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壹期电焊工尘肺肺部不同HRCT表现的病理学基础。方法对比分析15例确诊为壹期电焊工尘肺的肺部HRCT资料和经支气管肺活检的病理资料。HRCT检查和经支气管肺活检的间隔时间在3~50天。15例中男性13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35±6.8)岁,电焊工工龄(8.8±3.5)年。将标本粉尘的量分为无、少量、中量和大量,将纤维化的程度分为无、轻度、中度和重度。结果 HRCT上7例主要表现为小叶中心小叶核影的增大、增多,呈分支状线影;3例表现为小叶中心的磨玻璃密度的结节影,约4~8mm大小;5例表现为磨玻璃结节与分支状线影混合存在。其中5例有轻度小叶间隔增厚,6例可见小叶中央型肺气肿。病理学表现为呼吸性细支气管及其肺泡群内大量尘斑,并可见肉芽组织和少量的胶原纤维,支气管粘膜下肺组织和肺泡间隔纤维组织弥漫增生,胶原纤维沉积。偏光镜和普鲁士蓝铁染色证明尘斑中铁颗粒存在。弥漫性以分支状线影为主要表现的纤维化程度重于弥漫性磨玻璃密度结节为主的病例(t=9.00,P=0.00),但粉尘量以磨玻璃密度结节为主的病例较重(t=-4.71,P=0.001)。结论 HRCT可以显示电焊烟尘所致的肺内尘斑及其纤维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焊工尘肺在DR与HRCT的影像表现特征性比较与诊断分析的价值,有利于提高尘肺职业病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对我院进行电焊工尘肺诊断的25例患者采取DR摄影、HRCT扫描检查,由三人组成职业病尘肺鉴定小组进行回顾性诊断分析。结果 DR影像质量明显优于传统高仟伏胸片,在总体密度、小阴影形态、病变区域的显示判定等更为清晰。而HRCT对肺小叶中心磨玻璃样结节、分枝状线影、小叶间隔增厚和小叶中央型肺气肿,尤其是对电焊工尘肺所致的肺内尘斑及其纤维化程度更有优势。结论 DR、HRCT可以为尘肺职业病(电焊工尘肺)的诊断鉴定提供优质精确的影像资料,最大限度地避免误诊和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3.
高分辨率CT对焊工肺尘埃沉着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采用高分辨率CT(HRCT)探讨早期焊工肺尘埃沉着病的影像表现,并评估不同病程阶段的影像表现.方法 对76例X线胸片疑似焊工肺尘埃沉着病的工人(工龄1~18年,平均14年)进行常规胸部CT平扫和HRCT检查,分析其HRCT表现,并对不同影像表现的年龄、工龄进行t检验.结果 18例(18/76,23.7%)表现为边缘模糊的小叶中央磨玻璃密度微结节,20例(20/76,26.3%)表现为分支状细线影,磨玻璃密度结节组的平均年龄[(34±7)岁]小于分支状细线影组[(39±9)岁],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48,P>0.05);磨玻璃密度结节组的平均工龄[(10±5)年]低于分支状细线影组[(15±8)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8,P<0.05).结论 边缘模糊的小叶中央磨玻璃密度微结节和分支状细线影是焊工肺尘埃沉着病常见的表现.其中磨玻璃密度的微结节可能是焊工肺尘埃沉着病的早期表现.HRCT有助于焊工肺尘埃沉着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电焊工与其他粉尘作业者的肺部高分辨率CT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在电焊工及其他尘肺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89例不同粉尘作业者进行肺部HRCT检查,平均年龄44.0岁,平均工龄13.1年.采用GE NX/i螺旋CT扫描仪,深吸气末HRCT采用层 厚1~2 mm,间隔10 mm,轴面扫描,扫描速度1 s/r,高分辨率重建.分析HRCT的异常表现.结果 289例粉尘作业者中121例(41.9%)肺部HRCT表现为分支状细线影,47例(16.3%)可见边缘清晰结节,与分支状细线影形成"树芽征"表现.28例(9.7%)表现为磨玻璃密度结节,位于小叶中心,边缘模糊.18例(6.2%)肺内可见磨玻璃影.矽尘较焊尘更易 出现肺结构扭曲异常(χ2=11.649,P<0.05).焊尘较矽尘和其他粉尘较少引起肺气肿改变(χ2=24.457, P<0.05).结论 HRCT可显示尘肺早期表现,对纤维化病变的评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肺非结核分支杆菌病的CT征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非结核分支杆菌病CT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确诊的肺非结核分支杆菌病CT表现.结果 CT表现结节63例,斑片、片样实变68例,空洞56例,薄壁空洞48例, 支气管扩张62例,树芽征25例,磨玻璃影6例,线状及纤维条索影22例.结论 肺非结核分支杆菌病CT表现与结核类似,需结合其它表现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6.
袁虹  彭程  陆普选  梁芳芳  余卫业  刘艳  叶如馨   《放射学实践》2009,24(10):1061-1063
目的:探讨艾滋病并发粟粒型肺结核的CT影像表现及临床特点,以提高肺部弥漫性粟粒性病变的临床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临床确诊的9例艾滋病并发粟粒型肺结核和42例单纯粟粒型肺结核的CT影像检查及临床相关资料,观察肺粟粒结节的大小、分布、密度、磨玻璃影、结节边缘征象等,以及观察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腔、心包积液的程度。结果:9例艾滋病伴粟粒型肺结核结节大小一致3例,分布均匀4例,密度均匀2例,磨玻璃影8例,结节边缘模糊6例,合并有纵隔淋巴结肿大6例,胸腔积液7例,心包积液5例,肺外结核6例。42例单纯粟粒型肺结核中,结节大小一致32例(76%),结节分布均匀37例(80%),密度均匀33例(78%),磨玻璃影3例(7%),结节边缘模糊8例(17%),合并有纵隔淋巴结肿大12例(28%),胸腔、心包积液11例(23%)。结论:艾滋病伴粟粒型肺结核与单纯粟粒型肺结核在结节分布、大小和密度、结节边缘征像以及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浆膜腔积液、肺外结核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了解其相关临床影像表现特征有利于艾滋病并发肺结核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齐战元  袁涛  全冠民  王颖杰   《放射学实践》2012,27(4):386-389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肺炎近中期CT演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临床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肺炎患者发热后1个月内86次CT资料,分析其肺部病变出现、进展及吸收时间和影像特点。结果:肺部病变发生时CT表现主要为肺部磨玻璃密度影或实变,胸腔积液等。CT复查表现分为3组:完全吸收组4例,表现为肺部磨玻璃密度影或实变在6~13d(平均11.25d)吸收;明显减轻组29例,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影及实变减轻或缩小,胸腔积液减少或消失;进展组2例,1例发热后第10天进展为ARDS,另1例合并真菌感染,复查后表现为实变及空洞扩大。2例远期复查中1例第73天仍浅淡磨玻璃密度影,1例第90d遗留少许磨玻璃密度影、小叶间隔增厚、小叶性结节及少许索条影。结论:甲型H1N1流感肺炎肺部病变多在发热后3天内出现,2周左右完全或部分吸收,部分病例中期复查可见间质性病变,危重症患者早中期CT即可见病变迅速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肺炎近中期CT演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临床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肺炎患者发热后1个月内86次CT资料,分析其肺部病变出现、进展及吸收时间和影像特点.结果:肺部病变发生时CT 表现主要为肺部磨玻璃密度影或实变,胸腔积液等.CT复查表现分为3组:完全吸收组4例,表现为肺部磨玻璃密度影或实变在6~13 d(平均11.25 d)吸收;明显减轻组29例,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影及实变减轻或缩小,胸腔积液减少或消失;进展组2例,1例发热后第10天进展为ARDS,另1例合并真菌感染,复查后表现为实变及空洞扩大.2例远期复查中1例第73天仍浅淡磨玻璃密度影,1例第90d遗留少许磨玻璃密度影、小叶间隔增厚、小叶性结节及少许索条影.结论:甲型H1N1流感肺炎肺部病变多在发热后3天内出现,2周左右完全或部分吸收,部分病例中期复查可见间质性病变,危重症患者早中期CT即可见病变迅速进展.  相似文献   

9.
亚急性或慢性过敏性肺泡炎的高分辨率CT影像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亚急性或慢性过敏性肺泡炎高分辨率 CT(HRCT)的影像特征,以期进一步提高其HR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21例亚急性或慢性过敏性肺泡炎患者行肺功能、支气管肺泡灌洗、经支气管镜肺活检、胸部X线平片和HRCT.结果:HRCT图像上16例表现出数量不等的边界模糊的小叶中心结节,13例可见磨玻璃样密度,4例有密度减低区,5例显示局限性的空气残留(airtrapping)并形成“马赛克”样灌注,2例出现散在的小叶中心性气肿、2例发生肺纤维化。结论;HRCT可以清晰显示过敏性肺泡炎病变的类型及分布。HRCT图像上表现为弥漫性边界模糊的小叶中心性结节或小叶中心结节与磨玻璃样祺及密度减低区同时存在时,应考虑亚急性或慢性过敏性肺泡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外源性变应性肺泡炎(EAA)的临床和CT特征,提高对EAA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急性EA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肺部CT表现。结果:5例EAA表现为典型的弥漫分布的小叶中心性浅淡结节,4例以磨玻璃样密度影为主呈地图样分布。临床7例有过敏原接触或吸入的高度提示。结论:急性EAA有典型的CT表现和临床病史,准确认识是诊断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过敏性肺炎(HP)的临床及影像特征,以提高HP患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3年5月我院诊治的9例HP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HP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咳嗽、胸闷、气短。影像学表现以双肺磨玻璃影及结节影多见,磨玻璃影9例,小结节样改变6例。病变主要沿气道、小叶中心和细支气管周围分布。结论HP诊断困难,有复杂的临床及影像特征,易与其他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相混淆,综合分析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MALT淋巴瘤的CT表现,影像观察指标为病灶的数量、分布、形态、密度及伴随征象.结果 12例MALT淋巴瘤中共检出肺实变、肺肿块、肺结节、磨玻璃样病灶32个,病灶单发2例,多发10例;多发病例中单肺多发2例,双肺多发8例.肺实变10例共21个病灶,其内均可见支气管充气征,1例2个病灶内见支气管扩张;肺肿块或结节影3例共5个病灶,3个病灶内可见支气管充气征;磨玻璃样改变2例共6个病灶;1例伴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结论 MALT淋巴瘤CT上常表现为双肺多发、含有支气管充气征的肺实变、肿块、结节样或磨玻璃样改变;上述影像表现及相对缓慢的病变过程提示MALT淋巴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磨玻璃密度结节肺腺癌CT、X线表现的对比分析,总结其在X线上的影像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03例磨玻璃密度结节样肺腺癌的影像信息,对比其在CT与X线上的影像表现,以CT影像特征为参考标准,分析其X线特点,加以总结归纳,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03例磨玻璃密度结节中纯磨玻璃密度结节36例,在X线胸片上均未见显示。混合密度磨玻璃结节67例,X线胸片上46例可见,检出率68.7%,其中1~10mm区间大小检出率为41.2%(7/17),11~20mm区间大小检出率为77.1%(27/35),21~30mm区间大小的检出率为80%(12/15),不同组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34,P=0.018);肺的隐蔽部位检出率为41%(9/22),肺非隐蔽部位检出率为82.2%(3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947,P=0.0077);X线上42例表现为边缘模糊的结节影,4例表现为边缘模糊的片状影;伴随征象中分叶征27例,毛刺征17例,胸膜凹陷征6例。磨玻璃结节的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1,P=0.0003),实性成分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856,P=0.006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病变密度高(OR=1.0068,95%CI:1.0031-1.0115,P=0.0012)、病变位置非隐蔽(OR=8.2261,95%CI:2.4053-36.5576,P=0.002)均显著提高检出率。结论纯磨玻璃密度结节肺腺癌在X线胸片上无法显示;混合密度结节肺腺癌在X线胸片上主要表现为边缘模糊的结节状影,少数表现为片状影,分叶征较其他征象更为常见,其X线表现主要取决于结节的密度和结节所在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弥漫实变型细支气管肺泡癌HRCT随访观察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 探讨弥漫实变型细支气管肺泡癌(DCBAC)的HRCT特征和动态变化特点。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例DCBAC的CT和HRCT表现,3例行3-4次CT随访观察。分别记录病变范围、形态表现、动态变化。结果 叶、段型肺实变7例,伴“枯树枝征”4例,“蜂窝征”4例,叶问裂膨隆5例,磨玻璃密度影6例和腺泡结节7例。动态变化:肺实变范围扩大,原为腺泡结节和/或磨玻璃密度影的区域发展为肺实变。结论 多发的叶、段实变伴“蜂窝征”、叶间裂膨隆和远离实变区的腺泡结节和磨玻璃密度影是DCBAC的特征性表现;结合动态变化有助于DCBAC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黎剑宇  曾庆思 《放射学实践》2020,(11):1419-1423
【摘要】目的:分析及总结肺毛细血管瘤病(PCH)与肺静脉闭塞症(PVOD)的临床及CT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2019年经临床或病理确诊的6例PCH或PVOD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4例,女2例,总结其临床表现及CT征象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对该病进行归纳分析。结果:PCH和PVOD临床症状以胸闷、气促、干咳为主,少或无咳痰、咯血。常伴有肺功能受损,以弥散功能严重下降为主,平均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占预测值的百分比[DLCO(%Pred)]为(31.0±7.3)%。心脏彩超及右心导管均提示肺动脉高压。胸部CT征象常表现为多发斑片磨玻璃影、多发磨玻璃小结节影、小叶间隔增厚、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肺动脉主干增宽及右心增大等肺动脉高压表现,心包积液等,部分可见支气管动脉增粗。其中PCH以多发磨玻璃小结节影为主,小叶间隔增厚、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等表现较轻,PVOD以多发斑片磨玻璃影为主,小叶间隔增厚、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等表现较明显。结论:PCH和PVOD是罕见的肺血管疾病,其临床症状、肺功能检查、胸部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  相似文献   

16.
螺旋CT在尘肺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螺旋CT在尘肺影像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尘肺的胸片与螺旋CT的影像表现。结果:螺旋CT检查的39例中有23例出现散在的2—9mm圆形结节影,大于10mm的大结节有12例,29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肺气肿,35例显示胸膜病变,ll例分别患有新老肺结核灶,34例有不同组的淋巴结肿大或钙化。纠正胸片误诊的I期尘肺5例,Ⅱ期尘肺l例,发现胸片未能准确分期的Ⅱ期尘肺4例、Ⅲ期尘肺2例。结论:螺旋CT在显示尘肺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上较常规胸片敏感,可以弥补x线平片的许多不足,有利于尘肺的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特别有利于尘肺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的高分辨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6例结缔组织病合并肺间质病变的高分辨CT表现及临床意义。结果26例结缔组织病合并肺间质病变HRCT表现为磨玻璃影、小叶间隔增厚、胸膜下线状影、支气管血管束周围间质增厚、小叶内间质增厚、胸膜下间质增厚、界面征、牵引性支气管扩张、肺小叶变形、蜂窝状影等征象,经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后,部分病例磨玻璃影明显吸收,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周围间质增厚、小叶内闻质增厚有所减轻,但蜂窝状影、牵引性支气管扩张、肺小叶变形无改变。结论磨玻璃影、小叶间隔增厚、胸膜下线状影、支气管血管束周围间质增厚、小叶内间质增厚、胸膜下间质增厚、以及界面征等征象可能为可逆改变,而牵引性支气管扩张、肺小叶变形、蜂窝状影为不可逆改变。结缔组织病合并肺间质改变的高分辨cT表现对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弥漫型肺泡癌的高分辨CT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亮亮  王仁贵 《放射学实践》2004,19(11):847-849
目的 :回顾性分析弥漫型肺泡癌的高分辨CT(HRCT)表现特征。方法 :总结 12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弥漫型肺泡癌HRCT表现。结果 :12例弥漫型肺泡癌可见磨玻璃影者 11例 ,实变 9例 ,多发结节 7例 ,“碎石路样”表现者 2例 ,其中 11例为混合表现。 6例有支气管气像 ,9例病变呈均匀或不均匀低密度 ,2例出现“血管造影征” ,2例伴少量胸腔积液 ,1例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 :弥漫型肺泡癌的HRCT表现多种多样 ,最常见的表现是多发结节、实变和磨玻璃影的混合影。HRCT片上出现实变和结节共存、伴磨玻璃影的小叶中心结节和远离实变的磨玻璃影时 ,则强烈提示弥漫型肺泡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卡式肺孢子菌肺炎(PCP)的影像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5年8月临床或病理确诊为艾滋病合并 PCP 5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其 CT 影像学特点,并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艾滋病合并 PCP 最常见的影像特征为磨玻璃密度影,共55例,其次为网格影25例、结节19例、实变12例、肺气囊9例;少见表现:胸腔积液2例,心包积液1例,气胸、纵隔气肿、皮下气肿1例。常见分布类型:弥漫不均匀型26例,弥漫均匀型14例,肺门旁型10例;少见分布:胸膜下型5例,未见单一大叶或小叶分布型。上述影像特征动态变化呈多样性。单一磨玻璃密度组和多种征象混合组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艾滋病合并 PCP 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这些能够为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间质性肺疾病的高分辨CT(HR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间质性肺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肺问质弥漫性渗出、浸润和纤维化为主要改变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HRCT基本表现为网格状影、结节状影、肺密度增加或肺密度减低四种形式。网格状影以线状不透光影为特点,包括小叶间隔增厚、小叶间隔网格状影、支气管、血管周围间质增厚;结节状阴影可分为间质性结节和实质性结节,结节的分布情况对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肺密度增加的HRCT表现包括磨玻璃样密度影和含气腔隙实变;肺密度降低包括蜂窝状影、肺囊状影。本文同时介绍了几种间质性病变的HRCT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