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8年~2010年在新疆地区部分三级医院确诊的PD汉族患者120例,同时选取健康对照组做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农药接触史、重大精神创伤史与PD呈正关联(OR>1);吸烟史、饮用井水史及喝茶史与PD呈负关联(0<OR<1).结论 农药接触史及重大精神创伤史是PD的危险因素;吸烟史、饮用井水史及喝茶史是PD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DJ-1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P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检索知网、万方、Web of Science、Pub Med、EMBASE和Cochrane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01年01月01日至2017年01月01日。确定文献纳入排除标准,并采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进行质量评估,提取高质量文献的有用部分,使用stata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收集到2895组病例和2817组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帕金森病患者中,DJ-1基因g.168_185del缺失突变(OR=1.26,95%CI:1.06~1.50,P0.05)和c.G293A点突变(OR=2.74,95%CI:1.22~6.16,P0.05)均为PD的危险因素。在g.168_185del与PD相关性研究的亚组分析中,发现非中国人群g.168_185del多态性也是PD的危险因素(OR=1.41,95%CI:1.14~1.73,P0.05),但在中国人群中未发现其相关性(OR=0.98,95%CI:0.72~1.34,P0.05)。c.G293A与PD相关性病例对照研究中均为非中国人群,故未进行亚组分析。结论DJ-1基因g.168_185 del缺失突变和c.G293A点突变是PD的易感因素,但本Meta分析未发现DJ-1基因g.168_185 del缺失突变和c.G293A点突变与中国人群PD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与脑肿瘤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以帕金森病,肿瘤和癌症,以及PD,Parkinson's disease,tumor,cancer,neoplasm等中英文检索词,计算机检索1965年1月-2016年7月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Web of Science、荷兰医学文摘、Cochrane图书馆,以及中国知网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数据库收录的关于帕金森病与脑肿瘤发病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同时辅助手工检索,采用Newcastle-Ottawa量表和Stata 12.1软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共获得1832篇文献,经剔除重复和不符合纳入标准者,最终纳入11项临床研究共350 632例帕金森病患者。Meta分析显示:帕金森病患者脑肿瘤发病风险高于健康人群(OR=1.370,95%CI:1.120~1.690;P=0.003),剔除2篇低质量文献后结论仍一致(OR=1.360,95%CI:1.080~1.720;P=0.008);根据发病顺序和地域分层分析,仅帕金森病后脑肿瘤发病风险高于健康人群(OR=1.430,95%CI:1.120~1.830;P=0.004),欧洲(OR=1.420,95%CI:1.290~1.560;P=0.000)和亚洲的中国台湾地区(OR=2.590,95%CI:1.730~3.880;P=0.000)帕金森病患者脑肿瘤发病风险均高于健康人群。漏斗图以及Begg法(P=0.583)和Egger法(P=0.985)证实发表偏倚较小。结论帕金森病患者脑肿瘤发病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帕金森病(PD)危险因素和临床分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病例组为2004年1月~2013年12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259例PD患者,收集社会人口学资料、阳性家族史、农药接触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饮茶史和首发症状,同期收集性别、民族、年龄与其相匹配的对照组260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PD患者中震颤型占54.8%,强直-少动型占34.7%,混合型占10.4%,震颤型中汉族占62.7%、维吾尔族占32.4%,其他民族占4.9%,强直-少动型中汉族占72.2%、维吾尔族占22.2%及其他民族占5.6%,混合型中汉族占96.3%、维吾尔族占3.7%及其他民族占0%。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饮酒、饮茶、农药接触史及职业与PD发病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吸烟、饮酒、饮茶与PD呈负相关(OR=-0.995、P=0.000,OR=-0.592、P=0.011,OR=-1.182、P=0.000),可能是PD保护因素。农药接触史及职业与PD呈正相关(OR=0.888、P=0.004,OR=1.407、P=0.000),可能是PD危险因素。进一步将PD可能危险因素与临床分型做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农药接触史者易表现为震颤型(P<0.05)。结论临床分型以震颤型为主,不同民族所占比例不同,吸烟、饮酒、饮茶可能为PD保护因素,农药接触史及职业可能为PD危险因素,农药接触史为震颤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本市社区高龄MCI患者认知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由629例患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社区老年人群组成随访队列,按年龄、性别进行匹配,3次随访后为认知减退组(n=275)和对照组(n=354),Logistic回归分析认知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结果认知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增加(OR=2.057,95%CI:1.125~3.762)、高血压史(OR=3.128,95%CI:1.616~6.055)、糖尿病史(OR=3.143,95%CI:2.043~18.642)、高血脂史(OR=2.812,95%CI:2.812~13.544),保护因素有文化程度(OR=0.726,95%CI:0.633~0.833)。结论年龄增加、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血脂史是高龄MCI患者认知减退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高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20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D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饮酒、吸烟、饮茶、脑力劳动、杀虫剂接触史与PD发病有关,而PD发病与文化程度、高血压病史、2型糖尿病、阳性家族史等无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表明,无饮茶史、有杀虫剂接触史和无吸烟史是PD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无饮茶史、有杀虫剂接触史和无吸烟史是PD发病的危险因素,对这些危险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可能预防PD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纳洛酮治疗急性重症颅脑损伤(sTB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VIP)、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等。纳入纳洛酮对比安慰剂治疗急性重症颅脑损伤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9个RCT,共2 33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早期疗效方面,纳洛酮组对比安慰剂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心率异常发生率优势比(OR)为0.30,0.21,0.43,95%可信区间(95%CL);P0.00001,血压异常发生率[OR=0.25,0.17,0.36,95%CI;P0.00001],高颅压控制率[OR=0.35,0.23,0.54,95%CI;P0.00001];②中期疗效:两组患者GCS评分、GOS评分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0 d GCS评分[OR=1.76,1.55,1.97,95%CI;P0.00001],语言、运动障碍发生率[OR=0.65,0.43,0.98,95%CI;P=0.04],重残率[OR=0.47,0.30,0.73,95%CI;P=0.0001];③随访死亡率:纳洛酮组明显低于安慰剂组,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OR=0.51,0.38,0.67,95%CI;P0.00001]。结论国内现有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结果显示,纳洛酮在早期能有效降低呼吸异常、血压异常的发生率,还能有效控制颅内高压症状,在远期可显著改善患者GOS评分、降低死亡率。纳洛酮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intracranial artery,stent,restenosis,risk factors,predictors等英文词汇计算机检索1990年1月1日-2017年8月1日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Pub Med)、荷兰医学文摘(EMBASE/SCOPUS)、Cochrane图书馆等数据库收录的关于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相关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采用Newcastle-Ottawa量表(NOS)、Rev Man 5.3统计软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共获得305篇文献,经剔除重复和不符合纳入标准者,最终纳入16项高质量(NOS评分≥6分)临床研究共计1102例患者(包括245例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和857例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无支架内再狭窄患者)。Meta分析显示,糖尿病(OR=1.880,95%CI:1.290~2.740;P=0.001)、病变狭窄长度10 mm(OR=3.550,95%CI:1.160~10.850;P=0.030)、前循环病变(OR=1.680,95%CI:1.170~2.420;P=0.005)、术后残留狭窄率≥30%(OR=3.290,95%CI:1.460~7.410;P=0.004)和使用金属裸支架(OR=4.290,95%CI:1.130~16.260;P=0.030)是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病变狭窄长度10 mm、前循环病变、术后残留狭窄率≥30%和使用金属裸支架是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临床医师应重视相关危险因素,进一步减少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视幻觉(VHs)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根据是否有VHs将367例PD患者分为VHs组及无VHs组。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Hoehn-Yahr(H-Y)分期、非运动症状问卷(NMS-Quest)、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的PD相关病情。结果 VHs组62例(16..9%),其中46例为复杂VHs(74.2%)。与无VHs组比较,VHs组患者病程显著延长,H-Y分期、UPDRSⅢ评分、多巴胺激动剂使用率显著增高(P0.05~0.01)。与无VHs组比较,VHs组患者NMS-Quest总分(除幻觉项)、消化道症状、近记忆/注意力减退、睡眠障碍得分显著升高(均P0.01),MoCA总分、注意力、抽象思维和定向力评分及PDSS量表评分显著降低(P0.05~0.01)。两组间HAMD及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程(OR=1.081,95%CI:1.017~1.148,P=0.012)、使用多巴胺激动剂(OR=1.894,95%CI:1.031~3.482,P=0.040)、近记忆/注意力减退(OR=1.582,95%CI:1.148~2.179,P=0.005)、睡眠障碍(OR=1.388,95%CI:1.111~1.735,P=0.004)是VHs的危险因素;抽象思维(OR=0.620,95%CI:0.391~0.985,P=0.043)、定向力(OR=0.421,95%CI:0.181~0.977,P=0.044)是VHs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VHs是PD患者常见的一种非运动性症状,其发生与PD病程、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睡眠质量以及认知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饮茶同原发性帕金森病(PD)的关系。方法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调查在北京地区55岁以上PD患病率调查中确诊及2002年8月至2003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帕金森研究中心诊治的病人共114例;以及性别、民族及居住地与其匹配的对照205例。采用统一的危险因素结构式问卷和诊断标准对所有对象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和个人的生活习惯:饮茶、吸烟、饮酒及一级亲属的家族史因素与PD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对有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饮茶与PD关系的单因素分析中,以非饮茶人群为对照,饮茶者患PD的比值比(OR)为0.23(95%CI:0.14,0.62;P<0.01)。经多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后,饮茶者的OR值为0.199(95%CI:0.114,0.345;P<0.001)。结论北京地区居民中饮茶与帕金森病呈显著负相关联,为PD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TIA后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84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TIA后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与无缺血性脑梗死组比较,缺血性脑梗死组高龄(≥60岁)、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有吸烟、饮酒史的比率显著升高(P0.05~0.01),性别及高血脂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无缺血性脑梗死组比较,缺血性脑梗死组发作时间≥30 min、发作次数≥3次、病程≥24 h(P0.05~0.01),而TIA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吸烟、饮酒史与TIA进展为缺血性脑卒中呈正相关(OR=29.799,95%CI:2.189~405.569,P=0.011;OR=0.649,95%CI:0.038~6.850,P=0.005;OR=8.569,95%CI:1.314~55.862,P=0.025;OR=0.158,95%CI:0.025~0.980,P=0.048)。结论高龄、高血压、糖尿病、有吸烟饮酒史是TIA发展为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分析导致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颅内动脉瘤患者200例,共检出颅内动脉瘤260个,根据动脉瘤的破裂与否分为破裂组200例和未破裂组60例,对比分析2组临床资料及动脉瘤相关特征,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然后采用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危险因素有动脉瘤家族史(OR=14.335,95%CI=3.172~64.785)、吸烟史(OR=18.225,95%CI=4.428~75.034)、后交通动脉瘤(OR=4.264,95%CI=1.642~11.071)、中等动脉瘤(OR=5.640,95%CI=2.331~213.640)。结论导致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包括动脉瘤家族史、中等动脉瘤、后交通动脉瘤和吸烟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唐山市工人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期认知功能正常者为对照组。对比VCIND组和对照组的血管病危险因素、生化指标、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VCI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VCIND组115例,对照组147例。VCIND组患者高血压(73.9%vs 53.1%,P=0.001)及既往卒中史(60.9%vs 34.7%,P0.001)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VCIND组空腹血糖(P0.001)、同型半胱氨酸(P0.001)、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22)。VCIND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80±0.39)pg/ml vs(2.90±0.27)pg/ml,P=0.043]。多因素分析显示,卒中病史[比值比(odds ratio,OR)6.461,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2.835~14.725,P0.001]、同型半胱氨酸(OR 15.726,95%CI 7.198~34.358,P0.001)、血糖水平(OR 1.864,95%CI 1.367~2.541,P0.001)是VCIND的独立危险因素,而FT3(OR 0.351,95%CI0.192~0.647,P0.001)是VCIND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卒中病史、高血糖水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VCIND的独立危险因素,而FT3是VCIND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BST1基因rs4698412、rs11931532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中国人群帕金森病(PD)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江苏地区168例PD患者(PD组)及196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PD患者进行基因型测序,探讨BST1基因rs4698412、rs11931532位点的SNPs与PD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PD组BST1基因rs4698412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38,95%CI:1.02~1.86,P=0.037),PD组AA+AG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75,95%CI:1.13~2.71,P=0.011)。分层分析结果示早发型PD组AA+AG基因型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OR=3.12,95%CI:1.23~7.99,P=0.013)。结论 BST1基因rs4698412位点的SNPs与中国人群PD发病有关,A等位基因可能是早发型P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Rs3025039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关联性。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Wed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lsevier、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中关于VEGF Rs3025039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关系研究,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研究,其中10项研究均为亚洲人群。包括病例3597例,对照2748例。分析结果显示:(1)VEGF Rs3025039 T/C等位基因、TT/CC基因型、遗传显性模式和隐性模式的合并OR值以及95%CI分别是1.25(1.15~1.37)、1.38(1.08~1.76)、1.26(1.03~1.54)和1.33(1.06~1.68),均P0.05;(2)杂合基因型CT相对于CC的合并OR值及95%CI为1.12(0.86~1.46),P=0.40;(3)在显性模式下,脑梗死组纳入7项研究(OR=1.31,95%CI 1.01~1.70),脑出血组纳入3项研究(OR=1.09,95%CI 0.68~1.73),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组纳入3项研究(OR=1.36,95%CI 0.74~2.51),小动脉闭塞型组纳入4项研究(OR=1.25,95%CI 0.90~1.73),均P0.05。结论 VEGF Rs3025039 T位点多态性可能增加脑卒中风险,特别在中国等亚洲人群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脑微出血(CMB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28例完成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的原发性P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15.6%的PD患者合并CMBs,其中单纯脑叶CMBs占55%,深部或幕下CMBs占45%。CMBs组年龄、高血压及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比率显著高于无CMBs组(P0.05~0.01)。二元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84,95%CI:1.023~1.149,P=0.007)、高血压(OR=3.210,95%CI:1.129~9.198,P=0.030)是PD合并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单纯脑叶CMBs组年龄、病程显著高于非单纯脑叶CMBs组(P0.05~0.01)。二元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PD患者合并单纯脑叶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21,95%CI:1.035~1.214,P=0.005)。深部或幕下CMBs组高血压比率显著高于非深部或幕下CMBs组(P0.05)。二元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是PD患者合并深部或幕下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OR=6.027,95%CI:1.459~26.40,P=0.013)。结论年龄、高血压是PD患者CMBs发生的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可能可以减少早中期PD患者CMB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研究社区5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饮茶习惯与痴呆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对≥50岁的社区居民进行全套神经系统体检、神经心理测试,根据国际统一的诊断标准诊断痴呆和MCI。采用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饮茶习惯,包括开始饮茶的年龄,饮茶的量和种类等。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饮茶各因素与痴呆和MCI的相关性。结果完成全部测试项目的 3 756名研究对象中,159名(4.2%)诊断为痴呆,696名(18.5%)诊断为MCI。单因素分析中,饮茶、每月饮茶量、饮用绿茶及每月饮用绿茶量4个因素在痴呆组、MCI组和认知正常组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分析校正多个变量后发现:饮茶是痴呆(OR=0.352,95%CI:0.197~0.629)和MCI(OR=0.740,95%CI:0.602~0.910)的保护因素;每月饮茶量多是痴呆(OR=0.847,95%CI:0.727~0.988)的保护因素;饮用绿茶是痴呆(OR=0.318,95%CI:0.171~0.591)和MCI(OR=0.738,95%CI:0.595~0.916)的保护因素;每月饮用绿茶量多是痴呆(OR=0.829,95%CI:0.709~0.971)的保护因素。结论老年人有规律饮茶,尤其是绿茶,可以预防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E-选择素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E-选择素基因S128R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 资料来源:计算机检索PubMed,Elseiver, Ovid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为1998-01/2010-12。 资料选择:纳入E-选择素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纳入文献由两名作者进行质量评价,经严格筛选后,采用RVEMAN 5.1统计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并进一步进行异质性检验及偏倚评估。 结局评价指标:E-选择素基因S128R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 结果:共纳入6篇病例-对照研究,各研究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数之间无异质性,未见明显发表偏倚。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缺血性卒中组(AC+CC)/AA基因型的OR=1.93, 95%CI为1.55~2.41, Z=5.80, P<0.00001;等位基因频数C/A的OR=1.80, 95%CI为1.47~2.22, Z=5.59, P<0.00001。对研究中国人群的4项研究进行meta分析发现(AC+CC)/AA基因型的OR=2.36, 95%CI为1.68~3.31, Z=4.99, P<0.00001;等位基因频数C/A的OR=2.25, 95%CI为1.63~3.12, Z值=4.80, P<0.00001。 结论:E-选择素基因S128R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相关,AC、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是缺血性卒中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研究饮酒与脑出血的关系。 方法运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在线检索Ovid、MEDLINE、EMBASE等英文数据库及CNKI、万方等中文数据库自建库至2019年5月收录的饮酒与脑出血发生风险相关的文献,并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采用RevMan5.3和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研究共纳入文献10篇。Meta分析显示出饮酒与脑出血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85,95%CI:0.73~0.98,P=0.02),少量到中等量饮酒与脑出血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69,95%CI:0.60~0.79,P<0.001),大量饮酒与脑出血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41,95%CI:1.06~1.89,P=0.02);女性饮酒与脑出血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59,95%CI:0.48~0.72,P<0.001),男性饮酒与脑出血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10,95%CI:0.89~1.14,P=0.95)。高加索人群中饮酒是脑出血发生的保护性因素(OR=0.77,95%CI:0.61~0.97,P=0.03)。 结论饮酒与脑出血发生具有相关性,大量饮酒能明显增加脑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水岭脑梗死(CWI)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91例CWI患者分为进展组和未进展组,比较两组的危险因素,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未进展组比较,进展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发热、不稳定斑块、血管重度狭窄比率及低密度脂蛋白(LDL)、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热(OR=2.497,95%CI:1.097~5.687,P=0.029)、不稳定斑块(OR=3.612,95%CI:1.608~8.116,P=0.002)、血管重度狭窄(OR=3.485,95%CI:1.624~7.477,P=0.001)、LDL(OR=1.381,95%CI:1.030~1.850,P=0.031)和Hcy(OR=1.080,95%CI:1.015~1.149,P=0.015)是CWI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发热、不稳定斑块、血管重度狭窄和LDL、Hcy水平升高是CWI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时识别以上因素可以早期预测病情发展,加强对其控制可能会减少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