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普瑞巴林添加治疗部分性癫(癎)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平行设计添加治疗的方法,确诊为有部分性癫(癎)发作的225例癫(癎)患者,被随机分配入普瑞巴林治疗组(114例)与安慰剂组(111例).在6周前瞻性基线期后,采用灵活剂量的普瑞巴林(150~600 mg·d-1)添加治疗成人部分性癫(癎)发作.主要疗效指标:部分性癫(癎)发作28 d-反应率.次要疗效指标:部分性癫(癎)发作28d-减少率、临床疗效评价、16周内癫(癎)无发作和发作减少率≥50%的病例比例、第13~16周癫(癎)无发作和发作减少率≥50%的病例比例以及临床疗效总评量表评分;并观察研究药物的安全性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普瑞巴林组部分性癫(癎)发作28 d-反应率(-40.24±37.88)%,显著高于安慰剂组(-22.84±37.61)%(F=15.063 9,P=0.000 l).普瑞巴林组和安慰剂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0.53%和47.75%,组间无显著差异;但普瑞巴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安慰剂组高(45.61% vs 23.42%,P=0.000 7),主要不良反应有头晕、嗜睡、视物模糊、乏力等.结论 普瑞巴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安慰剂组.普瑞巴林作为部分性癫(痈)发作的添加药物有确定的疗效,安全耐受性较好,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新型抗癫药物左乙拉西坦(Lev)作为添加治疗对难治性部分性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43例确诊有癫部分性发作的成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Lev治疗组与安慰剂组,Lev治疗16周后比较两组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并用QOLIE-31量表对两组癫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定,所有患者在转入Lev开放性治疗6个月后再次进行QOLIE评估。结果:16周治疗期末Lev组癫部分性发作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当;Lev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安慰剂组,两组患者转入开放性治疗6个月后,生活质量均显著改善。结论:Lev作为添加用药治疗成人难治性部分性癫发作,显著减少发作频率、安全耐受性较好,能够提高癫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唑尼沙胺作为添加治疗癫(癎)部分性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确诊为有癫(癎)部分性发作的217例癫(癎)患者,随机分配入唑尼沙胺治疗组(n=111)与安慰剂组(n=106)进行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平行设计添加治疗.在3个月回顾性基线期后,给予患者初始剂量唑尼沙胺(100 mg/片)或安慰剂每次1片,每日1次口服,4周内递增至每次2片,每日2次.分别在治疗0、2、4、8、12和16周时进行随访.主要疗效指标为治疗结束后与基线期比较发作次数减少的中位百分比;次要疗效指标为发作次数减少大于50%的比例.同时观察研究药物的安全性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总发作次数减少率中位数在唑尼沙胺组为33.33%,安慰剂组为0;唑尼沙胺组总发作次数减少>50%者38例(34.23%),安慰剂组21例(19.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3=5.7159,P=0.0168).唑尼沙胺组治疗后无发作13例(11.71%),有效25例(22.52%),临床有效率为34.23%;安慰剂组无发作5例(4.72%),有效16例(15.09%),临床有效率为19.81%,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4701,P=0.0135).唑尼沙胺组与安慰剂组比较,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唑尼沙胺组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思睡、乏力、食欲下降、胃肠道不适、失眠和便秘.结论 唑尼沙胺作为部分性癫(癎)发作的添加药物有确定的疗效,安全耐受性较好,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左乙拉西坦(LEV)添加用药治疗难治性部分性癫(癎)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平行设计添加治疗,确诊为有癫(癎)部分性发作的202例癫(癎)患者,平均年龄(32.8±12.7)岁,随机分配入LEV治疗组(n=102)与安慰剂组(n=100).在回顾8周基线期的癫(癎)发作频率后,进入逐量加药期.初始用药剂量为0.5 g,每日2次,2周后增加至1.0 g,每日2次服用,4周后加量至1.5 g,每日2次,随后维持该剂量治疗12周,最后逐渐减量并转入LEV开放治疗期.主要评价指标为16周治疗期内每周癫(癎)发作频率的比较、得出药物治疗发作频率减少50%有效率、安全性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在16周治疗期内,LEV组每周癫(癎)发作频率明显减少,较安慰剂组减少26.8%;每周发作频率较基线期下降数在LEV组与安慰剂组的组间差异为42.2%;部分性发作频率减少50%有效率为55.9%,与安慰剂组比的OR值为3.6;有11例治疗后完全无发作,两组相比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LEV组的主要不良事件为嗜睡、头晕、无力及血小板减少,但与安慰剂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EV添加用药治疗成人难治性部分性癫(癎)发作,可以显著减少癫(癎)发作频率,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唑尼沙胺(ZNS)作为添加用药治疗部分性癫(癎)发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组、添加治疗设计.240例确诊为癫(癎)部分性发作的受试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ZNS治疗组或安慰剂组.在前4周加鼋期内受试者自100 mg/d逐渐加量至300 mg/d,随后进入12周的稳定治疗期.在稳定期内可根据患者情况酌情减量,或加量至最大剂量400 mg/d.有效性评价的主要指标为稳定期部分性癫(癎)发作频率较基线值减少百分数的中位值,重要的次要评价指标为有效率,即部分性癫(癎)发作次数减少≥50%者的比例.同时对药物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 ZNS组受试者稳定期部分性癫(癎)发作频率较基线期减少百分数(48.4%)显著高于安慰剂组(26.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04,P=0.028);ZNS组治疗部分性癫(癎)发作的有效率(48.6%)高于安慰剂组(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46,P=0.044),其中以复杂部分性癫(癎)的组间差异最为显著(分别为52.2%和33.3%,X2=5.607,P=0.018).ZNS组与安慰剂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当,与ZNS相关的不良事件多为头晕、头痛、嗜睡、食欲下降、恶心等.结论 ZNS能有效治疗部分性癫(癎),降低癫(癎)发作频率,对复杂部分性癫(癎)发作治疗效果尤为突出.ZNS耐受性良好,受试者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醋甲唑胺添加治疗成人难治性癫部分性发作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对63例难治性癫患者在原抗癫药的基础上添加醋甲唑胺(25 mg,3次/d)治疗。12周后评价其疗效及耐受性。结果 63例难治性癫患者,完成观察62例,其中复杂部分性发作患者失访1例,显效15例(24.2%),有效3例(21.0%),无效31例(50.0%),加重3例(4.84%),总显效率24.2%,总有效率45.2%。其中单纯部分性发作总有效率73.3%,明显高于其他两种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及肾结石发生。结论醋甲唑胺添加治疗成人难治性癫部分性发作有一定疗效且以单纯部分性发作效果最佳,耐受性好,价格便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唑尼沙胺分散片添加治疗部分性发作或继发全面性发作、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及失神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40例诊断明确的部分性发作患者,被随机分为唑尼沙胺组(120例)或对照组(120例)。回顾性基线期(12周)后,予初始剂量唑尼沙胺或安慰剂100mg/次,1次/d,3周内递增至100 mg/次,3次/d;分别在治疗第0、2、4、8和16周时进行随访,评价治疗第5~16周时临床综合疗效的完全控制率和总有效率,以及药物安全性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5~16周时,唑尼沙胺组患者癫癎完全控制率为34.04%(32/94)、总有效率74.47%(70/94),对照组分别为13.08%(14/107)和42.99%(46/107);两组临床综合疗效的完全控制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唑尼沙胺组患者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包括食欲不振、嗜睡、疲劳、头晕、肝功能异常等,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唑尼沙胺作为添加药物治疗部分性发作或继发全面性发作、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的疗效优于安慰剂,而且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是临床可以选择的新型抗癫癎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难治性部分性发作癫癎的疗效和药物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1998年1月-2010年12月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维普中文科技期刊、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质量评价及数据分析,RevMan 5.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根据Cochrane5.0.2版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质量评价标准,纳入11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共1981例受试者(左乙拉西坦组1192例、安慰剂对照组78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左乙拉西坦组每周部分性癫癎发作频率减少≥50%的病例数高于对照组(1000 mg/d:OR=2.990,P=0.000;2000 mg/d:OR=3.870,P=0.000;3000 mg/d:OR=3.440,P=0.000);每周发作频率减少≥75%的病例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 mg/d:OR=3.130,P=0.000;2000 mg/d:OR=5.060,P=0.000;3000 mg/d:OR=4.730,P=0.000);完全不发作病例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 mg/d:OR=5.080,P=0.001;2000 mg/d:OR=4.420,P=0.050;3000 mg/d:OR=4.150,P=0.000)。左乙拉西坦组失访率与安慰剂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包括嗜睡、头晕、乏力、鼻咽炎、精神行为异常等,两组精神行为不良反应方面存在异质性(P=0.360,I~2=8.000%)。结论现有证据显示,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难治性部分性发作癫癎的疗效与安慰剂组相比效果显著,保留率高;药物安全性应注意其所引起的精神行为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妥泰作为治疗难治性癫的添加剂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临床选取13例难治性癫患者,其中3例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9例复杂部分性发作,1例单纯部分性发作。病程均在2年以上;经一线抗癫药物正规治疗1年以上仍频繁发作,每月发作频率均为4次以上;影响日常工作、生活;妥泰用药方法:成人用25mg开始,以后每周加25mg或50mg至发作控制或达到200mg/d;儿童1mg/(kg.d),以后每周增加1mg/(kg.d)至发作控制或达到5mg/(kg.d),以后维持观察12周,共20周。结果经治疗5例发作减少75%以上(显效),3例发作减少50%(有效),2例发作减少25%以下(无效),1例发作增加25%以上(恶化),2例退出。总有效率61.5%。主要不良反应有厌食、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记忆力下降。结论妥泰作为添加药物对难治性癫疗效较好,特别是对复杂部分性发作,有效率达77.8%。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难治性部分性癫痢的临床疗效及其与多药耐药基因1(MDRI)的相关性.方法 30例诊断明确的难治性部分性癫癎患者按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方法,分别予抗癫癎药物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和安慰剂治疗,初始剂最1 g(2次/d),2周后增至2 g(2次/d),再2周后增至3 g(2次/d),维持治疗12周后逐渐减量,进入减量/开放期.评价患者治疗期(16周)每周癫癎发作频率与回顾性基线期比较降低的百分比及发作频率减少50%的有效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患者基因型.结果 30例患者中27例完成临床试验.基因型检测共检出CC基因型16例,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组(治疗组)9例(完全控制1例、显效3例、有效2例,发作频率减少50%的有效率为66.67%),安慰剂组7例(仅1例有效,发作频率减少50%的有效率为14.2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013,P=0.042);CT+TT基因型11例,治疗组9例(完全控制1例、显效2例、有效4例,发作频率减少50%的有效率为77.78%),安慰剂组2例.治疗组CC基因型与CT+TT基因型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93,P=0.888).结论 左乙拉两坦作为难治性部分性癫癎患者的添加治疗药物临床效果良好,其主要药理学机制可能与左乙拉西坦是非多药耐药基因1编码的P-糖蛋白底物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普瑞巴林对匹罗卡品慢性癫癎大鼠海马区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探讨普瑞巴林治疗癫癎的药理学机制及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抗凋亡作用。方法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化学诱导方法建立慢性颞叶癫癎模型。经腹腔注射普瑞巴林40mg(/kg·d)连续治疗3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不同处理组大鼠海马区Bcl-2和Bax表达变化。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区Bcl-2和Bax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00);与模型组比较,普瑞巴林治疗组大鼠海马区Bcl-2表达水平升高、Bax表达水平降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结论新型抗癫癎药物普瑞巴林可通过降低慢性颞叶癫癎大鼠海马区Bax表达、上调Bcl-2表达而抑制细胞凋亡,发挥神经元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对部分性癫患者认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01—2012-06就诊于本院神经内科的部分性癫患者40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用左乙拉西坦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治疗6个月,对2组患者的认知及生活质量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1)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4,P<0.01);(2)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6个月后,在对发作的担心、精力/疲乏、认知、药物影响、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部分性癫发作,可有效减少发作次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认知。  相似文献   

13.
托吡酯治疗32例小儿部分性发作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托吡酯(妥泰)添加及单一治疗小儿部分性发作癫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确诊为部分性发作癫的l9例患儿添加妥泰,13例单一治疗,均进行自身对照的开放性研究.妥泰剂量由1 mg·kg-1·d-1开始,分每日2次,每周增加1 mg·kg-1d-1,直至出现疗效或不能再耐受的不良反应.结果:对上述病例妥泰治疗平均疗程(5.3±1.9)个月;32例中总的有效率占81.3%,完全控制46.9%.不良反应轻.结论:妥泰对部分性发作癫单一和添加治疗,是一安全而有效的抗癫药物.  相似文献   

14.
托吡酯治疗32例小儿部分性发作癫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托吡酯(妥泰)添加及单一治疗小儿部分性发作癫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确诊为部分性发作癫的l9例患儿添加妥泰,13例单一治疗,均进行自身对照的开放性研究.妥泰剂量由1 mg·kg-1·d-1开始,分每日2次,每周增加1 mg·kg-1d-1,直至出现疗效或不能再耐受的不良反应.结果对上述病例妥泰治疗平均疗程(5.3±1.9)个月;32例中总的有效率占81.3%,完全控制46.9%.不良反应轻.结论妥泰对部分性发作癫单一和添加治疗,是一安全而有效的抗癫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有热性惊厥史的青少年癫患者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探讨热性惊厥史与青少年癫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发病年龄18岁的青少年癫患者的病因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单纯性和复杂性热性惊厥患者癫发作特点、辅助检查和服药情况。结果符合癫诊断标准的4595例患者中发病年龄18岁者2699例占58.74%,其中原发性癫1573例占58.28%、继发性癫1126例占41.72%。青少年继发性癫以热性惊厥(297例占26.38%)为主要病因,其中单纯性热性惊厥200例、复杂性热性惊厥97例,均以部分性发作为主(χ2=4.933,P=0.026)。有热性惊厥史患者神经影像学(χ2=38.083,P=0.000)和神经电生理学(χ2=4.469,P=0.035)异常检出率明显增加;其中服药率约为66.67%(198/297),服用传统抗癫药物者占70.20%(139/198)。结论青少年继发性癫病因较为复杂,以热性惊厥为主要病因。无论单纯性或复杂性热性惊厥均以部分性发作常见,仍以传统抗癫药物为主,约1/3患者未服药或未正规服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难治性癫患者外周血中多药耐药1(MDR1)基因的表达以及抗癫药物和性发作在难治性癫多药耐药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检测120例研究对象外周血中MDR1基因mRNA的表达。根据析因设计分性发作和抗癫药物两个因素,共分为A组(难治性癫组)、B组(癫治疗有效组)、C组(性发作未用药组)和D组(健康正常对照组),各30例。结果4组的外周血中MDR1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不同(F=4.456,P=0.005),其中性发作引起MDR1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F=10.005,P=0.002),抗癫药物的作用则不明显(F=0.919,P=0.340),抗癫药物与性发作两者之间没有交互作用(F=2.445,P=0.121)。结论难治性癫患者外周血中MDR1基因mRNA的表达上调是性发作而非使用抗癫药物的结果,外周血中MDR1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监测可以作为评价癫耐药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儿童难治性部分性癫痫的疗效和耐受性。方法计算机检索1998年1月-2017年1月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Rev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根据Cochrane 5.0.2版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质量评价标准,纳入4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共498例受试者(左乙拉西坦组268例、安慰剂对照组23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左乙拉西坦组部分性癫痫发作频率减少≥50%的病例数高于对照组[OR=2.940,95%CI(1.99,4.34),P0.000 01];完全不发作病例明显高于对照组[OR=5.310,95%CI(2.49,11.32),P0.000 01]。左乙拉西坦组失访率与安慰剂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60,95%CI(0.32,1.82),P=0.54]。药物不良反应中嗜睡[OR=2.57,95%CI(1.36,4.86)]及精神行为改变[OR=2.54,95%CI(1.56,4.14)]与左乙拉西坦组显著相关(P0.05),其他不良反应与左乙拉西坦组无显著相关。结论现有Meta分析显示,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难治性部分性癫痫的疗效与安慰剂组相比效果显著。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有确切的疗效,且长期治疗效果稳定,有良好的安全性,保留率较高,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对部分性癫发作的疗效安全性。方法:选择部分性癫患儿27例应用奥卡西平单药治疗,进行自身对照,观察6个月。结果:所有病例完全控制无发作及显效18例占66.7%(其中完全控制无发作16例占59.2%),好转8例占29.6%,有效率(完全控制+显效+有效)占96.3%:无效1例占3.7%:加重0例。结论:奥卡西平单药治疗对部分性癫的疗效与金标准卡马西平一致,疗效好。奥卡西平与卡马西平比,不良反应少、安全,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妥泰单药治疗各类癫后的疗效。方法分析50例为我院2005-01以来治疗的各类癫病人的疗效。结果发作完全控制22例(56.8%),发作减少≥75%8例(20.0%),发作减少≥50例(22.7%),总有效率为88.0%。无效10例(13.6%)。结论妥泰单药治疗癫疗效确切,完全控制率较高,疗程延长,治疗效果同步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难治性部分性癫的临床疗效及其与多药耐药基因1(MDR1)的相关性。方法30例诊断明确的难治性部分性癫患者按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方法,分别予抗癫药物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和安慰剂治疗,初始剂量1g(2次/d),2周后增至2g(2次/d),再2周后增至3g(2次/d),维持治疗12周后逐渐减量,进入减量/开放期。评价患者治疗期(16周)每周癫发作频率与回顾性基线期比较降低的百分比及发作频率减少50%的有效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患者基因型。结果30例患者中27例完成临床试验。基因型检测共检出CC基因型16例,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组(治疗组)9例(完全控制1例、显效3例、有效2例,发作频率减少50%的有效率为66.67%),安慰剂组7例(仅1例有效,发作频率减少50%的有效率为14.2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蛳2.013,P=0.042);CT+TT基因型11例,治疗组9例(完全控制1例、显效2例、有效4例,发作频率减少50%的有效率为77.78%),安慰剂组2例。治疗组CC基因型与CT+TT基因型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93,P=0.888)。结论左乙拉西坦作为难治性部分性癫患者的添加治疗药物临床效果良好,其主要药理学机制可能与左乙拉西坦是非多药耐药基因1编码的P-糖蛋白底物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