纤维血管膜中的表达,探讨其在PDR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16例行玻璃体手术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术中取出的纤维血管膜(Fibrovascular membranes,FVMs),应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Visfatin和GFAP的蛋白表达及定位,TR-PCR检测Visfatin在纤维血管膜中mRNA表达。结果:Visfatin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在所有16例血管膜中均有强阳性表达且与GFAP共表达,RT-PCR显示在检测的8例中7例强表达。结论:Visfatin在PDR病人FVMs的表达可能与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纤维血管膜的形成相关,Visfatin可能成为治疗PDR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