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进一步对不典型肺结核CT表现进行分析,探讨误诊所出现的原因,以降低误诊率。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CT影像特点不典型的肺结核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CT影响特点进行分析,并总结误诊的原因。结果所有患者中,不常见肺部空洞22例,表现为非组织内部有多处空洞;病灶呈结节或肿块27例;病灶呈片状实性改变22例,主要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边缘不清晰;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29例,主要表现为肺门及纵膈淋巴结中出现肿块。通过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不典型CT影像报告及病程记录,其中被误诊为肺部疾病20例,误诊率为20%。结论在肺结核患者的诊断过程中,CT是使用较多的诊断手段,但由于其CT影像表现多样,因此,在诊断过程中,需要结合各种征象进行分析,提高诊断结果,降低误诊率,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肺结核不典型X线、CT影像学表现以及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1年2月~2013年6月收治的40例误诊的肺结核不典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DR检查以及CT检查,并对所有影像学表现进行观察,分析误诊原因。结果按照DR以及CT的表现,患者主要分为四型,包括结节/肿块型、片状实变型、肺不张型以及中下肺大片实影内存在多个气液平征型。结论不典型肺结核的发病群体多以中老年为主,影像学表现较为复杂多样,临床上需要全面、细心分析,加强鉴别诊断,防止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并探究尘肺合并肺结核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36例尘肺合并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68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则接受针对性综合护理服务,对两组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进行统计并比较。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服务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与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4.1%与100%,对照组分别为85.3%与86.8%,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尘肺合并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通过加强对其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等综合护理,大大改善了患者的呼吸功能,促进其痊愈,充分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典型脑膜瘤MRI表现,分析误诊原因,以提高不典型脑膜瘤MRI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脑膜瘤病例,术前MRI均未将脑膜瘤列为第一诊断。所有病例均行MR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12例患者中,7例位于典型部位,5例位于不典型部位。其中9例第二或第三诊断为脑膜瘤,3例未诊断脑膜瘤。结论:不典型脑膜瘤MRI影像表现多样,缺乏典型征象,提高对其影像表现的认识可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纵隔血管瘤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特征,提高其术前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2016年10月-2021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并且具有影像资料的纵隔血管瘤患者11例。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1例行MRI平扫检查。评估病灶发生部位、形态/生长方式、边界、密度/信号、强化情况及其他影像学表现。结果:病灶发生在前、后纵隔单独受累分别为5、3例,前-中纵隔共同受累1例,前-中-后纵隔共同受累2例。不规则肿物6例,呈弥漫性蔓延式生长;分叶状肿物2例,与纵隔血管宽基底相贴;类圆形肿物3例,呈轻度蔓延式生长。9例边界不清楚,2例边界清楚。混杂密度灶5例,均见裂隙样脂肪密度影与弯条状/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相间存在,且均见静脉石;均匀软组织等密度灶4例,其中1例见裂隙状脂肪信号;软组织等密度灶伴水样低密度影2例。7例呈渐进式轻度强化或无强化,4例呈渐进式显著强化;3例见斑片/结节状强化影,2例见粗大引流静脉,1例见腔静脉造影剂逆行灌注,7例见血管影。有2例可疑肝脏血管瘤,1例可疑脾脏多发脉管瘤。结论:纵隔血管瘤具有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不典型肺结核患者临床诊断应用X线和CT检查的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来我院接受诊断并确诊的50例不典型肺结核患者检查结果加以分析,并对相关的影像学特征进行总结。结果 50例患者中应用CT扫描的诊断准确率要高于X线,分别为88%和72%,两种诊断方法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疾病类型概括为肺叶实变、淋巴结肿大、肿块结节以及支气管结核等。结论 CT扫描在不典型肺结核患者临床诊断中能够产生显著的效果,但是,因为该种疾病病灶形式和结构较为复杂,所以,在患者临床诊断中需要结合不同的化验结果、检查结果来作出正确科学的判断,从而为患者制定出科学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用数字化X线摄影(DR)检查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诊断不典型肺结核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12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收治的120例不典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这些患者入院后对其均进行DR检查与CT检查,然后比较用这两种检查诊断其病情的准确率.结果:与用DR检查相比,用CT检查诊断120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总结脾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CT、MRI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外科手术病理证实3例脾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CT、MRI表现,3例均行CT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其中1例并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CT平扫表现为不均质等或略低密度肿块,边界欠清,增强扫描后病灶均呈斑片状不均匀强化,边界清。其中2例其内伴有更低密度坏死灶。1例MRI表现为T1WI序列呈等低信号,T2WI序列呈低信号,增强后呈明显不均匀强化,CT、MRI可见病灶周围不完整包膜。结论:脾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CT、MRI表现有一定特点,对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青年和老年肺结核的临床特征及肺结核影像学特点。方法选择2007年8月—2011年8月医院门诊就诊的248例肺结核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年龄分为青年组(120例)和老年组(12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病变部位及范围、合并症并发症情况。结果老年组的咳血、胸闷、厌食的发生率及合并症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青年组(P 0.05),发热的发生率低于青年组(P 0.05),病灶累及右肺下野、左肺下野、多肺野病灶及双肺均受累的发生率高于青年组(P 0.05);老年组影像征象多为结节状阴影、球形或肿块状阴影、空洞、一侧一致性高密度影、胸膜肥阜,而青年组影像学表现相对单一,多为云絮状阴影及胸腔积液,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较青年患者复杂,合并症并发症较多,需提高对其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的认识,以实现肺结核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对影像学诊断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260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进行分析,给予所有患者摄DR胸部正侧位片,给予50例患者行CT检查。结果 X线表现是:260例患者存在大片状以及多发小片融合性高密度阴影且部分患者存在中心密度浓以及边缘模糊浅淡,存在空洞、合并胸腔积液、粟粒状弥漫结节影;CT表现基本类似于X线表现。结论 260例患者起病迅速、存在明显的消瘦乏力症状,发热程度与患者肺部病变程度存在不一致性,伴随咳嗽和咳痰、咯血等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均为复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肺炎的影响学表现特征,分析造成误诊的原因和避免误诊的对策。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慢性肺炎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均进行胸片及CT扫描检查。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胸片表现:肺叶、肺段实变而根部无肿物者18例,局灶性病变30例,其形状不规则、密度不均,其余2例胸片未显示。(2)CT表现:1局灶性病变32例,病变最大径在1.3~6.0 cm,平均3.5 cm;病变位于右肺19例(59.4%),左肺13例(40.6%);2节段性病变:肺叶、肺段实变18例,根部无肿物、伴支气管扩张5例。(3)影像学诊断:确诊16例,误诊为肺癌26例,性质待定8例。结论临床医师应当全面掌握慢性肺炎的临床及影像学随诊资料,CT必须结合胸片所见进行综合观察和分析,最大限度避免误诊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细胞的不典型CT、MRI表现,为提高肾细胞癌临床诊断准确率提供参考。方法以2013年1月—2017年11月我院34例病理诊断证实为肾细胞癌但CT、MRI影像表现不典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影像学资料,观察CT、MRI不典型征象表现。结果囊性肾细胞癌7例(20.59%),少血供肾细胞癌24例(70.59%),其他3例(8.82%)。结论囊性和少血供是肾细胞癌CT、MRI主要不典型征象,加强对囊性和少血供病灶的诊断和鉴别对提高肾细胞癌的临床检出率和定性准确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性肺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接受诊断治疗的老年性肺炎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诊断结果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控制感染治疗后,治愈率达到70.59%(96/136),好转率为22.06%(22/136),死亡率为13.24%(18/136)。死亡原因为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结论老年性肺炎临床表现不典型,患者死亡率高,需要早发现,早治疗,采取有效治疗方法,提高患者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肩关节损伤的MRI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症状。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7年4月本院接收的35例肩关节损伤患者,以随机法分组,对2组患者分别予以常规磁共振检查(对照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实验组),同时观察、比对2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症状。结果磁共振检查结果发现,35例患者均伴发不同程度的肌腱炎、肩袖撕裂等症状;关节盂唇撕裂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敏感性为82.86%,对照组为77.14%;肩袖完全撕裂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敏感性71.43%,对照组为68.57%;肩袖部分撕裂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敏感性为5.71%,对照组为48.57%(P0.05)。结论临床对肩关节损伤患者行MRI检查,诊断效果确切,精准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基于PACS/RIS系统建立的"典型征象"比较影像数据库在实习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建立并完善基于PACS/RIS系统的"典型征象"比较影像数据库并用于实习教学中,通过比较理论考核、应用考核和量表评分等,评估其在实习教学的优势。结果 "典型征象"比较影像学数据库教学效果优于常规实习教学法,在提高学生对影像征象细节把握、对疾病病理生理知识的理解以及对疾病影像检查的优化选择方面效果突出(P0.05)。结论该数据库的建立和使用,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学习主动性;方便教师对影像大课的备课;有助于建立网络课程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腮腺良恶性肿瘤的CT影像学表现及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17年4月—2018年4月因腮腺肿瘤入院的96例患者,对其CT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共选取96例患者,腮腺良性肿瘤患者51例,病灶59个;腮腺恶性肿瘤患者45例,病灶45个。由结果可知腮腺良性肿瘤患者与恶性肿瘤患者在病灶部位、形态、边界、密度以及强化程度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腮腺恶性肿瘤的形态多呈不规则性,边界不清晰,大都呈浸润性生长,强化程度明显;反之可以诊断为腮腺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0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为年轻女性,胰腺区有大块囊实性肿瘤存在,肿瘤在胰腺头部的有5名,在胰体及尾部的有5名女性。肿瘤大多是呈现出圆形、卵圆形或者是不规则叶状,被包膜包裹,内部可以分为可见囊性和实性成分,囊实性成分大致相同的有4名患者,囊实性为主要成分的有6名患者。在CT中,囊实性成分大致相同的壁结节或者是乳头状表现为凸起现象;囊实性为主要成分的CT表现为囊性成分完全分布在包膜的下侧。若是增强扫描,则可以发现囊性部分并没有出现特别的变化,而实性部分呈现出不同强度的分化。结论对于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可以采取CT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肝细胞性肝癌超声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特征;方法选自2017年5月—2019年12月来医院前治疗肝细胞性肝癌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肝细胞性肝癌超声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特征并分析研究对象通过治疗后的转移情况。结果肿瘤增强开始/变化/变低时间在不同病理分级的患者中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通过回归分析发现,转移的危险因素有肿瘤增强开始时间、病理分级高、动脉期高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低增强。结论在临床中不同病例特征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的超声影像学表现不同,且转移的危险因素有肿瘤增强开始时间、病理分级高、动脉期高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低增强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Ig G4相关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pancreatitis,AIP)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影像学特征的认识,减少影像学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Ig G4相关性AI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3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24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MRCP检查,10例联合行CT及MRI检查,观察病变胰腺的形态、密度/信号改变及强化特征、胰腺周围及胰管改变、胰腺外表现。结果 47例患者中,CT及MRI检查共观察到胰腺弥漫性肿大呈“腊肠状”27例,局灶性肿大20例;CT平扫病变表现为均匀一致的略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病变区呈不均匀斑片状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病变区呈现较均匀的延迟渐进性强化;MRI检查病变表现为T1WI-FS呈不均匀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早期病灶不均匀轻度强化,延迟扫描呈较均匀延迟渐进性强化;CT及MRI检查28例胰腺周围见包膜样边缘,即“胶囊征”,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延迟强化;MRCP检查示10例患者可见主胰管节段性狭窄,上游胰管局限性轻度扩张;CT及MRI检查共观察到30例患者表现为胆管系统改变,可见胆总管胰腺段管壁增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免疫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在脑囊虫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4例脑囊虫病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其免疫学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诊断结果,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94例脑囊虫病患者血清学IHA、ELISA及IgG4检查结果阳性率均高于脑脊液(87.23%vs. 69.15%,90.43%vs.64.89%,84.04%vs. 62.77%),ELISA及IgG4假阴性率均低于脑脊液(9.73%vs. 35.11%,15.96%vs. 37.2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94例患者脑MRI显示单发病灶33例(35.11%),多发61例(64.89%),病灶囊内长T_1、T_2信号,部分病灶囊内可见头节,周边伴有水肿,具有占位效应。结论脑囊虫病患者血清学免疫检查阳性率较脑脊液高,但也存在假阴性结果 ;MRI检查可以显示脑囊虫病不同病期的影像学征象,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血清免疫学检查结合MRI影像学手段可以更准确地诊断脑囊虫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