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内皮素(田)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80例EH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降压治疗,40例)及阿托伐他汀组(常规降压药物+阿托伐他汀治疗3个月,40例),另选取30例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者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治疗前后血清ET和NO水平。结果脚患者治疗前E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N0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EH患者ET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NO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阿托伐他汀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ET降低和N0升高更为明显(P〈0.05)。结论髓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可进一步改善EH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2.
张磊  王琦 《中国医药指南》2005,3(4):416-417
目的超声观察评价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作用.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对40例糖尿病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和25例正常对照者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前糖尿病患者肱动脉充血反应和硝酸甘油引起的舒张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弱,反应性充血分别为(3.88±2.35)%和(13.27±4.17)%(P<0.01);硝酸甘油分别为(8.47±3.5)%和(20.43±4.75)%(P<0.01).糖尿病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6个月后,反应性充血介导的舒张较糖尿病非阿托伐他汀组明显增加,分别为(6.98±2.1)%和(3.81±2.41)%(P<0.05),两组对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扩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  相似文献   

3.
刘梦堃  赵治  韩景献 《天津医药》2006,34(12):863-865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评价针灸治疗对大动脉炎(头臂动脉型)患者依赖性血管内皮舒张功能(EDD)的影响。方法:针灸治疗组31例和药物治疗组30例,分别观察治疗前后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变化,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等血管活性物质的浓度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EDD%、血浆中NO浓度升高(P〈0.01),ET浓度降低(P〈0.01),针灸疗法更显效。结论:针灸治疗大动脉炎(头臂动脉型)可以改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糖耐量减低(IGT)合并原发性高血压(EH)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8例IGT合并EH患者,分别测定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并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测量不同情况下右侧肱动脉舒张末期内径,包括静息时肱动脉的基础内径(D0)、流量介导血管舒张时肱动脉内径(D1)和含服硝酸甘油介导血管舒张时肱动脉内径(D2),并分别计算流量介导血管舒张时肱动脉内径较基础内径的变化率(即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D1)和含服硝酸甘油介导血管舒张时肱动脉内径较基础内径的变化率(即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D2)。选择32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EH对照组和38例查体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三组ET值比较,IGT合并EH组〉EH对照组〉健康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NO值比较,IGT合并EH组〈EH对照组〈健康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D1)比较,IGT合并EH组〈EH对照组〈健康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D2)无明显差异。结论IGT和EH均为血管内皮损伤的独立危险因子,而且两者有明显的协同破坏作用,IGT合并EH时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更加明显,此时更应该提早干预,以更好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用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A组),接受常规降糖药治疗和阿托伐他汀10mg/d;实验组35例(B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15mg/d,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用药12周后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的浓度、肱动脉内径变化率(FMD)。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ET-1水平有所降低(P〈0.05),血浆NO水平和FMD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NO的升高水平和FMD较A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体重指数均有所改善(P〈0.05,P〈0.01)。结论:吡格列酮联用阿托伐他汀能够更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水平,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6.
史改英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1):102-103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1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59例作为对照组,同时加服通心络胶囊的60例患者为治疗组,分别在住院和治疗后3个月检测ET和NO。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法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前后ET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NO均明显升高(P〈0.01);通心络组较对照组ET水平下降(P〈0.05),NO和FMD水平升高(P〈0.01)。结论通心络可通过抗凝、降脂、减少黏附分子、降低ET、提高NO水平等途径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保护微血管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7.
彭艳  覃数  刘剑  李五四 《重庆医药》2009,38(14):1771-1773,1776
目的观察血脂康短期治疗对胆固醇水平正常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4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YHA分级Ⅱ~IV级)随机分成血脂康治疗组(n=24)和对照组(n=24)。两组均遵循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血脂康0.6g2次/日,共8周。检测治疗前后血清TNF—α水平和肱动脉内皮功能。结果血脂康治疗组的血清TNF—α水平明显下降(P〈0.01),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在血脂康治疗组明显提高(P〈0.01),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脂康治疗有助于降低TNF—α水平,并且能够改善正常胆固醇水平、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心绞痛发作情况、血脂变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的疗效及再狭窄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的患者162例,按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分为A组20mg/d、B组40mg/d,每组调脂治疗共12个月。分别于PCI术前及PCI术后6个月末、12个月末测定血脂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CRP)、IL-6、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浆内皮素-1(ET—1)、肱动脉舒张内径变化率(D%)、肝肾功能及心肌酶水平;主要观察阿托伐他汀疗效、不良反应和心脏不良事件。结果:治疗后B组的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RP、IL-6、ET-1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NO、CGRP、△D%升高与A组PCI术后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无严重不良反应。B组降低PCI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与A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的抗炎作用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明显,能显著降低PCI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分析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及血脂的影响情况。方法将6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辛伐他汀组)34例和观察组(阿托伐他汀组)34例,然后将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及血脂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脂指标也好于对照组, 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及血脂的影响较大,因此认为其更为适用于冠心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阿托伐他汀的临床药理作用,探讨分析阿托伐他汀在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中的临床疗效,为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寻找合适的剂量与治疗方法。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阿托伐他汀10mg/d组)B组(阿托伐他汀20mg/d组),每组各60例,对比治疗前与治疗4周、8周后患者血脂变化。结果 A组、B组患者在经过8周治疗后,血脂水平明显降低,P〈0.05,B组患者血脂水平明显低于A组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证明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有明显疗效且对剂量有明显依赖性,剂量越大治疗效果越明显且不良反应不增加,临床效果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观察7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冠心病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血脂下降、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冠心病血脂水平,改善异常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给予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额外的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炎症、内皮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本院行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9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和和对照组59例。实验组:阿托伐他汀20mg/d+术前24h再给予负荷量阿托伐他汀80mg;对照组仅给予阿托伐他汀20m州。分别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及经皮冠状动脉成型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24h检测内皮素(ET-1)和C反应蛋白(CRP)。结果实验组内比较:ET在术后24h与PCI术前相比增高(P〈0.05);对照组内比较:ET在术后24h与PCI术前相比明显增高(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间比较:PCI术前两组间ET无差异,术后24h实验组E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内比较:CRP在术后24h与PCI术前相比增高(P〈0.05);对照组内比较:CRP在术后24h与PCI术前相比明显增高(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问比较:PCI术前两组间CRP无差异,术后24h实验组CR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PCI本身可导致炎症及内皮损伤;PCI术前在常规剂量他汀的基础上加用负荷量阿托伐他汀预处理能够减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病变血管局部的炎症反应、改善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4.
王瑞海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3):56-57,60
目的 观察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150例诊断为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根据治疗时口服的两类他汀类药物分为A、B组,A组口服瑞舒伐他汀,B组口服阿托伐他汀,同时设立75例常规治疗的患者为基础组。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所有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左室射血分数(LVEF)、内皮舒张功能(FMD)的情况,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前后A组和B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组各指标分别与基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的效果显著,两种药物均可通过降低血脂、控制炎性反应,改善心室射血功能及调节血管内皮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短期强化降脂治疗对冠心病高危人群血脂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30例冠心病高危患者予阿托伐他汀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脂变化。结果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2周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分别下降33.97%、31.30%、30.27%,HDL—C升高11.7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LT、AST及肌酸激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强化使用阿托伐他汀能有效地降低血脂。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ATP结合盒转运子G2(ABCG2)遗传多态性对阿托伐他汀降脂作用的影响。方法:91例高脂血症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片(10mg/d)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疗程结束时空腹抽血检测血脂[TC、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采用焦磷酸测序法对ABCG2进行基因分型。结果: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不同基因型的LDL-C血浆水平(P〈0.01),且CA、AA型患者降幅较CC型患者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CA、AA型患者的TC、TG血浆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CG2遗传多态性能影响阿托伐他汀的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文  张勤斌  胡大清 《中国药师》2011,14(7):1021-1022
目的:观察冠心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的血脂变化及其所致不良反应。方法:我院住院冠心病CABG患者60例,采用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常规剂量组)30例,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大剂量组)3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肝肾功能等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大剂量组治疗后TG和LDL水平较常规剂量组明显降低(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常规剂量组基本无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冠心病CABG患者TG和LDL水平,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与血管内皮功能,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与血管内皮功能之间的可能关系。方法原发性高血压者33例和非高血压患者18例,分别测定血清瘦素,血糖和血脂;采用高分辨率彩超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和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水平高(3.553±0.107 vs 3.436±0.095ng/ml,P〈0.01)。与对照组比较,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径无明显差别(0.387±0.601 vs 0.354±0.607mm,P〉0.05);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D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58±4.701% vs 19.38±6.452%,P〈0.05);肱动脉血流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ED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095±4.412% vs 19.648±4.635%,P〉0.05)。瘦素与血管舒张功能之间的Pearson相关分析,未发现有明显的相关关系。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增高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减退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具体观察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方法:32例CHF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阿托伐他汀组(n=17),应用放射免疫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对照组与阿托伐他汀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ET和NO的浓度。结果:对照组与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前血浆ET和NO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血浆ET和NO浓度明显下降(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ET和NO的改变是CHF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表现,阿托伐他汀组明显改善CHF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可能在CHF的治疗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的治疗,B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的治疗,对比治疗前与治疗后患者血脂变化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A组、B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血脂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O5;治疗后B组患者血脂水平明显低于A组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有明显疗效,剂量越大治疗效果越明显,临床效果安全稳定,但对于更大剂量是否适用于老年患者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