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影响脑卒中预后的因素众多,本研究通过调查2006年及2012年脑卒中患者死亡率、返岗率及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分,比较6年间脑卒中患者预后的情况。1对象与方法1.1对象(1)2012年组:系2012年1月~12月入住我院的295例脑卒中患者,均为新发脑卒中。男183例,女112例;年龄33~87岁,平均(67.7±23.8)岁;病程9~28 d,平均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后抑郁状态不仅使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时间延长,而且使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我们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患者来源于2001-10~2003-10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卒中合并抑郁患者46例,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或MR确诊,符合1996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且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24项评分在20分以上。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23例,男13例,女10例;平均年龄(61·35±7·33)岁;脑出血11例,脑梗死12例。对照组23例,男12例,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不同性别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特点的差异性。方法前瞻性连续登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自2008年6月~2011年7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971例,其中男性598例,女性383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长期随访,比较男女脑卒中患者一般资料、卒中类型、牛津郡社区脑卒中分型(OC-SP分型)、相关并发症、及预后方面的不同。结果新疆地区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类型存在性别差异(P=0.017),急性脑梗死及脑出血男性比例高于女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女性比例高于男性;男性患者在高血压构成比(P<0.001)、房颤(P=0.011)、吸烟(P<0.001)、酗酒(P<0.001)、凝血酶原时间(PT)(P=0.039)、血红蛋白含量(HGB)(P<0.001)、肌酐值(P=0.001)高于女性患者,而女性患者在心脏瓣膜病(P=0.002)、糖尿病(P=0.013)、高密度脂蛋白(HDL)(P<0.001)、低密度脂蛋白(LDL)(P<0.001)、总胆固醇(CHE)(P<0.001)高于男性;OCSP分型男女性患者无显著差异;急性脑卒中相关并发症方面,女性患者泌尿系感染(P<0.001)、电解质紊乱(P=0.005)高于男性;基线严重程度评分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分)、斯堪的那亚卒中量表(SS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一个月及2年的Barthel指数(BI)和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新疆地区不同性别间急性脑卒中临床类型、相关危险因素及卒中相关并发症存在差异,基线严重程度评分及临床预后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减重步行训练(body weight supported treadmill training,BWSTT)对脑卒中后下肢功能康复的影响,以期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提供新的思路。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2010-01—2012-12在我院神经内科和康复科确诊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均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1],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确诊缺血性脑卒中,且生命体征平稳、无严重的并发症、无听力障碍。共纳入84例,男52例,女32例;平均年龄(63.19±16.93)岁。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治疗组56例,2组年龄、性别、病程、性质、部位等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的表达水平与临床伤残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神经内科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定为观察组。另选取6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方法来检测2组研究对象的血小板膜糖蛋白CD31、CD62p、CD63以及PAC-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伤残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膜糖蛋白CD31、CD62p、CD63、PAC-1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与PAC-1表达水平和临床伤残严重程度评分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178和0.241,P<0.05); CD31、CD62p和CD63的表达水平与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其中中度和重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CD31、CD62p与CD63表达水平高于轻型患者(P<0.05)。结论 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体内血小板的活化程度较健康者来说明显升高,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与PAC-1的表达水平对临床伤残程度有显著影响,可作为反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变化和预测康复效果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笔者对我院3年来的76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9-03—2012-03 76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调查对象,经头颅CT或MRI确诊,男459例,女309例;年龄31~89岁。缺血性脑卒中492例,出血性脑卒中276例。共发生医院感染62例,感染率8.07%,男38例,女24例,年龄40~89岁;缺血性脑卒中27例,出血性脑卒中35例。所有缺血性患者脑卒中的诊断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2010年诊治指南[1]。1.2调查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设计统一调查表格,内容包括诊断、感染日期、感染部位、病原菌、抗菌药物应用、药敏试验、危险因素、住院时间、基础性疾病等。对主管医师经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糖变化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1—2015-06我院收治的12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患者血糖水平分为血糖正常组(63例)和血糖升高组(63例),对比2组患者血糖变化及患者预后状况。结果血糖升高组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且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要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血糖水平与患者预后状况存在紧密关联,临床需加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糖水平检测,及时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减少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LDL/HDL比值与急性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的关系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1-01—2012-12在我科住院治疗的3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及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44例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其血浆LDL、HDL水平并计算其比值,统计一般资料和危险因素;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检测治疗前后LDL、HDL水平及比值,并进行1~2a的随访,分析LDL、HDL比值与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急性脑卒中组LDL/HDL明显高于正常人,治疗后水平降低(P0.05);LDL/HDL与脑卒中其他危险因素的相关系数为0.78(P0.05);LDL/HDL0.6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 LDL/HDL比值是急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其预后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可用于临床预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与初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06—2014-09在本院神经内科和心内科住院的初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71例。按NIHSS评分7分、7~15分、15分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以血清Hcy浓度≥15μmol/L为标准分为hHcy组(126例)和nHcy组(45例)。结果 hHcy和nHcy组Hcy、入院NIHSS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Hcy与NIHSS评分呈显著相关(r=0.738,P0.001)。高血压、糖尿病、Hcy水平、住院第1天血压及第2天收缩压与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相关(P0.05)。结论初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Hcy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H型"高血压患者初次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时病情更严重。  相似文献   

10.
<正>我院于2012-07—2014-06将早期康复介入应用于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07—2014-06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88例,男39例,女49例;年龄44~68岁,平均(48.52±2.5)岁。其中脑梗死32例,右侧瘫痪30例,左侧瘫痪26例。纳入标准:首发脑出血与脑梗死患者;存在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急性脑卒中患者误吸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20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纤维鼻咽喉镜吞咽功能检查(FEES)的结果分为误吸组和无误吸组。对可能影响脑卒中后误吸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误吸的发生率为51.2%,36.9%的误吸患者为无症状性误吸。年龄、脑卒中史、病变部位、卒中严重程度和意识障碍严重程度是卒中后误吸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误吸是脑卒中急性期的常见问题,发生率很高,年龄、脑卒中史、病变部位、卒中严重程度和意识障碍严重程度是卒中后误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个危险因素聚集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结局不良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连续纳入内蒙古兴安盟人民医院2009年6月1日~2012年5月31日住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3 440例。收集人口统计学、生活方式和实验室检查资料。结局不良定义为患者出院时MRs(Modified Rankin’s scale,MRs)≥3分,结局良好定义为患者出院时MRs≤2分。对结局良好组和结局不良组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危险因素的分析采用两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计算比值比(Odds ratio,OR)及95%可信区间(95%Confiden...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微出血(CMBs)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及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10月10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MR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上有无CMBs分为CMBs组(49例)和无CMBs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并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与CMBs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与无CMBs组比较,CMBs组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降低,两组患者总胆固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Bs组年龄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A1及低浓度胆固醇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房颤是否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效产生影响及对于合并房颤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是否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从2006年4月到2012年1月连续收集发病6小时内给予尿激酶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合并房颤将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分为两组:房颤组(26例)和无房颤组(60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的Rankin量表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房颤组与无房颤组溶栓治疗后7d溶栓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7% vs 56.7%,P>0.05).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后90 d,房颤组57.7%的病人功能恢复好,无房颤组65.0%的病人功能恢复好,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颅内出血的发生率、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较高,但与无房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合并房颤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无合并房颤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可以从溶栓中获益,房颤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效无显著影响,合并房颤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予尿激酶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老年急性脑卒中时血清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 (AST)的变化。方法 :对 115例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和 62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于发病后 2 4~ 72h检测静脉血清AST。结果 :血清AST水平在急性脑卒中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而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血清AST水平无差异性 (P >0 0 5 ) ,有意识障碍与无意识障碍患者血清AST水平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急性脑干卒中组与急性非脑干卒中组血清AST水平无差异性 (P >0 0 5 )。结论 :老年急性脑卒中时血清AST的变化 ,其程度与病变的严重程度相一致 ,与病变性质、部位无关。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急性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将147例脑卒中患者根据肢体瘫痪程度分为≤3度组和>3度组;20例椎间盘术后肌力正常、卧床7d的患者为骨科手术对照组;2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应用空气容积描记术(PVR)测定各组被检者的最大静脉回流量(MVO)及静脉容积变化(SCV)。结果(1)脑卒中肌力≤3度组患者患肢MVO为(85.43±8.16),较健肢的(94.23±6.22)明显下降(P<0.01);肌力>3度组患者患肢MVO为(92.33±6.89),与健肢的(93.51±6.71)间无明显差异(P>0.05);脑卒中组健肢MVO与正常对照组、骨科手术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不同年龄组脑卒中患者MVO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3)147例脑卒中患者中1例患肢肿胀,MVO/SCV<0.50,经彩超证实有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余肢体MVO/SCV均>0.60,临床无深静脉血栓临床表现。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严重瘫痪时最大静脉回流量减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不同白细胞水平与出院结局的关系。方法连续性纳入内蒙古兴安盟人民医院2009年6月1日~2012年5月31日的全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3 440例,分析入院时白细胞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结局的关系。结果研究对象中发生不良结局的共有359人,占10.44%。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温、高血压、高血糖、脑卒中病史和吸烟、饮酒是发生结局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1),高三酰甘油是发生结局不良的保护因素(P0.01)。与白细胞计数最低分位组相比,第3、4分位组结局不良明显增多(OR=1.78,95%CI:1.23~2.58;OR=3.98,95%CI:2.85~5.56;均P0.001)。在调整了年龄,体温,高血压,高血糖,脑卒中病史,高甘油三酯,吸烟和饮酒后,与白细胞计数最低分位组相比,第3、4分位组结局不良明显增多(OR=1.77,95%CI:1.20~2.61;OR=3.76,95%CI:2.63~5.37;均P0.00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较高的白细胞水平可能是出院结局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甲壳质酶蛋白40(chitinase protein 40,YKL-40)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8月期间本院神经外科及神经内科收治的13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将患者分成预后良好组(0~2分,n=109...  相似文献   

19.
采用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抑郁进行治疗,以探讨西酞普兰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1对象和方法1.1对象均为我院2002年6月~2005年6月门诊或住院患者。入组标准:(1)首次发生脑卒中经临床颅脑CT/MRI证实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1]。(2)同时符合CCMD-3器质性抑郁的诊断标准。(3)汉密尔顿量表(HAMD)24项评分≥20分。(4)所有患者躯体状况基本稳定,无其他严重躯体疾病。(5)无药物过敏史。共26例,平均年龄(63.2±6.2)岁;男15例,女11例;病程为(21.6±5)天;脑卒中类型:脑梗死18例,腔隙性梗死6例,脑出血2例。1.2…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减低与卒中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5年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首次发病,且发病在7d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脑梗死或脑出血)82例为急性脑卒中组和同期住院的非脑卒中患者36例为对照组。采集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抽空腹血测定T3,行NIHSS评分。比较T3在两组中的差异,并分析T3和年龄,发病天数及NIHSS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8例,急性脑卒中82例(其中脑梗死患者72例,脑出血10例),对照组36例(其中眩晕11例,帕金森病4例,多发性神经炎18例,癫痫3例)。1T3减低在急性脑卒中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4.2%vs 5.6%,P0.05);2T3减低在中老年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青年组(P0.05);3平均发病天数在T3减低组和T3正常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3h vs 52.17h,P0.05);4T3减低在中-重度脑卒中(NIHSS≥8分)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轻度脑卒中组(NIHSS8分)(18.03%vs 42.86%,P0.05);5T3减低组的平均NIHSS评分显著高于T3正常组(8.65 vs 4.48,P0.05),且T3与NIHSS评分呈负的线性相关(B=-3.222,P0.05)。结论 T3减低发生于脑卒中急性期,多见于老年和中-重度脑卒中患者。T3越低,则NIHSS评分越高,神经功能受损程度越重,推测预后可能越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