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流行后期复工复产人员新冠肺炎防控的行为依从状况的潜在类别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以山西省2020年3至7月有过隔离史的复工人员为对象进行网络问卷调查,以其行为依从性为指标进行潜在类别分析,采用单因素卡方、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类别行为依从性人员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复工人员的行为依从性可以分为4类,低行为依从性(C1,6.71%),一般行为依从性(C2,37.3%),较好行为依从性(C3,61.37%),最好行为依从性(C4,4.63%),以行为依从性最好的人群为参考,农村人口、非官方媒体信息来源、新冠知识水平低与焦虑更容易导致行为依从性低下。结论 山西省复工复产人员的行为依从性具有明显分类特征,户籍、媒体来源、知识水平以及焦虑等因素对其健康行为有影响,提示应针对不同各类别人群的健康行为进行差异性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潜在类别及影响因素,为针对不同类别健康行为进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12月—2019年6月,对保定市3所三甲医院381例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应用潜在类别分析法、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潜在类别及影响因素,并探讨健康知识和信念对不同潜在类别健康行为的影响。结果 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分为良好型(19.9%)、低下型(53.3%)和不稳定型(26.8%)3个潜在类别。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农民(OR=10.689)是健康行为不稳定型的危险因素。小学及以下(OR=40.684)、初中(OR=18.105)和高中(OR=19.127)学历及农民(OR=31.886)是健康行为低下型的危险因素。健康知识方面,健康行为良好型得分高于不稳定型和低下型患者(F=28.74,P<0.05)。健康信念方面,健康行为良好型得分高于不稳定型和低下型患者(F=19.79,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具有明显的分类特征,与健康知识和信念关系密切,提示应对具有不同类别健康行为的脑卒中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潜在类别模型在广州市社区居民健康行为模式研究中的应用。方法运用潜在类别分析方法识别吃早餐、充足睡眠、适量运动、健康体检和不吸烟等5种健康行为的人群行为模式,根据健康行为模式对人群聚类后,进一步比较不同人群的人口学特征及健康知识得分。结果识别出健康行为模式(69.60%)和次健康行为模式(30.40%)两类人群。和健康行为模式人群相比,次健康行为模式人群中低年龄者较多、男性、单身比例较高、初中文化程度、工人农民和个体户等职业人群比例较多,行政技术人员和离退休人员较少。除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得分外,健康行为模式人群的其余各类健康知识得分均高于次健康行为模式人群。结论潜在类别模型可用于人群健康行为模式研究,揭示健康行为干预的重点人群和内容,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初步确立成年女性妇科病患病风险的潜在类别,并探究各类别的特征区别及患病风险差异。方法 采用两阶段调查抽取成都市区18~60岁女性成年人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共回收364份有效问卷。运用潜在类别分析对研究对象特征进行分类比较。结果 当潜在类别数目为2时模型拟合最佳,因两类人群的妇科病患病率不同,可分为低风险型和高风险型两个类别,患病率分别为14.1%和45.1%(OR = 4.987,P<0.05)。高风险型人群相对较为年长、较低学历、已婚、非学生、多无独居经历,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水平较低,发生过性行为者相对较多,性态度较为保守 (P<0.05)。结论 利用所构建的潜在类别模型,可识别出妇科病患病高危人群,为完善和制定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以改善女性生殖健康水平、降低高危人群妇科病患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我国中老年人健康危险行为的聚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实现积极老龄化提供行为干预的理论基础。方法 基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以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 26.0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Mplus 8.3进行潜在类别分析,探索中老年人健康危险行为聚集的潜在类别数,采用多项无序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评估不同人口学特征对潜在类别分组影响。结果 中老年人健康危险行为可分为低风险组(16.2%)、中风险组(50%)和高风险组(33.8%)3个潜在类别。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男性(OR = 1.747,95%CI:1.578~1.934)、农村(OR = 1.677,95%CI:1.506~1.868)、自评健康较差(OR = 1.830,95%CI:1.605~2.086)、无残疾史(OR = 1.262,95%CI:1.087~1.464)、文化程度较低等是进入中风险组的危险因素。未患有慢性病(OR = 1.375,95%CI:1.191~1.589)是进入高风险组的危险因素。结论 我国中老年人普遍存在多种健康危险行为的聚集,性别、居住地、文化程度、自评健康、残疾史、慢性病种类是健康危险行为潜在类别分组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张龙 《预防医学论坛》2023,(9):673-676+692
目的 分析2019-2021年云南省昆明市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情况,了解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及变化趋势,为健康产业发展提出对策建议。方法 2019-2021年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按照城乡分层,在云南省昆明市某区范围,以区(街道办)委为重点区域设定人口分布监测点,采用KISH表法从每户随机抽取15~69岁常住人口1名作为调查对象,共选择1 300名居民。对居民的健康基本知识和概念、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健康技能等健康素养指标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具备率,采用年估计百分比变化(EAPC)评价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年度变化趋势,采用潜在类别分析建立潜在类别模型分析居民的健康素养类别。结果 2019-2021年云南省昆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持续增长,具备率分别为20.7%、24.6%、26.5%,EAPC为13.20%,但平均变化趋势并不稳定(t=4.356,P=0.144)。潜在类别分析表明,居民健康素养存在明显的分类特征,各项统计指标支持了低健康素养与高健康素养的两分类模型。低健康素养与高健康素养居民在健康素养6类问题包括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健康信...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居民当前健康状况和需求,为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调查人群覆盖榆次区下辖9个街道办事处、10个乡镇,共抽取1421户3479人。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健康相关知识、健康相关行为。结果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为70.41%,健康行为形成率为53.4%。不同文化程度和户籍人群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要针对不同人群制定可行的宣传和干预计划。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西藏自治区居民包虫病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以及影响因素,为做好包虫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840人进行面对面询问调查。结果 2018年西藏自治区居民包虫病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合格率分别为66.1%、48.9%、47.9%。居民包虫病防治知识合格率随文化程度的提高呈上升趋势(χ2趋势 = 6.57,P<0.05);男性(52.5%)人群包虫病防治态度合格率高于女性(44.2%)(χ2 = 5.70,P<0.05);“45岁”(55.2%)人群包虫病防治行为合格率最高,“30岁”(39.9%)人群包虫病防治行为合格率最低(χ2 = 8.8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中及以上学历相对于文盲包虫病防治知识合格率更高(OR = 1.89,95%CI:1.053.42,P<0.05);男性相对于女性包虫病防治态度合格率更高(OR = 1.38,95%CI:1.051.83,P<0.05)。结论 2018年西藏自治区居民包虫病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合格率较低,做好包虫病防治工作,提高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是基础,改变态度是关键,养成良好行为是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水平,分析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的潜在类别及特征。方法 选取湖州市某三甲医院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98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方法对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进行分类,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分为3个潜在类别,分别为健康行为低下型(27.27%)、健康行为一般型(39.39%)、健康行为良好型(33.34%),三组健康行为量表得分分别为(46.91±2.76)分、(63.03±2.91)分、(79.80±3.43)分。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病程、MRS评分、有无合并症是影响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潜在剖面类别的预测因素(均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具有群体异质性,医护人员可基于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同质群体,结合不同人口学特征和疾病相关资料实施个体化干预,以期改善其健康行为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成年人睡眠模式的特征,并探讨睡眠模式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病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参加体检的5 666名广州市职工的生活方式调查和体检资料。采用潜在类别分析(latent class analysis,LCA)对人群睡眠的潜在模式及分布特征进行探索性分析,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睡眠模式与DM的关系。  结果  LCA识别出5种睡眠模式,分别为“睡眠时间过短伴失眠”(类别1,5.6%)、“睡眠不足伴日间功能轻度减退”(类别2,20.4%)、“睡眠状况良好”(类别3,47.7%)、“睡眠不足伴日间功能障碍”(类别4,4.7%)、“睡眠不足伴夜间睡眠质量差”(类别5,21.6%)。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与类别3相比,类别1(OR=2.28,95%CI:1.51~3.43,P<0.001)、类别4(OR=2.48,95%CI:1.54~4.00,P<0.001)和类别5(OR=1.31,95%CI:1.01~1.71,P=0.045)人群罹患DM的风险升高。  结论  成年人群的睡眠因素之间存在关联,并表现为不同的睡眠模式;不良睡眠模式可增加DM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上海市嘉定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今后开展针对性的健康素养干预活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嘉定区15~69岁常住人口共2145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019年,嘉定区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为33.01%;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30.77%)以及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2.
调查山西省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为制定大学生体育锻炼促进计划和实施相关行为干预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山西省5所高校的932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体育锻炼阶段评定问卷和体育锻炼态度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利用EpiData 3.1和SPSS 20.0对收回的有效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 大学生处于意向阶段的人数最多(303人),维持阶段的人数最少(73人).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总体得分较高(242.72±28.44)分,态度较积极,但行为控制感(22.14±4.75)、主观标准(17.38±3.41)和失败焦虑(13.80±4.23)3个维度的得分低于量表均分.在行为习惯、行为意向、行为控制感3个维度上,男生均高于女生(t值分别为4.663,3.908,6.780,P值均<0.05);女生目标态度、行为认知及失败焦虑得分均高于男生(t值分别为-2.181,-3.848,-2.533,P值均<0.05);在行为认知维度上,2014级低于其他年级(F=3.830,P<0.05);不同城乡、BMI水平者体育锻炼态度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体育锻炼态度总分及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5个维度的得分,从意向前阶段到维持阶段呈持续上升趋势(P值均<0.05).结论 应根据院校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行为阶段个体的心理和行为特征,采取相应措施对大学生不同阶段体育锻炼行为进行菜单式干预.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国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人群疾病谱发生转变。慢性病已成为居民主要死因,不良生活行为和方式引发的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为推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有效应对当前突出的健康问题,国家制定出台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为了落实中央对上海的战略定位和要求,上海市根据国家部署出台了《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围绕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加强重点人群的健康服务、防控重大疾病、加强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健康上海建设能级提升五方面,推进实施十年全民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行动,使上海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健康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健康城市典范。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6市县居民健康素养现状调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汪洋  李志新  曾敏  谭琪 《中国健康教育》2009,(9):668-669,675
目的了解四川省6个市县居民健康素养现状。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四川省成都市、自贡市、达州市、双流县、射洪县和汶川县6个地区2929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对象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54.8%,90.0%的人认为“预防为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投资,越早越好”,1.5%的人知道被动吸烟易导致哪些疾病;健康行为形成率为54.5%,93.8%的被调查者日常食用加碘盐,而23.7%的人具有正确的就医行为;健康技能掌握率为43.7%,被调查者对医疗救助电话和“OTC”药品的范围的健康技能掌握率分别为90.5%和24.3%。结论调查对象的健康素养水平仍然较低,健康教育工作应继续利用各种资源,对广大群众持续进行行为干预,逐步提高全民的健康素养和健康素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南海区某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性观念,为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对象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南海区某师范大学3129名大学生,大学生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均在93%以上,女性平均知晓率为82.7%,高于男性的80.3%,对“蚊子叮咬不能传播”和“性病患者易得AIDS”知晓率较低,分别为43.9%和37.3%;有89.4%的学生希望给予艾滋病患者关心和同情,对于“如果感染了HIV”的态度,73.9%的学生选择“积极面对”;对于婚前性行为和同性恋行为选择“赞同”或“无所谓”的学生分别占55.0%、48.0%,在对发生性行为前是否使用安全套时,45.0%的学生选择“不使用”或“看情况”。结论大学生性观念开放,存在高危行为,应制定适合大学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措施,培养正确的性观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6.
何文华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5):1014-1015
目的对江华县开展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进行效果评价。方法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形式开展健康教育,随机选取400名企业职工,400名社区居民,400名娱乐场所从业人员(CSW),800名学生,调查分析健康教育前后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KAP)。结果企业职工、社区居民、CSW、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从健康教育前的60%、40%、30%、70%提高到85%、80%、80%、95%;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的接受率有较大提高,对艾滋病朋友的态度及性观念均有较大改善。结论开展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对提高大众艾滋病防治知识,转变不良观念和改变高危行为具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行为危险因素干预效果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提供依据,在社区居民中开展健康教育和效果评估。方法在2个街道的生活社区和社会单位及中小学随机抽取不同人群进行了行为危险因素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进行监测调查,对目标人群开展了综合性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并对其干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干预后人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知识有大幅度提高。行为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多数态度和行为有改善,但也有少数项目无明显变化。表明社区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的健康促进对慢性病预防是有效果的。在社区人群中针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开展综合防治及健康促进对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知识的提高有明显效果,但态度和行为改善不如知识明显,由卫生知识转化为健康行为需要一定的条件和时间。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干预能够改变整个人群的危险因素水平,是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监测和分析2019年云南省少数民族居民健康素养现状,了解云南省少数民族人口的健康素养水平,为在云南省少数民族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和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在云南省129个县(市、区)随机抽取15~69岁少数民族居民19343名作为研究对象。结果云南省少数民族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2.21%。3个方面健康素养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基本知识和理念(20.34%)、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11.88%)、基本技能(10.32%);6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安全与急救(34.59%)、科学健康观(25.99%)、基本医疗(15.79%)、健康信息(14.79%)、传染病防治(14.51%)、慢性病防治(12.53%)。结论云南省少数民族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总体较低,应针对少数民族居民健康问题加大力度开展健康教育宣传与干预,提升少数民族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摸清浙江省嵊州市农村居民健康教育本底水平,提高农村健康教育开展的针对性。方法:采用分层与单纯随机抽样及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嵊州145位农村居民。了解其基本卫生情况,卫生态度及卫生行为,结果:95.2%的人无卫生厕所,获取卫生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看电视。69.1%的人认为吸烟是不良习惯,但认为吸烟是空闲时的消遣,有助于交际应酬在30%以上,吸烟占30.3%,其中27.3%的人有戒烟愿望,对早晚刷牙,不乱倒垃圾,不喝生水,不随地大小便,低盐饮食,食具有前烫煮消毒,不用同一砧板切生熟食品持无所谓态度所占比例较高,尤其是最后一项高达93.8%,饭前便后偶尔洗手占35.9%,合用茶杯占28.3%,91%的人不参加体育锻炼。31.0%患慢性胃炎,贫血,慢性肾炎等。结论:嵊州农村居民的健康知,信,行不令人乐观,农村进行基本的健康卫生知识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