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瑞芬太尼是一种超短效阿片类药物,其可被血液和组织中的酯酶迅速代谢清除,作用恢复迅速[1].但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疼痛发生较早,疼痛程度较重,术后镇痛药物的需要量明显增加.这种疼痛发生的原因目前存在较大争议,有学者认为是瑞芬太尼停用后镇痛作用消失太快[2],但也有学者认为是瑞芬太尼诱导机体产生了痛觉过敏[3].本研究拟评价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2.
背景 瑞芬太尼作为较理想的超短效阿片类镇痛药被广泛用于临床麻醉中.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其所诱发的术后痛觉过敏引起了人们关注.最近国内外对瑞芬太尼诱发术后痛觉过敏的机制进行大量研究,研究最为深入的是脊髓背角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 目的 通过对近年NMDA受体在瑞芬太尼诱发术后痛觉过敏中所起作用的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帮助读者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最新趋势和进展. 内容 就痛觉过敏定义、NMDA受体的信号转导机制及其在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阐明NMDA受体系统在瑞芬太尼诱发的痛觉过敏中起着关键作用. 趋向 深入研究NMDA受体在痛觉过敏中的作用机制,将NMDA受体作为分子治疗靶点,可为临床上痛觉过敏的预防提供广阔的思路和前景.  相似文献   

3.
背景 瑞芬太尼是临床麻醉中应用广泛的阿片类药物,具有起效快、半衰期短、无蓄积等优点,但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发生率高,且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右美托咪定作为高度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受体(α2-adrenergic receptor,α2AR)激动剂,具有镇静、镇痛、抗焦虑等作用.近期有文献报道,右美托咪定对瑞芬太尼痛觉过敏有预防作用.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瑞芬太尼痛觉过敏的影响及机制.内容 将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可能的机制,以及右美托咪定预防瑞芬太尼痛觉过敏的证据及可能的机制进行归纳总结.趋向 随着对瑞芬太尼痛觉过敏的深入研究,将为瑞芬太尼致痛觉过敏的机制研究及解决临床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舒芬太尼防治瑞芬太尼麻醉苏醒期痛觉过敏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瑞芬太尼用于麻醉诱导与维持使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苏醒迅速.但瑞芬太尼麻醉可引起患者术后痛觉过敏.从而影响术后尽快康复。为此.本文采用小剂量舒芬太尼防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停用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瑞芬太尼为一种芬太尼类μ型阿片受体激动药,它具有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清除快、不依赖肝肾功能、无药物蓄积和残留、便于麻醉深度的快速调节等优点[1]。但瑞芬太尼术后疼痛高敏所导致的苏醒期躁动却一直困扰着临床工作者,故如何提高瑞芬太尼苏醒期的质量一直是临床工作者的努力方向。以往的研究主要应用阿片类[2]或非阿片类药物[3]来抑制瑞芬太尼术后的痛觉过敏,以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但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也发现全麻术中不同停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A(PKA)是否可作为ephrinB/EphB信号通路下游的效应分子,进而介导ephrinB/EphB信号相关的痛觉过敏(remifentanil-induced hyperalgesia,RIH)发生发展过程。 方法以老年雄性SD大鼠进行腹壁切口疝造模,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麻醉下行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我们检测大鼠的机械痛觉异常和热痛觉过敏以及PKA蛋白水平,以评价行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大鼠术中应用瑞芬太尼麻醉引起的术后痛觉过敏。 结果阻滞EphB、PKA活性抑制了瑞芬太尼诱发的机械性和热痛觉过敏,阻滞EphB受体抑制脊髓PKA的活化,阻滞PKA活性抑制了ephrinB/ EphB激活引起的痛觉过敏。 结论实验证明PKA作为ephrinB/EphB信号系统的下游作用位点在瑞芬太尼诱导的痛觉过敏过程中发挥调制作用。本研究为临床上寻找治疗RIH的新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背景 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propionate,AMPA)受体是一种兴奋性递质谷氨酸离子通道型受体,谷氨酸可以与之结合并介导突触后膜电流,引起神经元兴奋性增强,从而导致痛觉信息上传增加,进而引起痛觉敏感化. 目的 探讨AMPA受体在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发生及维持中的作用. 内容 对AMPA受体的基本特征、运输、功能及其在瑞芬太尼痛觉过敏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趋向 通过AMPA受体在瑞芬太尼痛觉过敏中的研究,为瑞芬太尼痛觉过敏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的进步,外科手术要求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患者苏醒迅速、安全。吸入麻醉药七氟醚血气分配系数低,吸收、清除速度快。丙泊酚具有良好的镇静作用,容易调控。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斗受体激动剂,具有起效迅速、时间短、镇痛作用强等特点。但瑞芬太尼迅速代谢可引起痛觉过敏。本研究比较七氟醚吸入麻醉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两种麻醉方法在胆道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瑞芬太尼、丙泊酚等超短效静脉镇痛、镇静药物应用非常普及,亦比较适合于小儿麻醉。我院对小儿外科的很多短小手术普遍实施了喉罩通气下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取得了安全可靠的效果。但是,瑞芬太尼导致的术后继发性痛觉过敏会加重患儿的痛苦并引起哭闹不安,为手术后  相似文献   

10.
背景 瑞芬太尼痛觉过敏是指应用瑞芬太尼所导致的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增强,其发生机制与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 acid,NMDA)受体-蛋白激酶C (protein kmase C,PKC)通路介导的脊髓中枢敏化相关.蛋白激酶Cα相互作用蛋白(protein interacting withCαkinase,PICK1)是PKCα的靶蛋白之一,也是在PKCα和突触后膜受体蛋白间起重要作用的衔接蛋白. 目的 探讨PICK1在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发生及维持中的作用. 内容 对PICK1的结构、功能及其在瑞芬太尼痛觉过敏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趋向 通过PICK1在瑞芬太尼痛觉过敏中的研究,为瑞芬太尼痛觉过敏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预注小剂量氯胺酮或帕瑞昔布对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全身麻醉下行开腹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氯胺酮组(K组):麻醉前10 min静脉注射氯胺酮0.5 mg/kg;帕瑞昔布组(P组):帕瑞昔布0.5 mg/kg;对照组(N组):麻醉前10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l。三组均3μg/L靶控输注瑞芬太尼,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4 mg/L)行麻醉诱导和维持。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术后2 h内如果VAS评分≥4分,静脉给予吗啡1~2mg。记录VAS评分≥4分时间(从麻醉停药后第一次VAS评分≥4分的时间),第一次≥4分的VAS评分,静脉注射吗啡后VAS评分<4分所需时间,PACU和PCIA中吗啡用量、术后30、45、60、90、120 minVAS评分。结果与N组比较,K组和P组术后VAS评分≥4分时间延长,PACU中吗啡总用量减少,术后30、45、60、90、120 min的VAS评分降低(P<0.05);K组和P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预先注射氯胺酮或帕瑞昔布均可缓解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观察预先使用氢吗啡酮对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后诱发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60名脊柱手术患者,32~65岁,ASA分级Ⅰ~Ⅱ级,被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芬太尼组(F组),氢吗啡酮组(M组)。三组患者术中均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2 μg·kg-1·min-1、复合吸入地氟醚、间断静脉注射罗库溴铵维持麻醉。F组、M组分别于手术结束前10 min静脉注射芬太尼2 μg/kg、氢吗啡酮0.04 mg/kg,C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观察三组术后患者的躁动、疼痛评分、血糖的变化。结果〓与C组比较,F、M组患者拔管时躁动评分、拔管后各时间点疼痛评分、血糖水平显著性降低(P<0.05);与F组比较,M组术后各时间点疼痛评分、血糖水平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预先使用氢吗啡酮可以减轻瑞芬太尼诱发的痛觉过敏,其效果优于等效镇痛剂量的芬太尼。  相似文献   

13.
背景最近研究表明,瑞芬太尼和其他仙型阿片受体激动剂一样可能会引起痛觉过敏。因此,我们拟通过动物实验(采用临床实践中应用的管理模型)研究静脉给予瑞芬太尼,观察瑞芬太尼是否可以日l起痛觉过敏以其Bj起痛觉过敏的条件。此外,我们还研究输注瑞芬太尼引起的痛觉过敏是否与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ERK1/2激酶磷酸化有关。方法雄性SD大鼠,经尾静脉置管,持续给予瑞芬太尼(30μg·kg^-1·min^-1)10分钟,或持续给予瑞芬太尼(0.1/1/10μg·kg^-1·min^-1)30分钟,或给予瑞芬太尼(0.1/1/3/10μg·kg^-1·min^-1)120分钟。随后行vonFrey测试及甩尾实验,并用免疫组化法测ERK1/2蛋白表达。在此基础上,观察鞘内预先给予MAPK抑制剂U0126是否可抑制瑞芬太尼引起痛觉过敏。结果瑞芬太尼的镇痛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作用时间短恢复迅速。10分钟或30分钟的输注不会引起痛觉过敏。然而,各种剂量的瑞芬太尼120分钟组与对照组相比,甩尾潜伏期和终止输液后机械痛阈值均降低。但痛觉过敏持续时间不超过60分钟。与瑞芬太尼30分钟组(无痛觉过敏)相比,瑞芬太尼120分钟组(有痛觉过敏)脊髓背侧角神经元ERK1/2磷酸化明显增加,但U0126并不能抑制输注瑞芬太尼所导致的痛觉过敏。结论静脉输注瑞芬太尼可以引起短暂的药物撤退性痛觉过敏。这种痛觉过敏与瑞芬太尼持续输注的时间有关。与我们的假设相反,ERK1/2并不是51起痛觉过敏的一个必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超低剂量纳洛酮对大剂量瑞芬太尼诱发病人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胃肠外科开腹手术病人40例,年龄18~64岁,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20):大剂量瑞芬太尼组(R组)和超低剂量纳洛酮组(N组).麻醉诱导后,R组切皮时以0.25 μg· kg-1·min-1的速率开始静脉输注瑞芬太尼,术中根据血流动力学调整,每次增减幅度为0.05μg· kg-1·min-1,吸入1.2% ~ 1.5%七氟醚;N组静脉输注瑞芬太尼同时以0.1 μg·kg-1·h-1的速率静脉输注纳洛酮,关腹膜时停止输注,其余处理同R组.术毕入麻醉恢复室(PACU)90 min,按需给予吗啡,离开PACU即采用吗啡病人自控静脉镇痛.记录第一疼痛时间,于术后15、30、60、90 min、2、6、24、48和72 h时记录累计吗啡用量及恶心、呕吐、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R组比较,N组术后各时点累计吗啡用量减少,第一疼痛时间延长,术后恶心发生率降低(P<0.05),呕吐和瘙痒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静脉输注超低剂量纳洛酮(0.1 μg·kg-1·h-1)可减轻大剂量瑞芬太尼诱发的病人术后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15.
人工流产术麻醉需要起效快,苏醒快.异丙酚起效快,苏醒迅速,但镇痛作用弱,瑞芬太尼是一种超短效阿片类镇痛药,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适宜于人工流产术[1,2],但瑞芬太尼的适宜剂量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中输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对子宫切除术后病人吗啡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开腹子宫切除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2组(n=20):小剂量瑞芬太尼组(S组)和大剂量瑞芬太尼组(L组)。麻醉诱导后S组、L组分别以0.1、0.3μg·kg~(-1)·min~(-1)速率静脉输注瑞芬太尼,同时靶控输注异丙酚。2组在手术结束前30 min均静脉注射吗啡0.15 mg/kg。术后送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2h后送回病房。如果VAS评分大于3分,静脉注射吗啡2 mg。当VAS评分≤3分后,行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记录病人VAS评分大于3分时间(从麻醉停药至术后第1次VAS评分超过3分的时间)、第1次大于3分的VAS评分、静脉注射吗啡后VAS评分≤3分时间、PACU中静脉吗啡用量、术后2 h内吗啡总用量。术后24 h内每隔4小时记录一次吗啡用量和VAS评分。结果与S组比较,L组术中异丙酚用量较少,VAS评分大于3分时间、术后第1次大于3分的VAS评分、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均在3分左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注射吗啡后VAS评分≤3分时间延长,静脉吗啡用量和术后2 h内吗啡总用量增加。术后16~24 h PCIA吗啡用量较高(P<0.05)。结论术中输注瑞芬太尼0.3μg·kg~(-1)·min~(-1)使子宫切除术后病人早期需要更大剂量的吗啡来缓解疼痛,静脉注射吗啡后疼痛缓解所需的时间更长,并且术后16~24 h PCIA吗啡用量更大,这可能与急性阿片类药物耐受及延迟的痛觉过敏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再评价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病人术后急性阿片类药物耐受的发生情况.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脊柱外科手术病人90例,年龄18~64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n=30),吸入麻醉组(S组)吸入七氟烷麻醉诱导,吸入七氟烷及氧化亚氮维持麻醉;舒芬太尼组(SP组)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和异丙酚诱导和维持麻醉,瑞芬太尼组(RP组)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和异丙酚诱导和维持麻醉.病人在麻醉恢复室停留1 h,然后送返病房,在麻醉恢复室采用静脉注射吗啡镇痛,在病房采用病人自控静脉镇痛,镇痛泵内含0.5 mg,ml吗啡,共100 ml.记录术后10 min、20 min、30 min、40 min、50 min、60 min、2 h、12 h、24 h、36 h和48 h时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吗啡用量.结果 与SP组和S组比较,术后1 h内RP组VAS评分和吗啡用量增加(P<0.05或0.01),术后2~48 h VAS评分和吗啡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病人术后1 h内存在急性阿片类药物耐受现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Meta分析评价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预防瑞芬太尼诱发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Springer及Cochrane图书馆,收集NMDA受体拮抗剂预防瑞芬太尼诱发术后痛觉过敏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采用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有关资料,主要包括术后镇痛药需要量、疼痛评分、手术结束至第1次需要镇痛治疗的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4项研究,包括623例患者,其中氯胺酮组223例,硫酸镁组87例,对照组313例.NMDA受体拮抗剂可降低术后4h时疼痛评分(P<0.05),对术后镇痛药需要量、第1次需要镇痛治疗的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影响(P>0.05).结论 NMDA受体拮抗剂(氯胺酮和硫酸镁)不能预防瑞芬太尼诱发的术后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纳布啡联合帕瑞昔布用于预防术后瑞芬太尼诱导的痛觉过敏(remifentanil-induced hyperalgesia, RIH)的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96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舒芬太尼组(S组, 23例), 麻醉诱导时给予舒芬太尼0.30 μg/kg, 术中间断追加舒芬太尼以维持全身麻醉;瑞芬太尼组(R组, 25例), 麻醉诱导时给予瑞芬太尼2.0 μg/kg, 术中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30 μg·kg-1·min-1以维持全身麻醉;纳布啡+瑞芬太尼组(NR组, 23例), 麻醉诱导前15 min给予纳布啡0.1 mg/kg, 诱导时给予瑞芬太尼2.0 μg/kg, 术中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30 μg·kg-1·min-1以维持全身麻醉;纳布啡+帕瑞昔布+瑞芬太尼组(NPR组, 25例), 诱导前15 min给予纳布啡0.05 mg/kg、帕瑞昔布40 mg, 麻醉诱导时给予瑞芬太尼2.0 μg/kg, 术中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30 μg·kg-1·min-1以维持全身麻醉。术后均连接患者自控镇痛泵进行术后镇痛治疗。记录患者术后1、3、6、12...  相似文献   

20.
瑞芬太尼的临床应用现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μ阿片受体激动药,起效快,镇痛作用强,剂量容易控制,停药后病人苏醒迅速。现就其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