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甲状腺乳头状微灶癌(PTMC)气管旁淋巴结转移情况,探讨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 N0)PTMC患者发生Ⅵ区淋巴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患侧甲状腺根治性切除+颈Ⅵ区淋巴清扫术的120例c N0PTM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检查分为Ⅵ区淋巴结转移组(40例)和未转移组(80例),并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PTMC颈Ⅵ区淋巴结转移率为33.3%,单侧癌灶部位(P<0.05)、甲状腺包膜侵犯(P<0.05)、单侧多灶性PTMC(P<0.01)为Ⅵ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 c N0PTMC有较高的颈部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率,在切除甲状腺的同时清扫颈Ⅵ区的淋巴结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有相关危险因素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男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生物学特性和合理的外科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5月至2010年12月间收治的男性甲状腺乳头状癌58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男性患者占28.7%,患者年龄在40~60岁区间保持较高水平。微小乳头状癌的比例为27.6%;所有病例中央区淋巴结(Ⅵ区)转移率为62.1%,其中微小癌为25.0%,而其他病例转移率为76.2%,高于微小癌转移率(χ2=12.90,P<0.01)。在所有颈淋巴结转移病例中,94.7%的病例出现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仅2例跨越Ⅵ区直接转移至其他区域。结论男性甲状腺乳头状癌Ⅵ区淋巴结转移常见,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应成为手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Ⅵ区淋巴结清扫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行Ⅵ区淋巴结清扫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术后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率62.5%。120例颈清扫患者淋巴结临床阳性的患者93例,临床阴性患者27例。甲状腺临床淋巴结肿大与术后病理符合情况经χ2检验(见表1),有统计学差异,说明临床检查淋巴结阳性者,淋巴结转移率高。120例中有2例暂时性声音嘶哑,1例低钙抽搐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至今无一例复发和死亡。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常见,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是安全可行的,应常规清扫。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乳头状腺癌颈淋巴结的处理 (附11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腺癌颈淋巴结处理的最佳术式。方法总结1998~2006年116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资料。甲状腺局部病灶按2002年UICC制定的分期标准分期,分析甲状腺癌T1~T4分期相应出现的颈淋巴结转移率。结果甲状腺癌T1期颈淋巴结转移率为43.33%,T2期为70.97%,T3期为81.13%,T4期为100%。结论术前经临床触诊、B超及CT检查发现颈淋巴结阳性(N )患者应行功能性颈清扫术。对于颈淋巴结阴性(N0)患者应常规行颈前区(Ⅵ组)淋巴结清扫术,根据术中快速病理检查结果决定是否进一步行功能性颈清扫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早期胃癌手术方式选择和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掌握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为选择合理术式,减少手术创伤和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共105例外科手术切除的确诊为早期胃癌的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以及相关病理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分析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本组共15例患者发生了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14.29%。黏膜下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于黏膜内癌;肿瘤直径大于2cm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于直径小于2cm者;低分化癌的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高分化癌;有淋巴管浸润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没有淋巴结浸润的患者,P值小于0.05。结论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主要与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管浸润与否有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类型关系不大。因此应根据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合理选择早期胃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中段食管癌扩大二野清扫的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从2008年9月至2012年9月对52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以Ivor-Lewis术式为基础进行扩大二野清扫,并对淋巴结转移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52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6.5%(19/52),死亡1例。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50%(26/52)。共清扫淋巴结1 426枚,其中99枚淋巴结发生转移,淋巴结转移度为6.9%;主要集中在颈深组、食管旁、喉返神经旁、隆突下、贲门区和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7.3%、19.2%、7.6%、13.4%、25%和5.7%;转移度分别为15.2%、17.2%、6.1%、19.2%、24.2%和3.0%。早期食管癌和进展期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5%和52.1%,转移度分别为1.9%和7.1%,两者转移率和转移度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78、1.083,P<0.05)。结论胸中段食管癌有广泛转移的倾向,颈深区及上纵隔区域是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区域。Ivor-Lewi术式更方便胸中段食管癌切除和现代二野淋巴结的清扫,并且以此为基础经右胸顶对颈深区淋巴结清扫也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鼻咽部取样活检和颈淋巴结活检对远处转移的影响。方法108例鼻咽癌病人给予放射治疗。69例经鼻咽部取样活检。39例经颈淋巴结取样活检。结果经鼻咽活检病人五年存活率54.7%,远处转移率30.4%。经颈淋巴结活检病人五年存活率33.4%,远处转移率65.5%。结论经颈淋巴结活检可以增加鼻咽癌远处转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鼻咽放疗前曾用中草药外敷颈淋巴结病例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收治的84例放疗前曾经用过中草药外敷颈淋巴结的鼻咽癌病例的临床资料。本组病例随访5年以上。结果 本组病例的5年生存率29.8(25/84),5年内死亡59例,其中远处转移46例,死亡病例的远处转移率7 8%。结论 鼻咽癌放疗前使用中草药外敷颈淋巴结转移灶,不仅毫无价值,还导致远处转移率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彩超在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疑似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患者共67例,所有患者均行颈淋巴结改良型清扫术,术前对患者进行彩超检查,术后则进行病理性检验,判断彩超的诊断准确性。结果67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中,术前彩超结果显示有59例患者发生颈淋巴结转移,颈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性检测结果表明,共有63例患者发生颈淋巴结转移,彩超确诊率为93.7%,彩超检测结果与术后病理性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有2例患者发生颈淋巴结转移复发情况,复发率为3.2%。结论术前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彩超检查,能够较准确地诊断出患者的颈淋巴结转移情况,为颈淋巴结清扫术提供可靠清扫范围,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科学》2016,(15):186-189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诊断中D2-40免疫组化检测和彩超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广东省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甲状腺癌患者设为A组,40甲状腺腺瘤患者设为B组,40例甲状腺组织正常者设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D2-40免疫组化检测和彩超诊断,对比三组患者诊断效果。结果手术病理检查,40例甲状腺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率为100.0%。超声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与术前触诊相比明显较高(P0.05)。A组患者颈淋巴结密度与B组、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临床上彩超诊断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率高,甲状腺癌患者D2-40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时患者颈淋巴结密度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临床可采取D2-40免疫组化染色辅助诊断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诊断,提高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结清除数目与转移关系。方法抽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接受妇科恶性肿瘤疾病治疗的195例患者,其中子宫内膜癌57例,宫颈癌60例,卵巢癌7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淋巴结清除数目与转移关系。结果患者共清扫淋巴结6069枚,阳性转移率为3.91%;142例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22枚,53例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22枚;淋巴结清除数目≥22枚患者的淋巴结阳性转移率为4.25%,高于淋巴结清除数目<22枚的患者(P <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疾病的治疗中淋巴结清除数目对于疾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影响,临床上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数目应以≥22枚/例为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上、中、下段食管癌在食管壁及淋巴系统内转移的规律。方法对472例胸段食管癌行全胸段食管切除加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术。结果全组472例共清扫淋巴结10227枚,平均21.7枚/例,其中1028枚见淋巴结转移,全组27:3例有淋巴结转移,转移率57.8%。胸上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方向主要向上纵隔和下颈部;中段食管癌颈、胸、腹均可发生淋巴结转移;胸下段食管癌主要向腹部转移;472例全胸段食管切除,两切端均未发现癌残留。结论胸中段食管癌应行全胸段食管切除加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术;胸上段食管癌应行纵隔和下颈淋巴结清扫术;胸下段食管癌淋巴结清扫重点在胸腹部,下颈部清扫可酌情施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肩胛舌骨上淋巴清扫术(SOND)治疗临床判断无颈淋巴结转移(cN0)口腔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58例oN0口腔癌患者接受了病灶切除+SOND.TNM分类为T1~T3.分析颌下、颈部淋巴结病理解剖结果、SOND术后并发症、5年内颈部复发转移情况和术后5年生存情况.结果 术后病理证实颈淋巴结转移率18.96%.舌癌、口底癌易发生颈深淋巴结转移.3例出现轻度肩胛综合征,6~12个月后全部恢复.术后5年生存率87.93%.结论 对早期cN0口腔癌SOND是既能有效阻止肿瘤的淋巴转移,义能使术后并发症减少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择区颈淋巴结清扫术和不予清扫的手术方式对cN0期声门上型喉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3例cN0期声门上型喉癌患者随机分为择区颈淋巴结清扫术组(n=52)和不予清扫组(n=51)两组,分别给予相应的治疗。术后随访3年。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结果:52例患者采取择区颈淋巴结清扫术,共清扫淋巴结1126枚,平均21.7枚。共有14例患者检出颈淋巴结转移,占26.9%(14/52)。随着临床分期的提高,cN0患者实际颈淋巴结转移率逐渐增高(χ2=11.451,P=0.010)。转移的152枚淋巴结分布在颈Ⅱ区91枚(59.9%),Ⅲ区42枚(27.6%),Ⅳ区19枚(12.5%)。103例患者3年内共失访9例,随访率为91.3%。3年随访期内共有10例复发。择区清扫组患者3年内复发率为4.2%,不予清扫组为17.4%(χ2=4.321,P=0.038)。择区清扫组1、2年及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5.1%、91.4%和89.2%,不予清扫组为93.9%、86.2%和77.5%。择区清扫组术后生存优于不清扫组(χ2=3.316,P=0.014)。结论:①cN0期声门上型喉癌存在一定的隐匿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并且转移以Ⅱ、Ⅲ区最多见。②采取择区颈淋巴结清扫术既能较大程度的存留颈部的解剖结构,而较不予淋巴结清扫者又具有明显的改善术后生存的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贲门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38例贲门癌患者临床资料及回访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以腺癌为主,SiewertⅢ型占全组的61.3%,SiewertⅠ、Ⅱ和Ⅲ型的胸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4.2%、9.1%和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65.3%、68.7%和72.6%,腹腔淋巴结总转移率达7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型贲门癌5年生存率仅30.9%,明显低于SiewertⅠ型63.3%和Ⅱ型52.5%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贲门癌淋巴结转移具有双向性,但以腹部转移为主,手术时因注意术式选择并注意腹腔淋巴结的彻底清扫。  相似文献   

16.
声门上型喉癌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声门上型喉癌患者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特点和颈部淋巴清扫区域及范围。方法 89例声门上型喉癌颈淋巴结临床诊断阴性患者行喉切除术同时行选择性颈清扫术。对清扫的淋巴结分区域进行病理连续切片观察,明确转移及复发区域。结果 89例患者32例有转移,转移率36%。发现61 枚有转移的淋巴结分布在:Ⅰ区1枚,Ⅱ区42枚,Ⅲ区13枚,Ⅳ区4枚,Ⅴ区1枚,Ⅵ区未见转移。其中Ⅱ、Ⅲ区共55枚,占转移数90.2%。颈部复发6例分别于Ⅱ、Ⅲ、Ⅳ区,复发率6.7%。结论声门上型喉癌患者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率较高,而早期临来诊断较难,故临床处理应积极行选择性区域性颈清扫术,而重点行Ⅱ、Ⅲ区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7.
宋祥华  胡德宏 《安徽医药》2018,22(7):1349-1353
目的 探讨T1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进而指导临床淋巴结清扫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潍坊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276例T1期周围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都进行了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统计淋巴结清扫个数及转移个数,分析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与肺癌的病理类型、大小、原发部位及分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276例肺癌患者中,共清扫出淋巴结4 968枚,平均(4.4±1.7)组,其中有145枚淋巴结发生转移,转移率为2.92%.有58例患者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21.01%,其中区域性淋巴结转移55例,占纵隔淋巴结转移的94.83%.鳞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为18.92%,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为22.8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474,P>0.05).右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与左肺癌比较,上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与下肺癌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04,P>0.05;x2 =0.099,P>0.05).随着T分期的增加,纵隔淋巴结转移率逐渐增大.当肿瘤处于T1a期时未发现纵隔淋巴结转移,T1b期高分化鳞癌患者也未发现纵隔淋巴结转移.高、中、低分化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0.10%、25.49%、29.33%,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4,P<0.05).结论 T1期周围型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的大小及分化程度相关,大多遵循区域性转移的规律,跨区域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较低.T1a期肺癌和T1b期高分化鳞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率较低.根据纵隔淋巴结的转移规律,术中可适当放宽淋巴结的清扫.  相似文献   

18.
魏祥志 《安徽医药》2013,34(7):911-914
目的探讨经腹右径胸扩大二野淋巴结清扫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2008年4月至2012年12月经腹右径胸食管癌根治切除术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淋巴结切除数、平均淋巴结切除数、淋巴结转移率、淋巴结转移度、并发症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58例患者,共清除淋巴结1 375枚,31例患者发现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53.4%(31/58)。共检出128枚阳性淋巴结,淋巴结总的转移度为9.3%(128/1375)。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36.2%((21/58)。结论扩大二野淋巴结清扫不但创伤小,而且能提高淋巴结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谈永飞 《江苏医药》1997,23(2):147-148
自1992年3月~1995年6月我科手术治疗食管胸中段痛120例,均经临床与病理确诊,对其淋巴结转移的可能因素探讨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74例、女46例;年龄30~71岁。均行左剖胸食管癌根治术。术中测量肿瘤长度,观察病理类型,并对各站(组)淋巴结瓶装标记送检。12O例中检测淋巴结阳性59例,总转移率49.2%。送检1102枚淋巴结,其中转移淋巴结202例,转移度18.3%。用X2检验作统计学处理。二、结果1.病理类型与淋巴结转移关系:髓质型、溃疡型、章伞型、缩窄型、腔内型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1.3yip(41/SO)、50.O呢(ly24)、3…  相似文献   

20.
景钊  龚玲  董磊  邹长林  李文峰 《江西医药》2006,41(8):588-590
目的探讨年轻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年轻宫颈癌根治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年轻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盆腔淋巴结总转移率为31.7%.以闭孔淋巴结转移率最高。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宫旁侵犯及脉管浸润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多因素分析发现.临床分期和脉管浸润为年轻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结论临床分期晚、存在宫旁侵犯、肌层浸润≥1/2及存在脉管浸润为年轻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可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