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的安全性,分析出血、气胸的高危因素,总结降低出血及气胸发生率的操作技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0年4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285例肺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性别、年龄、肿块大小、距胸膜距离、穿刺角度、穿刺深度、穿刺次数、有无肺基础疾病、病灶位置、患者体位等相关因素分为不同分类资料,χ2检验分析各统计资料之间在出血和气胸发生率有无差异性,logistic回归分析出血及气胸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285例接受CT引导下肺活检穿刺术患者,出血52例(52/285,18.25%),气胸43例(43/285,15.09%)。单因素检验分析显示术后出血在肿块距离胸膜的距离及穿刺针穿刺深度不同组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术后发生气胸在病灶距离胸膜距离、穿刺深度、穿刺次数、肺基础疾病组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穿刺距离为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肺基础疾病、穿刺次数及穿刺距离是发生气胸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CT引导下肺活检穿刺安全性高,严重并发症较少,有肺基础疾病、穿刺距离远、穿刺次数多是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发生出血及气胸的主要危险因素,降低穿刺次数,避开肺大泡、空洞,选择相对较短的穿刺路径可有效降低肺穿刺活检的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1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灶大小、进针深度、穿刺针在胸腔内停留时间及灶周有无肺气肿,并按照病灶大小及进针深度、穿刺针在胸腔内停留时间及灶周有无肺气肿进行分组,分析术后并发气胸和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主要并发症为气胸和出血:并发气胸19例(14.07%),其中17例患者为少量气胸、2例患者为中量气胸;并发出血23例(17.04%),其中大部分为痰中带血或少量咯血,无中等量咯血、大咯血及穿刺相关死亡病例.术后并发气胸、出血与年龄和性别无关(P>0.05);与病灶大小、进针深度、灶周肺气肿和留置时间有关(P<0.05):病灶越小、进针越深、灶周有肺气肿、穿刺针在胸腔内停留时间越长,气胸和出血的发生率越高.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术后并发症主要为气胸和出血,并发症的发生与病灶大小、进针深度、灶周有无肺气肿、穿刺针在胸腔内的停留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多层螺旋CT MPR重建技术在肺结节非平面进针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于本院行胸部CT高度怀疑肺原发恶性肿瘤或转移瘤结节灶,且穿刺扫描发现因肋骨阻挡、或穿刺路径中存在较粗血管、支气管、叶间裂、肺大泡等无法在同病灶XY平面皮肤点进针患者71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32)与对照组(n=39).实验组穿刺前、中利用MPR重建技术指导穿刺针在XY轴及Z轴的位置及进针、调针方向;对照组仅确定穿刺针在XY轴的穿刺角度,Z轴穿刺位置及穿刺角度凭术者经验选择;应用全自动活检针进行经皮穿刺活检,以肉眼观察成功穿刺至病灶组织为判断标准.比较两组穿刺时间、穿刺调针次数及穿刺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穿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穿刺调针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气胸发生率、穿刺针道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PR重建技术在肺结节非平面进针穿刺活检中能明显缩短穿刺时间、减少调整穿刺针次数,并减少CT扫描次数从而降低患者辐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并发气胸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86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6例患者中28例(15.05%)并发气胸,单因素分析示,肺气肿患者气胸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肺气肿患者;病灶<3 cm者气胸发生率明显高于病灶≥3 cm者;病灶距胸壁距离≥2 cm者气胸发生率高于病灶距胸壁距离<2 cm者;病灶位于肺下叶者气胸发生率高于病灶位于上、中叶者(P<0.05);多因素分析示,肺气肿、病灶直径<3 cm、病灶位于肺下叶是经皮肺穿刺并发气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气胸容易发生在肺气肿、病灶大小<3 cm及病灶位于肺下叶者.  相似文献   

5.
CT引导下细针多方向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周围性肿块的诊断价值,探讨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方法: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肺部占位性病变60例,均采用切割针和自动枪取材,分析诊断正确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结果:本组60例全部取得有效标本,穿刺成功率为100%。58例获得准确诊断,包括原发性肺癌49例、结核3例、炎性假瘤2例、转移瘤2例、结节病1例、肺曲菌病1例,诊断正确率为96.6%。并发气胸8例,出血10例。气胸及出血的发生与穿刺针通过含气肺组织的长度均有明显关系(P<0.01),气胸的发生与患者肺气肿的存在无明显关系(P>0.05),位于肺野内带的病灶较外带病灶更易发生出血(P<0.01)。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操作简便、安全,诊断准确性高。术前准确定位,分步进针,熟练的技术操作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应用于肺门肿块检查的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136例在我院行肺门肿块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患者的病史资料,对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主要并发症为气胸和出血,发生率分别为为16.9%、14.0%。穿刺次数(OR=1.036,95% CI:1.025~1.047)、穿刺时间(OR=2.015,95% CI:1.055~3.849)是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OR=1.275,95% CI:1.125~1.445)、穿刺次数(OR=2.253,95% CI:1.026~4.947)、穿刺时间(OR=3.365,95% CI:1.232~9.191)、穿刺深度(OR=2.336,95% CI:1.154~4.729)是气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穿刺次数、时间及深度是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因素,临床上需要引起重视。【关键词】 肺肿瘤;活组织检查;CT;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周光荣  谢智峰 《四川医学》2006,27(10):1037-1038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栓的方法及安全性。方法对60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该方法穿刺活栓总的诊断准确率95%(57/60),气胸发生率25%(15/60),出血发生率13%(8/60)。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栓术是一项对肺肿块诊断准确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操作易掌握的诊断技术;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发生率以气胸和出血多见,发生率随穿刺针经过肺组织的深度和穿刺次数的增加而增加,病灶越小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的安全性及其影响因素,获得并发症发生的预测方程。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02年3月至2009年7月进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的住院患者。总结患者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并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获得并发症发生的预测方程。结果共入选281例次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其中157例出现并发症,包括气胸91例(32.4%)、出血97例(34.5%)、皮下气肿6例(2.1%)。气胸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病变所在肺叶、病变深度、穿过胸膜次数。出血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患者年龄、病变大小、病变深度。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别获得预测气胸和出血发生可能的两个预测方程,气胸预测方程的敏感度为80.0%,特异度为62.4%,出血预测方程的敏感度为67.4%,特异度为88.8%。结论病变所在肺叶、病变深度、穿过胸膜次数是气胸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年龄、病变大小、病变深度是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获得的气胸和出血预测方程,有助于预先评估患者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以利于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percutaneous transthoracic needle biopsy,PTNB)诊断肺部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focal ground-glass nodule,fGGN)失败及引起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CT引导下PTNB诊断fGGN的相关资料,记录其诊断失败(取材不成功、假阳性及假阴性)的病例、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诊断失败病例均为假阴性(n=9),12例发生气胸,16例发生少量出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变大小≤10 mm、GGO百分比>90%、针道距离>9 cm为诊断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病变大小≤10 mm、病变位于下叶、GGO百分比>90%、针道距离>9cm、穿过胸膜的次数>2次、沿针道存在肺气肿为气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病变大小≤10 mm、病变位于下叶、GGO百分比>90%、针道距离>9 cm为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T引导下PTNB可作为fGGN重要的临床诊断方法之一,但需警惕诊断失败、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并发症的种类及引起并发症的各种相关因素.方法:分析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153例在穿刺手术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探讨导致并发症的因素,并行趋势分析.结果:153例均穿刺成功,病理结果诊断明确,有并发症发生114例,其中气胸67例,肺出血38例,纵膈及皮下气肿6例,胸膜反应3例.气胸与胸膜夹角、病灶深度、病灶大小、针调整次数等影响因素相关,肺出血与病灶深度、病灶大小、及是否损伤气道等因素密切相关,二者的趋势分析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气胸和肺出血是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主要影响因素为病灶深度、病灶大小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切割活检术对肺部≤36cm结节定性诊断的价值,探讨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方法收集本院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肺部占位性病变病例,均采用切割针和自动枪取材,分析诊断正确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本组36例,取得有效标本34例,总的穿刺成功率为94.44%,其中1次穿刺成功32例(成功率为88.89%),2次穿刺成功2例。31例获得准确诊断,包括原发性肺癌27例、结核1例、炎性假瘤1例、淋巴瘤1例、转移瘤1例,总的诊断正确率86.11%。并发气胸4例(11.11%),出血14例(38.89%),出血并气胸同时发生2例(5.56%)。气胸、出血的发生与穿刺针通过含气肺组织的长度成正相关,气胸的发生与患者肺气肿的存在和2次穿刺相关,位于肺野内带的病灶较中、外带病灶更易发生出血。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切割活检操作简便、安全,诊断准确性高。术前准确定位,分步进针,熟练的技术操作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6月期间在笔者医院放射科接受诊疗的6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基本资料、穿刺成功率、病理诊断结果、肺穿刺活检并发症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有625例患者, 患者年龄39~86岁, 平均年龄62.71±10.18岁。其中, 男性416例, 女性109例。625例患者均CT引导肺穿刺确诊均为周围型肺癌。总的穿刺成功率为100%。625例患者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 占78.40%, 腺鳞癌和鳞癌分别占9.28%和5.28%。本次研究625例患者肺穿刺活检主要并发症为气胸和咯血。病灶直径≤2cm、进针深度>3cm、穿刺针数≥3针、操作者经验不足(95%CI:2.217~19.281)等因素和并发气胸、咯血密切相关。合并COPD(95%CI:2.516~12.079)与并发气胸密切相关。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用于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可提高诊断准确率。肺穿刺术中常见并发症有咯血和气胸, 与病灶直径、进针深度、穿刺针数、操作者经验、是否合并COPD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对216例行CT引导下肺活检术,根据患者的配合、穿刺点的选择、穿刺针粗细的选择等因素,分析2种最常见的并发症气胸、出血的原因。结果:并发症48例(15.7%),其中气胸22例(10.2%),肺出血12例(5.6%),无1例严重并发症。结论:对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的并发症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气胸发生的危险因素,以期最大程度减少术后气胸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于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597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通过Pearson卡方检验、连续性矫正卡方检验、Wilcoxon(Mann-Whitney)秩和检验对穿刺活检术受检者的基本参数、病灶因素、操作因素等进行组间比较,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的系数估计及假设检验对以上数据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组数据中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161例发生气胸,发生率为26.97%。组间比较结果:年龄(Z=1.9714;P=0.0487)、病灶长径(Z=3.8230;P<0.01)、病灶深度(Z=2.1687;P=0.0301)、穿刺体位( 2=29.1957;P<0.01)、经肺( 2=11.9667;P<0.01)、经叶间裂( 2=23.3530;P<0.01)、经间隔旁气泡( 2=29.9700;P<0.01)。logistic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与组间比较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肺穿术后气胸发生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病灶长径(反向)、病灶深度、穿刺体位(俯卧位)、穿刺经肺、经叶间裂、经间隔旁气泡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如何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9年8月于我院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患者187例,就其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正确率为97.86%;86例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6。74%,肺内出血57例(14.63%),气胸31例(8.54%),肺出血合并气胸13例(6.95%),其中1例气胸肺压缩约15%,呼吸困难7例(3.74%),咯血4例(2.14%);导致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为较小的穿刺病灶(P=0.001,01t=4.518)、较大的年龄(p=0.042,OR=1.253)、较深的穿刺深度(P=0.028,OR=6.712)、病灶周围有肺气肿(P=0.003,011=5.726)、较粗的穿刺针(P=0.040,OR=12.483)。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疾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应做好相关预防措施,努力减少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对肺门部不超过3.0 cm结节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7月—2020年2月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阴性的肺门部结节患者行CT引导下穿刺肺活检的病例资料,记录病灶大小、病灶形态、穿刺径路长度、穿刺针进针角度、切割次数、有无肺气肿及并发症等情况并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入组患者64例,均在CT引导下完成穿刺活检,其中腺癌29例、鳞癌14 例、小细胞肺癌 5例、特异性感染2例、混合性癌6例及转移癌1例,未能明确诊断病变7例。穿刺技术取材准确率为98.44%(63/64),灵敏度98.21%(55/56),假阴性率1.79%(1/56)。并发症主要为少量气胸及针道周围的出血灶,发生率分别为15.63%(10/64)、43.75%(28/64),穿刺径路长度为两种并发症发生共同影响因素,年龄和性别与气胸发生相关(P=0.035,P=0.003),切割次数及病灶形态与肺内出血的发生相关(P=0.019,P=0.009)。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对肺门结节的诊断准确率高,安全性较高,对临床诊疗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吕敏文  袁学文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1):1008-1010
目的探讨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价值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008年我院92例肺部结节或肿块经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男70例,女22例,年龄为30岁~72岁,病灶直径2cm~10cm。用美国Marconi select sp CT机,穿刺针全部使用16~20G针、柄可拆分的精细活检针。穿刺后行细胞学、病理学检查。结果92例中取得满意组织并确诊的86例。其中5例出现少量气胸,针道出血5例,少量咯血4例。结论肺部肿物患者行CT导向下穿刺活检是一种对临床诊断较为可靠、满意的方法,并发症较少、较轻。  相似文献   

18.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的原因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对300例诊断不明的肺部结节病变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分析主要并发症的发生因素,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措施。结果300例均穿刺成功,并发症主要为气胸39例(13%),肺出血63例(21%)。气胸与病灶大小,部位及有无肺气肿有关,出血与病灶大小及部位有关。少量气胸或少量出血无需处理,大量气胸需置管引流。结论对于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并发症,应以预防为主,而预防的关键在于术前准确的定位,以及术中熟练的操作。  相似文献   

19.
经胸壁穿刺肺活检15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胸壁细针穿刺肺活检通常用于支气管镜不能达到的孤立外周肺内病变 ,大多数细针穿刺应用于怀疑有恶性肿瘤的病变。这种检查方法对恶性肿瘤有很高的敏感性 ( 90 % )和特异性 [1 ]。但是 ,此项检查是有创伤性的 ,气胸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8%~ 61% ) ,其次为出血、空气栓塞、针道肿瘤种植等 ,出血是最危险的并发症[2 ] 。现将我院 3年来经胸壁穿刺肺活检 15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 15例 ,其中男 11例 ,女 4例 ,年龄 42~ 65岁 ,平均年龄 49.5岁 ,均拍正侧位胸片 ,12例做胸部 CT,病灶最小直径2 .3cm,最大 16cm,肿块距皮肤穿刺点最大距离8cm,其中经 CT引导下穿刺 9例 ,B超引导下 2例 ,X线透视下定位穿刺 4例。发生气胸 3例 ,经皮肺穿刺术后 0 .5~ 3h透视发现气胸 ,其中 2例患者渐感胸闷、气短 ,1例经胸腔排气治疗治愈 ,2例自行愈合、吸收。无大出血发生。2 操作方法 备好穿刺针 ,常规皮肤消毒局麻 ,在 X线透视或 CT或超声波引导下 ,确定病变位置 ,避开大血管 ,以单一路径穿刺胸壁多次取样 ,吸出物送微生物或细胞...  相似文献   

20.
探究常规CT引导、强化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以及支气管内超声引导经支气管镜肺穿刺活检(EBUS-TBLB)在肺周围型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 年1 月-2014 年1 月该院452 例肺周围型病灶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肺活检方法不同,分为常规CT 引导组180 例、强化CT 引导组132 例、EBUSTBLB组140 例,比较3 种活检方法取材满意率、肺癌确诊率、并发症发生率、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EBUS-TBLB 组和强化CT 引导组在气胸发生率、咯血或咯血增大率方面低于常规CT引导组( p<0.05)并且EBUS-TBLB 组气胸发生率低于强化CT 引导组( p<0.05);3 种穿刺活检方法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较高。影响因素分析:在常规CT引导组,病灶大小与气胸发生率及咳血或咳血增大率相关(p <0.05),在常规CT 和强化CT引导组,病灶和胸壁的距离与气胸发生率相关( p<0.05)。结论常规CT 引导、强化CT引导经皮肺穿刺及EBUS-TBLB均可作为肺周围型病变的诊断手段,其中EBUS-TBLB损伤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