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髓瘤细胞CD117表达对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2013年我院初治的65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细胞遗传学异常,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免疫学表型。入组患者分别给予PAD或者TAD方案化疗,4个疗程后行疗效评估,统计PR及其以上疗效患者的比例。结果:1q21扩增、RB1:13q14缺失、D13S319:13q14.3缺失、IgH:14q32重排、p53:17p13缺失的阳性率分别为32.2%、40%、40%、20%、3.1%,但各遗传学异常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4个疗程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免疫学检测发现,CD38、CD138的阳性率(阳性病例所占比例)为100%;CD56、CD117、CD20的阳性率分别为60%、20%、10.8%;CD19、CD10的阳性率分别为4.6%、4.6%;CD22、CD7、CD5、CD103阳性率均为0。进一步结果分析表明,CD20、CD56表达与4个疗程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但是CD117阴性患者的疗效反应优于CD117阳性患者(P0.05)。CD117阳性组患者中,β2微球蛋白≥5.5 mg/L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CD117阴性组的患者(P0.05);其余基线资料并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CD117可以作为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疗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human multiple myeloma cell lines,HMCL)和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的分子遗传学异常并进行比较分析,以帮助筛选浆细胞肿瘤高危遗传学异常,为多发性骨髓瘤MM的危险度分层提供依据,并为利用HMCL进行MM研究提供遗传学资料。选用13q14(RB-1)、14q32(IGHC/IGHV)、1q12(CEP1)、17p13(TP53)荧光探针应用直接法检测7株HMCL,用CD138免疫磁珠分选(magnetic-activated cell sorting,MACS)联合FISH方法检测85例初治MM患者作为对照。对于存在14q32异常的患者进行IGH/CCND1、IGH/FGFR3、IGH/MAF双色双融合探针杂交以检测t(11;14)(q13;q32)、t(4;14)(p16;q32)、(14;16)(q32;q23)。结果显示:7株HMCL中RB-1/D13S19缺失6株(85.7%),P53缺失5株(71%),1q21扩增6株(85.7%);5株(71.4%)HMCL存在IGH异常,IGH/CCND1阳性细胞系1株,IGH/FGFR3阳性细胞系2株,IGH/MAF阳性细胞系3株;其中KMS11细胞系同时存在IGH/FGFR3和IGH/MAF两种异常。85例初治MM细胞遗传学总体检出率为85.9%,38例(44.7%)伴有RB-1缺失,17例(20%)出现p53缺失,45例(52.9%)伴有1q21扩增,53例(62.4%)存在IGH异常,其中IGH/CCND1阳性23例(27.1%),IGH/FGFR3阳性21例(24.7%),IGH/MAF阳性3例(3.5%)。与初治MM相比较,HMCL的抑癌基因p53缺失率和IGH/MAF明显升高(p=0.008,p=0.005),而其他分子遗传学异常检出率未达统计学差异。结论:HMCL作为浆细胞肿瘤恶性程度最高的形式,积累了大量的遗传学异常,p53缺失是其显著特征。绝大多数HMCL来源于疾病晚期的髓外浆细胞肿瘤细胞或者浆细胞白血病,提示p53缺失是这部分极高危浆细胞肿瘤患者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瘤细胞表面CD56和CD19表达与染色体核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2011年-2015年的126例初诊MM患者,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免疫表型,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细胞遗传学异常,用骨髓涂片检查异常浆细胞骨髓浸润程度,结合病史分析MM细胞新出现的特殊标记与染色体核型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126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骨髓浆细胞中位数为0.24(0.01-0.97);116例检测了骨髓瘤免疫表型的患者中,骨髓浆细胞中位数为0.25(0.01-0.97);其中CD19阳性者骨髓浆细胞中位数为0.11(0.01-0.53),CD19阴性者骨髓浆细胞中位数为0.26(0.01-0.97),CD19阳性者骨髓中浆细胞浸润比例较阴性者显著降低(P=0.036)。(2)116例检测了骨髓瘤免疫表型的患者中,骨髓瘤细胞表面出现CD19,CD20,CD56和CD117等表达,其中CD56阳性者61.21%(71/116),CD56阴性者38.79%(45/116);CD56阳性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较阴性者明显延长(PFS:37.50月vs 18.40月,P=0.036;OS:53.00月vs 31.00月,P=0.016);(3)CD19阳性者16.38%(19/116),CD19阴性者83.62%(97/116);CD19阳性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与阴性者相比无显著差异;(4)CD19阳性患者中CD117阳性率42.11%(8/19),CD19阴性患者中CD117阳性率18.57%(18/97),CD19表达与CD117表达呈正相关趋势。(5)67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了FISH检测,其中8例核型正常(11.94%),59例出现异常核型(88.06%);异常核型以Ig H重排为主,出现47例(70.15%),其他异常核型包括1q21+、del(13q14)、del(13q14.3)、del(17p13),分别出现37例(55.22%)、31例(46.27%)、33例(49.25%)、13例(19.40%)。CD19阳性者与CD19阴性者相比,不良核型1q21+、del(13q14.3)发生率显著降低(1q21+:33.33%vs 61.54%,P=0.016;del(13q14.3):33.33%vs 53.85%,P=0.043)。结论:CD56阳性的多发性骨髓瘤预后好于CD56阴性者。CD19阴性的多发性骨髓瘤更易出现不良核型及骨髓浸润,但未统计出预后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MSCs对辐射诱导小鼠胸腺瘤中T细胞CD4/CD8各亚群及各亚群中CD45比例变化的影响,探讨MSCs对辐射诱发肿瘤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应用Kaplan经典方法制备C57BL/6幼年鼠胸腺瘤模型[1],经小鼠尾静脉输注同系鼠MSCs,6个月后取胸腺组织,将胸腺细胞制成单细胞,标记CD4、CD8、CD45,流式细胞术分析T细胞亚群。结果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显示:照射后CD4-CD8-亚群比例由正常组的(5.11±5.10)%降低到(0.01±0.01)%(P〈0.05),MSCs治疗(0.61±0.39)%后有所恢复;MSCs治疗组(91.49±4.47)%中CD4+CD8+亚群比例与正常组(82.44±6.06)%接近,单纯照射组(99.09±0.49)%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照射后CD4+CD8-亚群由(7.72±3.37)%下降到(0.87±0.49)%,CD4-CD8+亚群由(4.74±2.59)%下降到(0.02±0.01)%,MSCs治疗后CD4+CD8-和CD4-CD8+都有不同程度上调。正常组、单纯照射组、MSCs治疗组中CD45+在CD4+CD8+中的比例分别为(86.09±2.24)%、(0.16±0.03)%、(97.35±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照射组CD4-CD8-、CD4-CD8+和CD4+CD8-中CD45+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MSCs治疗组有不同程度升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s可使辐射诱导胸腺瘤模型组小鼠胸腺中T细胞CD4/CD8各亚群及各亚群中CD45比例增高或恢复,提示MSCs具有防治辐射诱发胸腺瘤的作用,并对辐射造成的胸腺损伤具有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骨髓瘤细胞表面CD117表达与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初次治疗的25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根据患者治疗疗效和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难治组和非复发难治组。比较两组间的骨髓瘤细胞CD117表达和临床资料特征的差异,同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患者复发难治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在性别、M蛋白类型、血小板、白细胞、乳酸和浆细胞比例比较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0.10、0.85,t分别=0.10、0.79、0.03、1.31,P均>0.05);与非复发难治组比较,复发难治组骨髓瘤细胞CD117表达阴性比例较高、年龄较大、DS分期较晚、血色素较低、肌酐较高、β微球蛋白较高、白蛋白较低、血钙较高和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阳性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26.15、19.21、13.14、7.54、4.76、6.44、5.90、7.14、6.04,P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骨髓瘤细胞CD117表达阳性是复发难治的保护因素,年龄大、DS分期晚和C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CD200和调节性T细胞(Treg)表达的相关性,探讨其在MM预后分层中的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8例MM初诊患者骨髓血中CD200和其它免疫表型(CD38,CD138,CD56,CD19,CD20,CD117,胞浆轻链Kappa和Lambda)表达,以及外周血Treg的比例;分别检测患者血清血红蛋白(Hb)、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浓度;通过国际分期系统(ISS)和细胞遗传学特征进行预后分层;分析MM患者表达CD200与Treg细胞的相关性,比较不同表达相关性患者的预后差异。结果:78例初诊患者表达CD200~+率为71.79%(56/78),在年龄和性别分布上CD200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在其他抗原表达上,CD200~+组CD117的表达显著高于CD200~-组(P=0.032),CD20、CD56和CD19的表达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别。CD200~+组Hb量明显低于CD200-组(P=0.035),血清β2-MG水平显著高于CD200~-组(P=0.013),血清LDH水平两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CD200~+组中ISS分期Ⅰ期患者占58.62%(17/29),Ⅱ期患者占75%(30/40),Ⅲ期占100%(9/9),随着CD200表达强度增加,预后分层危险度上升(P=0),CD200表达越强,预后越差;Treg细胞CD200~+组显著高于CD200~-组(P=0.043),Treg含量与CD200表达程度呈正相关(r=0.743,P=0.044)。CD200-组患者总生存率(OS)显著高于CD200~+组(P=0.036),疾病无进展生存率(PFS)稍高于CD200~+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M患者CD200表达和Treg含量之间有显著正相关性,是MM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以及临床判断疗效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7.
8.
为了探讨CD123联合应用其它免疫标志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微小残留病(MRD)的作用及意义,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术(FCM)分析了186例初诊APL患者的免疫表型特点及20例正常骨髓中与APL细胞表型相同的细胞所占比例,并应用以CD34/CD117/CD123/HLA-DR为主的4色抗体组合对172份标本进行MRD检测并与实时定量PCR结果相比较。172份标本包括19例连续随访APL患者的116份骨髓或外周血标本和47例距初诊3个月至2年不等的非连续随访患者的56份骨髓标本,其中形态学完全缓解(CR)后117份,CR前55份标本。对18份标本同时加做抗体组合CD9/CD117/CD34/CD33检测。结果表明:初诊APL患者除高表达CD9、CD33、CD117和低表达CD34、HLA-DR外,CD123的阳性表达率为100%(30/30);正常骨髓中CD117+CD34-CD123+HLA-DR-细胞和CD117+CD34-CD9+CD33+细胞在有核细胞中的比例分别为(0.066±0.012)%和(0.089±0·066)%,与APL患者相比相差4个对数级;随访期内,19例患者全部获得形态学CR,中位时间为4周(3-6周),13例FCM结果转阴的中位时间为7.5周(5-11周),11例PCR结果转阴的中位时间为8周(5-12周);形态学CR后随访的117份标本中41份FCM检测MRD呈阳性,8份标本CD117+CD34-CD123+HLA-DR-细胞比例>5%,中位值为9.02%(5.26%-18.14%),33份标本CD117+CD34-CD123+HLA-DR-细胞比例<5%,中位值为0·48%(0.02%-4.70%);CD117+CD34-细胞中CD123+HLA-DR-细胞的中位相对比例分别为86.77%(63.29%-92.62%)和63.59%(15.11%-98.36%);FCM与PCR同时检测MRD结果显示,FCM(+)标本中95.9%(93/97)PCR为阳性,FCM的假阳性率为4.1%(4/97),PCR的假阴性率为8.75%(7/93)。FCMMRD(-)标本中,92%(69/75)PCR阴性,8%(6/75)为PCR阳性。连续随访的116份标本和形态学CR后的117份标本显示,CD117+CD34-CD123+HLA-DR-细胞比例与实时定量PCR检测的mRNA水平基本一致,两者均有一定的相关性(r=0.824,P<0.001和r=0.754,P<0.001)。结论:应用CD34/CD117/CD123/HLA-DR为主的2组4色抗体组合检测APL患者中的MRD简单可行,可与PCR检测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5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细胞免疫表型的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以CD45/SSC配合CD38+/CD138+联合设门,对5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骨髓细胞进行CD38、CD138、CD19、CD56、CD117、CD200标记检测,并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细胞中骨髓瘤细胞比例为0.2%~52.9%,而在细胞形态学检查中,发现骨髓瘤细胞比例为2.0%~85.5%,但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2=0.686 4,P0.05)。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各免疫表型阳性率如下:CD38为100.00%(52/52),CD138为100.00%(52/52),CD19为9.62%(5/52),CD56为80.77%(42/52),CD117为40.38%(21/52),CD200为26.92%(14/52)。其中CD56在两种轻链型和不同类型免疫球蛋白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κ链型患者CD56的阳性率比λ链型低,CD56的阳性率在IgM型中最低。在筛选细胞方面,流式细胞术比细胞形态学更灵敏,但细胞形态学检查的骨髓瘤细胞结果比流式细胞术结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D7和(或)CD56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干细胞免疫表型特点及微量残留病(MRD)与白血病干细胞LSC的关系.方法 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术,以4~6组四色抗体组合检测51例CD7+和(或)CD56+及CD34+CD38+初治AML患者(除外M3)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并检测CD34+CD38-Lin-LSC中CD123、CD90、CD117、CD7和CD56的表达.以28名正常人骨髓作为对照,以CD34+CD38+细胞同时表达CD7和CD56作为白血病细胞标志,对26例CD7+和(或)CD56+AML患者的53份标本进行MRD监测.结果 CD7+和(或)CD56+初治AML患者CD34+CD38+细胞和CD34+CD38-Lin-干细胞中,CD7+细胞相对比例分别为(77.39±20.71)%,(44.57±22.70)%,CD56+细胞分别为(56.71±32.56)%,(33.51±29.64)%,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和P<0.05).CD34+CD38-Lin-干细胞中低表达CD90(P<0.01),高表达CD123(P<0.01);CD117的表达和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的CD7+和(或)CD56+患者中,MRD阳性组CD34+CD38-Lin-亚群中CD7和(或)CD56表达的相对比例和实际比例增高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MRD阴性组,CD7+细胞实际比例增高的患者分别为71%(21例中15例)与16%(25例中4例)(P=0.001),相对比例增高的患者分别为81%(21例中17例)与24%(25例中6例)(P=0.000).CD56+细胞实际比例增高的患者分别为100%(4例)与12%(25例中3例)(P=0.001),相对比例增高的患者分别为75%(4例中3例)与20%(25例中5例)(P=0.031).CD7+AML患者中初治时CD7+CD34+CD38-Lin-细胞亚群实际比例高的患者治疗后较易出现MRD(P<0.05).结论 CD7和CD56在AML患者的异常表达发生在AML细胞分化的早期阶段,治疗后CD34+CD38-Lin-干细胞中CD7+和CD56+细胞比例高的患者易出现MRD.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探讨不同预后分层的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免疫表型特点。采用流式细胞仪多参数直接免疫荧光技术,CD45/SSC和CD38/SSC联合设门,对62例初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标本标记CD45、CD38、CD138、CD56、CD19、CD117、CD13、CD20、CD22、CD34、Kappa和Lambda进行检测,并通过ISS分期及细胞遗传学特征进行预后分层,分析和比较不同预后分组患者的免疫表型特点。结果显示:异常浆细胞均表达CD138(100%)及CD38(100%),而CD19^+(6.5%),CD45^+(22.6%),CD56^+(59.6%)及单克隆轻链抗原表达(82%)相对常见,其他CD117^+(27.4%),CD13^+(17.7%),CD20^+(16.1%)存在个体差异;经预后分层后显示,标高、高危组CD56表达率低于低危组(P=0.02),而CD117表达率高于低危组(P=0.011)。结论:多发性骨髓瘤免疫表型具有异质性,在初诊的中、高危患者中CD56表达较低,而CD117表达较高,这可能与不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 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trap nets,NETs) 水平与T 细胞水平表达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 年11 月~ 2021 年2 月在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治疗的53 例IE 患者作为IE 组,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50 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浆NETs 水平和T 细胞表达水平之间的差异,采用Pearson 相关性检验分析血浆NETs 水平和 T 细胞水平表达的相关性。根据IE 患者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29 例)和死亡组(24 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曲线)分析血浆NETs 水平对IE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IE 组患者cf-DNA/NETs(465.15±146.38μg/L),WBC(16.14±5.36)×109/L,NEUT(75.42±10.25)%,hs-CRP(39.38±10.75g/L),CD3+(66.23±6.74)%,CD4+(44.35±4.26)%和CD4+/CD8+(1.65±0.43)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35.76±37.52 μg/L,(6.24±1.53)×109/L,(62.28±6.45)%,2.37±1.04g/L,(54.21±5.13)%,(35.14±3.52)%,1.34±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093,11.036,7.352,22.960,9.505,10.298,5.289,均P < 0.01)。血清Alb(35.38±10.75g/L vs 42.15±9.78 g/L)和CD8+ 水平[(23.75±3.68)% vs(26.75±3.66)%] 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39,-4.961,均P < 0.01)。IE 死亡组cf-DNA/NETs 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611.46±102.15μg/L vs407.53±76.49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07,P < 0.01)。血浆cf-DNA/NETs 水平与CD8+ 水平、患者预后不良呈正相关(r=0.282,0.352,均P < 0.05),与CD3+,CD4+ 和CD4+/CD8+ 水平呈负相关(r=-0.424,-0.535, -0.328,均P < 0.05)。ROC 曲线分析NETs 预测IE 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736(95%CI:0.684 ~ 0.829,P < 0.01)。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血浆NETs 水平显著升高,血浆NETs 水平与T 细胞水平表达及患者预后不良显著相关,对预测IE 患者死亡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探讨与评估应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遗传学异常的价值。应用间期FISH技术检测32例初诊CLL患者的del(13q14.3)、del(11q22.3)、del(17p13.1)、del(13q14)和12号染色体三体,同时对免疫表型不典型的10例初诊患者检测IGH/CCND1融合基因。结果表明,在32例病例组中FISH检测出26例(81.3%)基因异常,包括D13S25缺失14例,RB1缺失11例,12号染色体三体9例,P53缺失6例,ATM缺失4例;涉及1种基因异常的12例,其中12号染色体三体7例,D13S25缺失3例,P53缺失1例,ATM缺失1例;涉及2种基因异常的11例,其中D13S25/RB1缺失的7例,另4例均包含P53缺失;涉及3种以上基因异常的病例3例;10例免疫表型表达CD5+CD23-的初诊患者中2例IGH/CCND1(+)。结论:应用间期FISH技术检测CLL基因组的异常,可大大提高异常染色体的检出率,各基因异常有其不同的特点;IGH/CCND1融合基因的检测在CLL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D56在急性白血病(AL)中的表达情况,分析CD56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急性淋系白血病(ALL)患者的免疫表型特点.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7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CD56的表达情况,分析CD56+AML和CD56+ALL的免疫表型特点.结果 CD56在AML患者中表达的比例为32.1%(18/56);在AML亚型中,CD56阳性患者在M1、M2、M3及M5中所占比例分别为33.3%(3/9)、47.6%(10/21)、9.1%(1/11)及28.6%(4/14).CD56在ALL患者中表达的比例为30.0%(6/20);在T-ALL中,CD56阳性患者的比例为44.4%(4/9);10例B-ALL患者中有1例表达CD56,比例为10.0%;1例NK细胞白血病表达CD56.此外,与对照组相比,CD56+AML患者中CD33的表达率明显增加(P=0.021),而CD56+ALL患者中CD7的表达率亦明显增加(P=0.024).结论 伴CD56阳性的急性白血病细胞,其在各型白血病细胞中的免疫表型各有特点,多见于M2和T-ALL.且CD56+AML患者中CD33的表达率较高,CD56+ALL患者中CD7的表达率较高,研究结果将为CD56+AL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分析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胎儿血T淋巴细胞和NK细胞的免疫学表达特性及其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0例胎儿血T淋巴细胞以及NK细胞免疫学标志,包括CD3+、CIM+CD28+、CD4+CD25+、CIM5RO+、CD45RA+、CD4-CD8-、CD4+CD8+、CD4+或CD8+细胞的比例以及CD3-CD16+CD56+细胞的比例。结果20例胎血中CD3+细胞百分率平均为(45.43±20.20)%,显著低于文献报道的脐血及正常外周血CD3+细胞百分率。CD45RO+细胞百分率为(2.47±2.62)%,显著低于CIM5RA+细胞的百分率(39.41±19.37)%。胎血CD4+CD25+细胞的百分率为(0.764±0.73)%。20例胎血NK细胞标记CD3-CD16+CD56+表达为(15.69±9.92)%。胎血NK细胞比例与胎血的孕周龄之间存在负相关(r=-0.446,P=0.049)。结论人胎儿血的T淋巴细胞分化不成熟,较多的保持在初始阶段,且胎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率较低,有可能对减少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有益。随孕龄的增长人胎血NK细胞比例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探索高纯度CD3-CD56+CD16+NK细胞体外扩增技术。应用免疫磁珠分选法(MACS)分离出高纯度的CD3-CD56+CD16+NK细胞,置于含10%人AB血清的造血干细胞培养基(SCGM)中,加入细胞因子IL-2、IL-15、SCF组成不同培养体系进行体外扩增。采用细胞计数法、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和CCK-8试剂盒检测对K562细胞的杀伤率等方法比较不同培养体系对NK细胞增殖前后的数量、纯度及杀伤活性的影响;并采取相同方法对IL-2的浓度与NK细胞增殖效率及杀伤活性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发现,经免疫磁珠分选法所得的高纯度CD3-CD56+CD16+NK细胞扩增18天后,IL-2/IL-15/SCF组扩增倍数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含细胞因子组的N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显著提高,尤其是IL-2/IL-15组和IL-2/IL-15/SCF组在效靶比10∶1时杀伤活性均高达90%以上。低、中、高浓度IL-2组扩增倍数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对K562细胞杀伤率的比较上,高浓度组明显高于低、中浓度组(p0.05)。结论:在10%人AB血清的SCGM中加入IL-2/SCF/IL-15细胞因子组合,可使经MACS纯化的NK细胞在体外高效地活化及增殖;本培养体系中IL-2浓度较低(1 000U/ml)时,NK细胞的扩增效率及对K562细胞的杀伤率与IL-2的浓度高低无相关性;而高浓度的IL-2(≥1 000U/ml)可进一步激活纯化后NK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妊娠合并Graves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甲状腺抗体变化,探讨其免疫紊乱特征。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32例初诊Graves病人、31例妊娠合并初诊Graves病人及28例正常对照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三组的TSAb、TGAb和TMAb。结果 妊娠合并初诊Graves病组的CD3+为(62.72±6,13)%,CD4+为(34.24±4.16)%,CD8+为(33.26±3.71)%,CD4+/CD8+为(1、22±0.34)%。妊娠合并初诊Graves病组的TSAb20%,TGAb38%,TMAb32%.初诊Graves病组及妊娠合并初诊Graves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3+、CD4+、CD4+/CD8+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02、2.40、3,59、1,82、1.91、1.96,P均〈0.05);CD8+升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35、1.45,P均〉0.05);TSAb、TGAb、TMAb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9.57、8.35、8.25、9,21、7.79、8.01,P均〈0.05)。妊娠合并初诊Graves病组与初诊Graves病组比较,CD3+、CD4+、CD4+/CD8+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83、2.02、2.95,P均〈0.05);CD8+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3,P〉0.05);TSAb、TGAb、TMAb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6.59、5.24、4.87,P均〈0.05)。结论 妊娠合并Graves病人的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不如非妊娠状态明显,甲状腺抗体阳性率也较低.与妊娠期机体处于一种免疫抑制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CD34^+和CD34-细胞凋亡和增殖情况,探讨MDS的发病机制,并判断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流式细胞术分析20例高危MDS、20例低危MDS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者骨髓CD34^+细胞的比例、CD34^+细胞和CD34-细胞凋亡、增殖的百分率,计算各组中的凋亡/增殖(A/P)比。并用单变量和多变量生存分析法分析CD34^+细胞和CD34-细胞增殖和凋亡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表明:①MDS高危组患者骨髓CD34^+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低危组(P〈0.05),而低危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②CD34^+,CD34-细胞的凋亡率在MDS低危组中均为最高,明显高于MDS高危组和对照组。在低危组中,CD34-细胞的凋亡率为(80.36±1.82)%,明显高于CD34^+细胞的(54.75±2.18)%(P〈0.05),而在高危组中,CD34^+,CD34-细胞的凋亡率无显著差异;③CD34^+细胞的增殖率在MDS高危组中最高,明显高于低危组和对照组,而CD34-细胞的增殖率在MDS高危和低危组间无显著差异。高危组CD34^+细胞的增殖率为(50.67±3.37)%,明显高于CD34-细胞的(30.99±1.96)%(P〈0.05);④CD34^+、CD34-细胞的A/P值在MDS低危组均明显高于高危组和正常对照组,而CD34-细胞的A/P值在MDS高、低危组均明显高于CD34^+细胞的A/P值(P〈0.05)。此外,CD34^+细胞的凋亡率与生存及预后明显相关。结论:CD34^+细胞百分率随MDS危险度增加而逐渐增加,在低危组中以CD34-细胞的凋亡占主导,随着病情进展,在高危组中则以CD34^+细胞的增殖占主导,提示异常的凋亡和增殖在MDS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此外,CD34^+细胞的凋亡率可能是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抑制凋亡可能诱导MDS向白血病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