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磁共振HISTO及q-Dixon定量技术对慢性肾脏病患者铁过载情况进行评估,并评价临床常用铁代谢实验室检查对铁过载的预测能力。方法:收集50例慢性脏肾病住院患者行MRI检查,依据患者临床情况分成终末期肾脏病组(ESRD)与非终末期肾脏病组,根据磁共振HISTO定量参数推算的肝脏铁含量(LIC),将患者分为铁过载组与非铁过载组,进行磁共振铁定量参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组间比较。并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各参数与肝脏铁含量的相关性,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实验室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ESRD组的铁过载患病率47.8%,高于非ESRD组的11.1%,肝脏R2值、R2*值高于非ESR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铁过载组的血清铁蛋白(SF)值、脾脏R2*值高于非铁过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SF、肝脏R2*、脾脏R2*值与LIC呈正相关(P<0.05),其中SF相关性最好。多重log...  相似文献   

2.
目的 使用MR定量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心脏铁沉积,探讨其与血清铁蛋白(SF)、肝铁浓度(LIC)的相关性.方法 对58例10岁以上长期接受输血治疗的β-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行心脏MR检查并测量T2*值,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心脏T2*值和SF、LIC之间关系.分别以SF>2500μg/L和LIC> 15 mg/g干重为界值将患者分组.用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秩和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心脏T2*值.以T2*<20 ms为诊断心脏铁沉积参考标准,计算以SF> 2500 μg/L或LIC> 15 mg/g干重预测心脏铁沉积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绘制用SF和LIC预测心脏铁沉积的ROC曲线.结果 58例患者的心脏T2*值范围4.7~51.1 ms,中位数14.o ms; SF范围1345 ~23 640 μg/L,中位数5741 μg/L; LIC范围9.0~ >43.0 mg/g干重,中位数41.4 mg/g干重.所有患者的心脏T2*值与SF尚不能认为有线性相关关系(r=-0.240,P =0.070);心脏T2*值和LIC之间呈低度负相关(r=-0.402,P=0.002).SF≤2500 μg/L组7例,心脏T2*值范围6.1 ~47.6 ms,中位数23.7 ms; SF>2500 μg/L组51例,心脏T2*值范围4.7 ~51.1 ms,中位数13.5 ms,2组心脏T2*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89,P=0.625).LIC≤15 mg/g干重组5例,心脏T2*值范围24.4 ~51.1 ms,中位数44.8 ms;LIC> 15 mg/g干重组53例,心脏T2 *值范围4.7~45.5ms,中位数13.2 ms,2组心脏T2*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95,P =0.004).以SF> 2500 μg/L和LIC> 15 mg/g干重预测心脏铁沉积的敏感度分别为90.9%(30/33)、100.0%(33/33),特异度分别为16.0% (4/25) 、20.0%(5/25).以SF和LIC预测心脏铁沉积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2、0.775.结论 MRI-T2*可以直接定量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心脏铁沉积,心脏铁浓度与SF无相关,与LIC低度相关.临床用SF或LIC预测心脏铁沉积不可靠,对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能谱CT对血液病患者输血后肝脏铁沉积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血液科住院的无输血史患者41例(对照组)及近6个月内有至少一次输血史患者47例(实验组)行常规入院能谱CT胸部平扫,得到部分肝脏能谱数据,测量75 ke V水平时的肝脏平均CT值(CT75 ke V)、肝脏能谱曲线斜率(Slope)、肝脏物质分离的铁(水)含量(LIC),并分别评价几个能谱参数的组间差异以及实验组内Slope、LIC与同一时段被检者血清铁蛋白(SF)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肝脏CT75 ke V、LIC及Slop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LIC、Slope与同一时段SF均呈中等程度正相关,LIC与Slope存在极强负相关。当所选ROI包含尾状叶时,相关系数分别为:0.496、0.431、-0.821;当所选ROI不包含尾状叶时,相关系数分别为0.457、0.457、-0.866,P值均0.05。结论能谱CT非强化扫描可以定量诊断肝脏铁含量,对输血后肝脏铁沉积定量研究及指导临床进一步去铁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MR超短回波序列(UTE)对肝铁沉积定量分析的准确性,以及脂肪沉积对肝铁浓度定量测量的影响。方法:将63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于建立单纯铁过载模型(A组,30只)和铁过载合并脂肪肝模型(B组,33只)。在3.0T磁共振仪上采用UTE序列(包含8个回波时间:0.03、0.08、0.13、0.23、0.43、0.73、1.03和2.03ms)进行扫描,测量实验兔肝脏的R2*值。对兔肝组织标本采用化学法测量肝铁浓度(LIC),并采用病理方法测量肝脏的脂肪分数。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估肝脏R2*值与LIC的相关性,并建立线性回归方程。采用协方差分析法观察肝脏脂肪分数对铁浓度测量的影响。以去铁治疗方案中采用的肝铁含量分级阈值(1.8、3.2、7.0和15.0mg/g)为参考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R2*值对不同铁过载分级的诊断效能。结果:63只新西兰兔中最终存活49只(77.8%)。UTE-R2*值与肝铁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947,P<0.0001)。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单纯铁过载组与铁过载合并脂肪肝组之间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无显著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肝脏R2*最佳截断值为623、678、1400和2050Hz时,预测不同铁沉积程度(1.8、3.2、7.0和15.0mg/g)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9、0.968、0.992和0.998。结论:磁共振UTE序列获取的R2*值能够对肝内铁浓度进行精确测量,对铁过载具有很好的分级诊断效能,尤其是对重度铁过载,且不受肝内脂肪沉积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磁共振T2*在评估长期输血患者肝脏铁过载的价值.方法 搜集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长期输血患者28例,输血史12~ 69个月不等.应用Siemens Magnetom Trio 3.0 T磁共振设备的梯度回波序列对全部患者肝脏进行扫描并应用CMR tool软件(2010版)计算出肝脏感兴趣区域的T2*值;同时抽取患者静脉血,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铁蛋白水平.结果 28例患者的T2*值范围为0.9~17.8 ms,均数±标准差为(3.63±4.84) ms;血清铁蛋白浓度范围为118~7855 ng/ml,均数±标准差为(2098.60±1578.68) ng/ml.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T2*与血清铁蛋白进行相关性分析,两者呈负相关(P =0.015),相关系数为-0.535.结论 磁共振T2*在评估长期输血患者肝脏铁过载方面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病理学结果为对照,研究磁共振R2*成像定量评估铁过载家兔模型肝脏铁含量的可行性及R2*值与肝脏铁含量(LIC)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 成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2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各8只(n=8).A、B、C组每周注射一次铁剂,注射剂量分别为5、10、25 mg/kg体重,共4周.D组不予任何处理.应用MR扫描仪行肝脏的R2 StarMap成像,经后处理生成R2*图,由一名经R2*Map成像后处理技术培训的放射科医师采用设置多个小的感兴趣区( ROI)求平均值法测得肝脏的R2*值.MR扫描结束后随即取兔肝作铁含量分析,得到LIC.采用Kruskal-Wallis Test分别对R2*值、肝组织铁含量各组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多重比较使用Tamhane's T2法.采用两变量相关分析和曲线拟合分析R2*值和LIC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建模过程中,LIC随注射剂量增加而增加.(2)R2*值与LIC之间符合指数曲线关系,拟合的曲线回归方程为Y=EXP(1.950+ 16.200X),R=0.894.但当LIC> 20.00 mgFe/g干重时,曲线的拟合度差,R仅为0.186.结论 R2*值能较好地反映兔肝脏铁浓度,并与组织学研究得到的肝铁含量呈明显的指数曲线相关.但当LIC较高(>20.00 mgFe/g干重)时,R2*值与LIC之间的相关性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3 T MRI评估R_2*值和信号强度比(SIR)方法定量检测肝脏铁含量(LIC)的效能及局限性。方法这项前瞻性研究共纳入105例病人,行肝脏活检测量组织生化铁含量(LICb)。所有病人均进行3 T MRI屏气多回波梯度回波(mGRE)序列扫描。通过3 T SIR算法(LIC_(SIR))和R_2*(LICR_2*)计算出LIC,并与LICb行相关分析。将数据等分为连续多组对2种方法的比较。结果LICb与R_2*(r=0.95,P0.001)和LIC_(SIR)(r=0.92,P0.001)呈高度相关。以LIC_b为参照,LICR_2*和LIC_(SIR)检测肝脏铁过载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6/0.93和0.92/0.95,偏倚±标准差分别为(7.6±73.4)μmol/g和(14.8±37.6)μmol/g。LIC_b130μmol/g时,LICR_2*差异性最低,LIC_b130μmol/g时,LIC_(SIR)差异性最低。结论 3 T MRI R_2*在铁过载水平较低时可精确定量LIC,但铁过载水平较高时建议使用SIR方法克服R_2*的局限性。该软件发布在www.mrquantif.org网站,可综合应用2种方法 ,并择优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病理学结果为对照,研究磁共振R2*成像定量评估铁过载家兔模型肝脏铁含量的可行性及R2*值与肝脏铁含量(LIC)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成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2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各8只(n=8)。A、B、C组每周注射一次铁剂,注射剂量分别为5、10、25 mg/kg体重,共4周。D组不予任何处理。应用MR扫描仪行肝脏的R2StarMap成像,经后处理生成R2*图,由一名经R2*Map成像后处理技术培训的放射科医师采用设置多个小的感兴趣区(ROI)求平均值法测得肝脏的R2*值。MR扫描结束后随即取兔肝作铁含量分析,得到LIC。采用Kruskal-Wallis Test分别对R2*值、肝组织铁含量各组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多重比较使用Tamhane’sT2法。采用两变量相关分析和曲线拟合分析R2*值和LIC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建模过程中,LIC随注射剂量增加而增加。(2)R2*值与LIC之间符合指数曲线关系,拟合的曲线回归方程为Y=EXP(1.950+16.200X),R=0.894。但当LIC>20.00 mgFe/g干重时,曲线的拟合度差,R仅为0.186。结论 R2*值能较好地反映兔肝脏铁浓度,并与组织学研究得到的肝铁含量呈明显的指数曲线相关。但当LIC较高(>20.00 mgFe/g干重)时,R2*值与LIC之间的相关性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定量评价地中海贫血患者心脏、肝脏铁沉积程度,探讨两者关系及临床用肝铁浓度> 15 mg/g干重预测心铁沉积的准确性.方法 连续搜集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期间103例5岁以上总输血(全血)剂量>10 U(1 U=200 ml)地中海贫血患者资料,行心脏、肝脏MR检查并测量T2*值,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其相关性.以肝脏T2*<0.96 ms(相当于肝铁浓度>15 mg/g干重)为标准,将患者分为两组,采用秩和检验比较各组心肌T2*值的差异.以心脏T2*<10 ms、10 ms≤T2*<20 ms和T2*≥20 ms为标准,将患者分为3组并采用秩和检验比较各组肝脏T2*值有无差异.绘制用肝铁浓度> 15 mg/g干重预测患者心脏铁沉积的ROC曲线.结果 103例地中海贫血患者的心脏T2*值中位数为24.00ms(4.70~51.10 ms),肝脏T2*值中位数为1.16 ms(0.68~14.80 ms),两者呈低度相关(r=0.453,P=0.000),且未见规律性.肝脏T2*<0.96 ms组25例患者的心脏T2*值中位数为12.10 ms(4.70~41.70 ms),T2*≥0.96 ms组78例患者的心脏T2*值中位数为26.10 ms(4.80~51.10 ms),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66,P=0.000).心脏T2*<10 ms组20例患者的肝脏T2*值中位数为1.06ms(0.68 ~3.83 ms),T2*≥20 ms组58例患者中位数为1.76 ms(0.74~14.80 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53,P=0.000);10 ms≤T2*<20 ms组25例患者的肝脏T2*值中位数为0.99 ms(0.69 ~ 13.59 ms),与T2*>20 m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51,P=0.000);心脏T2*<10 ms组与10 ms≤T2*<20 ms组相比,两组患者的肝脏T2*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46,P=0.964).以肝铁浓度>15 mg/g干重预测心脏铁沉积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1,敏感度为42.2%,特异度为89.7%.结论 多次输血地中海贫血患者的心、肝铁水平之间呈低度相关.肝铁浓度> 15 mg/g干重的患者心铁沉积发生率相对较高,用其预测心脏铁沉积的准确度为中等偏低.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基于1.5T磁共振成像(MRI) T2*技术探讨地中海贫血(TM)患者心脏、肝脏及胰腺铁负荷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63例TM患者不同时期MRI T2*图像数据(每次间隔6个月),并按照不同患者首次检查时间,分成间隔6个月、12个月、18个月及24个月进行亚组分析。采用CMRtools软件测量所有患者心脏T2*(H-T2*)、肝脏T2*(L-T2*)值,并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另收集50例TM患者H-T2*、L-T2*及胰腺T2*(P-T2*)数据,探讨P-T2*与H-T2*之间、P-T2*与L-T2*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首次检查组、6个月组及12个月组的H-T2*与L-T2*之间(r=0.431、0.492、0.430,P均<0.001)均呈中度正相关。18个月组及24个月组的H-T2*与L-T2*之间(r=0.326、0.367,P=0.031、0.046)均呈低度正相关。P-T2*与H-T2*、L-T2*均呈中度正相关(r=0.455、0.586,P=0.001,P<0.001)。结论:TM患者H-T2*、L-T2*及P-TT2*之间相关程度不明显,相互反映彼此铁负荷的可靠程度较低。采用MRI T2*技术评估TM患者铁负荷时应进行较全面的脏器铁评估。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定量磁敏感图(QSM)联合水脂分离技术计算肝脏铁含量和脂肪含量,并与FerriScan铁定量和波谱(MRS)脂肪定量进行对比。方法:纳入20例正常志愿者及26例铁沉积患者,分别进行ME-FGRE、QSM及MRS成像。在AW工作站中进行后处理,计算ME-FGRE的R2*值、QSM磁敏感值和脂肪分数,同时测量MRS脂肪分数。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正常志愿者及铁沉积患者R2*值、磁敏感值和铁含量之间相关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比QSM和MRS得到的脂肪分数。结果:正常志愿者和铁沉积患者脏的磁化率值和脂肪分数值分别为(0.13±0.03)ppm、(3.92±0.84)%和(2.15±0.63)ppm和(6.39±3.73)%,ME-FGRE得到的R2*值分别为(48.8±4.4)Hz和(212.8±95.0)Hz,MRS脂肪分数分别为(3.95±0.72)%和(6.11±3.42)%。正常志愿者和铁沉积患者磁化率值和LIC的相关值分别为0.964和0.924。正常志愿者和铁沉积患者两种方法得到的脂肪分数均无差异。结论:QSM联合水脂分离成像在肝脏铁和脂肪定量中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探讨瞬时kVp切换单源双能CT扫描结合物质分离技术定量评估肝脏铁沉积的可行性。方法:使用256排单源双能CT的GSI模式和管电压80/140kVp瞬时切换技术,管电流分别取200、320和485mA,对肝脏铁沉积体模(共6个PVC管,其内为正常大鼠肝脏匀浆-右旋糖酐铁混合液,铁浓度分别为50.000、25.000、12.500、6.250、3.125和0mg/mL)进行扫描。随后使用GSI分析软件,获得铁/水基物质对图像,于每个PVC管内勾画直径6mm、面积为28.26mm2的圆形ROI,测量各ROI的虚拟铁浓度值(VIC),每个PVC管自上向下选取3个层面,取3个层面VIC测量值的平均值录入数据库。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管电流条件下VIC测量值的差异,再对VIC与实际肝脏铁浓度(LIC)的相关性行Pearson分析,并拟合线性方程。结果:不同管电流(200、320和485mA)条件下测量的VIC值均与LIC均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r)值均为0.998(P=0.000),且不同管电流下VIC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9,F=0.001),散点图显示VIC(x)与LIC(y)呈线性相关关系,拟合的线性方程分别为y=1.076x-1.602(R2=0.995,P=0.000,F=994.169),y=1.104x-1.193(R2=0.995,P=0.000,F=969.015)和y=1.089x-1.461(R2=0.996,P=0.000,F=1112.086)。结论:瞬时kVp切换单源双能CT物质分离技术可定量分析肝内铁沉积,从而为临床无创性分析铁沉积的严重程度及评估疗效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双能CT不同能量组合、重建算法及ROI选择对家兔模型肝脏铁定量检测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2只,每周按15mg/kg的剂量肌肉注射右旋糖苷铁剂,共16周,每周处死2只大白兔,使用原子分光光度仪测量肝脏的铁浓度(LIC)。采用80+140kVp和100+140kVp两种能量组合进行双能CT扫描,在80+140kVp组合条件下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影法(FBP)和迭代重建算法(SAFIRE)算法(强度为3)进行图像重建,对3组图像数据分别进行图像后处理获得虚拟铁浓度图像(VIC),分别采用全肝ROI法和小ROI法测量肝脏的CT值,分别对3组图像及2种ROI法测量的肝脏CT值进行比较,并与LIC行Spearmen相关性分析。结果:对2种能量组合及2种ROI方法测量的VIC图像上肝脏的CT值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重建算法下测得的VIC图像上肝脏CT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80+140kVp、SAFIRE算法及全肝ROI法测得的VIC图上肝脏CT值与LIC的相关性分别优于100+140kVp、FBP算法及小ROI法。结论:双能CT扫描可获得肝脏虚拟铁浓度图像,不同能量组合、重建算法及ROI测量方法获得的肝脏CT值均能反映家兔肝脏铁含量,但以80+140kV和全肝ROI法更优,不同的重建算法不影响测量值的大小。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探讨辐射剂量、机型对瞬时kVp切换单源双能CT肝脏铁和脂肪沉积定量评估的影响。方法:制作肝脏铁沉积体模(铁浓度分别为50.000、25.000、12.500、6.250、3.125、0mg/mL大鼠肝脏匀浆液)、脂肪沉积体模(脂肪体积百分比分别为100%、60%、30%、10%、0%大鼠肝脏匀浆液):①应用256-MDCT分别以管电流200、320、485mA扫描体模,管电压80、140kVp瞬时切换,相应CTDIvol分别为4.88,8.21,12.64mGy;②应用64-MDCT扫描体模,管电流为375mA、CTDIvol为12.92mGy。以标准算法分别重建铁(水)、脂肪(水)基物质图像,将图像传至ADW4.6工作站,利用GSI分析软件(GSI Viewer)分析,于体模内每个试管横断面中心放置3个直径为6mm、面积为28.26mm2圆形感兴趣区(ROI),然后记录其平均值为各ROI虚拟铁浓度值(VIC)、虚拟脂肪浓度值(VFC),先对256-MDCT 3组辐射剂量下的VIC、VFC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ANOVA)分析;再分析256-MDCT辐射剂量为12.64mGy下、64-MDCT辐射剂量为12.92mGy下,VIC与肝脏铁浓度(LIC)相关性,VFC与肝实际脂肪浓度(LFC)的相关性。结果:①ANOVA分析显示3组CTDIvol下肝铁沉积模型VIC组间差异P=0.993(F=0.00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CTDIvol下肝脂肪沉积模型VFC组间差异P=0.976(F=0.02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不同辐射剂量下测得的3组VIC、VFC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②256-MDCT组CTDIvol为12.64mGy下与64-MDCT组CTDIvol为12.92mGy下,两组铁沉积模型VIC与LIC均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r=0.998(P=0.000),256-MDCT组12.64mGy下拟合铁的线性方程为y=2.179x-2.923(y为LIC,x为VIC,R2=0.996),64-MDCT组12.92mGy下拟合铁的线性方程为y=2.714x+16.971 (R2=0.996);两组脂肪沉积模型VFC与LFC均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r=1.000(P=0.000);256-MDCT组12.64mGy下Fat线性方程:y=0.064x+23.44 (y为LFC,x为VFC,R2=0.868); 64-MDCT组375mA下Fat线性方程:y=0.09x-60.442 (R2=0.994)。结论:辐射剂量对双能量CT物质分离技术定量评估肝脏铁、脂肪沉积无影响;256-MDCT及64-MDCT所测的VIC与LIC、VFC与LFC均呈高度正相关,两个机型在铁定量评估VIC与LIC的相关性、脂肪定量评估VFC与LFC的相关性无差异;本研究为今后临床低辐射剂量CT扫描下定量评估肝脏铁、脂肪沉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_目的:采用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扩散成像,获得正常志愿者和不同病理分期肝纤维化患者肝脏的磁共振IVIM扩散成像相关信号值(D、f、D*),为临床评估肝纤维化提供一种无创、安全和简便的检测方法。方法:对39例不同病理分期的肝纤维化患者(S1期15例,S2期10例,S3及 S4期14例)及19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肝脏磁共振IVIM扩散成像。取多b值(10,20,40,60,80,100,150,200,400,800s/mm2),经过分析和公式 SI(b)= SI0[(1-f)· exp(-b·D)+f·exp(-b·D*)]非线性回归计算获得D、f、D*值,采用统计学分析正常肝脏和纤维化肝脏之间、肝纤维化不同病理分期之间肝脏的D、f、D*值差异。结果:肝纤维化组和健康组的肝脏磁共振体素内不连贯运动成像扫描参数D、f、D*值分别是0.940±0.129和1.089±0.127(10-3mm2/s,P<0.001),0.126±0.026和0.163±0.018(P<0.001),9.616±1.747和12.715±2.335(10-3mm2/s,P<0.001)。结果显示肝纤维化患者的D、f、D*值均显著减低。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进展,f、D*值持续下降,差异具有统意义(P≤0.001)。结论:磁共振IVIM扩散成像研究发现纤维化肝脏D、f、D*值降低,f值与D*值的降低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为评价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摘要目的通过混杂因素校正后的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DFF)和R_2~*的测量,量化肝脏脂肪含量和铁含量,并确定脂肪肝和肝脏铁过载的临床相关性及两者在大规模人群中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采用磁共振心肌特征追踪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室心肌应变力的变化规律。方法:连续性搜集本院近两年确诊为DCM的6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同时选择健康成年对照组76例,获得左心室全局径向峰值应变(GPRS)、全局纵向峰值应变(GPLS)、全局周向峰值应变(GPCS)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患者与对照组间左心室应变力之间的差异以及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应变力参数之间的联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CM患者的GPRS、GPCS、GPLS远低于对照组[(7.22±3.03)%、(-5.51±2.33)%、(-3.71±2.11)% vs. (52.75±28.52)%、(-20.89±4.05)%、(-14.52±2.75)%,P<0.01]。GPCS与GPRS呈高度负相关(R=-0.867,P<0.01),EF与GPRS、GPCS分别呈中度相关(R=0.689,P<0.01;R=-0.619,P<0.01)、与GPLS呈轻度都负相关(R=-0.327,P<0.05);GPLS与GPRS、GPCS、EF分别呈轻度负相关(R=-0.472,P<0.01;R=0.471,P<0.01)。结论:磁共振心肌特征追踪成像不仅可以定量测量DCM患者心肌应变力,还可显示出心肌疾病的严重程度,在识别左室心肌功能障碍及评估疾病进展阶段方面有重大意义,也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应变力与心肌纤维走行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成人急性白血病初诊骨髓MRI及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研究成人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初诊自然病程状态下骨髓的MRI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经细胞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综合分析确诊的成人AL54例,其中髓细胞白血病(AML)2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6例,行骨盆及股骨中上段骨髓MRI,采用SE序列及短时反转恢复(STIR)序列行冠状面扫描,选取15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搜集AL患者同期骨髓象及血常规结果与MRI对比分析。结果:患者骨髓MRI表现按浸润程度和范围分为5级,AML患者23(82%)例属Ⅰ-Ⅲ级病例,2型患者MRI分级总体的分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U=4.233),P<0.01)。分别比较2型AL患者各临床诊断指标,显示2屠 骨髓象白血病细胞计数(BMT)、外周血白血病细胞计数(PBT)、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值分别为4.336、2.008、3.420,P值均<0.05)。MRI分级与临床诊断指标比较,两者间具有非常显著的一致性(U=6.099,P<0.01)。,MRI分级为Ⅳ级的AML患者,缓解率较Ⅰ-Ⅲ级者低(P<0.05),MRI分级为Ⅴ级的ALL患者与Ⅳ级患者缓解率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结论MRI能反映2型AL不同的骨髓浸润特征,能为AL确诊提供影像学依据。初诊AML患者骨髓MIR对病情的评估,缓解的预测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讨对比剂对非对称回波三点法水脂分离-定量测定(IDEAL-IQ)肝脏脂肪和铁定量的影响。方法:22例注射钆喷酸葡胺(Gd-DTPA,A组)和33例注射钆塞酸二纳(Gd-EOB-DTPA,B组)患者于注射前、后不同时间点(注射后5min、10min、15min、20min)行IDEAL-IQ扫描,在FatFrac图和R2*图分别测定质子脂肪含量(PDFF)及R2*值,并行组内配对t检验。结果:A1-A2配对分析,PDFF(t=0.996,P=0.330)及R2*(t=0.656,P=0.519)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1-B2、B1-B5配对分析,PDFF(t=-3.159、-2.459,P=0.003、0.024)及R2*(t=-3.619、-3.191,P=0.001、0.00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1-B3配对分析,PDF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29,P=0.181),而R2*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4,P=0.024)。结论:注射Gd-DTPA后5min行IDEAL-IQ扫描,对肝脏脂肪及铁定量无显著影响;而注射Gd-EOB-DTPA后5min及20min行IDEAL-IQ扫描,对肝脏脂肪及铁定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多种肝脏疾病和肝外疾病可致肝脏铁过载,引起和促使肝纤维化、肝硬化。临床已有的肝脏铁含量测定方法(肝穿刺活检、实验室检查、超导量子干涉仪、MRI和CT)分别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其中,CT作为肝脏疾病诊断常用的检查方法,近年来在肝脏铁含量测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包括单能CT值估算法、双能CT差值法(△H法)和双能CT三物质分离算法(overlay法)。对CT测定肝脏铁含量的技术进展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