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了解山东省济南市农村老年人的社会隔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9年1-2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济南市抽取881名≥60岁农村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济南市调查的881名农村老年人中,处于社会隔离者272人,社会隔离比例为30.9%;处于家庭隔离者281人,家庭隔离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我国中老年人社会隔离与高血压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选取CHARLS项目中2011年≥45岁且未发生高血压的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随访2013和2015年高血压发病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社会隔离对高血压发病的影响,按性别、年龄、抑郁情况分亚组进一步分析。结果共纳入9443名中老年人,高血压发病率为13.2%,在控制年龄、性别、学历、吸烟、饮酒、抑郁等其他变量以后,处于社会隔离的中老年人高血压发病风险与非社会隔离的中老年人相比增加了15.3%(HR=1.153,95%CI:1.027~1.294)。男性中老年人群中,社会隔离组高血压发病风险是非社会隔离组的1.205倍(HR=1.205,95%CI:1.019~1.425),而女性中老年人的社会隔离与高血压发病风险无关联(HR=1.099,95%CI:0.936~1.290)。在60~74岁人群中,社会隔离组的高血压发病风险是非社会隔离组的1.201倍(HR=1.201,95%CI:1.003~1.438),而45~59岁和7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的社会隔离和高血压发病风险均无关联(HR=1.121,95%CI:0.953~1.319;HR=0.997,95%CI:0.651~1.527)。按抑郁情况分组,非抑郁人群中社会隔离组高血压发病风险是非社会隔离组的1.251倍(HR=1.251,95%CI:1.070~1.463),而存在抑郁中老年人的社会隔离与高血压发病无关联(HR=1.058,95%CI:0.892~1.254)。结论社会隔离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这一发现有助于拓展人群中社会关系与高血压之间联系的认识,为高血压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中国普通农村老年人低体重率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以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普通农村中25 464名年龄在45岁及以上的人群为研究对象来探讨低体重率,对545名低体重者按照1∶2匹配体重正常者来探讨低体重的影响因素。调查内容包括膳食调查、体格检测、身体活动、生活方式及社会经济等因素。结果中国普通农村中老年人低体重率为5.27%,其中男性为5.52%,女性为5.05%。随着年龄的增加中老年人低体重率有增长趋势(P<0.01)。低体重中老年人在能量、总蛋白质、优质蛋白质、脂肪以及水果的摄入量低于体重正常的中老年人(P<0.05),而吸烟和饮酒的比例则高于体重正常者(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总蛋白质、水果、蔬菜的摄入是中国普通农村中年老年人低体重的保护因素,而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是中老年人低体重的危险因素。结论中国普通农村中老年人低体重率处于较高水平,提倡中老年人增加高蛋白质食物、蔬菜和水果的摄入,戒烟限酒,防止低体重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我国城乡中老年人群抑郁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为今后我国中老年人群抑郁的预防保健提供合理的建议.方法 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共纳入2011年未发生抑郁的人群7539例,采用调查问卷及收集个体体检数据的形式追踪随访至2013年,观察群体中抑郁的发生情况.分类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法,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我国中老年人群抑郁的发生率为38.41%,其中农村发生率为42.35%,城镇发生率为26.26%,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性别、躯体疼痛、高血压、听力差、生活满意度低、睡眠时间较短、日常活动受限、患慢性病、体质量较低为我国中老年人群抑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我国中老年人群的抑郁发病率较高,其中农村中老年人群的抑郁发生率显著高于城镇.此外,还应重点关注女性、患有慢性躯体疾病、听力受损、睡眠质量较差等抑郁高危中老年人群,积极预防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中国共病老年人社会隔离流行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利用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该调查采用多层、多阶段概率抽样方法,于2014年8月—10月对全国28个省市覆盖的134个县区的462个村/居委会中11 511位年龄≥60岁的老年人应用健康自评得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老化态度问卷、社会网络量表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χ2检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中国共病老年人社会隔离检出率为39.1%,城市老年人社会隔离检出率36.3%,农村老年人社会隔离检出率为42.4%,农村检出率高于城市(χ2 = 19.386,P<0.05);在60~74岁、75~89岁、90岁及以上三个年龄组中,社会隔离检出率分别为36.8%、42.9%、55.7%,检出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χ2 = 24.351,P趋势<0.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健康自评、认知功能、老化态度、近一年经历负性生活事件、社区是否有棋牌麻将室、社会参与(近三个月参加环境卫生保护活动、参加陪同聊天活动、参加调节纠纷活动)是中国共病老年人社会隔离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中国共病老年人社会隔离检出率高,农村、高龄尤应受关注,良好的健康状况和社会关系网络能够降低社会隔离。  相似文献   

6.
陈亚楠  陈娜  张威  许浩 《现代预防医学》2022,(18):3363-3368
目的 分析我国城乡空巢老人社会隔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差异。方法 社会隔离可被分为主观社会隔离和客观社会隔离,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纳入4 705名空巢老人,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城乡空巢老人社会隔离的影响因素差异。结果 本研究空巢老人社会隔离发生率为51.3%,主、客观社会隔离同时发生率为11.9%,且农村社会隔离发生率(57.3%)高于城镇(47.4%)(χ2 = 43.871,P<0.001)。无配偶、自评健康较差(OR = 1.635,95%CI:1.322~2.022;OR = 1.410,95%CI:1.119~1.777)、患有慢性病、低个人年收入、与子女见面(OR = 2.322,95%CI:1.457~3.701;OR = 2.858,95%CI:1.648~4.955)和电话联系频率低是城乡空巢老人出现社会隔离的危险因素,且ADL受损也是城乡空巢老人同时出现主、客观社会隔离的危险因素;教育程度和个人年收入是城镇空巢老人社会隔离发生的特有因素。结论 我国空巢老人社会隔离存在城乡差异,农村空巢老人社会隔离发生率高于城镇,应对城乡空巢老人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口学因素和生活方式对我国中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况的影响,以提高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方法对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进行数据处理,探究中老年人慢性病影响因素。运用SPSS软件分析数据,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找出影响中老年人患慢性病的人口学特征和生活方式因素。结果人口学因素中,女性、年龄低于65岁、居住地为农村、地域分布在中西部的居民患慢性病的风险低;生活方式因素中,无午睡习惯、每天真正睡着时间小于7小时、不参加社会活动、吸烟是危险因素。结论生活方式因素与中老年人群患慢性病关系更为紧密,中老年人应提高睡眠质量,养成午睡习惯,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戒烟限酒。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中国中老年人口腔卫生服务利用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居民口腔卫生服务利用率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5年数据,对中国≥45岁20837名中老年人的口腔卫生服务利用现状进行分析,采用logit回归和tobit回归模型探究影响口腔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结果 20 837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青海省西宁市农村地区中老年人的自评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对西宁市12个行政村共566名中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5L)对调查对象健康状况进行评估。运用描述性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EQ-5D-5L中健康效用值为(0.82±0.23)分;“疼痛/不适”维度和“焦虑/抑郁”维度存在问题占比较高;就业情况、个人可支配收入、合并慢性病情况、每周锻炼情况、婚姻状况、参与社会活动、家庭关系为健康效用值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青海省西宁市农村中老年人的自评健康水平不理想。缓解疼痛、关注中老年人心理健康、提高就业率、增加个人可支配收入、完善农村慢性病防控策略、鼓励中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建立健全社会支持体系对提高青海省农村中老年人自评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社会隔离对中国老年人认知衰弱患病风险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网络指数、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和FRAIL量表分别评价社会隔离、认知功能和衰弱。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社会隔离对认知衰弱患病风险的影响。结果 共有15 572名老年人纳入本研究。中国老年人社会隔离发生率为30.5%,轻度认知障碍、衰弱与认知衰弱的发生率分别为28.4%、13.4%、7.6%。在控制了年龄、性别、户籍类型、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自评健康状况、吸烟、饮酒、体育锻炼、水果摄入、蔬菜摄入、饮茶后,社会隔离与老年人认知衰弱患病风险增加有关(OR=2.079,95%CI:1.779~2.430,P<0.001)。结论 社会隔离是我国老年人认知衰弱的重要危险因素,社区及医疗卫生工作者应积极关注老年人的社会关系网络,降低社会隔离发生率,从而降低认知衰弱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重庆市农村留守老人的自评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有关部门制定留守老人健康保障政策提供实证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对重庆市600名农村留守老人进行问卷调查,描述其自评健康状况,并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其自评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自评健康为差、一般、好的农村留守老人分别占44%、40.67%、15.33%。高家庭人均年收入(OR = 0.396,95%CI:- 1.349~- 0.505)、未购买商业健康保险(OR = 0.424,95%CI:- 1.344~- 0.370)、两周内未出现不适(OR = 0.601,95%CI:- 0.884~- 0.135)、一年内未住院(OR = 0.448,95%CI:- 1.197~- 0.406)、高BMI指数(OR = 0.406,95%CI:- 1.530~0.301)的农村留守老人自评健康更倾向于积极(OR<1),医疗费用负担重(OR = 2.433,95%CI:0.313~1.464)、所患慢性病数多(OR = 5.877,95%CI:1.223~2.319)和不饮酒(OR = 2.948,95%CI:0.637~1.524)的老人自评健康更倾向于消极(OR>1)。结论 加强农村留守老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农村留守老人的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体系,积极开展农村留守老人专项健康教育行动,降低疾病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流动特征、社会融合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方法 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流动特征、社会融合与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接受健康教育和慢性病健康管理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中,36.54% 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以及分别有76.48%和42.49%接受过健康教育和慢性病健康管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化流动(OR=1.25;95%CI:1.04~1.49)、跨省流动(OR=1.12;95%CI:1.01~1.25)、流入城市(OR=1.34;95%CI:1.23~1.47)、有社会保障(OR=1.98;95%CI:1.82~2.15)、办理了居住证(OR=1.33;95%CI:1.22~1.46)、有落户意愿(OR=1.13;95%CI:1.02~1.24)以及心理融合(OR=1.07;95%CI:1.05~1.09)与社会参与(OR=1.17;95%CI:1.14~1.21)程度越高,是建档的正向影响因素。而流动城市数在2~3个内相对于1个以内是建档的负向影响因素(OR=0.87;95%CI:0.79~0.95)。有社会保障(OR=1.23;95%CI:1.12~1.35)、居住证(OR=1.45;95%CI:1.32~1.60)及社会参与(OR=1.31;95%CI:1.26~1.37)和心理融合(OR=1.03;95%CI:1.01~1.04)越高,是接受健康教育的正向影响因素,而流动城市数在4个及以上相对于1个以内是接受健康教育的负向影响因素(OR=0.82;95%CI:0.69~0.98)。此外,有居住证(OR=1.54;95%CI:1.07~2.20)和落户意愿(OR=1.66;95%CI:1.11~2.48)对接受慢性病健康管理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 结论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水平总体较低。需要格外关注独自流动、省内流动、流动稳定性较差的人群,促进地区和城乡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均衡化发展;通过提高社会融合程度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我国中老年人健康危险行为的聚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实现积极老龄化提供行为干预的理论基础。方法 基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以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 26.0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Mplus 8.3进行潜在类别分析,探索中老年人健康危险行为聚集的潜在类别数,采用多项无序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评估不同人口学特征对潜在类别分组影响。结果 中老年人健康危险行为可分为低风险组(16.2%)、中风险组(50%)和高风险组(33.8%)3个潜在类别。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男性(OR = 1.747,95%CI:1.578~1.934)、农村(OR = 1.677,95%CI:1.506~1.868)、自评健康较差(OR = 1.830,95%CI:1.605~2.086)、无残疾史(OR = 1.262,95%CI:1.087~1.464)、文化程度较低等是进入中风险组的危险因素。未患有慢性病(OR = 1.375,95%CI:1.191~1.589)是进入高风险组的危险因素。结论 我国中老年人普遍存在多种健康危险行为的聚集,性别、居住地、文化程度、自评健康、残疾史、慢性病种类是健康危险行为潜在类别分组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中国农村居民的体力活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国际体力活动短问卷对分别代表中国东、中、西部的山东省、山西省和云南省3个省一共6个县的3 834名15岁以上农村居民的体力活动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调查获得有效问卷3 780份,其中山东省1 251人(33.1%),山西省1 256人(33.2%),云南省1 273人(33.7%)。男性1 867人(49.4%),女性1 913人(50.6%)。农村居民高、中、低水平体力活动人数分别为1 691人(44.7%)、1 248人(33%)、841人(22.3%)。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职业、是否患慢性病以及地区是体力活动的影响因素。其中,男性(OR = 0.832,95%CI: 0.704~0.985)、年龄36~59岁的人群(OR = 0.760,95%CI: 0.625~0.925)为农村居民体力活动的保护因素;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离退休人员(OR = 1.469,95%CI: 1.017~2.124)、在校学生(OR = 1.925,95%CI: 1.127~3.286)、失业、无业人员(OR = 3.062,95%CI: 2.470~3.796)、患慢性病的人群(OR = 1.366,95%CI:1.133~1.645)为农村居民体力活动不足的危险因素。结论 女性、老年人、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离退休人员、在校学生、失业、无业人员、患慢性病的人群发生体力活动不足的可能性更高,针对中国不同地区农村居民体力活动的干预,应重点关注此类人群。  相似文献   

15.
尹玉  李娜玲 《现代预防医学》2021,(20):3769-3773
目的 了解城乡流动人口健康教育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中国流动人口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中国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共纳入 169 989名流动人口进行分析。t检验和χ2检验用于组间比较。二元 logistic 回归模型用于分析城乡流动人口健康教育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中,农村流动人口健康教育接受率为65.6%;城镇流动人口健康教育接受率为69.6%;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为中等教育(OR = 1.236, P = 0.003, 95%CI:1.065~1.361)、年人均GRP(gross regional product)在100 000元以上(OR = 0.833, P = 0.007, 95%CI:0.730~0.951)、患有高血压(OR = 0.702, P = 0.002, 95%CI:0.562~0.878)或者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OR = 0.072, P = 0.043, 95%CI:0.530~0.989)、本地建立健康档案(OR = 4.238, P<0.001, 95%CI:3.509~5.119)、和完全认同自己为本地人(OR = 1.412,P = 0.046,95%CI:1.006~1.981)的农村流动人口更愿意接受健康教育;已婚(OR = 0.692,P = 0.000,95%CI:0.671~0.804)、老年人(OR = 0.500, P = 0.020, 95%CI:0.278~0.898)、年人均GRP在100 000元(OR = 0.911,P = 0.034,95%CI:0.837~0.992)以上、患有高血压(OR = 0.820, P = 0.021, 95%CI:0.693~0.970)、自评健康(OR = 1.363, P = 0.018, 95%CI:1.041~1.533)、本地建立健康档案(OR = 3.892, P<0.001, 95%CI:3.424~4.425)的城镇流动人口更愿意接受健康教育。结论 城乡流动人口接受健康教育水平不均,健康教育影响因素具有差异性。将城乡流动人口作为健康教育服务的重点关注对象,加大对于该群体健康教育服务的投入 ,针对城乡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影响因素的差异性,进行个性化、差异化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我国老年人衰弱状况与社会参与及其交互作用对抑郁影响。方法 收集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ARLS)中4 521名≥60岁老年人相关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抑郁的影响因素,并将衰弱状况和社会参与作为2个交互项,调整混杂因素,评价衰弱状况和社会参与交互作用对老年人抑郁的影响。结果 有抑郁症状者1 414人(31.27%)。抑郁与非抑郁老年人在性别(χ2 = 49.237,P<0.001)、年龄(χ2 = 119.612,P<0.001)、婚姻状况(χ2 = 14.016,P<0.001)、文化程度(χ2 = 50.851,P<0.001)、居住地(χ2 = 32.584,P<0.001)方面有统计学差异。控制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隔离(OR = 2.457,95%CI:1.384~3.532)和衰弱前期(OR = 1.201,95%CI:1.121~1.289)、衰弱(OR = 1.860,95%CI:1.290~1.976)是老年人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交互作用结果显示,衰弱与社会隔离对老年人抑郁发生存在相乘(P交互<0.001)和相加交互作用(OR = 7.715,95%CI:5.426~12.062),RERI(95%CI)、API(95%CI)、Index S(95%CI)分别为1.137(0.252~1.807)、0.316(0.158~0.476)、3.972(1.639~4.665)。结论 衰弱和社会隔离是老年人抑郁的危险因素且二者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assess characteristics of elderly leaders volunteering to participate in a fall prevention programme. METHODS: We surveyed 1,503 individuals (75 elderly leaders volunteering to participate in a fall prevention programme and 1,428 non-leader elderly) among the elderly population living in a rural community, Miyagi Prefecture. Subjects were aged 70-84 years. The questionnaire covered socio-demographic factors, as well as physical, psychology and social variables.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lderly leaders volunteering to participate in this programme, the relationships of socio-demographic, physical, psychology and social factors to whether the elderly were leaders in the programme were analyzed using logistic regression. RESULT: As a result of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lderly leaders volunteering to participate in the fall prevention programme were as follows; 1) being male (OR = 0.25, 95%CI 0.14-0.44); 2) young age (OR=0.43, 95%CI 0.25-0.73); 3) having a high intellectual activity (OR = 2.72, 95%CI 1.65-4.48); 4) being well satisfied with their health (OR = 1.45, 95%CI 1.02-2.07), and 5) having a high IKIGAI (OR = 1.06, 95%CI 1.01-1.13). CONCLUSION: Only elderly individuals capable of high-level intellectual activities can fill the roles of elderly volunteer group leaders discussed in this study.  相似文献   

18.
王娇  鞠梅 《现代预防医学》2020,(6):1056-1061
目的 调查老年慢性病患者社会化住院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便利抽样某三甲医院于2018年1月 - 2019年1月收治866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866例老年慢性病患者符合“社会化住院”标准人数252例,比例为29.09%,住院阶段转科室(OR = 4.403,95%CI:2.855~6.789)、入院时ADL水平(OR = 1.478,95%CI:1.151~1.897)、达到出院标准ADL水平(OR = 1.359,95%CI:1.074~1.718)、年龄(OR = 1.128,95%CI:1.084~1.173)、家庭人均收入(OR = 2.484,95%CI:1.990~3.101)、医院获得性感染(OR = 2.078,95%CI:1.301~3.320)、入院途径(OR = 2.222,95%CI:1.424~3.467)、合并其他慢性病(OR = 3.743,95%CI:2.373~5.902)、抑郁(OR = 2.336,95%CI:1.485~3.674)、焦虑(OR = 2.272,95%CI:1.471~3.509)、认知障碍(OR = 1.970,95%CI:1.230~3.156)、病程(OR = 1.121,95%CI:1.057~1.189)、公费(OR = 3.116,95%CI:1.041~ 9.326)、新农合(OR = 0.376,95%CI:0.142~ 0.991)、自费(OR = 0.117,95%CI:0.029~0.473)均是“社会化住院”的显著影响因素(P<0.05)。结论 老年慢性病患者“社会化住院”程度较高,其受到入院途径、医院内感染、生理、心理、精神状态、对他人依赖程度、经济收入和医保类型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