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无痛性急性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探讨如何提高无痛性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诊断率。方法:收集急性无痛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共56例,回顾性分析在诊治过程中超声心动图的作用。结果:56例患者经超声心动图确诊35例,其中21例由超声心动图首先发现;超声心动图对Ⅰ型主动脉夹层的确诊率达到93.33%,对Ⅱ型夹层的确诊率达到87.5%,对Ⅲ型夹层的确诊率为53.85%,总的检出率达到71.43%。升主动脉近端宽度诊断急性无痛性主动脉夹层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5,敏感性为61.5%,特异性为87.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无痛性主动脉夹层的发现、诊断及判断预后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静脉应用美托洛尔注射液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实验组采用静脉注射美托洛尔注射液及口服美托洛尔片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美托洛尔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速度及死亡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临床症状改善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速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死亡率比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 静脉应用美托洛尔注射液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寻找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住院期间转归,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4例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男73例,女11例,平均年龄(52±12.7)岁,发病时间以3、...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68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情况. 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2年6月间连续确诊的268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268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男性发病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比例约4:1.高血压、长期吸烟以及马凡综合征是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其比例分别是51.49%、33.96%、19.03%.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多样,以单纯胸痛、背痛及同时胸背痛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腹痛或腰痛,以及四肢脉搏异常.患者手术组和非手术组的死亡率分别为11.44%(27/236)和81.25%(26/32).术后并发症和发生率分别为:暂时性脑损伤19.07%(45/236),呼吸功能不全17.80%(42/236),肾功能不全9.32%(22/236),乳糜胸8.47%(20/236). 结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率有明显的性别差异.高血压、长期吸烟和马凡综合征是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危险因素,其临床表现多样.手术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仍然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保留主动脉根部及升主动脉后壁的新术式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效果,并对早期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及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保留主动脉根部及升主动脉后壁的新术式治疗的28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8例,年龄30~74岁。患者夹层均未累及升主动脉后壁,所有患者均采用深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保留主动脉根部及升主动脉后壁的外科新术式。结果:全组28例患者手术顺利,其中25例痊愈出院,2例术后因心包填塞死亡(死亡率7.1%),1例术后因多器官衰竭自动放弃出院,术后随访22例,患者生命质量均较好,复查胸腹联合CTA均未发生内漏及再发夹层现象,术后主动脉瓣均无中到重度反流。结论:应用保留主动脉根部及升主动脉后壁的外科新术式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可以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死亡率、简化手术方式等,具有较好的近期临床疗效,远期临床效果仍需要大量样本的跟踪及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评估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老年患者手术死亡的风险因素。方法 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手术治疗的25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老年患者,男19例,女6例,平均年龄57岁,根据手术结果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术前、术后各种临床资料。结果 5例(20%)住院期间死亡。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死亡率的术前危险因素是炎症和肾功能不良,手术危险因素是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夹闭时间和最低肛温。多因素分析显示独立危险因素是术前肾功能不良(OR=1.020,95%CI 0.999~1.041,P=0.045)。结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死亡率独立危险因素是术前肾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7.
主动脉夹层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特点、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6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诊断、治疗方式及效果.结果 65例中经内科保守治疗19例,介入治疗12例,外科手术治疗34例,62例均好转出院,3例死亡.结论 主动脉夹层是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临床表现多样、误诊率及死亡率极高的心血管疾病.然而,合理的早期诊断与积极的治疗可以进一步减少并发症,降低急性期死亡率,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无痛性主动脉夹层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90%以上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以剧烈胸痛为首发表现。我们收治1例无痛性主动脉夹层,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37岁。因胸闷,呼吸困难1年、加重2月,于1988年4月8日入院。半年前,主动脉造影和彩色多普勒检查示主动脉根部扩张合并主动脉瓣轻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入院时收缩压水平对住院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08年至2010年到阜外医院就诊经主动脉CT证实诊断为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共595例,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入院时血压水平、治疗策略及其住院死亡情况。按患者入院时收缩压水平分为四组,比较住院死亡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血压降低组(收缩压90mmHg)的住院死亡率显著高于正常血压组(90mmHg≤收缩压140mmHg)和血压轻度增高(140mmHg≤收缩压160mmHg)及显著增高组(收缩压≥160mmHg)(45%vs.8.5%vs.9.7%vs.14.5%,P0.05)。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患者中,血压降低组与其他组比较住院死亡率无显著差异(0%vs.0.5%,P0.05),药物保守治疗患者中血压降低组住院死亡率显著高于其他组(81.8%vs.31%,P0.05)。经多因素COX生存分析校正年龄和性别等因素后,入院时收缩压降低增加2.35倍的住院死亡危险(HR 2.35,95%CI 1.14-4.87,P=0.031),住院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还包括基线血肌酐水平、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是否接受外科治疗。结论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入院时的收缩压水平低于90mmHg时接受药物保守治疗的院内死亡风险较高,应尽早考虑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的监护。方法 分别从以下六个方面 :一般情况 ;血压、心率 ;疼痛 ;休克 ;压迫症状 ;心理 ,总结 9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监护体会。结果 经严密细致地监护 ,及时诊治 ,5例患者痊愈 ,2例转外科 ,2例死亡。结论 应重视主动脉夹层瘤急性期的监护 ,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血小板水平与死亡率及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诊断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并急诊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211例,收集术前病史资料及术中、术后诊疗资料,术后每日晨6:00抽取全血行血常规检查,收集PLT数据,住院期间并发症、住院生存情况及ICU住院时间。结果:患者围术期血小板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术后血小板水平(PLTmin)与住院死亡呈负相关(OR=0.976,95%CI:0.957~0.995,P=0.016),与术后并发症增多风险呈负相关(OR=0.966,95%CI:0.948~0.985,P<0.001),与ICU住院时间延长呈负相关(OR=0.984,95%CI:0.977~0.991,P<0.001)。结论:术后血小板水平越低,术后患者住院死亡率越高,ICU住院时间越长,术后并发症发生可能越多,术后血小板计数每增加1×109/L,住院死亡率约可降低2.4%,ICU住院时间延长风险约降低1.6%,术后并发症增多的风险约降低3.4%。同时,术后血小板水平与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接受孙氏手术与去分支化杂交手术治疗的急性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围术期及术后短期预后。方法:纳入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外科行Ⅰ型主动脉夹层广泛修复手术患者85例,其中行孙氏手术患者(孙氏组)64例,行去分支化杂交手术患者(去分支化组)21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及术后短期生存状况。结果:与孙氏组相比,去分支化组患者年龄大,肥胖、术前合并肝功不全者比例高,主动脉阻断及体外循环时间短,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短,围术期红细胞及冷沉淀使用量少,ICU住院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肺部感染率低(P均0.05)。两组的在院死亡率和术后1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去分支化杂交手术是治疗急性Ⅰ型主动脉夹层的新方法,适用于高龄、高危人群,短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确诊为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患者304例,将患者按性别分为男性组(253例)与女性组(51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既往史、入院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住院期间用药及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差别显著,男性患者平均年龄显著小于女性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的男性患者显著多于女性患者(P<0.05);两者住院期间用药总体类似,男性患者钙离子拮抗剂的使用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同样,男性患者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高于女性患者(P<0.05)。结论: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常见,且住院不良事件发生率更高,而吸烟史和低密度脂蛋白与住院期间急性心力衰竭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需要临床医生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孙氏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7年7月梅州市人民医院39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在深低温停循环、低流量选择性脑灌注下行孙氏手术治疗。记录患者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比较术前与术后12个月随访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升主动脉最大内径变化。结果 39例患者术中平均体外循环时间(223.52±51.72)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143.71±34.81)min、平均脑灌注时间(33.72±7.53)min。围术期死亡2例(5.1%,2/39),1例为肾衰竭,1例为多脏器功能衰竭;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3.1%(9/39)。37例存活患者ICU停留时间为(6.2±1.7)d,住院时间为(26.9±6.2)d。术后随访12个月,2例患者主动脉再次破裂死亡,死亡率为5.4%(2/37)。35例存活患者术后12个月时LVEDd和升主动脉最大内径为(50.87±4.27)mm和(28.19±3.61)mm,均明显小于术前的(55.02±6.81)mm和(48.85±7.93)mm,而LVEF为61%±9%,明显大于术前的47%±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726、52.417和24.208,均为P<0.001)。结论孙氏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可显著降低围术期死亡率,改善远期心功能,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对急性主动脉夹层分离的认识,早期确诊及积极内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确诊的主动脉夹层分离患者20例临床资料。结果内科治疗过程中严重心衰死亡1例,余病情稳定后出院12例,7例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主动脉夹层分离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易漏诊或误诊,及时行影像学检查及动脉造影能早期确诊,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减少临床漏诊、误诊,提高存活率。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月~2014年12月确诊的不典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析其临床特征、诊治经过。结果不典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0例中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4例,脑梗死1例,急性胰腺炎2例,急性左心衰竭1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例,脊髓血管病1例。造影确诊主动脉夹层形成,右冠脉口被堵塞4例,UCG确诊主动脉夹层假腔形成2例,主动脉CTA确诊均有内膜破口3例,MRA确诊主动脉内假腔形成,真腔受压已经变形,脊髓内可见长T2信号1例。结论主动脉夹层患者除了有典型的急性起病的胸背部撕裂样痛之外,尚有许多不典型症状,但是可通过详细的病史和认真查体,及影像学检查如:UCG、CTA、MRA可确诊。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可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7.
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线索 ,以便早期正确处理 ,降低病死率。方法 :对 31例住院患者经临床严密观察和影像学检查 ,确诊为主动脉夹层的患者进行系统研究分析。结果 :突发胸背疼痛 ,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检查不支持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呈休克样表现 ,但血压反而增高或正常 ;四肢血压脉搏不对称 ;新出现主动脉瓣返流杂音以及主动脉分支受累致相应脏器 (脑、心、肾等 )缺血和功能改变 ,是该病的重要表现和诊断线索。CT、B超、MRI可提供主动脉夹层诊断的可靠证据。结论 :提高对主动脉夹层的认识和警惕 ,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 ,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实施带膜支架治疗的效果。方法择本科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间60例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研究,对所有患者均实施带膜支架治疗,分析总结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及近期预后状况。结果患者术后并发症中发生率为10.0%,住院期间死亡率为1.7%。患者住ICU时间为(3.3±1.2)d,住院时间为(7.6±1.8)d。患者术出院后1年内无相关支架严重并发症,无死亡患者。结论 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实施带膜支架治疗效果显著,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孙氏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连续收治的209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行孙氏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72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47.4±10.1)岁;发病到手术时间14 d。根据术后是否发生低氧血症,将209例患者分为低氧血症组[PaO_2/吸入氧浓度(FiO_2)200 mmHg, 1 mmHg=0.133 kPa]和非低氧血症组(PaO_2/FiO_2≥200 mmHg)。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56.9%(119/209),围术期死亡20例(9.6%,其中低氧血症组13例,非低氧血症组7例)。单因素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发病到手术时间(h)、发病到手术时间24 h、术前ALT、Cr、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氧血症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滞留时间多于非低氧血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发病到手术时间24 h是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孙氏术后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低氧血症是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孙氏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肥胖、发病到手术时间24 h是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孙氏术后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针对性地给予干预措施,以降低低氧血症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电图表现的不同,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我院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41例患者急性发病后、手术前心电图作为观察组,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参数,寻找心电图的不同表现。结果:观察组患者存在QTc间期延长。进一步分析发现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QRS波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缩短,心肌复极时间(QTc-QRS)延长为主。比较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前后心脏彩超主动脉瓣上血流速度,术后患者血流速度减慢,后负荷减小,QTc间期缩短。结论: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存在QTc间期延长,其机制可能与心脏后负荷增加,心脏射血时间延长有关。以此为依据,计算心肌复极时间(QTc-QRS)可以作为鉴别诊断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和急性心肌梗死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