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创性(非侵入性)心功能检查可应用体表心电图(ECG)、心音图(PCG)、颈动脉波(CPW)、心尖搏动图(ACG)以及心阻抗图(ICG)的同步描记,或通过放射性核素、超声心动图的测量,获得心动周期的各时相及波形,通过对这些生理参数的测量,以评价心肌收缩力、心脏泵血功能以及心室壁运动的协调性和顺应性,从而对心功能状态作出客观评 相似文献
2.
根据上一讲用M型超声心动图检测到的参数,敬爱的读者可能已推导和计算出有关心功能指标,现在让我们把有关指标计算和答案告诉大家。每搏输出量(SV)若采用简单的立方体法则:SV=Dd~3-Ds~3=6~3-5~3=91毫升。心输出量(CO)=SV×HR=91×75=6825毫升/分=6.825升/分。 相似文献
3.
心音图心音图(phonocardiogram, PCG)是记录心音、心杂音的一种检查技术。记录心音图的仪器称为心音图仪,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微音器(传感器)、频率滤过器、放大器及记录器。先由微音器将心音或杂音的声能转变为电能,再由频率滤波器将某些频率削弱,而让某些频率无阻碍地通过,当所需频率输出 相似文献
4.
无创性(非侵入性)心脏检查技术是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诊断技术之一,不仅被广泛地用于诊断和评价各种心血管疾病,而且是评价心功能状态、观察病情、疗效考核和估价预后的极有用的方法。由于无创性心脏检查技术的长足进展,目前创伤性心脏检查技术,如左、右心导管检查术、选择性心血管造影术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术已大为减少。创伤性心脏检查技术要经静脉或动脉插入心导管,需要设备多,操作技术要求高,费用昂贵,且不能多次重复检查均为其缺点,有时尚可能引起某些并发症,在少数情况下,甚至可致残或造成死亡。按目前国内条件,这些创伤性技术在基层单位尚难开展,而一般无创性心脏检查技术设备较为简单,对病人损害不大也无痛苦,且可多次重复检查,均为其优点,较适合于基层单位开展心功能检查。广义来讲,无创性心脏检查技术范围很广,种类繁多,包括常规体表心电图、动态心电图、体表等电位标测(胸前多电极描记技术)、心向量图、心音图、超声心动图(包括M型、二维、三维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尖搏动图、心阻抗图、颈动脉波、体表希氏束电图、食管心房调搏技术、普通X线检查、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显象以及放射性核素技术等。鉴于本刊读者主要对象是基层医务人员,故本讲座着重介绍常用的、基层容易开展的无创性心脏检查技术,对于较为新尖的或要求设备多、费用昂贵而基层目前难以开展的项目只作一般知识性介绍,便于读者掌握其应用范围和主要适应症,以便需要向上级医疗单位转送病人时,还应做那些检查心中有数。本讲座对于教科书或有关书籍已有较为广泛介绍的检查项目,仅着重介绍临床应用价值及其评价。M型和二维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本刊曾于1983年5~10期作过连载讲座,为避免重复仅着重介绍对心功能检查的价值及其应用。无创性心脏检查技术目前正处于方兴未艾阶段,它作为诊断心血管疾病的一种手段,既要看到它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也要看到它不足和局限性的一面,对其检测结果也应实事求是地作客观的综合分析,这样就能够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心阻抗图】心阻抗图(血流图)(impedance cardiogram),也称为胸阻抗图(thoracic impedance rheogram)。众所周知,人体是以离子导电为主的容积导体,其电阻率基本上属于半导体的范畴,但各组织的电阻率差异很大,如脑脊液、血液、脑组织、皮 相似文献
6.
食管心房调搏术[方法学] 受检者测定前至少2日停用一切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药物,检查日不用镇静剂,对精神紧张者可酌情使用少量安定。经鼻腔或口腔先插入一较软的硅胶导尿管,然后再在其中插入双极起搏电极导管(F_6或F_7),根据食管导联心电图,若呈现双相高大P波时,则固定电极位置。在基层单位可采用国 相似文献
7.
体表等电位标测(body surface isopotential maps)亦称为胸前多导心电图(简称多导)。众所周知,心脏可视为一个容积导体中的电源,其动作电位可通过胸部组织传至体表,检测体表电位的变化规律可间接反映心脏激动情况。常规12导联体表心电图在诊断心血管疾病上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盆腔肿瘤的X线和CT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小琼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1992,(2)
目前认为除妇科检查外首选的检查方法是US,如尚不能确诊可用CT,但有些方面常规X线检查不能被取代。现将检查方法及常见肿瘤的影像所见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普通X线与螺旋CT检查对骨折的诊断率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普通X线与螺旋CT检查对急诊骨折诊断价值,以防范骨折漏诊.方法:回顾分析135例骨关节骨折病例,同时进行普通X线与螺旋CT检查,或先行普通X线检查后行CT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法对骨折的诊断率.结果:135例行普通X线检查确诊113例,检出率83.7%;134例行螺旋CT检查,检出率10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2例被普通X线检查漏诊,后经螺旋CT检查均明确诊断.结论:螺旋CT检查较普通X线检查检出率高,急诊骨关节创伤病人应首选螺旋CT检查,以减少误诊与漏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腹部X线、超声、CT检查对肠梗阻诊断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腹部X线、超声、CT检查对肠梗阻的诊断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华西医院2002年11月~2005年6月367例手术治疗的肠梗阻病例的临床资料,对比手术前X线、超声、CT检查作出的诊断与手术后的诊断。结果X线、超声、CT对是否存在肠梗阻的诊断正确率分别是91.94%、81.56%、95.88%;对梗阻部位判断的准确率分别是80.30%、37.99%、85.57%;对梗阻原因诊断的正确率分别为42.69%、31.85%、81.44%,对绞窄性肠梗阻诊断的正确率分别为14.63%、63.18%、82.14%。结论X线、CT对是否存在肠梗阻及梗阻的部位的判断上无显著差异,但CT在对梗阻的原因及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上明显优于X线、超声检查,超声对于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胡锦锋 《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5,2(4):326-326,328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的X线与CT检查方法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对9例患者在东芝数字胃肠机上采用低张、气钡双重造影,间断透视观察并点片;5例进行腹部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本组9例中均出现明显的X线及CT改变,5例见有典型卵石状充盈缺损,4例见有与肠腔长轴一致的龛影。经病理证实为肠克罗恩病。结论正确合理地使用X线及CT检查,对提高克罗恩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传统X线平片为诊断脊椎骨折的主要手段 ,随着普通CT及螺旋CT的应用 ,漏诊率大大的降低了 ,CT尤其适合于检查脊椎后部骨结构骨折。而MRI是唯一能直接显示脊髓、椎间盘及韧带的影像手段[1] 。笔者分析了 2 74例胸椎骨折的MRI表现 ,同时对比分析了其中 4 8例X线及CT的表现。探讨了胸椎骨折的特点及并发症。1 材料与方法2 74例胸椎骨折患者 ,男 ,2 4 6例 ,女 ,2 8例。年龄 9~ 66岁 ,平均 3 6岁。检查最短时间为伤后半小时 ,最长时间为 4 1年。急性脊髓损伤 (病程 2~ 3周以内 ) 3 0例 ,慢性脊髓损伤 (病程在 3周以上 ) 2 2 6… 相似文献
13.
研究分析CT、磁共振(MR)与普通X线和超声检查在主动脉夹层病变诊断中的价值。选择收治的3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分别对其依次进行CT、MRI、X线和超声检查。对比观察四种检查方法的确诊率及主动脉夹层破口检出率情况。CT、MRI和超声检查确诊率均显著高于X线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MRI和超声检查三种方法间的确诊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CT、MRI和超声检查主动脉夹层内膜撕裂检出率均显著高于X线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MRI和超声检查三种方法间的主动脉夹层内膜撕裂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X线只能作为主动脉夹层病变的初步排查方法,CT、彩超各有优缺点,而MRI可以作为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陈炳华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0,(3)
体外无创性心脏起搏由ZOLL于1952年首先用于临床,随着起搏技术及设备的不断完善,心脏紧急起搏不同途径和方式有许多评价和认识,现将作者应用体外无创性心脏起搏(ENCP)的临床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6例病人接受ENCP治疗,年龄26~75(平均56.6)岁,36例中病窦综合征9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20例,上述病例出现阿斯综合征8例,36例中心脏停 相似文献
15.
<正> 体外无创性心脏起搏最早于1952年由Zoll等研制成功并用于临床。但当时的起搏系统需发放较大的电流脉冲刺激方能起搏心脏,因而带来了一些弊端,如局部疼痛、肌肉抽动以及巨大的伪迹信号使心电信号难以辩认等等,故限制了其临床应用。1959年,随着导管技术的兴起,经静脉、胸壁心脏起搏技术相继用于临床,渐取代了经皮无创性心脏起搏技术,并取得了令人信服的临床疗效。但由于致命性心律失常或心脏停搏随时可以发生,且多需紧急处理,所以有创性方法有贻误时机之虞。1901年Zoll等几经改进,如增加脉冲发生器的刺激脉宽以降低电流强度、加大纤皮起搏电极面积以降低电极与皮肤接触处电阻及电流密度、在监视系统加入消隐和阻尼电路以获得清晰的起搏心电图等,终于克服了体外无创性心脏起搏系统的上述弊端,使这一种无创性心脏 相似文献
16.
马志峰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14(3):73-73
<正>临床骨折常用诊断方法有X线和CT检查,大多数临床医师对于骨折患者首选X线检查,但X线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检查位置就是其最大的制约因素,导致检查的误差较大,而CT却可以弥补X线的缺点,因此X线联合CT检查应用于骨折的诊断,可明显提高诊出率[1]。本文将X线平片和CT应用于鼻骨骨折检查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10月我院骨科收治的35例鼻骨骨折患者,均已取得患者及家属的 相似文献
17.
盖芳宏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6,12(20):2810-2811
脊柱外伤是急诊临床上常见病例,特别是胸腰椎骨折,骨折的基本方法是X线平片检查,常规X线平片能够显示骨折或骨折脱位,但是椎管的形态显示不清,CT的应用能够全面了解胸腰椎骨折和脊髓受压的情况,而且对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袁晓霞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1,(1):175-176
目的:探讨多层CT检查、X线检查和MRI影像检查在脊柱结核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本院经病理检查确诊的62例脊柱结核患者,都进行多层C T检查、X线检查和M RI影像检查.比较多层C T检查、X线检查和M RI影像检查对于脊柱结核患者不同病灶(椎间隙狭窄、骨质破坏、钙化、椎管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X线、CT检查鉴别诊断膝关节损伤及不同分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8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先后行X线检查、CT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X线、CT检查对膝关节损伤的检出率.结果:80例患者经手术病理检查后证实膝关节损伤总数为12... 相似文献
20.
鼻骨骨折的普通X线与CT对比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笔者对近年鼻外伤患者普通X线鼻骨侧位像与CT进行了回顾分析对比 ,以提高对鼻骨骨折诊断的准确性。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所选病例皆为CT检查阳性者 ,共 10 2例 ,其中男 81例 ,女2 1例 ,年龄 12~ 6 8岁 ,平均 34岁。致伤原因 :打伤 73例 ,撞跌伤 2 9例。临床表现皆有不同程度的鼻部肿胀、疼痛及触痛、鼻出血、头痛、恶心、呕吐、脑震荡、眼挫伤、鼻部塌陷变形等。1 2 方法 鼻部普通X线侧位片检查采用俯卧头部标准侧位像 ,靶片距 5 0cm ,5× 7寸阿克法胶片。鼻部CT检查应用美国Picker公司生产的全身螺旋CT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