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EUS量化分析评价肝细胞癌(HCC)非手术联合介入治疗后残存血供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HCC患者共33个病灶进行TACE及超声引导下无水乙醇消融(PEI)治疗;在低机械指数状态下进行实时CEUS,评价疗效;采用时间-强度量化分析软件检测治疗后残留灶内血流灌注信息。结果 CEUS时间-强度量化分析表明3个病灶治疗彻底,病灶直径均〈3 cm;30个残留灶增强时间和增强强度无明显变化(P〉0.05),而治疗前后曲线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CEUS时间-强度量化分析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US量化分析不仅能够准确显示HCC经TACE/PEI治疗后的坏死范围,且有助于客观评价残留肿瘤的血供。  相似文献   

2.
超声造影在肝细胞肝癌射频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肝细胞肝癌(HCC)射频消融(RFA)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接受RFA治疗的84例HCC患者共105个病灶,于治疗前、后行CEUS检查,与常规超声、增强CT比较,分析CEUS在治疗前、治疗后、随访中的作用。结果 RFA治疗前:CEUS清晰显示95.24%(100/105)病灶的边界,优于常规超声[47.62%(50/105)];CEUS测量病灶平均最大直径、面积较常规超声测值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EUS对荷瘤动脉血管的显示率为60.95%(64/105),高于彩色多普勒(25.71%)和增强CT(42.86%)。RFA治疗后:CEUS与增强CT评价疗效符合率为96.15%;3个病灶CEUS发现残留,CEUS引导下完成补充治疗。随访:CEUS评价RFA治疗后病灶残留或复发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4.62%、95.40%和94.00%,与同期增强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FA治疗HCC中,CEUS可有效辅助,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肝癌消融治疗中对病例选择、疗效判断和引导穿刺的作用.方法 应用第二代超声造影剂声诺维2.4 ml经肘静脉团注、采用低机械指数连续成像技术对比脉冲序列(CPS)成像技术对137例肝癌病人(肝细胞性肝癌HCC 131例,转移性肝癌MLC 6例)共计168个肝癌灶消融前后进行CEUS检查,观察消融前造影前后肿瘤数目、大小、血供情况的变化,分析消融后CEUS在肿瘤诊断和疗效判断中的作用,并以同期CT或MRI或病理作为金标准进行比较.所有病例均取得病理诊断.结果 137例肝癌(微波消融MWA 80例、Quadra-Fuse多极酒精消融QEA 57例)的完全消融91.1%,不完全消融8.9%,局部复发8.3%,远处复发20.4%.造影前后肿瘤大小差异明显者4例(2.9%);造影后肿瘤数目增多者16例,减少者5例,平扫超声不能显示只能通过CEUS确认病灶8例,29例(21.2%)造影后与造影前比较肿瘤数目有改变,12例(8.8%)因肿瘤数目的 变化而改变了治疗方案.消融后平扫超声不能确定的局部残留灶15处和局部复发灶11处再消融前需要CEUS定位穿刺治疗.其中1处局部复发灶和1处残留灶CT未能检出,均由CEUS先诊断,并得到病理活检证实.CEUS与CT或MRI比较,对消融治疗后有无残留和局部复发判断的准确性达98.8%和98.8%.结论 消融前CEUS有助于正确选择消融病例和治疗方案、显示平扫超声无法显示的肿瘤.消融后CEUS能准确确定消融范围、判断消融疗效、能敏感的检出平扫超声未能检出的小残留灶和复发灶,并定位引导残留灶和复发灶的穿刺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影像学方法评价肝细胞癌(HCC)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疗效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NKI、万方等数据库中有关影像学方法评价HCC行TACE治疗疗效的相关文献,对各种影像学方法的临床疗效及优势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超声造影对诊断TACE治疗HCC存活或复发病灶具有较高的价值,但其对多发病灶及较大直径病灶观察受限。增强计算机成像(CT)受碘油沉积干扰影响,对HCC行TACE治疗疗效评估的价值较低,但CT灌注和能谱成像参数有助于预测TACE治疗疗效、病灶存活或复发。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合并功能和灌注成像的诊断价值较高,而且能进行肝脏功能评价。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对诊断TACE治疗病灶存活或复发具有极高的准确性,且有助于预测患者术后生存情况。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TACE治疗存活或复发病灶的金标准,但其存在有创、副反应较多、操作要求高等不足。结论虽然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超声、CT、MRI、PET/CT、DSA广泛应用于HCC行TACE治疗的疗效评价、有无存活及复发病灶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但其研究结果差异较大,成像方式不一致,临床医师在诊疗中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最佳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在肝癌微创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3例肝癌患者在分别接受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射频消融(RFA)和微波消融(MCT)治疗中及治疗后,采用实时超声造影对其中76个病灶检查,并与常规超声、CT、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比较.结果 TACE组21个病灶治疗后1个月, 超声造影显示13个病灶有部分残留,与DSA结果 一致.RFA组和联合治疗组(TACE和RFA,TACE和MCT)共55个病灶在首次接受RFA及MCT治疗后即刻行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检出6个病灶部分残留,而超声造影检出24个病灶部分残留.介入治疗后最后一次随访中,超声造影显示有20个病灶部分残留、55个病灶治疗完全、1个病灶判断不明确,与最终诊断比较,在诊断准确性上,超声造影明显优于CDFI(P=0.039),超声造影与增强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0).结论 实时超声造影可以增加检测肝癌的血流信号强度,有助于确定介入治疗范围,尤其对于在介入治疗短期内需多次确定疗效者以及消融治疗中即刻评价疗效者,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治疗效果评价中的作用。方法选择TACE术后的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21例(共30个病灶),采用SonoVue进行实时超声造影。结果①TACE术后超声造影检查对肿瘤内残存血供的检出率优于能量多普勒血流显像;②HCC患者行TACE术后的超声造影表现:栓塞完全的病灶在造影的各个时相均表现为"缺损区",检测到血流的16个病灶大致有3种形态学表现;③造影后,可明确提示肿块栓塞后无血供的实际范围、TACE术后有无门脉内癌栓形成以及肝内有无微小新灶形成。结论超声造影可作为TACE后评价疗效的常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超声造影在肝癌射频消融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肝癌冷循环射频消融(RFA)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肝癌患者20例25个病灶为观察对象,RFA治疗前行CEUS确定肿瘤的性质、数目和大小,治疗后1个月内和随访10个月后行CEUS与增强CT对比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1个月内CEUS复查,20个消融病灶各期均无异常增强区,提示肿瘤完全灭活;4个边缘局部有早期增强,提示肿瘤残留,增强区经增强CT及穿刺活组织检查证实为肿瘤残留,当即补充RFA治疗;1个CEUS图像模糊,未能作出诊断。随访10个月,1个消融病灶有残留复发,4例患者行CEUS发现新生病灶11个,直径0.6-3.8 cm,其中2例4个直径〈1.0 cm的病灶增强CT未能发现。结论:CEUS可以在RFA治疗前为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在治疗后判断RFA疗效,是一种有效方法,并有助于发现微小新病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在肝癌消融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2008年5月~2016年10月,对46例肝癌(60个病灶)行微波消融治疗,1个月复查,均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增强CT(contrast-enhanced CT,CECT)、CEUS检查,对任一检查阳性的病灶进行穿刺活检。结果 CECT检出阳性病灶12个,穿刺活检证实为肿瘤残留。CEUS检出其中的11个(漏诊率8.3%,1/12),CDFI检出CEUS阳性中的8个(漏诊率33.3%,4/12)。均无假阳性。结论 CEUS评价肝脏肿瘤消融疗效方法简单、结果可靠、无辐射,在肝脏肿瘤消融后随访、引导残留病灶活检和治疗中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9.
超声造影评价射频治疗肝细胞癌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细胞癌射频治疗术后疗效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因单发病灶肝细胞癌接受射频治疗后患者,应用超声对比剂SonoVue与低机械指数实时造影技术进行超声造影成像,观察病灶坏死范围,并结合增强CT、MRI与血清甲胎蛋白水平评定有无肿瘤复发或局部残留。结果21个病灶超声造影后,毁损灶最大平均直径约(4.7±0.3)cm。17例毁损灶较原病灶增大;8例原病灶旁或病灶周边有动脉期强化灶,提示肿瘤局部复发,1例复发灶位于肝脏膈顶部而未发现。结论超声造影可显示射频治疗后毁损灶的范围,对术后肿瘤消融不全或局部复发的诊断具有较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对非肝细胞癌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53例行CEUS的非肝细胞癌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的超声造影进行回顾分析,将超声造影结果与诊断金标准对比,评价CEUS对非肝细胞癌肝脏局灶性病变良恶性及病灶类型区分的诊断价值。结果〓1753病例中,良性病灶1318个、CEUS正确诊断92.94%(1225/1318);恶性病灶435个,CEUS正确诊断88.74%(386/435);CEUS对非肝细胞癌肝脏局灶性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度为88.74%(386/435),特异度为92.94%(1225/1318),准确率为91.90%(1611/1753),阳性预测值为80.58.7%(386/479),阴性预测值为96.15%(1225/1274)。CEUS对不同病灶病理类型诊断的准确率:血管瘤97.41%(640/657)、局灶性脂肪变96.43%(216/224)、MLC 84.81%(268/316)、FNH 85.55%(225/263)、炎性病变(包括肝脓肿)58.82%(40/68)、RN 57.14%(28/49)、DN 12.50%(2/16)。结论〓CEUS对非肝细胞癌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价值,但对病种类型的定性诊断准确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CEUS评估多电极冷循环射频消融(RFA)治疗小肝癌后肿瘤灭活程度的价值。方法对49例小肝癌患者(63处病灶)RFA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常规超声、CEUS检查及增强CT检查,评估病灶完全消融及局部残留情况。结果 RFA治疗前,CEUS测量病灶最大径为(2.47±0.53)cm,常规超声测值为(2.12±0.57)cm,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07,P0.05)。CEUS测量病灶面积为(6.50±1.26)cm2,常规超声测值为(5.43±1.06)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67,P0.05)。CEUS与增强CT对病灶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P0.05)。RFA治疗后,CEUS判断肿瘤完全灭活与局部残留情况与增强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P0.05)。结论 CEUS可用于评估小肝癌RFA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探讨超声造影用于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纳的50例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对于肝脏占位性病变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记录各个病灶造影增强模式,汇总分析造影前后的占位性病变良恶性评分。结果超声造影对于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灵敏度为94.00%(47/50)。中-低分化癌组开始增强时间明显短于透明细胞癌组,开始消退时间明显短于高分化癌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低分化癌组小肝癌动脉期多快速增强,即快进,当肿瘤内造影剂迅速廓清,实质期小肝癌肿瘤内超声回声强度低于正常肝实质,即为快出,本组占65.83%(79/120灶),穿刺活检经手术确诊78个为中-低分化癌病灶,其余1个为0.95cm的透明细胞癌.高分化癌组动脉期快速增强,实质期缓慢退出,呈"快进慢出"模式,透明细胞癌组,超声造影呈"慢进慢出"模式。120个小肝癌病灶造影前图像典型较少,仅57.5%(69/120)有疑似或明确恶性诊断,超声造影后评分提高≥2分的病灶为35灶,占29.17%,造影后评价为5分的病灶为103灶,超声造影对小肝癌诊断准确性为85.83%(103/120)。结论超声造影用于肝硬化患者肝内合并多种类型小肝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造影可提高超声的诊断率,可作为辅助诊断小肝癌的影像学方法,其灵敏度与准确度均较高,安全简便,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ADC值变化评估原发性肝癌HCC TACE术后碘油沉积欠佳区域的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TACE治疗富血供原发性肝癌术后碘油沉积缺损病例26例39个瘤灶,分析术前、术后不同区域ADC值特征,并评价术后碘油沉积缺损区域CT增强、以及DSA减影结果。结果 33个碘油沉积区域ADC值为(1.76±0.16)×10~(-3)mm~2/S,明显低于术前肿瘤组织(P0.01),而术后39个碘油缺损区ADC为(0.74±0.18)×10~(-3)mm~2/S和术前肿瘤组织比较无明显差异(P=0.111)。CT增强扫描26例39个缺损灶,其中31个病灶从动脉期强化,3个病灶门静脉期出现强化,5个病灶始终未见强化。在DSA动脉期,可见33个病灶存在明显血供,以及供血动脉明确、边界清晰,6个病灶未见任何动脉血供。结论 ADC值的变化特征能够成为早期评价肝癌患者TACE后瘤灶生物活性的一种可靠影像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临床总结,评价超声造影(CEUS)辅助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癌肝移植术后肝转移的优点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超声造影辅助定位经皮穿刺RFA治疗肝癌肝移植术后肝转移癌12例,直径1.2—5.5cm,发现病灶时间为肝移植术后3—12个月,每个病灶通过超声造影诊断定位进行RFA1—2次,术后通过超声造影及增强CT评价疗效。结果11例病灶术后两周复查全部消融,1例最大病灶有部分残余行再次RFA,1个月后复查无局部复发。结论超声造影辅助下经皮RFA治疗肝癌肝移植术后肝转移癌,定位准确,效果好,操作简便易行,微创无并发症,可作为肝移植术后肝转移癌的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射频消融(RFA)治疗后局部进展病灶的CEUS灌注特征,并与初发HCC的CEUS灌注模式进行自身对照比较。方法收集本院RFA治疗后,经随访发现局部进展病灶并于治疗前后均接受CEUS检查的HCC患者33例。比较初发病灶与RFA治疗后局部进展病灶CEUS灌注特征,包括增强时相、荷瘤血管、增强形态、增强边界、增强过程、廓清时相、内部坏死等。结果 RFA治疗后局部进展病灶100%(33/33)呈动脉期或门静脉期增强,96.97%(32/33)呈实质或延迟期廓清,与初发病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灌注特征比较:HCC初发病灶多见荷瘤血管(29/33,87.88%)、增强形态规整(27/33,81.82%)、边界清(26/33,78.79%);增强过程以周边至中心多见(18/33,54.55%),部分病灶出现内部坏死(9/33,27.27%)。RFA后局部进展病灶多见无荷瘤血管(20/33,60.61%)病灶、增强形态不规则(31/33,93.94%)、边界不清(27/33,81.82%);增强模式以整体增强多见(19/33,57.58%),内部坏死相对少见(2/33,6.06%)。结论 RFA后局部进展病灶造影灌注特征具有特殊表现,有助于其早期诊断及生物学行为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常规TACE术中DSA对肝细胞癌(HCC)切除术后3个月内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肝脏部分切除术后HCC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后3个月内接受常规TACE治疗,并于TACE前接受腹部CT或MR平扫及增强扫描,且于TACE治疗后1个月内接受碘油CT检查。以碘油CT结果为金标准,评价肝脏部分切除术后TACE中DSA与TACE前腹部CT或MRI对3个月内HCC肿瘤复发的诊断效能,对比分析二者诊断准确率。结果肝脏部分切除术后,TACE前腹部CT或MRI诊断3个月内HCC肿瘤复发的敏感度为70.31%(45/64),特异度为93.33%(14/15);TACE中DSA的敏感度为87.50%(56/64),特异度为93.33%(14/15)。TACE中DSA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TACE前腹部CT或MRI[88.61%(70/79)vs 74.68%(59/79),χ2=5.110 4,P=0.024]。结论TACE中DSA对发现肝脏部分切除术后3个月内的HCC复发病灶较腹部CT或MRI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CPS对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观察,了解CPS对TACE疗效的评价作用,并进一步指导TACE的治疗.方法 利用CPS对行TACE治疗的47例中晚期肝癌病人进行造影,观察肿瘤组织血供情况,了解肿瘤组织内部有无残留血供和遗漏病灶.结果 CPS结果提示:(1)单次TACE治疗病例中,病灶血供完全消失病例明显高于多次TACE治疗的病例(P<0.01),分别为17.39%、8.33%;肿瘤病灶遗漏也明显高于多次TACE治疗的病例(P<0.01),分别为34.78%、9.33%.(2)在单发病灶病人中,28.57%病人肿瘤血供完全消失,明显高于多发病灶病例(P<0.01).(3)10例CPS提示的肿瘤遗漏病人均为多发病灶(10/26,38.46%),同时有16例(61.54%)病人为血供残留.结论 CPS能够比较精确地反映TACE治疗后肿瘤血供阻断情况,客观地评价和反映了TACE治疗的疗效.这不仅说明TACE治疗有着自身的局限性和重复治疗的必要性,同时也为进一步寻求新的HCC治疗手段和进行必要的补充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超声造影评价氩氦刀消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评价氩氦刀消融治疗肝癌局部疗效的意义。方法超声引导下对27例肝癌患者的27个病灶行氩氦刀消融治疗术,用CEUS评价其局部疗效;并以同期增强CT(CECT)作为对比。结果术后1个月复查CEUS示病灶完全消融21个(77.78%),不完全消融为6个(22.22%);CECT提示病灶完全消融为22个(81.48%),不完全消融5个(18.52%)。同CECT比较,CEUS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80.00%(4/5)、90.91%(20/22)、66.67%(4/6)、95.24%(20/21)和88.89%(24/27)。结论CEUS可作为评价氩氦刀消融治疗肝癌局部疗效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动态增强MRI预测肝细胞癌(HCC)经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后复发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接受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的HCC患者,均于治疗前10天和治疗后20、60及90天接受腹部DWI及动态增强MR检查;计算DWI联合动态增强MRI预测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后20天HCC复发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以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预测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后20天HCC复发的效能。结果 参照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将47例HCC患者纳入稳定组、33例归为进展组。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后20天,稳定组HCC病灶DWI多呈不均匀信号、ADC图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未见强化,进展组病灶多呈DWI高信号、ADC图低信号、增强扫描轻度强化。DWI联合动态增强MRI预测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后20天HCC复发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7.75%(87/89)、92.31%(24/26)及96.52%(111/115)。以ADC值预测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后20天HCC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82;以ADC=1.42×10-3 mm2/s为截断值,预测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2.13%及82.25%。结论 DWI联合动态增强MRI用于预测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后HCC复发具有一定价值;ADC值可作为有效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早期复发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中晚期原发性肝癌(HCC)患者TACE术后早期复发危险因素。方法对42例中晚期原发性HCC患者行TACE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对比分析早期复发与未复发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术后6个月中,23例HCC早期复发(复发组),19例未复发(无复发组)。复发组白蛋白35 g/L者占比低于未复发组(P0.05),甲胎蛋白(AFP)400 ng/ml者占比及谷氨酰基转移酶(ALT)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P均0.05)。未复发组肿瘤病理分化程度较高(P0.05),复发组瘤灶相对较多、肿瘤最大径较大,ADC值和包膜完整比例低于未复发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FP400 ng/ml者占比(OR=3.313,P=0.041)、肿瘤分化程度(OR=1.463,P=0.038)、瘤灶数量(OR=2.216,P=0.028)及肿瘤ADC值(OR=0.025,P=0.003)是TACE术后HCC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ACE术后中晚期HCC早期复发与AFP、肿瘤分化程度、瘤灶数量及ADC值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